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轶闻言一愣,楚擎继续说道:“瀛贼是什么样的畜生,你知道,他们的骨子里,血液里,就带着残暴、弑杀、冷血、残忍,全天下最不好,最劣根性的东西,都在这个民族的血液之中,骨子里,你要让这些骨子里的劣,血液中的暴,污染我们昌民后代的血液?”
肖轶若有所思,却也不算是完全听懂了。
基因这种事,肖轶不懂,因为特殊的经历,比较相信“后天”的改变,而不是“先天”的本性,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爹是反王,他是忠君爱国之辈。
可肖轶却不曾想过,他爹昌承恪并非是真的反王,反而是最热爱昌朝和百姓的贤王。
廖文之拿着纸笔走了下来,楚擎再次叹了口气:“以后碰到这种事,不要管,如果真的是幼童,就算不愿杀,也不要去管,让他们自生自灭,反正烧穿瀛岛后,他们也会死。”
廖文之唰唰唰的记着:“大帅言,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甲士好仁,无往不利焉,东海舟师,好仁之师,行大善,为大德,岂可见死不救,救,多多益善的救。”
楚擎板起了脸,冲着肖轶认真的说道:“但是成年人,任何一个瀛贼,都不要放过,不要因为只有几个瀛贼,而吝啬火药弩,哪怕就是一个瀛贼,也要宰了他,路过一处村庄,哪怕只有一个茅草屋,也要点燃,只要能居住,就算只是几根木棍子支起个草棚,也要毁了,烧光,明白吗。”
廖文之继续记录着:“大帅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救则救。”M。。coM
肖轶还是不懂,但是他知道,作为“表侄”,对表叔所说的话,他可以不懂,可作为一个出征的将军,面对大帅的命令,他不懂,却必须执行,一丝不苟的执行,完全贯彻到底。
既然不懂,困惑,肖轶便不能是“表侄儿”了,而是当一个将军,当一个严格执行军令的将军。
没有点头,而是单膝跪施的军礼,一声“唯”,铿锵有力。
楚擎满意了,回头大喊道:“多带军器,火药弩、羽箭、猛火油、飞翼,少带干粮,没吃的,抢瀛贼的,武器带够,快!”
廖文之依旧记录着:“瀛人百姓水深火热,食不果腹,大帅下令,军伍刀甲不佩于身,多多背负粮米,宁赤手空拳与贼人作战,亦要多带粮米接济瀛人百姓。”
楚擎挠了挠后脑勺,冲着廖文之腼腆的笑了:“别这样嘛,我都不好意思了,谁叫本帅从小就心地善良呢,京中百姓都管我叫活善人。”
廖文之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良心,想了想,决定还是不看了,敷衍的拱了拱手:“嗯,大帅仁德。”
二玉、南宫平、枭智等人跑了过来,军伍已经准备完毕,可以行军了。
楚擎拿出了舆图,指在下野、川、九上三城的位置。
“打穿了这三座城,南侧外围区域,就没有任何城池了,再将几处林子烧掉,山体炸毁,瀛贼大军就无法迅速到达海岸,但是我们可以人数不多,不影响通行,都明白吧。”
众人点头,将人数少这个劣势变成优势,又不是第一天出来混,没什么好说的。
“出发。”楚擎将佩剑无名挂在腰间:“杀贼!”
第1530章 东海的君子六艺
要说打仗这事,太上皇昌敖和黄老四,肯定是不如楚文盛的。
但是要问如同脱缰的野狗一般赶路,楚文盛肯定是不如这对父子的。
试想一下,都在宫中憋了两年多,突然跑出了京城,又怕自己被追上,俩人一个比一个跑的快。
太上皇还稍微好点,认为老四不能派人追他,走的不算快。
老四就纯粹像是通缉犯了,以为朝廷会追他,马鞭都抡出火星子了。
到达永州的时候,老四追上了太上皇。
倒不是说老四“追踪”太上皇,而是永州是前往东海的必经之路,再一个是太上皇太招摇了。
刚进永州城门,一身便装只带着一个孙安外加牛犇等十来个禁卫的老四,都没主动打听就得知太上皇的下落了。
永州城最大的青楼,被个老头包了,那叫一个潇洒,挥金如土。
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太上皇。
自从楚擎和陶家做起买卖后,宫中那是砸锅卖铁投份子,太上皇也有,钱是赚到了,赚到不少,可就是没地方花。
现在一出京,太上皇感觉“安全”了,直接来了个报复性消费,光他一个人,都能够提高整座永州城的消费水平,更是直接抬高了永州娱乐行业的消费门槛。
这给老四气的,浑身都哆嗦了。
你好歹也是太上皇,又这么大岁数了,竟然将永州城最大的青楼包下来了,都让你包了,我玩什么?
