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武将吗,怎么长的和特么大阪横纲似的?”
“表叔儿表叔儿…不是,嘟嘟,嘟嘟嘟嘟。”
一天天和闲不住似的青阳郡主将手卷了个喇叭状,但是声音是一点没降低:“这人看着不像好人呀,将领哪会这么肥,查这胖子,一点都不可爱,没有陶胖胖看着喜庆。。”
魏武的脸唰的一下就白了,都口不择言了:“嘟嘟,末将是好人,是好人啊。”
福三瞅了瞅挺着大肚子的魏武,又扭头看了看碧华,皱眉问道:“你有失散多年的大哥吗?”
碧华挠了挠脸蛋子,没听懂。
楚擎一伸手,王通通唰的一下将刀抽了出来,刚要递过去,楚擎骂道:“我让你把名册拿来!”
“哦,卑职还以为要捅死他。”
王通通拆开包袱,找了一通,拿出了一个小册子。
眼看着魏武都快吓尿了,终于翻开了小册子,楚擎哭笑不得:“没看出来,你还真是个好官。”
魏武和做过山车似的,心里七上八下。
楚擎笑道:“明明是个爱兵如子的将军,同吃同住,怎地长的这么胖,胆子又这么小?”
一看楚擎露出了笑容,魏武那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满面尴尬之色:“天生的,天生就是如此,吃的多,胆子也小。”
名录上有很多名字,都是沿途各道州府官员的官声与履历记载,各地探马记录的。
关于魏武的履历就很彪悍,光看记录内容的话,这家伙是个猛将,酉州旁边靠山,三条官道会至此处,山多,匪盗也多,不少百姓上了官道都被抢了,魏武不下五次带着麾下军伍深入山林之中,单单是成帮结伙的匪盗就灭了三伙,都是百人以上的规模,最多的一次,足有四百多人,这胖子身先士卒,亲自砍死了不少匪盗,百姓提起来也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一声,这死胖子是个好官!
结果现在见到真人了,楚擎反倒是困惑了,长的和个充气阿童木似的,一点都看不出来是个冲杀在前的将军。
不过探马肯定是不会乱写的,楚擎也没太当回事,带着众人入营了,让其他当地父母官该忙什么忙什么,配合“领导”们视察工作。
第1211章 立足尚云
进了军帐后,陶蔚然开始泡茶,只有他二人,福三在军帐外面喂灵狼。
离京之前,楚擎在圈钱,其他小伙伴们也没闲着,尤其是博闻强识的陶蔚然,早就将沿途的风土人情和一些需要记录的事情熟记在心。
魏武其实并不算是什么猛将,能冲杀在最前面,就仗着一个优势,胖!
陶蔚然也是胖子,所以他最了解胖子了,用他的话来说,要是他穿上甲胄扛着刀,一个人打三四个也没问题。
而这也就涉及到了一个体型问题了,普通百姓也好,山上的盗匪也罢,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吃过肉,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不吃肉,光靠吃素…当然,吃植物人不算,就是纯吃素肯定长不胖。
不过这可不包括某些寺庙里的和尚,那些肥头大耳的和尚说是吃素,至于为什么会长那么胖,这就没人知道了,可能是佛祖保佑吧。
魏武他家在本地算是豪族,家里有经商的,也有不少当官的,不过都不是什么大官,家里人一看这小子不是读书的料,那就寻思练武吧,当不了文臣就当武将,至少是个官儿。
实际上练武要耗费的钱财比读书更甚,想要练一身武艺,就得身体跟得上,然后威武就开始胡吃海喝了起来。
至于为什么这么胖,用科学的角度来看的话,那就是热量缺口没达到,练的少,吃的多,完了还是中午和下午练,不是早上练,皮质醇太低,糖原都没消耗完,加上顿顿都是捡脂餐,最终长了一身大肥膘。
那么试想一下,当一个一米七五将近二百二十斤的大胖子,扛着大砍刀,还穿了一身甲胄,冲到一群瘦的和野狗似的平均体重还没个老太太血压高的匪盗群中,那能不砍瓜切菜吗。
“原来如此。”
