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来自全旭的创意,骡马式行军餐车,就算在行军途中,这种马车也可以一边行军,一边烧着开水,只要炉子上水壶的放上一半,就可以一边行军,一边做饭或烧水。

    在冬天行军,能喝上一杯热水,对于战士们而言,这就是一种享受。

    山西军与天雄军配合在一起,开始构建战营,在卢象升和全旭想来,后金吃了这么大的亏,如果不报复,不符合他们的习惯。

    所以,建奴的尸体被收拢了起来,用他们的尸体垒成一座庞大的京观,至于战马的尸体,与缴获的战马,则被各部瓜分。

    此时,全旭分到的战马最多,多达两千余匹,就算一人双马,那也可以组建一支千人规模的骑兵。

    其他各部的战马相对较少,不是不分他们,就算给他们战马,他们也养活不起。

    就在天雄军正在沿着拒马河河畔构建战营的时候,胡尔哈刺也返回了北京的南苑。

    胡尔哈刺身边还有将近八九百名后金骑兵,这是岳托命伊勒占、苏尔休、哈哈纳等人分别前往抓捕大明百姓。

    只不过,他们刚刚抓了不到两千大明百姓,却接到了岳托阵亡,其部麾下三千余骑全军覆沿的消息。

    此时,胡尔哈刺的嗓子都哭哑了,如今他已经被深深的悔恨充斥着心头。

    如果不是他为了开脱战败的责任,如果不是他为了蛊惑岳托而肆意贬低明朝援军的战斗力,如果不是他为了个人恩怨

    可惜,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问题是,现在怎么办?

    怎么向正红旗旗主代善交代,岳托可是他最喜爱的儿子。

    怎么向皇太极交代!

    在爱新觉罗家族中,皇太极可是非常看重岳托,要不然,岳托也不可能统领二十六个牛录,代善才二十五个牛录。

    当然,胡尔哈刺不用为难了,他并不知道,此时的皇太极已经接到了岳托的战报,有人提前一步,将战报递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看着那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越看手抖得越厉害。他一直极力避免的噩梦还是上演了,明军似乎找到了对付大金最有效的战略战术,让大金将士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惨败。

    “噗嗤”

    一口鲜血喷射而去。

 第二八一章卢象升神一样的奏折(为盟主浮◇夸加更20/13)

    第二八一章卢象升神一样的奏折

    “不……不!”

    皇太极再次醒来,他一把抓起被鲜血浸湿的情报,可惜的是,鲜血没有喷对地方,情报最核心的部位。

    “十一月二十七日,良乡县大石河乡,镶红旗固山都统岳托,率领麾下三个甲喇十七个牛录,与明军天雄军遭遇,随即激烈交战。镶红旗惨败,自岳托以下,三个甲喇章京,十三名牛录额真,四千五百人,除七百零二人投降下,余者皆亡。

    皇太极很想这是一个假的情报,可惜的是,这不是假的,消息来源是他的好朋友,也是这一次邀请他前来入关的人。

    这种消息,绝对不会有错。

    “不,不!”

    皇太极发出如同野兽一般的吼叫,让人闻之胆战心惊。

    要知道镶红旗总共才五个参领,二十六个牛录,这一战就死了三个参领,十三个佐领,一战死了十六,整个镶红旗不是元气大伤,而是连骨头都打断了。

    自从努尔哈赤起兵反时以来,后金何时吃过如此大的亏?

    原本,像这样的大败,其实最应该保密,可是随着皇太极的情绪失控,这个消息不可避免的就传了出去。

    没过多久,代善就红着眼睛过来。

    他只是想确认,那是谣言,并非真实。

    可惜,代善也失望了。

    皇太极看到代善,二话没有,兄弟二人抱头痛哭。

    痛苦对于普通人而言,只是一种情绪,或者伤悲,或者开心,然而,对于枭雄而言,痛哭只是一种手段。

    比如说刘皇叔,那就是依靠哭闻名。

    当然,皇太极和代善,双方的痛哭,都是在演戏。

    岳托是镶红旗的旗主,硕托是小旗主,现如今镶红旗死了旗主,损失惨重,可问题是仍旧还有十二个牛录,也是一块大肥肉。

    代善可是非常清楚,老八皇太极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而且足智多谋,在他连削带打之下,八旗的权力掌握在他的手中,无论莽古尔泰,还是阿敏没有了与其抗衡的实力。