冲进青楼,将醉醺醺的太上皇扔进了马车了,老四继续带着人赶路。
小的狠,老的更狠,老四怎么说也带了十多个禁卫,昌敖就带了个孙平。
孙平见到黄老四和孙安后,激动的流出了高兴的泪水。
带着我一个太监包青楼,人,不应该…至少不能…
太上皇醒来的时候,已经快到台州了。
然后老昌和大黄,又碰到了逃京三人组的第一人,中州战力天花板楚文盛。
楚文盛可不干包青楼那种没品的事,他主要是“包山”,以及“包死”。
快到台州的时候,老楚没盘缠了,然后带着五十多个捉狼军小弟们,换了衣服,客串了一下悍匪,将整整一道的各种型号山匪全部清剿了一遍。
倒不是老楚闲的蛋疼,主要是这些所谓的山匪、盗贼、土匪窝子,一个比一个穷。
老楚一急眼,拎着这些各种土匪头子的脑袋跑各地县城或者州城中,直接找到父母官,脑袋往书案上一扔,要赏钱。
各地父母官哪见过这个啊,吓瘫了。
老楚就一句话,要么,脑袋换钱,要么,我儿子来,剁你全家脑袋,再抢你家钱。
各地父母官这才知道老楚的身份,然后很可笑的事就发生了,
他们比楚文盛还穷,因为这些地方靠近东海三道,官员几乎全换了一批,是真正的好官,至少是清官,就算不是清官,也不敢说自己有钱,怕老楚钓鱼执法,千骑营最擅长干这种操蛋事。
楚文盛骂骂咧咧的走了,当官不贪,你当个毛官?
就这么一耽误,老楚被老昌和大黄追上了。
眼瞅着快入台州城了,马车追了上来,骑在马上的楚文盛一回头就认出了来了。
俩驾车的糟老头子,面白无须,一看就是没卵子的阉货。
车门打开,太上皇激动的够呛:“武安,武安武安,朕…大哥可算追上你啦。”
黄老四一把给太上皇推到一边去,乐的和战地重逢的父子似的:“姑父,姑父侄儿来啦。”
楚文盛满面嫌弃,见到周围来来往往有不少百姓,也没办法施礼,略显尴尬。
不过楚文盛怎么也算是臣子,就算是在宫外,在京外,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张口第一句话,就显示出老楚的高情商了。
“你俩带钱没?”
孙安孙平:“…”
“带了带了。”昌敖乐呵呵的说道:“托你楚…托咱家孩子的福,大哥我如今是想包青楼包青楼,想包花船包花船,美滴很。”
楚文盛撇了撇嘴,如同一个被抢了饭碗的力工。
关于这件事,老楚一直槽点满满。
他总觉得宫中在占自己好大儿的便宜,俩臭不要脸。
看了看老昌,又看了看大黄,楚文盛都懒得问了。
其实他在京中也不习惯,不喜欢这座昌朝最大的城池,似乎有着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束缚着自己,所以也能理解这两任天子。
见到老楚拉着一张批脸,黄老四讪笑道:“宫中自有喻儿监国,南宫玺辅政,出不了岔子的。”
楚文盛虚情假意的奉承了两句,实际上他根本不在乎这种事,就是单纯的挺嫌弃这俩人的,自己是过来找好大儿的,帮着好大儿打仗,打仗这种事,你昌敖和黄老四懂什么,跟来不就是添乱吗。
黄老四看了眼台州城的南大门,连连点头:“过了台州,便是尚云了,算是入了东海三道,也不知国朝极东贫瘠之地,究竟是一副何等模样。”
昌敖和黄老四登基之前,哪都去过,唯独没来过东海,这还是头一次。
黄老四深怕老楚要劝谏他回宫,赶紧笑呵呵的让大家入城。
结果刚要迈步,黄老四突然发现不对劲的地方了。
周围人来人往,出入城的百姓,熙熙攘攘,可在四周还有一些身强体壮的汉子,穿着百姓服饰,看似走动,实际上总是兜兜转转的又绕了回来,还都牵着马匹,望去就知是上好的战马。
