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闲聊了几句,见到臣子进的差不多了,楚擎给福三留下,独自一人随着朝臣们赶往了议政殿外面等待上朝。
牛犇也不是专门站岗的,吩咐了几声,准备带着福三上宫墙外面找个避风的地方侃会大山,结果刚要走,突然面色大变,一拍额头叫道:“三哥,兄弟刚想起宫中还有要事,一会再来寻你。”
说完后,一溜烟的跑走了。
福三打了个哈欠,也没当回事,蹲地上和个街溜子似的开始四下撒么。
六部九寺,加上尚书省和其他一些衙署,正常情况下上朝的一共一百二十人,文臣八十人,武将四十人,当然也有告假的,平常就百十来个。
到了议政殿外的广场上,楚擎也不知道站在哪,缩着脖子看了一下风向后,跑到了三排武将最末尾处。
他的前面是两个穿着武将官袍而非是甲胄的兵部将领,俩人长的和熊瞎子似的,正好挡风。
因为是最后进来的,大家都低着头面向议政殿,倒也没人注意到楚擎。
击鼓之后是鸣鞭,楚擎听着鞭响,实在是无法理解,上朝就上朝,整的和要赶羊似的干什么。
议政殿走出一个小太监,叽哩哇啦的开始水字数,什么以古观今,礼法自成,看那样子应该要水至少一个章节。
楚擎注意到文武们都站着不动,倒是有几个监察使来回巡视着。
五个监察使,品级不高,年龄不一,人五人六的来回溜达着。
这也是监察使的职责之一,等待上朝的时候,他们负责“朝仪”,也就是穿的整齐不整齐,站的位置对不对,姿势是否正确,不准小声交头接耳之类的。
也是看人下菜碟,站在最前面的几部尚书和侍郎包括正卿,看都不看一眼,专门挑品级低的,而且还总往武将这边转悠。
见到突然蹦出来穿着一个飞鱼服的勋贵,一个看起来也就三十岁左右的监察使双眼一亮,走了过来。
要知道京中的勋贵多如狗,但都是米虫和闲人,有的连封地都没有,光顶着个勋贵头衔,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身份是老爹或者爷爷甚至太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逐级递减,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军功。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品级不高的勋贵特别不招人待见,和废物是画等号的,而文臣以及监察使,最喜欢拿这群年轻的废物们开刀,既漏了脸,也能展现展现不畏强权的风骨。
监察使来到了楚擎旁边,眉头一皱,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楚擎。
监察使冷声道:“为何不着官靴。”
楚擎翻了个白眼:“你知道我是谁吗?”
对于这种看人下菜碟的言官,楚擎是半只眼睛都看不上,而且也根本不怕。
监察使也没想到楚擎这么横,故意抬高了音量:“本官管你是何人,为何不着官靴!”
“我叫楚擎。”楚擎指了指自己:“千骑营副统领,再逼逼,信不信老子今夜就派人去你家趴墙根。”
“千骑营副统领?!”监察使面色微变,随即冷笑连连:“千骑营副统领又如何,如今入了秋,你不穿官靴,冻坏了脚该如何是好,以后记得定要穿官靴,下不为例,哼!”
楚擎:“…”
监察使背着手走了,背影是那么的不畏强权。
楚擎身前俩黑熊精似的将领齐齐转过了头,左边那个满面热络:“楚将军之子?”
“楚将…哦,你说我爹啊,是的。”
右侧的黑熊精满面惊喜之色:“诶呦,原来是楚将军之子,幸会幸会,兄弟我曾经在边军时…”
一群监察使望了过来,俩黑熊精又扭过头,低着脑袋不吭声了。
能站在最后面,也就是个五六品的武将,在兵部算是中级将领,但是议政殿外面,屁都不算不上。
…………
当皇帝有很多好处,单说上班这件事,住的地方和上午办公地点就是几步的路,黄老四刚在韬武殿中吃过了饭,换上龙袍,没等走出去,孙安跑了进来。
“陛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黄老四倒是波澜不惊:“出了何事。”
“楚擎来啦。”
“楚擎他不是不入宫吗,今天跑来做什么,寻昌贤?”
