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是个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师是个坑- 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谁也无法否认,这是一个奇迹,在一个令人绝望的制度体系下创造的奇迹。

    寒门书院,招收寒门学子的书院,从未有人想过,这所书院,真的会出现,出现在昌京城外,出现在世家眼皮子底下,光明正大的建成了,日后,也会有一个又一个出身寒门的学子在里面光明正大的读书。

    三座最大的建筑,叫做第一讲堂,第二讲堂,第三讲堂,授学的地方。

    名字,很普通,甚至有些寒酸。

    不叫什么文楼,不叫什么状元堂,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修饰,很朴实,朴实的无比普通,就叫讲堂,第一讲堂,第二讲堂,第三讲堂,普通的如同即入学的学子们。

    品字形,三座讲堂,楚擎站在第一讲堂面前,想哭,想笑,想放声高歌。

    他做到了,眼前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是他用命搏回来的,未来,他也会用命守护着这里。

    转过身,楚擎如同一个孩子炫耀新玩具一般,高高跳起,不断挥舞着手臂。

    未来,同样会用性命来守护这里的人们,走了进来,每个人,都面带笑意,感慨万分。

    陶若琳、福三、江月生、陶少章、南宫平、付有财,今日告假特意穿着便装赶来的卫长风、邱万山、翟修、曹悟等人。

    这一天,是奇迹之日,在世家门阀,在朝臣们,在无数读书人的阻拦下,他们帮着楚擎杀出了一条血路,劈开荆棘,历经千难万阻,书院,成!

    陶家庄户们也走了进来,热泪盈眶,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后辈,可以在这里识文断字。

    南郊庄子的百姓们,伸出颤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砖墙,触摸着,却又猛地收回了手臂,拘谨,激动,也有些自卑,如梦似幻。

    那些可以就读书院的孩子们,没有跑,没有闹,也没有追逐,紧紧抓着长辈的裤腿,试图理解着眼前的一切。

    他们无法全部理解,但是这些孩子们知道,这所书院,将赋予他们崭新的人生,一种他们的父辈在梦中都不敢奢望的人生。

    大队的禁卫走了进来,孙安念了圣旨,说了很多话,代表天子,说了很多话,很形式意义的东西,嘉奖楚擎,也告知了世人,楚擎从县男,变成了县子。

    楚擎没有去接旨,藏在第一讲堂里,闻着漆料的味道,感受着寒冬中的几分暖意,暖意,来自心头。

    圣旨念了很久,念完了最后一个字,孙安找到了楚擎,传了天子的口谕,只有两个字,多谢。

    两个字,足矣,天子没来,可这两个字,却代表太多太多的东西了。

    天子,是想要看到寒门书院的。

    楚擎折腾了这么久,天子付出的是最少的,楚擎出命,付家出钱,其他人出力,天子就出了一张嘴,完了这张嘴还没说过几个字。

    可就是这位付出最少的人,只有他才有一锤定音的权利。

    代天子道了一声多谢后,孙安带着禁卫们走了,两个加起来都一百多岁的老头子,哭的和个泪人似的,惶恐着,骄傲着,如梦似幻着,站在了楚擎面前。

    两位先生,寒门书院的先生。

    第一位先生,叫做包贵生,工部左侍郎楚文盛楚府管家。

    第二位先生,叫做秦安,太子少师府资历最老的下人。

    包贵生,是福三叫来的。

    秦安,是陶若琳带来的。

    两个人都读过书,熟读四书五经,教授真正的读书人,他们是不够格的,可为孩子们启蒙,绰绰有余。

    包贵生哽咽无语。

    他这辈子,没有梦想,也没有理想,他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老爷与少爷安安静静的,消消停停的,楚府,也平平安安的,这就是他的愿望。

    而楚擎,给他了理想,一个未曾想过的理想,成为寒门书院的先生。

    楚擎,也给了他梦想,假以时日,他包贵生会培养出很多很多出身寒门的读书人。

    秦安也在哭。

    他和包贵生本质是上相同的,到了这个岁数,该经历的,经历过了,该吃过的苦,吃过了,该享过的福,也享过了,他以为人生最精彩的岁月,便是年轻时与陶瑸四处讲学。

    老了老了,他变成了故事中的主角,而不是那个背着书框的配角小书童。

    “秦大爷。”楚擎将长拜不起的秦安扶了起来:“我知道您文武双全,小子楚擎的德行您是知道的,最喜欢占便宜,您能者多劳,不但教授学子们读书识字,还得带着他们强身健体,干两样活,我只能给您一份钱,您也别嫌弃,我要是多给您了,日后其他先生会心里不舒服。”