楚文盛连忙笑道:“家将,臣府中的家将。”
老四也没揭穿,还是那副笑吟吟的模样。
据他所知,楚府之中就一个家将,或者说是护院,叫福三,除了福三,他就没听说过别人,这些人一看就是老卒,真正的精锐老卒。
并不是什么大事,楚文盛一人不带才奇怪,三人也不进马车了,溜溜达达的进入了台州城。
按理来说这么大一座城,城门除了差役,应该还有城门郎的,检查进出城百姓以及货物等。
实际上台州城城门除了几个看似像是武卒的军汉外,并没有城门郎,百姓畅通无阻。
正当老昌大黄不明所以时,刚入城,见到一处告示下,百姓人头涌动。
告示刚贴下,台州知州府的文吏贴的。
铜锣一敲,百姓迅速围了过去,人头涌动,几乎人人都是面带兴奋激动的神情。
文吏大喊道:“乡亲们,郭城又下了募令,舟师这月月底还要募兵,年满十六,习得君子六艺,皆可录籍。”
话音一落,百姓们连连叫好,奔走相告,不少人快步跑开了,开样子是要通知家里的亲族。
老昌大黄面面相觑。
舟师征兵,门槛竟然这么高,要习得君子六艺?
要知道即便是兵部的将军们,连三四艺都够呛。
困惑不解的黄老四连忙拦住一个汉子,拱了拱手:“这位兄台,这募兵榜,足足募兵一千五百人,我见周遭百姓解释欢欣鼓舞,难不成,这台州有如此多的百姓习得君子六艺?”
“是如此。”汉子三十多不到四十,哈哈一笑:“楚大帅来之前,这山多林多,盗匪也多,乡亲们多多少少都精通点君子六艺。”
黄老四一脸懵逼:“盗匪与这君子六艺…有何关系?”
“怎地没有,刀、枪、棍、棒、弩、游水,这不就是君子六艺吗?”
昌敖都懵了:“这叫君子六艺?”
“不是吗?”汉子也困惑了:“可楚大帅就是这么说的啊,那君子六艺是什么,斧、钺、刀、叉,总不能是那些下三滥的四书五经吧?”
第1531章 双龙至台州
打听清楚了,东海的君子六艺,就是刀、枪、棍、棒、弩、游水。
什么四书五经,谁有那功夫,门槛太高了,就是从军,一人从军,全家受益,一人从军,全村骄傲,家里从军的越多,全家地位越高,这是台州城乃至东海三道的共识。
读书,那是自家孩子要干的事,爷们就要从军,加入舟师,楚大帅说了,海外有抢不完的钱,占不完的地,夺不完的好处,钱财、土地、荣誉、地位,只要加入舟师,一切都不是问题,都会有。
这不,如今楚大帅已经带着舟师军伍去给三道百姓复仇去了,用不了多久,灭了所有瀛贼,还要出海,瀛贼那座破岛,咱昌人根本不稀罕,海外有的是,比瀛岛大多了。
楚文盛知道楚擎已经出海了,并不急于前往郭城,陪着老昌大黄俩人在台州城中随意走动。
入了城,众人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台州城不繁华,但是十分繁荣,这种繁荣不是说有多少高门大院,多少精美的建筑,而是关于百姓。
百姓们很忙碌,这种忙碌有别于京中百姓。
京中百姓的忙碌,只是奔波,为生活所累,不,不是生活,而是生存。
而台州城百姓忙碌,充实、欢喜。
百姓们的神情,让老四想到了自己刚登基的时候,那时的自己愿意每天忙碌,为了国朝,为了百姓,为了选…选择当一个明君。
不由得,老四想起了楚擎曾经对他说过的一番话,关于“希望”。
当昌朝的子民没了希望时,哪怕再是繁荣,也是虚假的。
因为这种经过粉饰的繁荣,都是靠着百姓们的血与汗铸就的。
百姓付出了血与汗,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