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中级工匠,那就是住宅五亩,高级工是十亩以上。

    同时,全家军的军衔也公开化,什么列兵、下士、上士,接着就是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直接代替朝廷的总旗(或旗总)、百总或百户,把总或千户,在全家军军中,连称呼都没有。

    当然,卢象升想的并不是全旭会反,他认为全旭没有造反的必要,作为武勋新贵,他现在已经是修武伯,又是辽东总兵,身居高位。

    卢象升考虑的是,全旭在改革,在做为试点,准备摸索一条适合大明改革的路。

    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全旭不是进士,无法入阁。

    他走的是武官之路,这条路基本上就走到头了。

    卢象升思来想去,决定跟全旭交底:“东升,你想要做什么?”

    “求活!”

    “求活?”

    卢象升难以置信:“这么简单?”

    “简单吗?”

    全旭摇摇头:“我刚刚到大名府的那会,遇到一群流民,他们已经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如果不管他们,他们最先吃的肯定是我,我身上的肉多啊,又白又胖,吃起来,比那些骨瘦如柴的灾民好吃,于是,我带着他们置田,卢大人,你是知道的,那么一点田,要想养活那么多人,根本就办不到,可是我也不想死,我只好把不适合耕作的地方变成良田,把耕地用不了的人手,让他们去做工,比如烧制砖瓦,整个大名府,购买我全记的砖瓦不下七八千万块,当然,还有煤球炉,煤球模具,接着全家庄镇,从无到有,慢慢就繁华了起来,三万多人,将近大名府城一半的人口,我才多少地,总共十五万亩,不及大名府的十分之一,我用了不足十分之一的地,养活了三万多人,厉害吧?我没有少缴一文钱的税,没有饿死一个人相反,他们吃得不错,也穿得不错,现在你在大名府的全家庄镇,看不到一个光屁股的孩子,也看不到一个衣不遮体的百姓!”

    “这些肯定不是书上写的,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些东西!”

    “卢大人,教你读书的人,其实都是书呆子!”

    全旭不客气的道:“他们不知道老百姓过得有多惨,更不知道一碗饭,一碗面条得经过多艰难的劳作才能吃到嘴里,当然,他们也不屑去知道,他们脑子里只有那所谓的圣人之道!”

    全旭指着西南方方向:“卢大人,您知道湖广是什么地方吗?那里奉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从读书识字开始,我就知道八个字“经以济世,学以致用。””

    全旭苦笑道:“我与茅元仪一样,都喜欢读杂书,读你们不屑读的杂书,比如说《考工录》《农书》、《齐民要求》、《水经注》、《拾遗杂记》、《广汉杂记》等等,这些杂学杂书,有的教人种地,有的教人如何抗旱救灾,有的教人如何炼铁,有的教人如何盖房,如何治水……其实,就算卢大人,您和茅元仪一样,精通杂学,也做不来我做的事情!”

    “怎么可能?”

    卢象升还没有说话,茅元仪走过来道:“为什么我做不到?我会的东西不比你少!”

    “是吗?”

    “问题其实出在人的身上!”

    全旭笑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北京三大火药局,拥有工匠上万人,他们他们饥肠辘辘,衣不蔽体,还得受监工的责骂鞭打,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用自己的血汗做事,他们的家人却有饿死之虞,换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想?你还会卖力的干活吗?你还会挖空心思改良火药,改进火器吗?”

    卢象升沉吟道:“所以,你以利诱之?”

    “不错!”

    全旭接着道:“我就是告诉他们,他们的技术非常值钱,做火药的,发明威力更大的火药,他们可以拿到一千两,不对,现在已经改成三千两银子了,还一座五亩地的大宅子,他们肯定会玩命的试验,以求可以发财,改变命运。就像造船也是如此,在永乐年间,大明可以制造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可以远洋万里,可是现在,整个大明连一船大福船都造不出来了,多么可惜?”

    茅元仪不再反驳。

    这是事实。

    卢象升低头深思着。

    全旭笑道:“卢大人,你应该庆幸我来了,否则大名府的那些士绅们,肯定无人可用,以前,那些佃户们没有选择,只能麻木的忍受,现在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了,可以给我的工厂做工,一个月挣得比他们种田一年都多,他们也不傻!”