楚擎若有所思的说道:“相传东海的海盗,也就是那些瀛贼,骁勇善战,十几个人,就能追着数百个百姓跑,想来也是这个缘故。”
作为尚云道坐地户,陶蔚然提起魏武的身材,就是想说这件事:“东海沿海百姓,大多食不果腹,莫说保卫家园作战了,便是劳作都吃力,所以说与之前去北关相同,正如大人当初说的那番话,胖胖的,壮壮的,倘若东海百姓也都胖起来,壮起来,那些瀛贼,哪能如此猖獗,不过是见百姓体弱又手无寸铁罢了。”
楚擎深以为然,心中也有了大概的想法。
正如之前在敬仪殿他对老四所说,走一步看一步,现在走出了第一步,也通过魏武的体型看到了“第一步”。
“进攻之前,先要有自保能力,灭瀛贼之前,是抗击瀛贼。”
“大人说的不错。”陶蔚然给楚擎倒了杯茶,随即坐在后者面前,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其他人可以不在乎,但是陶蔚然,必须要有个大概的计划,制定计划之前,他想要了解楚擎的心中所想。
楚擎捧着茶杯,面露思考之色:“抗击瀛贼,是要靠军伍,舟师军伍是不是心向朝廷,又有没有与瀛贼一战之力,都是未知数,就算有,跨海作战这方面的经验,都是空白,所以要是出现最坏的情况,就需要募兵,重新成军,而募兵也好练军也罢,都是要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前提下,若不然,百姓吃饭都没着落,谁会从军,就算从军了,也都是病秧子。”
陶蔚然点了头,表示同意:“大人所言极是,想要扩编舟师,有可战之军,就要民心所向,所谓民心,既是钱粮,倘若百姓不愁钱粮,又苦瀛贼久矣,自然会勇于从军的。”
“所以说,其实无论是扩建舟师,还是以海盗的名义去袭击瀛岛沿海区域增加作战经验,都得是在当地经济允许的前提下,说来说去,还是要繁荣经济,只要有钱,就有强军,有强军,先守后攻,就可灭瀛贼,回到最初的核心,那就是世家,只要灭了世家,就能放开手脚大干一番。”
陶蔚然解开包袱,拿出了东海舆图:“东海三道,下官觉着,应先入尚云,而非广怀或是罗云二道。”
楚擎本来就是这么想的,不过还是问道:“理由呢?”
“舟师大营在罗云道,倘若舟师早已烂了根,与世家狼狈为奸,大人贸然去了,怕是有性命之忧,至于广怀,虽陈洛鱼已是伏诛,可当地官府并没有捉拿陈家余孽,一拖再拖,加之还有柴、俞等二家以及一众走狗,若是他们狗急跳墙,难免是一桩麻烦事,稍有不慎,亦是性命之忧。”
楚擎接口道:“除此之外,瀛贼劫掠船,停靠最多的地方就是广怀道,这些世家勾结瀛贼,十有八九会害本嘟嘟。”
看向舆图,罗云在左,尚云在中,广怀在右,最终楚擎的目光定格在了尚云道的位置。
陶蔚然笑道:“下官的陶家,在尚云道还算有些人脉,资产颇多,可用之人颇多,亦有不少海船,加之湖城有齐王与曹琥等人,足以助大人立足于东海。”
一看陶胖子这笑容,楚擎就知道这家伙已经有了初步计划了,将一口未动的茶杯推到了陶蔚然面前,楚擎笑道:“行了,别管我怎么想了,说说你的计划。”
“立足尚云,文,有我陶家,武,有湖城,楚大人收拢可用兵力,建立沿海防线,先防瀛贼私掠船,再散财于民,舟师可用便用,若不可用,在尚云自建舟师用于海战,治理民与海岸防线为主,修建船港与建造跨海战船为辅,大人觉着如何?”
“o特么k,就这么办。”
“下官已有近两年未回东海,虽与家姐偶有书信来往,可尚云道是否与下官离开时那般,说不好,不过想来不会有太多世家使绊子,若是有,先除了他们就是。”
说完后,陶蔚然站起身,朝着楚擎施了一礼,正色道:“我陶家传承已久,多年来,鲜少与京中大臣来往,即便熟识,也不过是点头之交罢了,大人前往东海,陶家自会鼎力相助,可这便是说,若大人大事未成,我陶家,在东海再难立足,迟早灰飞烟灭。”
楚擎猛翻白眼:“那你怎么不说我要是成功了,你陶家肯定是赚的盆满钵满,而且你这官位肯定也蹭蹭往上升。”
“不,下官助大人,非是为了家族,更不是为了什么官位或是钱财,而是为了东海百姓,与大人,兴尚云,兴东海,除贼寇!”