    就像现在这样,皇太极命阿敏坐阵遵化,统领五千人马,防守大军后路,可是,阿敏的镶蓝旗却跟着阿济格行动,阿敏空挂着贝勒坐阵遵化,他手底下的范文程、英俄尔岱包括蒙古将领,谁也不鸟阿敏。

    阿敏只指挥的,也就他的亲卫。

    现在代善怕皇太极直接任命豪格或多铎统领镶红旗,把他甩一边。

    而皇太极则用哭声表示,自己非常心痛,一定会给你一个交待。

    就在皇太极忙着安抚代善以及对于镶红旗善后的事宜时,位于拒马河河畔的天雄军营地里战饭也正式开始。

    一下子多出四五千人的饭菜,对于天雄军的伙头军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考验,不过,最难的还是那些山西军士兵。

    他们望着伙头军,喉咙里一个劲儿咽着口水,仿佛在说,不给老子吃的,老子吃你们!

    当然,山西军士兵们是真饿。

    好不容易,等到了吃饭的号声,这些山西军士兵把风火山林发挥得淋漓尽致。

    抢饭,其疾如风。

    干活,其徐如林。

    抢位置,侵掠如火。

    挨打,不动如山。

    天雄军此时也有排队的习惯,看着有人插队,自然是有军法军过来维持秩序,军法官可不是政委,靠说服教育,他们是靠手中的棍子教育。

    不听招呼,直接一棍抽过去。

    好在,山西军是看过天雄军的战绩,三四千后金骑兵,把山西军虐得欲仙欲死,在天雄军面前,被打得灵魂出窍。

    这些俘虏,哪怕是没有人看着,他们不敢叫,也不敢乱动,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

    面对天雄军的军法官手中的棍子,山西军不敢还手,当然,也是吃人嘴软,他们害怕惹急了天雄军,这顿饭都没的吃。

    好不容易维持好秩序,开始正式发饭。

    看着饭的时候,山西军将士感觉自己的做梦。

    每个人一个硬纸片(一次性饭盒),饭盒里放着海带、土豆炖鸭子,满满当当的饭盒里,至少可以装两斤菜,关键是馒头不限量、包子不限量,米粥不限量,面条不限量。

    “地主老财都没有这么吃的!”

    “兄弟,找你商量个事,你们将军还要兵不?”

    “就你?”

    “别看我瘦,俺可以当兵八年,百步穿扬不敢说,百步之内,换成人的脑袋,咱十射九中,骑马,砍人,样样不含糊!”

    耿如杞不知道,天雄军一顿饭就把山西军给收买了。等到晚上清点人数的时候,整个部队少了近千人。

    这些人,都是弓马娴熟的好手,他们无一例外,都进了全旭的骑兵部队。

    张鸿功气得找耿如杞来告状。

    不过,耿如杞道:“张总兵,这事别提了!”

    “耿大人,你让我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

    “咽不下也要咽!”

    耿如杞叹了口气道:“兵部的侯大人已经将捷报发往京师,此时捷报恐怕已经到了陛下的手上,凭借一千六百八十七颗,不对,是两千余首级的战功,加上阵斩后金贝勒岳托的功劳,你觉得他会升到什么官?”

    “这个……”

    “弄不好,你以后见到他都要行礼!”

    耿如杞脸上挂起笑容:“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孙阁老自被阉党弹劾去职之后,三年归隐,如今出山,就带了三个人,其中之一,如今是永平兵备使茅元仪,其二就是贾登科,如今在秦承祖麾下担任副将。这第三人,就是全旭,如今在天雄军麾下担任参将,这个战功,足够他升一级吧?”

    “升两级,不过分!”

    张鸿功苦笑道:“别看全将军年轻,他总镇一方,俺服气!”

