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事,官员不寻事?”老头冷笑道:“东家说了,这满京城,真正心里装着流民的,就一人,这一人,定然不在你们之中。”
卫长风瞳孔一缩,都不敢问下去了,深怕对方说出“楚擎”俩字。
周有为面露窃喜,连忙问道:“你说的这一人,是何人,可是你们东家。”
“东家?”老头呵呵一笑:“东家自然是好人了,东家不是好人,天子能让东家来帮衬我们吗,这满京城,真正在乎我们的,就这皇帝一人了。”
天子刚酝酿好的怒意,消散的无影无踪。
老四乐了,微微颔首。
没错,就是朕,告诉楚擎帮助你们流民,额…托梦告诉的。
卫长风双眼放光:“你们东家说的?”
“不错,东家说的就是理,若不是天子,光靠城里的狗官,我们早死球了,只有天子在乎我们这些苦命人。”
第310章 攀比
天地良心,楚擎从来没在流民或者任何人面前提过天子,更不可能说什么京中就一个好人,完了还是天子。
闲着没事干了,跑流民身边一蹲,诶哥们,你知道天子不,那小子挺仗义,贼讲究,对,就是天子,这不是蛋疼吗。
楚擎没这么干过,他不吐槽天子就不错了。
而流民之所以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归功于陶若琳。
陶若琳曾经说过,让楚擎一心一意的盖房子,不要管京中风雨,当这些风雨来临时,她自会解决。
这就是陶若琳的解决之道,不是说楚擎邀买人心吗,好,那就让所有流民知道,楚擎是“奉命”盖房子的,奉天子之命。
除此之外,齐浩然这些巡护“黑路”的人,也是陶若琳精挑细选出来的。
尤其是齐浩然,岁数大,官话说的好,还是被陶若琳单独“培训”过的。
陶若琳料到了,这条楚擎用碎石和余下漆料铺成的路面,肯定会引起黄老四的兴趣,那么只要来了,这里就是必经之路,而且一定会问。
这也就是说,老四第一个接触的就应该是齐浩然等人。
陶若琳没有告诉齐浩然该怎么应对,只是不知不觉中灌输了一些事情。
果然,如她所料,老四龙颜大悦。
天子就喜欢这感觉,倍棒儿,踩一捧一,踩一百捧一都行,只要捧我就OK,你爱踩多少踩多少。
周有为的脸色很难看,因为是他最先提出来楚擎邀买人心这件事的,流民只知楚擎不知朝廷,不知天子,可谁知人家流民当事人说了,他们就念着天子的好。
看向齐浩然,周有为开始整些下三滥的了。
“本官问你,这番话,可是别人教你这般说的。”
“诶呦呦。”
齐浩然乐了,露着仅剩不多的牙齿,看向身旁的小伙子们,小伙子们也乐。
这群人一笑,给周有为笑的莫名其妙的。
周有为厉声呵斥道:“本官问你话,为何不答反笑!”
“一模一样。”齐浩然看着周有为,脸上就写着俩字………特么不屑!
“一模一样呐,老汉刚刚如何说的,京中无好人,凡是来这里的官员,都你这狗官一般,呸!”
又是一口大浓痰,吐在了周有为的脚下。
也不知道这老头哪来那么多痰,老头冷笑着继续说道:“真当老汉痴傻了不成,爷爷今日就告诉你,正文年间,爷爷是边军骁勇营的掌旗,策勋累计军功换了田产罢了,你这般狗官,爷爷见的多了,口腹蜜剑,满肚子坏水。”
黄老四神情微变:“竟是正文年间的军伍?!”
齐浩然尽量将胸膛挺起来:“不错。”
黄老四微微抬手,施了一礼,军中礼节。
正文年五十年前的年号,一共七年,也就是老四他爹的爹的爹的爹当政期间,那时候也是大昌朝的一个转折点,与凉戎人全线开战,不说关内府兵,就说边军,八万边军,战死了五万多人,可想而知那持续五年多的大战多么的残酷,正文年间的边军能活到现在的,屈指可数。
黄老四这一施礼,谭忠平等几位军中将领也快步走到了两侧,齐齐冲着齐浩然躬身施礼。
齐浩然一看黄老四等人的模样,面带几分诧异:“你们不是文臣,是武将?”
