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明末秋季寒冷,这个钱,全旭也不准备多赚,十两银子,哪怕是放在后世,也是三百七十克左右,也需要价值一千多块。
全旭赚上十倍,也就可以了。
他决定给卢象升专门定制一批加厚的棉大衣、棉裤,棉鞋,每套采购预算准备两百块,这样的订单,可以让一个小制衣厂大赚一笔。
全旭躬身道:“卢大人,学生回去准备!”
“甚好!”
全旭没有耽搁,直接来到全记银行,要了一间包间,直接借机返回后世,打通苏彤的电话,让她马上采购军用大衣、纯棉棉裤、棉衣之类的物资,争取三天之内,把物资运到体育工场的仓库里。
忙完这些,全旭这才乘坐马车,返回全家庄镇,全家庄镇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其实早在全旭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已经正式开动。
全旭抱着正在闹人的全景慕,有些愧疚的望着二娘道:“慕慕的百岁宴,我是没有办法参加了!”
“相公,出了什么事?”
二娘倒是识得大局。
“建奴破关而入,正在京城周边肆虐,连克数关,我与卢大人一道,北上勤王!”
“战场凶险,刀枪无眼,你能不能……不去!”
二娘小心翼翼的望着全旭。
她知道全旭决定的事情,轻易不能改变,可她只是一个小女人,只求全旭能够平安。
“放心,能杀我的人,还没有出生呢!”
PS:非常感谢浮◇夸十万币打赏,本书有了第三个盟主。非常抱歉,暂时老程无力加更,最近家里出了点事,总之一言难尽,处理完家事,老程努力爆更。另外求助一下,哪位朋友认识心理医生,可以私聊一下。
第二五四章天雄军开始粉墨登场
第二五四章天雄军开始粉墨登场
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五夜,紫禁城。
夜已经很深了,御书房里,崇祯皇帝在一盏烛火前,拿着奏折,凑到蜡烛前批阅着奏折。
作为一个皇帝,崇祯确实是非常勤政,每天工作高达十六个小时以上,除了吃饭、睡觉,他甚至连陪着皇后、嫔妃的时间都不多。
崇祯皇帝端着奏折,古往今来,像崇祯这样勤奋的皇帝,不说没有,就像秦始皇,《史记》记载说:“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意思是秦始皇嬴政大权独揽,行政事务无论大事小事都亲自裁决,甚至用“衡石”计算处理的文书,每天有明确的定额,不完成定额不得休息。
秦始皇嬴政每天看完一百二十斤竹简奏章才去休息。还有种说法是秦始皇嬴政每天早上起床后上班要看600斤奏折。有史料显示,竟然每天阅读超过30万字。这真是惊人的阅读量!
当然,三十万字可不是白话本小说,而是文言言,就像密码文学,又没有标点符号,每一句话不仅要看,也要反复推敲,要不然,就容易出现漏洞。
其次还有明洪武朱元彰,也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有统计显示,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从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8天之中,全国各级官员上呈了1160份奏章,总共汇报了3391件事情。按每件奏章1千字计,总字数就有116万字之巨。平均一下,他老人家每天要批阅20万字,处理423件事。
但是,让崇祯想不通的事情,他明明已经非常勤奋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兴修长城,北拒匈奴,南吞百越,功盖千古。
朱元彰的勤奋,三征漠北,统一天下,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废墟上建立了大明王朝,可自己呢?
越是勤奋,越是辛苦,没但没有见到成效,反而让皇太极打到了北京城下。
这是为什么?