“是来上朝的,刚刚宿卫牛犇禀报,楚擎身穿飞鱼服,正在议政殿外待朝,这是要上朝啊。”。c0m
黄老四面色微变:“他没事上朝做什么?”
“老奴不知。”
“哎呀,哎呀哎呀,这可是打了朕个措手不及。”黄老四急了:“朕还没有想好如何与他透露身份,这…”
孙安看了眼天子,就很是想不通,直接派人告诉楚擎一声,黄四就是天子,天子就是黄四,能怎么的,至于这么慌慌张张的吗。
孙安当然不了解黄老四心中所想。
对黄老四来说,楚擎这个“朋友”很难得,从心理学上来讲,学名叫做“高级屌丝装b妄想症”。
就好比一个富二代特别有钱,相中一个姑娘,想要过日子,不是过夜。
而高端的富二代,往往不会上去就说我有钱,我是富二代,咱俩过日子吧。
他会以为老百姓的身份去和姑娘相处,直到有一天,突然出现了需要他装b打脸的桥段,这才展露了身份,从而收获了女神的芳心。
黄老四基本上就是这个心理,楚擎办差,他很满意,但是他同时也知道,楚擎特别会糊弄事,又对天家有着极为强烈的“排斥感”。
冷不丁楚擎来上朝了,给黄老四还整不会了,因为完全是他预料之外的事情。
孙安看向老四,道:“陛下莫要忧心,您带着玉冠,距离又远,楚擎看不真亮的。”
“倒是如此。”黄老四皱着眉头说道:“可这小子,认得朕的声音啊。”
“您就别开口,让老奴来传话。”
“好,那便如此。”
第412章 点燃战火
楚擎踮着脚看了半天,发现工部群臣之中没有老爹,微微松了口气。
前段时间老爹说天子让他查一下八大营粮饷之事,天天去八大营中溜达,所以也就不用上朝了。
好不容易开始入殿了,楚擎东瞧西看。
待朝的时候楚擎就不知道该站在哪。
想了想,楚擎站在了一个大柱子后面,还是武将群体最末尾。
其实楚擎来不来上朝意义都不大,因为他也不准备开口,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下朝后自然有人告知他。
他只不过是开始厌恶了等待,哪怕站在一旁看着,也比在班房之中苦苦等待且胡思乱想强的多。
时辰到了,今日黄老四踩着点带着大昌首席行政助理孙安从龙椅后方显形了。
黄老四坐上龙椅后,遮挡在玉冠后面的俩眼珠子就开始来回瞄,寻找着楚擎的身影。
结果老四没看到楚擎,看到了几个平日里不怎么上朝的官员。
首先就是太子少师陶瑸,其次是户部多了一些上了年纪的官员,连京兆府府尹马睿都来了。
老四也不傻,这群人都来上朝了,加上楚擎,肯定是有事。
楚擎探着头,将身子藏在主子后面,也偷看着龙椅之上的天子。
从天子刚从后面进来的时候楚擎就在偷看,越看越觉得有点眼熟。
这王八蛋走路的姿势拽的和二五八万似的,怎么越看越像某个姓黄的家伙?
随着孙安扯着嗓子开了一声开朝后,群臣奏事。
应该最先开口的尚书省众官员,日常摸鱼,说没事,然后六部代表出来睁着眼睛说了一通瞎话,在英明神武的老四带领下,大昌朝一步一步坎儿慢慢走向了繁荣。
六部逼逼完了,九寺代表开始了表演,我们很好,我们很闲,我们没事,over。
第一次来上朝的楚擎持续呆滞中。
这就是朝议?
歌舞升平,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这一个个都睁着眼睛说瞎话呢吧?
这都快临近冬季了,一旦下大雪,又要有好多流民出现,没人提?
吴王在涠江猥猥琐琐狗狗搜搜的发育着,没人提?
城南庄子里还有将近一千流民没有工作岗位,没人提?
世家门阀林立,利益交换划分派系,没人提?
