《我在明末有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众百姓恐惧借贷,这些托儿就改口道:“不借也行,那就租!”

    “租?”

    “对,可以向全记租牛,租犁子,租锄头,租播种机,什么都可以租借,牛啊、驴、骡子等牲口,秋收以后,可以还,但是不能饿瘦了,他们可是要称重的,瘦了的话,瘦一斤要赔二十斤粮食!”

    “那种子怎么办?”

    “还是得借,你们的口粮也要借,不过,借多少还两成利,比如说,你们要借一百斤粮食,那还的时候,要还一百二十斤!”

    “这还差不多!”

    一名年轻的男子,望着身边的妻子:“等到了塞上,我们就可以垦上三十亩田,以后就会过上好日子!”

    这个时候也有人问道:“塞上的蒙古人那么凶,他们要是过来抢我们的粮食怎么办?”

    “哼,他们倒是想抢呢,你们以为公平军是吃素的,他们只要敢越线,不怕他们打出屎来,算他们拉得干净!”

    这点倒不是吹牛,自从罗世明带着全家军第六旅北上,抵达怀远镇以后,就带着百姓垦荒,很快就把怀远镇,河套平原一带,打造成了鱼米之乡。放眼望去,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或玉米地。

    这样庞大规模的粮食,要说蒙古人不眼红,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可是公平军对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向来是如雷霆一样报复,只要是敢越线,那就打,打跑了不算,而是一直追上去,全族打服为止。

    现如今整个劳改大队可有不少人是这样的而来的。

    此时土默川上的蒙古人就面临了与皇太极一样的困难,想打,可惜,打不过,公平军的总体兵马虽然没有超过两万人,可问题是,整个公平军所部,无论男女老幼,都配发武器。

    有钱的可以装备铠甲,没钱的也有破军刀或弩机防身,也可以跟着公平军赚点赏钱花。结果他们只要南下,就遇到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公平军所有的聚集地,都是镇堡形式,哪怕再小的镇堡,也不是蒙古人手中的破铜烂铁可以攻下来的,随着烽烟燃烧起来,闻讯而来的公平军就会教会他们怎么做人。

    谁打谁倒霉,做生意倒是愿意公平交易,于是,林丹汗与公平王结盟,而其他部落,大都与公平王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些流民大军越过长城防线的时候,那些青衣人上前接洽,或者扔过去几个铁皮罐头,明军就开关放行了。

    ……

    从蒙古高原上呼啸而来的寒风,带着无情的肃杀之气。

    陈应抵达中收降城,望着这座残部的受降城,他的神色有些郁郁。

    “这地方真怪,明明是三月了,还是这么冷!”

    罗世明苦笑道:“怪不得这里会被放弃,太冷了,没人能受得了,而且这鬼地方干旱得很,种什么都种不活……”

    陈应淡淡的笑道:“当然种不活了,这里有碱荒地!”

    罗世明苦笑起来。

    事实上,古代人对于碱荒地并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如果碱荒地在南方多雨的地方,还有土办法处理,那就是深耕换土。或者利用天地之威,围上土围子,利用洪水中所携带的土壤,将土壤给改善。

    可惜的是,在中受降城,这一切都非常不现实。

    “虽然这里不能种粮食,不代表可以生活!”

    陈应指着舆图上的画出来的图道:“在这里向北,我们已经发现了大小四十多个小湖,都可以煮盐,我倒是想了一个办法,反正都是煮,不用采取全爷那种蒸馏器,把湖水的里盐煮出来,把水给蒸馏出来!”

    这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盐水分离装置了,虽然效率不是太高,可关键是这里的煤炭实在是太多了,简直到处都是,仅仅是半个多月的勘探,就发现大小一百多座煤矿。

    “这座受降城实在太破了,已经没有修理价值!”

    罗世明望着陈应道:“我以为,我们应该往北,这里,这里是阴山的谷口,也是阴山古道……”

    “你是不知道马谡怎么失了街亭吧?”

