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下场了,老陶开始上场了。
按理来说老陶喷人也是有一手的,结果也不知道怎么的了,都懒得写什么奏折了,一急眼就说他姑爷是楚擎,一急眼就说他秦家是楚文盛,完全是耍无赖呢。
秦罡也算是后援团之一,毕竟是老成持重的柱国将军,一看陶瑸这样耍无赖也不是个事,然后撸起袖子就干,也是在皇宫门口大打出手,他一动手,谭忠平也跟着上了,最后就变成武将和文臣们互殴,反正太子是这么定性的。
至于一群亚健康的文臣是怎么和膀大腰圆的武将们互殴的,那就没人知道了。
到了最近这几天,文臣反应过来不对劲儿了,为什么会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再次变成了文臣和武将对立的情况,而且武将和他们平分秋色了,文臣根本压不住武将了。
这些都是邱总有意为之的,见到武将们在朝堂上再次有了话语权后,开始上场。
邱总直指问题核心,不是给臣子和世家一个交代,而是给了百姓一个交代。
在邱总嘴里,黄老四的行为只有一个字…………孝!
老四是天子,是所有人的君父,却也是儿子,是太上皇的儿子。
因为不放心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多久活头的太上皇,这才追出了京城,因为他是儿子,因为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孝感天地。
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谁要是说老四不对,那就是不赞成孝道。
文臣和世家怎么想的不知道,百姓感动的够呛,是得孝啊,要是连老爹都不管不顾的人,能指望他对百姓好?
墨迹了俩月,终于没人提老四出宫这件事,而且大家也发现了,有老四和老四似乎没多大区别,老四能办的事,太子昌喻也能办。
可实际上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和黄老四出宫已经没多大关系了,在邱总有意的操纵下,武将和文臣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制衡,依旧互看对方不顺眼,却也谁都不会压谁一头,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给昌喻铺路。
两边人马都干不掉对方,只能找仲裁,也就是监国的昌喻。
“孤要感谢邱大人,感谢楚师,感谢父皇,谢谢前线厮杀的将士们…”。c0m
昌喻支着下巴,望着东侧方向,嘴角上扬着。
昌朝,越来越好,百姓,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好。
“礼部上的折子,孤允了。”
邱万山瞳孔微缩:“此事,无需待陛下回京再议?”
“父皇会同意的,总是父皇遮着风挡着雨,如今,孤也遮风挡雨一番吧。”
邱万山站起身,冲着昌喻深深一拜,面露动容之色。
科考择才七百六十二人,其中七成皆是寒门学子,入冬后将要前往各道各州府的县镇主政一方。
正兴三年年末开始,每年一次,各道官场巡查,考评有品级的官员政绩,不问出身不问家世只问政绩。
所谓政绩包含人口提升、赋税增长、治下之民是否老有所依、居有所屋、饭有所食、子有所学等等。
政绩考核只有三个标准,一,年不满十二岁,无偿入读寒门书院,二,各州府必设有三处医馆,朝廷拨款,百姓无偿诊病,三,土地价格,百姓可以居住在城外,可以距离极为偏远,但是必须有地,有房。
关于民生问题,各地官员只有这三大考核标准,三年不成就五年,五年做不到就十年,总有一天,昌朝百姓的孩子都能读书写字,百姓们病了不用再咬牙停着,风雨来袭,也会有一处栖身之所。
这便是百姓的奢望,奢望,会变成希望,希望,会变成期望,期望,终究会变成现实。
百姓,所求不多。
永远都是如此,所求不多。
第1564章 无耻
战火彻底在瀛岛上点燃了。
除了四路大军外,瀛岛内部也出现了各种世面上常见的反王。
瀛贼京都算不上彻底的中央集权,太平年间还好,战时的话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瀛岛国内的形势一直很平和,不是百姓安居乐意,是没什么战事,各地分封的地盘基本没什么军队。
