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是个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师是个坑- 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更不相信,明明所有世家都反对开办寒门书院一事,不可能没一个人跳出来攻讦他。

    不信邪的楚擎,第二日,再次来到了议政殿中。

    站在大殿柱子旁,楚擎如同一个变态杀人狂,眯着眼睛,缩着脖子,遮挡住半边面容,不怀好意的眼神从一个又一个文臣的脸上扫过,寻找着下手的目标。

    楚擎还从来没有接连两日上过朝,加上那副变态一般的神情,不少文臣心里都开始哆嗦了。

    刚开朝,君臣正在议的是关于各国使节一事。

    南宫玺站在班中,很是无奈。

    之前俞天伦上过一次朝,说各国使节被安抚的很好。

    也就是前日上朝之后,俞天伦被君臣给圈踢了,现在还刑部大牢之。

    刑部那边正在加班加点的研究罪名,加上鸿胪寺偌大个衙署就剩下一个看门的大爷了,南宫玺从各部之中调集了不少官员去鸿胪寺临时补上空缺主持工作。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

    俞天伦根本就是在放屁,还说给各国使节安抚住了,实际上却是各番馆使节都闹翻天了。

    原本吧,按照俞天伦的打算,大不了私下多赔点钱,先把事态控制住再说,而出钱的肯定是京中世家。

    可现在俞天伦被抓了,鸿胪寺的官员也被抓了,世家们肯定不会出钱,因为即便出了钱也得不到好处。

    世家不出钱,鸿胪寺官员都被抓,凉、高、瀛三国使团,已经闹到了开口闭口要宣战的地步。

    “陛下,此事应快些拿出章程安抚住三国使节,便是京中士林,亦是传出了风言风语,我大昌朝,毕竟是礼仪之邦,虽是演武,各凭本事拔得头筹,可开朝至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伤亡,虽死伤在所难免,却也是演武场上争锋,非是沙场拼杀。”

    南宫玺这一番话倒是没带个人情感,至于士林的风言风语,也确有其事。

    殿柱后面的楚擎猛翻白眼。

    这些所谓的士林中人,和后世的键盘侠几乎一模一样。

    演武输了吧,这群人就说什么有失国朝体面,军伍不够勇武,不够用命,啥也不是。

    可要是演武赢了吧,又开始说什么礼仪之邦,手段太血腥,死伤过半,已经不是残忍了,而是卧槽无情了。

    总之,不管输赢,士林的那些读书人,那些无法入朝为官的读书人,那些除了读书人身份什么都没有的读书人们,不管出了什么事,都要刷刷存在感,都要做出一副明明知道自己无法干涉朝政却总是一副想要干涉朝政的欠揍模样。

    黄老四也是颇为无奈。

    他是个向往战斗向往战争的天子,但是他并不是战争狂人,他喜欢打仗,喜欢征伐,喜欢开疆拓土,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赢。

    在没有十成十把握会赢的前提下,他只能隐忍,隐忍到有能力去平了各方邻国后,他才可以一脚踹翻御案后直接下一道旨意,就四个字,不服就干!

    可现在,黄老四要隐忍,所以朝廷也必须要安抚住各国使节。

    很是无奈的黄老四目光扫向群臣,尤其是文臣。

    他知道,很多京中世家,与各国使团交好,甚至还相互通商。

    可这些出自这些世家的文臣们,就仿佛什么都没听到更没注意到黄老四的目光一般,低着脑袋,一个屁都不放。

    “陛下。”

    一个站在太子少师旁边的老臣走了出来,岁数和陶瑸差不多大,白胡子垂到胸口,腰佩正三品玉带。

    “关于这高句丽与东海瀛岛,老臣倒是有些提议。”

    黄老四面露正色,微微颔首:“龚卿直言便是。”

    全名龚承安,国子监祭酒,真正的三朝老臣,今年正好七十,干了二十年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每年科考都会为朝堂输送新鲜血液,大昌朝最高学府,也被称之为太学。

    达官贵人之后,包括世家之子,只要是有名有姓的豪族,都会将后辈送入国子监求学,而祭酒就是国子监的最高领导。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谓太学便是如此,每年京中科考,十之八九都出自国子监。