    “成,成,成的。”秦安不断点着头,老泪顺着下巴不停的滴落着:“不给钱都成的,成,成啊。”



    第638章 浮出水面

    

哭着哭着,秦安又笑了,老头有些滑稽,望着楚擎,不断摇着头,也不断笑着,张着嘴,不知该说点什么好了,望着楚擎那张嬉皮笑脸的面孔,真的不知该说点什么好了。

    他和楚擎其实并没有多深的交情,只是见过几次面罢了,还都是在陶府。

    第一次,楚擎被拒之门外。

    第二次,楚擎送了他一些不值钱的瓜果,然后福三要捅死陶少章。

    第三次,楚擎给陶瑸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第四次,楚擎成为了陶府的座上宾。

    楚擎的身份,也总是变着,几日就变一次,第一眼还是京中万人恨,过几天就成了户部署丞,一转眼,又成了人人知晓的千骑营副统领,再到如今的外姓勋贵。

    可无论再怎么变,楚擎面对秦安时,总是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也总是如初次见面时那般让人讨厌不起来,心里喜欢的紧。

    第三位先生走了进来,很年轻,穿着儒袍。

    楚擎愣住了。

    “马昂?”

    马昂施了一礼,很是恭敬:“大人,下官…学生辞官了。”

    楚擎彻底傻眼了:“辞官了?”

    “是,学生辞官了,蒙大人不弃,今日起,学生便被琅琊王殿下聘请为寒门书院算学教习。”

    楚擎说不出话来,望着马昂,如同望着一个白痴。

    马昂嘿嘿一笑:“大人莫要担忧,卫大人说了,三年后,再征辟学生入户部为官,七品主事。”

    楚擎无语至极。

    这大饼你也吃的下去,老卫能不能再干三年都是两说。

    又走进来一个年轻人,南宫平陪同着,正是当朝宰辅之子南宫守。

    “大人,学生南宫守,礼、吏二部观政郎,家父为学生告假一年,这一年,学生将在寒门书院中担任教习。”

    南宫平也施了一礼:“学生亦是如此,商会组建完毕后,会应琅琊王殿下之邀,任寒门书院为学子教授杂学。”

    “杂学?”

    没等南宫平解释,昌贤走了进来,小脸红红的。

    差事,办砸了。

    楚擎让他在京中寻教书先生,可他一个正经的先生都没找到,准确的说是没“请”过来。

    但凡是个读书人,京中的读书人,谁也不愿意来,给再多的钱都不来,因为怕“跌份”,教授寒门学子跌份。

    可笑的是,这些觉得跌份的人,其中不少人正是出自寒门。

    昌贤没办法了,剑走偏锋,就给南宫平小哥俩加一个马昂弄来了。

    这就是寒门书院的师资力量,相当的寒门…或者说是寒颤了。

    有管家,有门子,有比学子大不了多少的年轻读书人,楚擎有些发傻,不是失落,只是觉得心里不托底。

    当扯着兔子耳朵的陶若琳走进来,说她要成为大昌朝首位女教习时,楚擎的心才放回肚子里。

    寒门书院,可算有个拿得出手的先生了,京中最神秘的名士大儒,陶一!

    惊喜,接二连三。

    刚下朝的陶瑸来了,老头要干兼职,他已经和天子请示过了,寒门书院山长,诞生了,大昌朝太子少师,陶瑸!

