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张了张嘴,她想说什么,最后还是忍住没说。
其实有件事李丽质没有跟霍刚讲,但是长孙皇后却跟她说了,长孙皇后之所以要提前回去,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晋阳,晋阳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长孙皇后不敢让她继续在这里待下去了,当然并不是因为晋阳变成了野孩子这样的。
这个长孙皇后无所谓,因为晋阳从小的经历,作为母亲,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健康?现在晋阳虽然是疯了一点,但是这说明她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啊,看看她的身体,来了大汉之后一次病都没有生过。
长孙皇后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晋阳和霍刚的关系,晋阳现在对霍刚太依恋了,而且这种依恋明显又不是针对于长辈的那种,哪怕晋阳现在年纪还小,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晋阳和霍刚之间的关系必然变质。
到时候霍刚都多大年纪了?难不成让晋阳也嫁给霍刚?大唐的公主不可能嫁给同一个人啊,哪怕霍刚再厉害也不行啊。大唐皇室的颜面还要不要了?
这还是霍刚今年在大汉呆的时间并不长,这霍刚回来到明年,要呆好几个月的时间,这晋阳跟霍刚之间的关系不是越来越好?更加离不开了。
所以长孙皇后才要赶紧带着晋阳回去,离得远一些,而且回去之后让李世民好好教育一下她,将来给她找一个好人家。
这些事情长孙皇后也跟李丽质说了,虽然说晋阳还是个小孩子,这么说似乎不太好,但是李丽质琢磨了一下,未雨绸缪确实是对的,她知道自己夫君没这么想过,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将来晋阳会更加难受。
“嗯,我知道,夫君你放心吧,这些事情我来安排。”李丽质点了点头。
长孙皇后是一个急脾气,或者说她是故意这样的,既然说了要走,她也就不再推辞,等霍刚回来八天后,长孙皇后就离开了玉门关,晋阳以及还是个小不点的她的妹妹自然也是一起回去了。
自从知道自己要离开,晋阳的情绪就不高,她也不出去玩了,每天都待在家里,就跟在霍刚的后面,不过除此之外她的表现倒是让霍刚和李丽质有些意外,那就是她虽然情绪不高,但是却没有胡闹,也没有哭。
只是在依依不舍的跟她所熟知的每一个人告别,最重要的自然就是霍刚和李丽质了。
当火车的车厢门关上的那一刹那,站在晋阳身边的长孙皇后就注意到她眼睛里面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哇”的一声扑进了长孙皇后的怀里哭了出来。
长孙皇后叹了口气,什么也都没有说,只是抱着她的身子轻声安慰道:“好了,不哭了,现在火车这么方面,你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来,不是吗?”
第617章 倭国灭(上)
长孙皇后带着晋阳回去了,当然乘坐的是长乐公主号,其实在他们来的时候,李世民是想过中间自己也来大汉看一看,看看跟九年前有什么样的差别,但是他还是没有机会。
主要就李泰那边的动作太快了,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一连串的动作对于倭国是怎么样的打击。
东临岛只有四十万人口,算起来青壮年也不过十万左右,这还要抛开一半的女性,剩下五六万人而已,但是在短短的大几个月的时间里面,李泰就组织训练起了一万五千人的东临本土军队。
全部都是由倭国人组成,他们的训练可是一点都没有落后,都是按照李泰他们在大汉所学习到的模式来联系的,大汉的军队训练方式跟这个时代的军队完全不同,但是这样的训练方式,尤其是内务方面的训练却有着绝对的优势。
那就是令行禁止,一千多年后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但凡军事强国在军队的内务方面总有一项是要抓紧的,比如说国内的豆腐块,包括大家都觉得懒散的美军在内,内务方面都有他们绝对要求的地方。
其实这些措施要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对军人的训练。
李泰他们想要分析出来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很难,所以李泰自然是直接在东临岛开始执行了这样的策略,抽调如此之多的青壮对于四十万人口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但是对于东临岛来说就无所谓,因为他们有后勤补给。
来自于大唐的粮食,哦,不,准确的说来自于大汉的粮食让他们可以完全无视抽调这些人对于土地等方面的影响,所以东临岛的局面以飞快的速度好转,李泰在东临岛的声望已经在大半年的时间里面就达到了巅峰。
什么倭国?东临岛的所有普通人根本不在乎,至于那些贵族……他们倒是想要回到以前的状态,但是他们也知道不可能,明明知道不可能,那就没有人喜欢找死,更何况李泰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利润。
比如说让他们经营大唐运输而来的商品,这些商品李泰没有自己运营,而是交给了部分这些贵族,因为他们更加了解对面的贵族,而李泰只有一个要求,赚更多的黄金。
倭国固然是一个缺少资源的国家,但是倭国的金矿和白银都不少,所以他们国家的黄金和白银比例其实很低,至少比大唐要低得多了,同样白银和黄金在他们国家充当货币购买的东西自然也不多。
而这里面按照后世的话来说,光是这种汇率就有数倍的利润,更不要说货物本身,仅仅大半年的时间,李泰就聚集了海量的财富,其中光黄金就赚了接近五十吨!