    而这位国子监祭酒龚承安,莫说普通朝臣,哪怕是六部尚书都得尊称一声“龚兄”,天子也要以礼待之。

    值得一提的是,龚承安和陶瑸并不对付。

    天子刚登基的时候,太子少师这个虚衔,原本是龚承安的。

    正常来讲的话,也必然会是龚承安的。

    但是当年陶若琳答应帮助黄老四的时候,已经给太子少师和大理寺寺卿这俩职位内定了,黄老四是个说到做到的人,登基后,顶着不少士林压力将陶瑸封为了太子少师,等于是抢了龚承安的一个“荣职职称”。

    龚承安几乎不上朝,今日来上朝自然是有事情要启奏,而且也和各国使团有关,正好还被南宫玺提及了,这才出班。

    “陛下,瀛人与高句丽二国,均有高门之子在国子监中求学,二国仰慕汉家文化,更是尊崇儒学,所以老臣以为,若是多招收一些二国学子,说不定,会平复了两国使团的不满,便是不成,也可应允二国学子参加科考后入朝为官,如此这般,这二国,必然不会再闹下去。”M。。coM

    话音一落,一个清冷的声音传来。

    “不可!”

    说话之人,正是楚擎。

    迈步而出,站在班中,楚擎满面冷意。

    “所谓仰慕汉家文化,尊崇儒学,不过是要偷师罢了。”楚擎一开口,对这位朝臣无不给三分薄面的国子监祭酒毫无尊敬可言:“东海瀛贼屠戮东海三道百姓,狼子野心,在国子监求学也就罢了,还要入朝为官,若是如此,我大昌朝的农业技术、工业技术,所有的优势,岂不是都要被瀛贼学去,他们将本事学了去,带回自己的国家,强大自己的国家,再继续来侵略东海吗!”

    龚承安缓缓转过头,抚摸着胡须,轻声开口。

    “千骑营统领,楚擎。”

    叫了官职,叫了姓名,面容,却很轻蔑,一览无余丝毫不隐藏的轻蔑之色。

    最后,龚承安转过了身,依旧看向天子,等待天子给一个答复,关于他刚刚的提议,他需要一个答复。

    就仿佛,哪怕他多和楚擎说一个字,都是折辱了身份一般。



    第591章 动机

    

原本还死气沉沉的朝堂,似乎随着楚擎的出现,似乎随着楚擎被国子监祭酒龚承安的无视后,打了鸡血一般。

    那些低着头的朝臣们,双目放光,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期待。

    期待朝堂新贵楚擎,如何疯狗一般急眼,然后被国子监祭酒龚承安,被天下读书人,打成死狗。

    其实很多朝臣都怀疑过,怀疑楚擎是不是脑子有病,今天干这个明天磕那个的。

    后来大家发现了,楚擎不是脑子有病,他只是装有病,要不然,也不会倒下去这么多朝臣。

    现在大家又开始怀疑了,楚擎不是装的,是真有病,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去主动招惹国子监祭酒龚承安。

    就连黄老四都紧张了起来,深怕楚擎口无遮拦。

    可谁知,被彻底无视的楚擎并没有恼怒,被如此无视之后,丝毫都不动气,只是又后退了几步,站回到了殿柱后面。

    这一幕,惊呆了所有人。

    那个寸步不让,疯狗一般的千骑营大统领,被如此折了面子,就这么退回去了?

    包括黄老四也是大感意外。

    议政殿中,只有有人露出了笑容,欣慰的笑容。

    户部右侍郎邱万山。

    邱万山的笑容,极为欣慰。

    朝堂争锋就是如此,出手的机会,只有两次,纠缠不休,落了下乘。

    两次出手,第一次,试探,第二次,一击制敌。

    试探,并非是要试探对方的底牌,而是想知道对方给不给自己面子,愿做敌,还是愿做友。

    若是做友,对方会让步,那就没有第二次出击了,只有私下的妥协与交换。

    可要是做敌,不要步步紧逼,而是要先隐忍,暗暗做好准备,在准备好之前,要退让,丝毫不顾颜面的退让,这一次的退让,隐忍一时,是为第二次出手,将对方打入万劫不复之敌。

    这就是邱万山作为臣子的智慧,不出手则已,出手必见血。

    他可以丢人,可以被嘲笑,可以被辱骂,因为一切都是暂时的,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事实上,楚擎的确成长了。