楚擎深深看了眼陶蔚然。
陶胖子这一番话,他信。
陶家不缺钱,更不缺官位,这话一点都不假,陶蔚然,也的确是个心系百姓的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
“嗯,你说的我明白。”楚擎挠了挠额头,不由说道:“也不知东海还有没有像你这样心系家国的人了。”
“有,必然是有的,只是身在东海,许多事,身不由己罢了,大人到了东海,必会得道多助。”
“但愿吧。”
说完后,楚擎拿出了随身的小册子,又记录了几笔,港口、船坞、打造战船。
第1212章 所谓大儒
休息了半日一夜,众人再次启程。
陶蔚然骑着萍儿,就伴在楚擎身边,走在最前方,不时讨论一番。
陶胖子毕竟是东海的坐地户,很多情况比其他人都了解,楚擎趴在马背上,一边探讨一边记。
陶少章就跟在后面,咬牙切齿,不时骂上两声。
萍儿还是那么的傲娇,谁都能骑,哪怕让两百斤的陶胖子骑,就是不让陶少章骑乘。
“东海民心尽失,真的可谓是民心尽失了。”
哪有人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可提及尚云道,提及东海,陶蔚然总是一副忧愁的模样。
这也是他跑到京中科举的部分原因,在尚云道,放眼就是一个字,苦,不是他苦,更不可能是他陶家苦,而是百姓苦。
改不了,只能看着,看着,又心里堵得慌,这才离开了尚云道,去京中科举,权当镀金和散心了。
“尚云道尚可,看要知在广怀道,不少瀛人坐着船大摇大摆的来到我大昌的国土上,官府敬若上宾,甚至不少大儒还夸赞着,夸赞瀛人皆是知书达理心怀大义之人,两国可谓邦交,永世修好。”M。。coM
“去他妈的。”
楚擎冷笑连连:“有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大儒或者当官的,比瀛贼还可恨,今天说瀛贼好,明天瀛贼干了天怒人怨的事,又怪百姓们拿瀛贼当好人看,说好的是他们,说不好的,还是他们,现在带头舔人家,将来就别怪子孙们都是卖国贼,还不是被他们误导的!”
对于这些所谓的大儒,各种型号的砖家,楚擎真的是厌恶到了骨子里。
昌朝开朝这么多年,对待瀛人,一直比较宽容,无奈的宽容,哪怕不少人知道那些海盗就是瀛人官军,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打不了,现实不允许。
然后就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大儒,为那些瀛贼歌功颂德。
百姓知道什么,百姓没事不上工不种地,跑东海看瀛贼烧杀掠夺去?
大家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不是通过这些所谓的大儒和地方官员所说的。
然后令人作呕的情况就出现了,当昌朝想要发动战争报仇雪恨的时候,百姓们就很懵,瀛人不是挺好的吗,不是心怀大义,不是知书达理,不是要永世修好吗?
一看百姓犹豫了,官员和各种型号的大儒又跳出来了,哎呀,你们是卖国贼,你们不爱国,你们都要当叛徒。
哦,搞了半天,说好的是你们,说不好的还是你们,之前舔人家,收人家钱的时候想什么,现在又说人家不好,说我们愚昧无知,说我们不忠君爱国了?
掏出小本子,楚擎唰唰唰记上几笔,给王通通喊了过来。
“一会到了台州,马上写信,写给二狗子,告诉他,但凡京中哪个大儒再胡咧咧,全抓了!”
王通通不解的问道:“大人您说的这个胡咧咧是指?”
“比如有个大儒,说边军龟缩不出,不勇猛,怯战,那就抓,抓到京兆府门口,当着百姓的面,让他背三十六计,不用背原文,就三十六计的名称背全了就行,少背一个,十棍子,不是专家吗,不是懂军事吗,三十六计总能背下来吧。”
王通通哭笑不得:“行,卑职到了台州就写信给江统领。”
楚擎气呼呼的接着说道:“还有说什么新律不得民心的,让他背旧律,背不下来全文,照样揍,不是懂律法吗,懂律法,旧律总该看过吧,总该滚瓜烂熟吧。”
楚擎越说越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