黄老四面露正色:“是,皆是军中将领。”
“难怪。”
老头面色缓和了几分,抚着山羊胡子笑道:“将领好,军中将领好啊,东家说了,军中将领都长良心,好多京营的娃娃都帮着盖房咧,有个京营将军,东家提及过,叫谭…谭老二?”
旁边的小伙子提醒到:“谭尚义谭公子之父,谭忠平将军。”
“对,是这个名字。”
谭忠平先是一愣,紧接着满面红光,使劲拍着自己的胸脯。
“我,我,就是我老谭,哈哈哈,说的是我老谭,本将的儿子,谭老二,就在这里,一直在城南建盖房屋,哈哈哈哈,是我儿,我儿。”
马睿奇怪道:“谭将军不是只有一子吗?”
“是啊。”
马睿问出了和楚擎同样的困惑:“那为何是谭老二。”
谭忠平的回答和他儿子也一模一样:“本将是老大。”
马睿点了点头:“有道理。”
大家看向谭忠平的目光,宛若智障。
老头看着谭忠平,夸赞道:“虎父无犬子,那谭老二最是下力气,带着京营的娃娃们扛着圆木跑上半日都不歇息片刻,好汉子。”
黄老四眼珠子一顿转,顿时想起了一件事。
“这位老丈,听说,这建盖房屋时,除了谭老…”
黄老四扭头看向谭忠平,涨脸的老谭急忙说道:“谭尚义,末将之子,叫谭尚义。”
黄老四又看向齐浩然:“除了这谭尚义外,还有一少年人,不知老丈可曾留意,亦是个少年俊杰。”
齐浩然眯着眼睛想了想,摇了摇头:“少年人,不曾见过。”
一旁的小伙子提醒道:“是不是那小王爷?”
黄老四点着头:“不错,琅琊王。”
“哦,原来是小王爷殿下。”
“对,琅琊王如何。”
“好,好孩子。”
齐浩然哈哈一笑:“是个好娃娃,生的俊俏,仪表堂堂。”
黄老四追问道:“还有呢?”
“仪表堂堂,生的俊俏。”
“除了这仪表堂堂呢?”
“生的俊俏。”
黄老四反应过来不对劲了:“除了生的俊俏呢?”
“仪表堂堂。”。。Com
黄老四:“…”
一旁的孙安微微看了眼老四,基本已经确定了,老二回宫后肯定得挨削。
黄老四是个较真的人,不死心:“谭将军之子,带领京营建盖房屋,琅琊王就不曾出力?”
“如此仪表堂堂的王爷,出什么力。”
“一点活都没干。”
“如此生的俊俏的王爷,出什么力。”
黄老四彻底死心了,也不问了,他知道,越问越丢人。
其实真不是昌贤偷懒,老二想干活来着,不怕苦也不怕累,问题是楚擎和童归不让。
三千多人,多老二一个不多,少老二一个不少,要是出点什么事,大家都得死,没必要冒险。
不过也是人之常情,黄老四就是再是当皇帝的,他也是个爹,听见说别人家孩子好,肯定心生攀比,完了…他家孩子还没啥攀比的资本。
随意聊了几句,齐浩然也算是彻底放下戒心了。
这才提起了这条路是怎么一回事。
当然,老头也说不明白,就说前段时间京城有个黑心的石料铺子送来了一些废料,东家给退了,之后京兆府给店封了,然后将里面的石料全都运走了,没运到京兆府,而是运到了这里,这些废料根本用不上,一直放在外面,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就“融”了一些,后来东家楚擎便让人都铺成了路。
一说完,大家齐齐看向了监察使周鹏飞,敢坑千骑营副统领的,也就这家伙了。
邱万山眼珠子一顿乱转,嘿嘿一笑,明日京中头条的标题他已经想好了。
黄老四到底没管住脚丫子,上去踩了一脚,这一上脚,感觉很奇怪,将这种奇妙的感觉记在了心里,倒是马睿蹲下身摸了摸,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作者有话说】
不是柏油路沥青,三合土混合碎石和漆料,后期会解释。
第311章 人面兽心
齐浩然没了戒心后,自然愿意带着大家进“庄”了。
随着老头的讲解,大家这才听明白,楚擎非但盖了房子,还起了名,没什么特殊含义,就叫南郊庄子。
周有为又开口了,一副不太确定的模样问道:“不是叫楚家庄子么?”