    卢象升道:“本府如何做?你何以教我?”

    “很简单!”

    全旭摆摆手,让沈良材拿过来一张舆图,他指着舆图上面的广宁卫道:“卢大人,你带着天雄军去广宁卫吧,现在开垦荒田已经来不及了,不过,你可以让他们种植苜蓿草,种十万亩苜蓿草,就足够养活十万匹战马。没有粮食,朝廷可以运来一部分,我这边可以提供一部分,今年就可以熬过去了,明年开春,咱们一起垦荒,带着将士们垦荒,种上三年之后,把熟田分给将士们,每个人一百亩,你看看他们还拼不拼命?”

    卢象升恍然大悟:“有恒产者有恒心!”

    “没错,大明把军户当成野狗养,这样的部队,人数再多有什么用?”

    全旭笑道:“全家军将士,阵亡有抚恤,伤了有抚恤银子,他们知道,只要我不死,他们就不会白白牺牲,只要我下令进攻,他们绝对不会后退,因为后退的时候,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就失去了活着的机会。”

    卢象升起身道:“事不宜迟,本府先赶往广宁卫城!”

    “恭送卢大人!”

    全旭推了推茅元仪道:“你跟我来,我让你看一件好东西!”

    就在全旭在向茅元仪介绍新式滑膛炮的时候,京城紫禁城内的炼尸炉,已经连续三天彻夜未熄。

    曹化淳坐在一张坐床上,冷眼望着下面跪着的一排宦官:“三,二,一,走!”

    随着话音刚刚落,一群雄壮的武职宦官,架着这些如同小鸡子一样的瘦弱宦官,直接向炼尸炉里扔。

 第三三四章这绝对不是巧合

    第三三四章这绝对不是巧合

    有人会说,紫禁城七十二口井,井井都有冤魂。

    这其实是扯淡了。

    这七十二口井,每一口井的井口都非常狭小,想投井自尽,其实不容易,当然,瘦弱的人也可以投进去。

    不过,吞噬人命最多的地方,既不是御花园,也不是这七十二口井,而是靠近西便门角落里的焚尸炉。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除了一些灰烬,什么也不能留下。

    起初,曹化淳并不认为贪污受贿是什么重大的问题,毕竟,内朝与外朝一样,俸禄都少得有限,宦官也是人,里通外朝,忙人跑腿办事,赚点小钱钱花花,这种事情,基本上是公开的秘密。

    曹化淳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这就是像是卢象升认为全旭重工重商,属于本末倒置一样,只是固有的三观。

    直到,全旭华阳社的布局和打算给曹化淳一说,他顿时醒悟过来,正如全旭所说的那样,华阳社一直在挖大明的根基,他们求的不是财,也不是官职,而是为了要大明王朝的命。

    三天之前,曹化淳在与崇祯皇帝聊天的时候,无意间说出,他用了一两银子买了八斤上好的羊肉。

    这下引起了崇祯皇帝的注意,他对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晚上批阅奏折,饿了都不舍得喝一碗羊肉汤,因为宫里一斤羊肉高达十五两。

    在从曹化淳那里得知一两银子可以买八斤羊肉,崇祯皇帝的玻璃心就碎了:“合着,半天自己被这群奴才给骗了!”

    曹化淳从崇祯皇帝那里拿到了最高批示,皇宫内部开始整改,当然这只是名目,他的目的,就是清洗各方势力的触角。

    作为华阳社在皇宫内部的高层,曹化淳自然知道一部分,华阳社发展的人员,谁掌握着全旭所说的船票。

    一批一批接着来,十二监、四司、八局,三天之内,曹化淳足足烧了将近五百人,这些宦官,可不是没名没姓的宦官,多少是有点实权的,比如掌握着皇帝御膳、采买、宫里宫外行走,各地皇庄管事等等。

    “三,二,一……”

    “曹公公!”

    就在曹化淳准备又将一批十二名宦官扔到焚尸炉里活活烧死的时候,一名首领太监梗着脖子道:“曹公公,误会,误会,奴婢是高公公的人!”