崇祯想不通。
其实,他与嬴政和朱元彰最大的区别是,他自从出生下来,一直没有去过民间,作为一个藩王,从小又没有当作太子培养,既没有基本盘,又不懂庶务。
大臣们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大臣就算告诉崇祯亩产一万斤,他也会信,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他所有的消息来源和知识来源,都是从书上。
可是,看什么书,这都不是他决定的。
崇祯的三观,和价值观,其实是扭曲的,他并不能分辨忠奸,贤能或庸才。
作为一个领导人,所谓的管理,说穿了,无非是最简单的管人和理事,作为领导人要识人之明,用人之能,育人之力,这是最基础的能力。
然而,崇祯的遭遇实在是太糟糕了。
这些堆叠如山的奏章让他越看越烦躁。
实在是太糟糕了,甘肃、陕西、山西那边的流寇跟韭菜似的,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越剿越多。
各地一个劲的叫苦,不是这里大旱就是那里闹蝗灾,要不就是刁民抗税,冲击衙门。
山东那边登莱叛乱虽然持续时间不长,波及两府十余县,平度、莱州、黄县等地让叛军杀得鸡犬不留,好好一块富庶之地,生生变成了只闻鬼哭不见人烟的鬼蜮,就连他最大的希望,五年平辽的袁崇焕,也折在山东。
如果不是孙承宗苦劝,他是绝对不愿意接受秦承祖的投降,可是国事艰难,孙承宗老谋成国,向他阐述后金的后患。
如果朝廷再败,叛军声势将会越发壮大,那个时候,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办法平定叛乱,局势才会更糟糕。
让崇祯欣慰的是,孙承宗提前两三个月就预判到后金会攻打大明,只是孙承宗没有预料到后金会破关而入。
就这件事能让他省心一点的!让他稍稍高兴了一会儿。
可是,孙承宗提兵抵达蓟州之后,摆开车马,与皇太极准备撕杀一场,可问题是,皇太极根本就不与孙承宗对阵,而是利用骑兵优势,迅速穿插,部队一分再分,反而让孙承宗弄得顾此失彼,特别是在十一月初五的上午,后金二三百骑出现在北京城的广宁门外,二十余万驻军居然没有人敢战。
让崇祯比较欣慰的是,这个时候,东江镇毛文龙派人前往京师献捷,他率领东江军将士,趁皇太极不备,突袭到沈阳城下。
后金准备虽然充分,毛文龙利用女真仆从军,趁机偷袭,只是可惜,这次偷袭失败,仅仅斩首一百五十余级,擒获牛录额真一名。
这个战绩其实不值一提,但是在京师一片哀鸿遍野之际,这样的成绩显得特别亮眼,他还特地下旨狠狠的表扬了毛文龙。
但是这么一抹亮色马上就被没完没了的坏消息给淹没了,三河县城失陷,城内百姓被屠杀将近三分之一,也幸亏满桂不计伤亡,以损兵三千余人马的代价夺回了三河县城。
但是,三河县城被后金肆虐之后,几乎形成废墟。
崇祯很想哭,这个皇帝,当得真难!他强打精神批完一份请求赈灾的奏章,崇祯伸了个懒腰,又拿起了一份。
这个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忍不住说:“皇爷,夜深了,该休息了!”
曹化淳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极受宠信,可以说,现在的崇祯,压根不知道王承恩才是真正跟他一条心,一条道走到黑的人。
但是,曹化淳虽然深受崇祯的信任,不过,他却跟崇祯不是一条心,至少是被人有目的的安插在崇祯身边的人。
崇祯皇帝满脸苦笑:“国事糜烂至此,朕哪里睡得着!”
曹化淳道:“那也不能没日没夜的批阅奏章啊!万一把龙体累坏了可怎么办!”
“朕再看完这份,朕就去休息。”
崇祯皇帝随手将奏将翻开,只看了个开头,眼皮倏地一跳!
正是大名知府卢象升写的那份请战奏折!
开篇没有半句虚头巴脑的东西,开门见山的道:“臣大名知府卢象升听闻,建奴破关,臣心忧圣上,募集一万两千虎贲,决意提兵北上,还请皇帝恩准!”
这道不到两百字的奏折,就说了一件事。
臣敢战,敢愿意战。
这些时间以来,孙承宗最难的问题就是指挥不动那些骄兵悍将,命令下达,他们总是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根本就不愿意听招呼。
要不然,后金军队也无法出现在京师城下。
崇祯虽然不至于害怕,可,卢象升一介文官,愿意募军北上,主动作战,与那些贪生怕死的武臣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崇祯皇帝朱笔一挥:“恩准!”
……
全家庄镇全旭大院主屋里,全旭轻轻亲吻了一上正在熟睡的小慕慕,然而,小慕慕丝毫不给全旭这个当爹的面子,直接哇哇的大哭起来。
“慕慕莫哭,莫哭,娘在这里,娘在这里!”