    陈应指着地图道:“这里啥都好,就是没有水,山谷都是石质山谷,想打井也困难!”

    “那你说怎么办?”

    “我们去石门!”

    石门,也是就后世包头(这个狗屎名字),九原的故地,赵武灵王为抵御匈奴人的袭击,就修建了长城,后来秦朝时期也修建了长城,只不过明代长城南边移了四百多里,等于放弃了河套地区。

    中受城在也没有被放弃,而是作为官道上的驿站,这条官道继续向北修建。随着这次北上,修建的驿站多达四座,工程量又开始增加了。

    问题是,这些工程虽然增加,进度却没有被延迟,而是快速增加,因为人口也在增加。

    相对而言,由于怀远镇远离全旭的直接支持,这里的科技发展,还没有大的变化,不过,本着学习的原则。

    陈应也是对怀远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他学习全旭,开设了乱七八糟的学校,培养军政人才。

    除了钢的产能突破了五万吨,熟铁和生铁的产能突破了二十万吨,优良的铁制农具已经成功的走进了普通百姓家。

    这种结果,让陈应非常满意,除了钢铁和煤炭,对了还有盐,勉强可以让陈应满意之外,像化肥、农药、火药的投入,他前前后后砸进去了五十多万两银子,可问题是,钱没有少花,事却没有干出来。

    这让陈应相当郁闷。

    为什么,全旭可以做到的事情,他无法做到?

    搞科研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点点的进步都是拿真金白银堆出来的,而且往往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最终却一无所得。

    这就是现代中国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怎么乐意去搞科研创新的原因,投入实在太大了,花了数亿才研发出新技术,结果竞争对手只花几百万或者上千万,将几个核心工程师挖走,不费吹灰之力便弄出了一模一样的产品。

    让他们欲哭无泪,谁还乐意搞科研啊?都睁大眼睛盯着看谁弄出了新技术,然后过去挖人呢。

    事实上,搞科研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蒸汽机,哪怕一个从头到尾,熟悉蒸汽机的工科生,拥有全套图纸,让他到古代,他一样制造不出来合格的蒸汽机。

    这就涉及了材料学,没有过硬的零件,还造个屁啊?

    就像一把普通车床上的切刀,在二三十年前,中国制造的质量,远远没有外国的耐用,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合格的合金钢。

    这些问题,直到中国成了世界工厂,才慢慢解决,当然,不吹不黑,高精端领域,中国依旧与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

    公平军现在最成熟的技术,就是炼钢、炼铁、像马车生产、锄头、铧犁等农具,就连最简单的无缝钢管技术,都没有取得突破。

    全旭是不太清楚陈应的详细做法,像化肥和农药,如果没有后世的技术支持,别说一年了,再过几年,陈应都不见得能看到成果。

    陈应相当头疼,他头疼,全旭其实也头疼。

    不止是头疼,而且还蛋疼。

    “你的事情该办了啊!”

    洪海洋的婚礼上,洪海洋搂着全旭的肩膀,压低声音,不时的望着李思维所在的方向。

    “我的什么事情?”

    “跟我你装什么糊涂?”

    全旭顺着洪海洋的方向望去,只见李思维端着酒杯,朝着全旭举起来。

    全旭一头雾水:“洪哥,你是不是搞错了,我对李姐,不,咱们李副总可是非常纯洁,绝对没有歪心思,天地良心,别看她长得年轻,我都在心里拿她当妈妈!”

    “这不就对了,李总可就一个闺女!”

    “苏彤……?”

    全旭仿佛明白过来:“我跟她没什么啊,上下级的关系,真的我发誓!”

 第四二八章阳谋

    第四二八章阳谋

    “事情已经搞定了!”

    苏彤将一叠文件扔在全旭的面前。

    “这是什么?”

    “出口设备名录!”