    “高公公的人?”

    “就凭你这句话,你就该死!”

    曹化淳的脸色冷了下来:“十二监四司八局,你们这些兔崽子,哪个不是皇爷的人?咱家最恨吃里爬外,来啊,将让挂到旗杆上,点了!”

    在曹化淳身后,就是二十四衙门的头头们,他们不知道曹化淳这么做的目的,众人交换着目光。

    “曹化淳,你够了,你要揽权,咱家不拦你,可你,不能把我们所有人都逼死!”

    “对,你算什么东西!”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咱家跟你不死不休!”

    曹化淳朝着勇士营的武职宦官微微点点头,几名叫得最凶的二十四衙门的头头,脑袋就掉在了地上。

    其实二十四衙门,并不全是有油水的衙门,还有不少清水衙门,比如说浣衣局,负责衣服的浣洗工作。凡是宫中人年老及及罢退废者,发往此局居住。当然,相对而主,浣衣局不算是清水衙门,一旦是落势的宦官和宫娥,他们手中还有大把的银子,可以进一步压榨出来,有点油水。

    惜薪司,就是管理宫内的木炭,属于烧制木炭的机构,还有像直殿监,他们就相当于皇宫里的环卫大队,负责皇宫内外环境卫生工作,扫地洒水。

    曹化淳需要的就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内宫,需要一个外面势力绝对不对插手进去的皇宫,所以,这次他动手的对象,既有机会与外面联系的宦官。

    经过这一轮血洗,曹化淳成了皇宫内廷的真正第一人,二十四衙门掌印太监们,不是被杀,就是被拉去炼尸油了。

    他们之间,或许是有冤枉的,可能与华阳社没有半点关联,这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曹化淳不想重蹈魏忠贤的覆辙。

    魏忠贤绝对不像天启皇帝出现任何意外,偏偏他在眼皮子底下,天启皇帝出现了意外,这说明,魏忠贤身边的人,也被华阳社渗透了。

    想到这里,曹化淳的冷汗就流了下来。

    他如今已经清洗了二十四衙门,谁上去,谁下来,全凭他的一句话,他身边的亲随,亲信们一旦上位?

    会不会像魏忠贤一样?被摆了一道?

    想到了这里,他望着身边二三十名亲信心腹,他们眉开眼笑,因为他们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来了。

    曹化淳望着身边的心腹卢九德,按照原来的想法,卢九德需要担任御马监掌印太监,御马监是权势仅次于司礼监的机构,御马监最初负责管理御马,此后竟负责管理部分禁军(腾骧四卫及四卫、勇士营)。这支军队最多时曾有4万多人。

    “卢九德,司礼监秉笔太监!”

    “谢曹公公提携!”

    “九德啊,我需要你去南京,担任南京守备太监,把南京的御营兵马,掌握在手中,其他人我可不放心!”

    曹化淳嘴上说得好听,给卢九德的待遇也不错,算是司礼监第三把交椅,不过去了南京,就坑人了。

    卢九德脸上带着笑,内心里却一脸幽怨。

    这是被流放了。

    南京守备太监,是北京内廷司礼监的外差。

    接着,曹化淳将自己的心腹,直接提拔八个人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八人担任随堂太监,其他也是明升暗降,把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然后,又以暗地里的心腹王吉祥,假意不满,牢骚满腹,说着曹化淳的坏话,终于,王吉祥获得了一大批的支持者,他们商量密谋成立反曹联盟。

    当然,曹化淳不等他们发动,将他们一扫而光。

    此时,曹化淳总算完成了对皇宫内的宦官、宫娥的清洗,获得了内宫的绝对控制权,曹化淳并不知道,此番他连削带打,还真把华阳社放在内宫的棋子,几乎一扫而光。

    明朝宦官专权,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事情。影视剧不停的播,大家不停地看,早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

    究其原因,比较方的答案是:宦官缺乏儒学的熏陶,只知仗势求个人眼前之利,不顾国家长治久安;他们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擅往往比官僚擅为祸更烈。

    其实,这就是脏水。

    要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