中央集权并不是将权利集中到天皇手中,而是将军们的手中。
瀛岛整体的政治局势一直都在效仿中州,一开始也是向着中央集权的制度靠拢,可具体操作起来就很困难,土地制度完全不同,这也导致了天皇始终无法将军权彻底集中到手中。
土地制度都是私有制,瀛岛因为人口问题加上生产工具不足和课税也不轻的缘故,百姓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开垦更多的土地,这也就导致了土地的主人都变成了“大地主”,也就是家族,手握权力和武力,律法也不尽相同,在各自的土地上拥有不同的司法、行政、军事以及税收模式,类似于幕藩体制。
按照金字塔模式就是各处封地的瀛岛百姓效忠城主,城主效忠大将军,大将军名义上效忠天皇,每个大将军都自己的利益都很满意,如果有一个大将军不听话,其他大将军就会派兵弄死他,这也保证了天皇名义上的权利。
公允来讲,这样的分封制度对于瀛岛来说其实很适合。
地方势力割据以及统治者想要集权,基本上是因为受到了外力刺激,比如开疆拓土或者被其他国家打上门来,几乎在瀛岛上没出现过。
和平时期,这种政治体系和环境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刺激来了,外界的刺激,相当的刺激了,昌军打进家里来,问题就逐一显现了。
如果换了昌朝那边,没有外敌,像邴韬、狄擒虎这种手握兵权并对朝廷不满的封疆大吏,只能憋着,对朝廷恭恭顺顺,夹着尾巴做人。
一旦外敌打了进来,比如番蛮或是凉戎,直接打进家里,邴韬、狄擒虎之流会守土为国而战吗,当然不会。
瀛岛上,如狄擒虎以及邴韬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瀛岛的政治体系就是这样,我封了你是不假,但是你得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垦土地,建造家园,乃至建造城池。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土地是我们自己带人开垦的,家园是我们建的,城池都是我们一砖一石搭建起来的,如果敌人少的话也就算了,为守护自己的家园拼死一搏,可一旦要是知道打不过,谁还效忠天皇了,我是效忠他了,可我家没了,我人没了,媳妇孩子也没了,那还打个屁。
这就是昌朝和瀛岛的不同之处。
边疆被进犯,昌朝朝廷会第一时间派兵,讲究是个人可亡,寸土必争,拿人命填也不能丢失一寸山河。
瀛岛这边不同,你先守你的,能守多长时间是多长时间,给我们争取时间,我们会在后方建立防线集结兵力,信奉的是个地失人在,人在就能给地夺回来。
楚擎只是点燃了第一把火,第二把火,第三把火,都是瀛贼自己点燃的。
打到现在,四路大军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人刚过去,城门大开城主倒履相迎,上去就亲吻着天照大神的神像,非要给天照大神做牛做马做牛马。
补给线拉得太长,已经拉到了瀛岛腹地,楚擎将指挥权交给了肖轶后就回船上了,二鬼子太多太多了,远超于昌军数倍,打到京都只是时间的问题,走一步想三步,现在是该思考如何干死天皇后再弄死至少三十万二鬼子了。
“补给问题,务必要保证补给线不断,记住,只是咱们昌军的补给,瀛贼补给让他们自己抢去,保证不被怀疑的情况下,派人烧了他们的辎重,嫁祸给敌对势力。”
“通知其他三路大军,尽量不接受投降,战损怎么多怎么打,没有困难制造困难,瀛贼收编的人数太多了。”
“重中之重,火药弩和猛火油只交给我们自己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让瀛贼狗咬狗,打的越惨烈越好,只给他们刀剑,让他们公平战斗。”
“还有,再去通知一下赵宝蛋,看好宇智百合,十二时辰寸步不离,带着二百金甲武士不允许任何瀛贼接近她,如果有必要,弄死她,再换个其他瀛贼女人当替身。”
“将琉球岛的兵力全部撤下来,撤回琉球岛,补上东海三道的水卒,这群白痴根本就不是演戏的料子。”
“给高凤煌那群人叫来,将领们不够用了,全员学习瀛话,所有人必须了解关于天照大神的一切信息,都给我装神棍!”