二娘伸手搂住全景慕,在二娘的安抚下,全景慕缓缓睡着了。
“好好在家里待着!”
二娘的眼泪婆娑。
全旭非常轻松的笑道:“二娘,你不用担心,我就是在后面指挥,养了那么多家兵,抡不到我拼命,轻松的狠,再说了,这一次其实就是走个过场,这就好比向当官的送礼,他不一定会记住谁送了礼,但是,他一定会记住,那些人没有送!”
“相公,你要小心,注意安全!”
“知道!”
十一月初五,寒风呼啸,雪粒打旗帜上,砰砰作响。雪粒子打在人的脸上,有些生疼。全旭望着排得整整齐齐的家丁兵,豪气冲天。
家丁兵自从组建到现在,终于有了一定的样子。
“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稍息!”
全旭带着耳机式的话筒,望着众将士道:“或许大家有些想不通,咱们这一次为什么要去北京,要去勤王,你们想不通没有关系,那就慢慢想,再问大家最后一次,我要带着你们北上勤王,有害怕的,有想要退去的没有?”
众将士齐声大吼:“没有!”
“我不能保证,兄弟们会毫发无伤,也不能保证,有没有人伤了,或者残了!”全旭大吼道:“但是,我能保证一点,进攻的时候,我冲锋在前,撤退的时候,我留在最后……”
“愿与全爷同进共退,生死与共!”
“很好,出发!”
全旭骑着一匹洁白的白马,一身明光铠甲在外面,里面还有防刺服,虽然很帅,可惜帅是有代价的,这身行头加起来足足五十余斤。
为了保证一防万一,全旭还把他的那辆悍马,扔进了体育工场的仓库里,除了固定式的M249,这辆悍马,还是一辆移动的军火库,携带了三吨弹药,满载着油料。
如果万不得已,全旭会开着这辆悍马,向后金骑兵冲击,一挺M249,外加六挺DP28大盘机,让后金骑兵知道一下什么叫做死神的镰刀。
十一初五,全旭率领两千余全家军将士北上大名府,在大名府城外修整一天。
然后在十一月初六,卢象升没有等到崇祯皇帝的圣旨,也不管他同意或者不同意,直接带着匆忙组织的大名府青壮步弓手。
誓师祭旗,进行出征。
从此天雄军开始登上了属于他们的舞台。
第二五五章战斗力不够科技来凑(为盟主浮◇夸加更10/1)
第二五五章战斗力不够科技来凑
在明末那个万马齐暗的时代,天雄军就像彗星一样,划过天际,从建军到全军覆灭,前后不足十年的时候,战功赫赫。
无论是戚继光以义乌人建立的戚家军,还是卢象升以大名府百姓青壮建立的天雄军,再或者是孙传庭以秦人建立的秦军,他们都是明朝最精锐的军队。
其实,说穿了士兵都是普通人,区别是他们遇到了会教育、培养他们的人,这就像一根稻草,扔在大街上就是一个垃圾。如果跟白菜绑在一起,那就可以卖给白菜价,如果跟大闸蟹绑在一起,那就是大闸蟹的价格。
大名府青壮百姓组成的天雄军,跟着卢象升遇到很多困难,绝粮三日,士气不泄,弹尽粮绝,兵陷重围,却死战不降。
卢象升成就了明末三大精锐之一的天雄军,当然,大名府青壮百姓也用自己的热血和激情,成就了赫赫威名。
此时,这支军队是这样的。
人人披着一件纯棉的军用绿色长款大衣,脚上穿着高帮翻牛皮劳保棉鞋,这种鞋子有着不俗的质量,鞋尖带着钢板,主要是为了防止坠落的重物,砸伤工人的脚趾头。这种独特的劳保鞋也成为了天雄军的独特密集之一。
只要跟天雄军交过手的人,特别是在近身颤抖的时候,他们最怕就是天雄军踩脚趾头……
除了火车头棉帽子,还有蓝色的劳保棉袄、棉裤,这种棉袄以新疆独特的长绒棉制作而成,保暖好,抗风寒。
最关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