其实楚擎也是有所不知,不是没人提,而是在不同的场合或者不同的前提之下会提。
很多事臣子都会写在奏折之中,然后天子过目,奏折之中会写下事情起因,经过,可能会引起的后果等等,在奏折最后会写上建议,或者是标明这事应该是哪个衙署来负责。
天子觉得ok,大笔一挥,就这么办,然后朝廷个衙署开始运转去办这个事。
如果天子觉得不ok,两种发展方向,第一种是给提出这事的人叫到敬仪殿中,展开深入的讨论,从而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出解决办法,或者没有叫到敬仪殿中,那么会在上朝的时候提出来,大家集思广益找出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
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天的政务的确很多,但是翻来覆去实际上就是分几大类,都是老生常谈或者经常发生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难题,朝廷和天子都有系统的解决办法和相应的应对措施,除非是突发情况,大家也懒得写奏折了,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
所以公允来讲,大昌朝处理政务的方式和能力并不算太差,以目前阶段和实际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做的很不错了,遇到问题,总能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当然,执行力这一块就有些差强人意了,不是政令不通,而是即便下达了政令,京中还好,到了其他各州府,距离越远,执行力就越打折扣。
除此之外,也不能说朝堂上大家都在说废话,主要是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孙安一喊开朝,然后宰辅说我这边没事,六部说俺们这嘎达也没毛病,九寺说我们也很ok啦,那就很尴尬了,一上午的时间,总不能天子和朝臣们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吧,之前太上皇当政的时候就总犯这个毛病,一开朝,太监就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最后搞的士林之中天天编排太上皇没正事。
黄老四就从来没这毛病,有大事谈大事,没大事谈小事,小事都没有的话,那就找事,一大早大家折腾到皇宫之中,总不能让诸位爱卿白来吧,必须墨迹到中午的时候才退朝。
眼看着六部九寺都废完了话,站在宰辅南宫玺身旁的陶瑸出班了。
“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陶爱卿因…”
黄老四没说完,连忙干咳了一声,对旁边的孙安打了个眼色。
孙安高喊道:“昨夜陛下偶感风寒,龙体不适,不宜多言。”
群臣略显诧异。
大家都很清楚,不说老四治国能力好坏,单单说这体格子,那是相当棒了,据说当年还是将军的时候,大冬天光着个膀子带着军卒可哪乱跑,登基之后也没见病过,这怎么还龙体不适了呢。
不过大家也没多想,陶瑸见到天子点头,朗声开了口。
“陛下,前有国贼李文礼之子李木任萧县县令,萧县可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而在李木担任县令时,强令百姓开山采石,并卖入京中,老臣近些时日听闻,这收萧县石料的,正是礼部右侍郎章松陵家眷,章大人为礼部右侍郎,却与李木此等贼人互商,是为一,其二,若是章大人平价收石卖料倒也罢了,倘若因知晓李木并未将工钱交于萧县百姓依旧购石,便是欺压百姓。”
话音落,满堂惊。
都是混官场的,谁不知道章松陵垄断了京中石料行业,谁又不知道章松陵赚取的钱有一部分送到宫中,大家相信陶瑸肯定也知道,可既然知道还提起这茬,这不是打天子的脸吗。
被点了名,章松陵却面如常色,并不急于出班解释,他想先知道天子的意思。
章松陵也不指望天子直接开口说我是大股东,你别多管闲事,哪凉快哪待着去。
因为这事根本不是能拿到台面上谈的,之前李家被抓,章松陵还有点小担忧。
石料是从萧县运来的,换一句话说,萧县县令李木是从百姓身上剥削出来的石料,再低价卖给章松陵,章松陵再高价卖给其他人,赚了钱,分一部分送到宫中。
那么这钱,也可以说是染着血的,正是因为如此,章松陵让华妃章慕灵,和兰贵人章窈娘分别与太上皇以及天子解释了一下,说章家不知道这些石料是李木通过什么手段开采的,章家只是花钱购买再专卖罢了。
太上皇和天子都没表态,章松陵也不知道这爷俩信没信,总之是没什么下文了。
正因为没了下文,章松陵才以为天子不在意。
包括楚擎也是这么想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