“东家一开始说,要叫干死京中狗官庄子来着,后来或许是觉着拗口吧,又叫南郊庄子了。”
群臣:“…”
还真别说,老头没扯淡,楚擎一开始真想叫这个名字来着,后来被陶若琳等人给全票否了。
楚擎觉得这个名挺好的,干死京中狗官庄子,谁要是找茬,就代表他是京中狗官,主动对号入座。
走向南郊庄子,周有为已经不敢找茬了,因为他注意到天子刚刚看向自己的眼神,那是一种毫不掩饰的厌恶。
这就是天子,你想找茬不是不可以,给你机会,可你也不中用啊,既然不中用就老老实实闭嘴。
其实黄老四是可以刚刚抓住机会让周有为难堪的,只不过他等的是不是这位礼部左侍郎,而是一直默不作声的吏部左侍郎李文礼。
黄老四自诩高手,高手出手,就一次,一击,一击必须怼腰子上,而且这腰子,必须是李文礼身上的。
果不其然,见到周有为不中用,一直默不作声的李文礼终于开口了,一开口,也是奔着腰子使劲,当然,不是奔着黄老四的腰子,而是奔着楚擎的腰子。
装作风轻云淡的模样,李文礼微笑着问道:“这位老丈,身子骨倒是硬朗。”
齐浩然颇为自得:“这是自然,从安诚一路乞讨而来,不少娃娃都吃不消,别看老汉年岁大,当年从过军,根底尚在。”
“既要每日做工修建房子,又吃不上几顿粥水,想来平日很是操劳辛苦吧。”
终于点题了,往吃的方面引。
每天干活,完了吃的还不咋地,老头你能挺到现在,身体挺抗造啊。
齐浩然果然中计,一提起吃的,顿时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哎呀,东家哪里都好,就是这吃食,哎…遭罪,遭罪啊。”
领头走的黄老四闻言,眉头一皱:“何来的遭罪之说?”
“老汉每日最怕的便是这吃食。”
齐浩然不是装的,是真的满面痛苦之色:“老汉不愿吃,东家却逼着吃,若是年轻的娃娃倒还罢了,可我们这些糟老头子,却也要被逼着吃那些不堪入口的吃食,不讲理,不讲道理啊。”
“不堪入口?!”黄老四的面色有些阴沉:“还逼你们吃,难道不是喝粥水?”
“粥水?”齐浩然摇了摇头:“若是能喝上一口粥水,老汉便心满意足了,东家连粥水都不给吃的。”
李文礼双眼放光。
果然,这楚擎欺压流民,吃的东西竟然连粥水都不如,丧心病狂的狗东西!
都不用李文礼继续追问下去,黄老四已经不乐意了。
他不指望楚擎给流民吃米面,可至少也要有稀粥吧,连稀粥都没有,这位天子实在是想象不到楚擎让这些流民们整日吃什么了。
这一下,连邱万山等人也麻爪了。
千算万算,死活是没想到“吃”这方面出了岔子。
看齐浩然表情就知道,一副闹心扒拉的模样,不是装的,显得很是痛苦,满腹怨言。
要知道解决流民问题的根本,就在一个“吃”字上面,而给流民吃的,肯定是粥水,这也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食物了。
可连粥水都不是,难不成吃树皮?
陶少章站不住了,连忙开口道:“三千余流民,每日吃食就是一笔不菲…”
“退下。”黄老四微微看了眼陶少章一眼,后者只能闭上了嘴巴。
李文礼低声对周有为说道:“难不成也如三年前那涠江兰城知州一般?”
声音不大,看似对周有为说,却正是“提醒”天子。
兰城知州四个字一出,臣子们面色复杂。
三年前,兰城知州被表彰过一次,因为救济流民有功,一时之间满朝赞誉,结果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那知州是救济灾民了,但是不是用米粮救济的,而是用大量的树皮,煮软了之后给流民吃,还有好多野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