楚擎揉着太阳穴,有些上火了。
以前,想的是如何降低战损。
现在,想的是怎么提高战损。
瀛贼,太特么多了,仿佛短短两个月,所有瀛贼都变成了天照大神最虔诚的信徒。
现在战况已经开始呈现一面倒的状态,四路大军攻城掠寨势如破竹,反抗的寥寥无几,这种情况反倒不是昌人想要见到的,一路打,一路收编,单单是南侧大军就有三十万之众,九成九都是瀛贼。
“哎。”
长叹了一声,楚擎看向陶蔚然等一群非战斗人员,苦笑连连:“就算干翻了天皇,还是没办法彻底干掉瀛贼,现在只是能让咱们昌军光明正大的踏在瀛岛的土地上,干翻天皇后怎么才能迅速灭掉这些二鬼子?”
陶蔚然和墨鱼相视无言,都拿不出个好的主意。
现在是个带兵打仗的人都弄到了前线装神棍,带着瀛贼自相残杀,其他人都撤了回来,保证补给,调运物资,随着补给线的拉长与四路大军推进,后勤保障人员也跟不上了。
这些倒是其次,主要还是楚擎最担忧的问题,打到京都干翻天皇后,天照大神的信徒怎么弄死?
四路大军加起来的话,少说也有百万人了。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先弄死天皇。”
楚擎已经想了好几天了,还是找不到解决方案。
廖文之皱眉道:“你为出征大军统帅,大军听你这大帅调度,无数人生死皆在你一念之间,岂能走一步看一步,如此做派可不妥。”
楚擎没好气的说道:“那你倒是给我想出一个干掉天照大神信徒的办法啊,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廖文之老脸一红,略显羞涩:“其实老夫,还有一计。”
楚擎:“…”
二话不说,直接将凳子放在了廖文之的屁股后面,楚擎满面讨好的笑容:“廖老师,您给说说呗。”
“计策倒是有,只是有些…有些…”
“恶心?”
“非也。”
“下作?”
“非也。”
“到底是什么?”
廖文之叹了口气,满面悲痛之色:“无耻,无耻啊无耻,无耻之尤!”
楚擎打了个响指:“就用这个无耻的计策了,我就喜欢无耻的。”
第1565章 太阳国度
廖老师出品,永远值得信赖。
天照大神的地上行者宇智百合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巡演,表演神棍是怎样炼成的。
这两个月,她将要去其他方向的大军之中,告诉信徒们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并非所有讨伐天皇的信徒都是虔诚的,很多都是鱼目混珠,天照大神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好消息,咱们这一路才是最虔诚的,其他三路,都是假的,这群人都是背神者,冒充虔诚的信徒。
同样的话术,说四遍。
除了坏消息和好消息,还有一个通知,那就是天照大神说了,天国会降临的,但是只降临在有虔诚信徒的地方,如果瀛岛上面有很多假信徒,那天国肯定不降临了,别说天国,金八都没有。
四个方向,数十万瀛贼,都以为自己才是最虔诚的,都以为自己才是真正的信徒,其他三个方向,假的,冒牌货,耽误天国降临的冒牌货!
瀛岛这边水深火热,高句丽那边也是狂风暴雨。
老楚,起义了!
昌家亲戚团只有四千多人,最先攻占的是安州城,人不多,守军也不多,一万多人,老楚带着五十个捉狼老卒混进城中,直奔城主府。
要么说老楚专业,连一句西八都不会说,都不知道怎么混进去的。
按照老楚的说法,城主很讲道理,全家都要跟着老楚混,而且还是贴身混寸步不离的那种,离开一步就要尸首分家。
就这样,安州城成了老楚打下的第一座…不,应该说是第一个据点更为合适。
接下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老楚化身为正义代言人,带领农民武装起义,扬言为了争取高句丽老百姓们的合法权利,以小博大紧张刺激,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拿下三座城,队伍壮大到了两万余人。
老楚和昌敖这对中州双雄,突然觉得索然无味了起来。
因为觉得有了火药弩和猛火油后,所谓的城池,所谓的精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