    全旭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年产五万吨水泥项目、年产能一千万锭纺织项目、年产能五万吨钢铁项目,十八匹单缸柴油机项目、两万五千千瓦水力项目,年产三万吨水泥项目……”

    足足十几份项目合作书。

    全旭想过在明末复制一个工业帝国,然而,他在查询相关资料的时候却发现,这个想法想要实现太过困难了。

    就算他把明末的黄金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也只是打造工业体系的九牛一毛,在这次军售之后,全旭基本上不打算再购买现代的武器了,暂时不需要,可同样,他购买的步枪生产线和机枪生产线,甚至包括一条762毫米子弹生产线,很难完成独立生产。

    最直接的原因不是因为设备,而是因为原材料。

    全旭在明末分别在辽南、大名府、以及怀远镇,建造了将近二十座高炉,一百多座铁矿场,纵然如此,可产量依旧低得惊人,特别是质量,根本就没有办法保证,生产出来的钢材,只能承担最基本的民用设施,甚至连造一座十几层的大楼,全旭心中都没有底气。

    依稀记得全旭看过齐橙大大写的工业霸主,其中提到了五小工业,这种东西是特殊年代发展出来的基础工业,既发小钢铁、小煤窑、小化肥和小水泥,这样的工厂不需要多大的产能,也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在当时的中国发展时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问题是,伴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这种五小工业都有着相同的积弊,像缺乏市场竟争力,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等等,几乎全部被取缔,当然也不完全是,比如像同属五小工业之一的小煤矿,神火集团就是完成了市场经济转型,在短短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成长为一个资产超过千亿,年产值超过千亿的中国五百强企业集团。

    在了解这些事情之后,全旭决定采购这些封存的陈旧的设备,尽管对于眼下的中国来说,像五万吨产能的煤矿,简直就是小儿科。可是在明末,五万吨煤炭足够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烧上一年。

    而且还是同时期较大的煤矿。

    所以,全旭就让苏彤去促成这样的项目,在工业霸主这个里,齐橙大大说是一千多万美元就搞定了,可事实上这些项目资金,需要四十个亿美元。

    考虑到物价贬值,全旭也算认了。

    当然,这些项目并不是全旭自己花钱,而是与尼日利亚巴耶尔萨州的地方政府合作,全旭所在的百香谷,就是从锡兰地方政府手中买下来的,这个部落非常贫穷,然而,却掌握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也等于是端着金饭碗要饭。

    如果说巴耶尔萨州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这个地方不亚是长江三角洲地带,雨量丰富,水运发达。这是尼日利亚最贫穷的一个州之一,整个州居然没有一座初中以上的学校。

    交通以水路为主,水路运输以天然河流为主,这是一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娱乐基本靠……的落后社会。

    甚至大部分区域,不如明末。

    现在锡兰部落人口只有不到四万人,全旭这个农庄居然是锡兰最大的企业,每年向锡兰政府缴纳大约二十五美元的税收。

    本着蚊子再小也是肉的原则,全旭承担了这次的交易牵头,反正具体如何,他只是一个倒爷,低买高出。

    全旭望着苏彤道:“公事先放一边,你是不是欠我一个解释?”

    “什么解释?”

    “装,继续装!”

    “装什么?”

    就在这时,李思维向全旭与苏彤二人走来。

    苏彤下意识的走到全旭身后,全旭起身:“李姐……”

    李思维一脸微微皱起眉头:“全董,请叫我李副总,或者李思维!”

    “好吧,李副总!”

    全旭笑了笑:“其实也没有什么,今天洪副总大婚的日子,咱们就不谈工作,我还有事,先忙了!”

    “全董,耽误你两分钟!”

    李思维叹了口气:“好吧,剧本和项目书我发你邮箱!”

    全旭离开酒店,朝着门口走去。

    苏彤急忙起身,紧紧跟着全旭。

    全旭回头,看着李思维消失在背后:“还装不装?”

    “你知道了?”

    “你说呢!”

    苏彤叹了口气:“我也是没办法,我跟我男朋友分手之后,我妈,就三天两头逼着我相亲,烦都烦死了!”

    “不是吧?李姐好像没有这么传统吧?”

    “呵……你是不知道,她特传统,简直就是老古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