    作为千骑营大统领,不敢说将每个朝臣都认全,但是官袍和品级他还是认识的。

    正三品,陌生面孔,又言谈国子监,必然是国子监祭酒了。

    不止是不给自己面子,而是直接无视,蔑视,藐视,楚擎心里了然了,对方,根本没将自己放在心里。

    没必要据理力争,没必要朝堂争锋,更没必要撕破脸皮。

    因为楚擎寻找的敌人,出现了。

    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挑战更高的难度。

    天子原本是想答应的,可楚擎的一番话,却让他心里有了警觉。

    不错,瀛人真的仰慕汉家文化吗?

    想来是的。

    可瀛人想要“偷师”吗?

    一定是的。

    黄老四是个小心眼的人,自己的东西,自己国家的东西,岂能让外国人学了去,而且这些外国人,只是目前看似表面上臣服恭敬罢了。

    黄老四有一种预感,一种迟早和邻国开战的预感,这种预感,很强烈。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国与国的和平共处,不存在的。

    不过黄老四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一副兴趣浓浓的模样。

    随着龚承安的继续诉说,大家听明白了细节。

    国子监,扩大招生,对外国人的招生。

    一个萝卜一个坑,国子监也不是说有多少人招多少人。

    但是按照龚承安的意思,可以再翻三倍,邻国学子的数量再翻三倍。

    用这老家伙的话来说,那就是恩泽四海,教化邻国,一来可以表现出昌朝的大度,二来可以安抚邻国,三来加强与各国的邦交,好处一大堆,而且还顺道给楚擎埋汰了一顿。

    大致意思就是国子监的外国学子很老实,他这国子监祭酒可以作保,这些外国学子都是知书达理之辈,敏而好学,个顶个的人才,心思阴暗之人,才会将别人揣测的如他那般心思阴暗。

    这心思阴暗的人,说的就是楚擎,楚擎满肚子坏水,所以才认为外国学子们也满肚子坏水。

    这是扩大招生问题,至于入朝为官,走正常程序,科考一旦过了,就可以成为观政朗,去六部九寺观政,学习“先进”的为官经验。

    不过有个小细节,毕竟是外国人,学汉家文化肯定有很高的难度,所以可以“适当”的放宽择才标准。

    这个所谓的“适当”基本上就和加分一样了。

    如果一百分满分,那么这个“适当”,就等于是加了九十九分,很直白的说,等于外国学子写个名字就能过。

    殿柱后面的楚擎好几次都想再次走出去,破口大骂。

    自己国家的学生,一天学十几个小时,看书都看近视了,起早爬半夜的读书看书学习学问,累的和死狗一样,结果…只要拥有个外国户籍就能直接进入高等学府?

    最可笑的是,这种所谓的高等学府,还天天灌输本国学子们民族自豪感,骄傲感,培养爱国情操…

    楚擎的内心里,甚至站在龚承安的立场上给这老家伙找理由。

    交换生?

    虽然别的国家来学生了,但是自己国家也去了对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知识。

    不能够啊,东海瀛人那边有个屁的知识可以学习。

    还是提高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威望?

    也不对啊,国家能影响邻国什么,别人看自己的脸色,不应该是看拳头够不够赢吗?

    楚擎死活想不通,想不通龚承安这个最高学府的校长,为什么热衷于找一群外国人来顶替了自己国家学子的名额。

    带着这个困惑,楚擎直到下朝还是找不到理由,想不出龚承安的动机。

    黄老四并没有马上同意龚承安的提议,而是让国子监那边拿出一个章程,不过下朝的时候将这个老家伙留下了。

    估计是询问细节问题,也会让国子监试探一番,看看能否真如龚承安所说的那般,要是这么做的话,可否将各国使团安抚下来。

    走出了皇宫,上了马车,楚擎原本想要回衙署,询问一下江月生关于龚承安和国子监的情况。

    只是马车快到衙署的时候,楚擎又急吼吼的让马夫去户部。

    楚擎真的很想很想很想知道,国家最高学府的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