    至于院长是谁,大家心里都有数,哪怕楚擎根本不提这茬,大家也知道谁才可以担任院长。

    楚擎没有多留,带着福三和探马们离开了。

    没有人注意到楚擎的离开,只有陶若琳。

    转过身,望着远离的马车,陶若琳的心中隐隐作痛。

    女子总是要比男子心思细腻的。

    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楚擎变了,变了许多,只是这种改变,看不见,摸不着。

    陶若琳知道,楚擎可以上蹿下跳又骂又打的和别人斗,为了建书院,恨不得告诉全世界的人,他要建寒门书院,谁拦着他,他就要打谁。

    可当书院建成后,楚擎却要离开,离的越远越好,渐渐将他与寒门书院分割开。

    陶若琳知道楚擎会这么做,也一定会这么做,因为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当有人去攻讦他时,才不会连累到寒门书院,楚擎知道,只有这么做才是对寒门书院最大的保护,而楚擎也依旧会守护着书院,只是却要在暗处守护着。

    “大妹。”很是兴奋的陶少章跑了过来:“你说大哥要不要也告了假,在这书院中教授着学子们…”

    陶少章注意到了陶若琳的脸上带着几分莫名之色,不由问道:“大妹你怎地了?”

    “中州,每个人,都可以不知道楚擎是如何建盖起了寒门书院。”

    陶若琳目光幽深,望着远处那些极为拘谨的百名学子,轻声呢喃道:“可他们,每一位入学寒门书院的学子们,他们一定要知晓,知晓是谁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好,既然大妹你如此说了,那大哥我就告假,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改变他们的人生,让他们知晓我陶少章…”

    陶少章还没说完,陶若琳一脸鄙夷的离开了。

    …………

    京中,狄府。

    狄府,也是刑部右侍郎狄正平的府邸。

    正堂之中,狄正平眉头紧锁,狄府管家站在对面。

    “老爷,不少大人都去了,京兆府府尹、大理寺少卿、户部右侍郎、刑部尚书、太子少师等人。”

    “倒是未出意料。”

    狄正平端起茶杯,却没喝,像是思考着什么事情,半晌后,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信件。

    信是密信,不过漆泥已经撕掉了,证明狄正平已经看过信件内容。

    事实上,信是三日前有人送到府里的,他每日都在看,一字一句的看,现在也是如此,再次看了一遍,管家在旁边耐心的等待着。

    再次读过一遍,狄正平将信件放在了火烛上,燃烧成灰,心中,有了决断。

    “冯公,终究还是坐不住了。”

    管家面色微变。

    能被称之为“公”,又姓冯,自然是英国公冯洛了。

    英国公从不上朝,但是朝堂之上任是谁都不敢轻易开罪。

    冯家世代镇守边关,虽然边关很多猛将,包括两任皇帝也去边关熬过资历,但是在冯洛面前,哪怕是皇子见了,只要穿着甲胄,同样要恭恭敬敬喊一声大帅。

    太上皇、卫长风、包括秦罡还有黄老四,都在边关待过,不过他们不是一辈子待在边关,从职责上来讲,都要听冯洛的调令。

    除此之外,冯家在边关也是一方豪族,说是边关三道第一家也不为过,本就统着兵权,又根深蒂固,黄老四怎么能不忌惮。

    正因如此,老四登基的时候之前就耍了手段。

    那时候是冬季,凉戎人不会搞事情,年岁渐大的冯洛就趁机回了京,本想休养到春季再回边关,也正好参加老四的登基大典。

    结果老四很鸡贼,认为冯家人已经在边关带点只手遮天的意思了,和他老爹一商量,太上皇退位前下了最后一道圣旨,加封冯洛为国公。

    要知道昌朝勋贵是不可镇守边关的,只有战时才能掌管兵马大权。

    就是因为升成了国公,黄老四登基后连下了数封圣旨,将边关将领们的职责不断细分细化,也让这些将领们瓜分了冯洛大部分的“势力”。

    冯洛倒是没说什么,天天在国公府中待着,一副颐养天年的模样,倒是几个儿子满腹怨言。

    “这千骑营楚擎。”

    见到信件彻底化为灰烬,曾经在朝堂上被邱万山一记平a给ko过的狄正平露出了强大而又自信的笑容:“本官倒是要看看,你楚擎,是否长了三头六臂!”



    第639章 战书

    

书院的建成,给予了不少商贾信心。

    事实再一次证明,头铁的楚擎是最后赢家,至少是目前这个阶段的赢家。

    终于有商贾前往京兆府询问关于开办学堂抵税的事了。

    对阵国子监,楚擎全身而退,昌朝最高等的学府身败名裂,就连国子监祭酒龚承安都“自缢”在了刑部大牢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