    诚如耿如杞所说,此时位于北京城的崇祯皇帝,也快要抓狂了,这事放在谁身上都会发疯。

    崇祯皇帝自从登基之后,他兢兢业业,一心想要做一番大事,他灭魏忠贤一党,正在交意气风发,结果后金马上甩手给他就是一计响亮的耳光,直接带着大队马仔杀到北京城下。

    偏偏自从九月三十日破关以来,后金军队来到关内已经两个多月了,虽然不像历史上那样横冲直撞,旁若无人之境,二十万大军避战不出,畏敌如虎。

    但是,自汤河一战之后,整个所有人马,与后金先后接战,不过胜少败多,皇太极虽然是客场作战,可是,战场上的情报,对于皇太极而言,其实是通明的。

    孙承宗多次布置,想要围歼后金军队,偏偏不是这个出问题,就是那个出问题,总是功亏一篑。

    整个大明也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士气,实在是太需要了。

    可是,接连的失败,损失不大,却非常气人。

    崇祯皇帝气得连饭都没吃,他又又摔了几个碗碟,在这个时候,孙承宗求见。

    崇祯皇帝非常信任孙承宗,就立即召见。

    孙承宗到来的时候,宫里的小太监还在打扫被崇祯皇帝摔坏的东西,他仿佛没有看到一样,兴奋地说道:“陛下,大喜啊!”

    崇祯皇帝有气无力的苦笑道:“阁老说笑,此时哪里还有大喜?”

    孙承宗举着一份奏折,道:“大名知府卢象升率领募军一万余人北上勤王,抵达保定府时,兵部侍郎侯恂见卢建斗遣散家财,募民为军,堪称国之干诚,故尔奏请,将其所部一万两千余人马,改编为天雄军,以卢建斗御之……”

    崇祯皇帝是知道卢象升的,毕竟到了大名知府这个层面已经是国家重臣了,他早已进入了崇祯皇帝的视野。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还是难以置信:“孙阁老,您也是知兵的,民壮是什么成色,您会不知?”

    “这是大名知府卢象升的奏折,请陛下过目!”

    孙承宗掏出卢象升的奏折,递到崇祯皇帝手中。

    崇祯皇帝迫不及待的急忙抓起奏折开始观看起来。

    卢象升的文采飞扬,洋洋洒洒写了四千余字。

    不过,卢象升刻意弱化了天雄军的作用,反而重点吹嘘天雄军前锋参将全旭,他在奏折里声称,全旭者,胡广龙山人,忠良之后,幸得袁可立收为弟子,在国子监就学,在回乡省亲时,得意兵部勤王消息,全旭以每人十亩地的条件,募集民壮两千余人马,组建一支勤王大军北上。

    在卢象升的奏折中,全旭是一个遣散家财,忠心为国的大忠臣,全氏一门累世财富被全旭败得净光,他买来一百余门火炮。

    在大石河一线中,全旭仿佛古时儒将一样,亲临一线,坐着轺车,指挥麾下部将向后金骑兵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旭乘轺车率两千虎贲奋勇向前,建奴锐箭如雨,旭视若不见,指挥麾下两翼包抄,炮火齐鸣,建奴人仰马翻,乱作一团。战至酣处,旭与贼酋岳托相距不过百步,旭脚下轺车被命中数百矢。旭不惜此身诱敌,建奴中计,待旭麾下长枪兵迂回其后,建奴插翅难飞。最终岳托以下四千五百余被诛……”

    这段奏折画面感极强,在崇祯皇帝看着就感觉热血沸腾,他的面前仿佛出现了全旭单薄的身影,那个少年冒着箭雨与建奴浴血拼杀。

    卢象升的笔下,全家军将士重伤不退,高呼不惜此身报君王,以身殉国报社稷。

 第二八二章极品猪友队胡尔哈刺(为盟主浮◇夸加更20/14)

    第二八二章极品猪友队胡尔哈刺

    “全旭指挥部下边打边进攻,利用麾下大车组成车阵,将后金数千骑兵包围在车阵中央,然后百炮齐发,重创岳托,岳托死后,后金军队溃不成军,仅遗尸就多达数千具,俘虏七百零二人,缴获战马两千余匹马,各种兵刃四千余件。”

    崇祯皇帝的兴奋劲头过去,他疑惑的望着孙承宗:“阁老,这会不会有猫腻?”

    没有办法,崇祯皇帝也被下面的将领搞怕了。

    明朝末年的捷报,可以用抗日神剧来形容,在明军将领的捷报中,后金已经被斩杀百万,不知道后金是怎么坚持到现在的,而且还打到了京师城下。

    孙承宗笑道:“良乡距离京师不过一百二十里,快马一日便可以来回,兵部已经派人前往点验,真假一探便知,此事由大名知府卢象升和兵部侍郎侯恂联名上奏,想来不会有假!”

    崇祯皇帝又仿佛想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