这才几个月的时间?而五十吨黄金对于倭国来说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李泰这边的贸易已经用一己之力将倭国剩下的国都里面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例都给拉大了。
不过按照他们的统计,估计倭国的黄金数量,估计有千吨以上的储量。
按照一千多年后,全世界已经开采的黄金大约有二十万吨左右,但是这个数字不准确,因为黄金在人类历史上开采的时间太漫长了,谁也不知道具体开采了多久,而且还有很多国家的黄金储备也并不对外公布。
而黄金因为独特的特性,其实它一直都在被人类使用,比如说古罗马,甚至古埃及时期开采出来的黄金也许一千多年后都在使用,无非就是纯度变得更高而已。
实际上古代开采的黄金数量可是一点都不少,估计全世界至少有数万吨以上的数字,而倭国的黄金矿其实并不少,而银子就更多了,不过这些东西其实按照老师给他们的说法,真正巨大的产量还都没有被发现,现在被发现的都是一些小产量。
小产量都这么多了?更何况那些巨大的产量?
所以李泰现在自然是不断的用贸易开始掠夺倭国的黄金,其实倭国的黄金总数大约在一百吨左右,这是李泰大概估算出来的数字,因为目前他们一直都是在收购黄金,那些岛屿上的人想要购买东西要用黄金来付账。
所以他们国内的黄金一直在外流,而他们能够卖给李泰的一些东西,价值不高,但是他们更愿意让李泰用大唐的货物来抵账,以为内这些货物可以给他们带来来更多的利润。
整体而言,黄金和白银自然是外流的,不过让李泰更加开心的是,倭国使用的基础货币居然是大唐的铜钱……这可是真是太好了,没错倭国之前也是没有货币的,都是以物易物,或者是用粮食和布匹直接代替。
他们的黄金和白银其实也是用来给大唐上供的,而现在李泰跟他们的交易,他们自然也是接受以物易物,或者是接受铜币,这对大唐来说简直美的不能再美了。
大唐的铜币对李泰来说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铜矿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个问题,但是对大汉可不是问题,实际上在大唐大规模的使用了钱庄里面的银票代替大规模交易的货币之后,大唐原本堆放在各大世家的铜钱几乎都已经流入了大唐钱庄里面。
而这些铜币几乎没什么用,因为银票已经可以直接流通了,所以这些铜钱李泰不介意直接运送过来倭国。
用来换取黄金和白银,反正大唐购买东西跟大汉也是要用到黄金的。
除了这些最基础的贸易之外,李泰还开展了另外一个贸易,一个原本在这里不应该出现的贸易,那就是奴隶贸易。奴隶本来是应该李泰严禁消灭的,但是这也是一次贸易的时候,代替李泰跟对方交易的人突然回来给李泰汇报到,那个人没那么多东西,想用奴隶换行不行。
倭国之前是有类似的贸易的,他们自己已经习惯了,但是李泰第一次接触,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泰自然也眼前一喜,这还用想吗?当然换了!
现在的李泰可是非常清楚了,人口就是最大的财富啊。
所以这段时间李泰一直在购买大量的奴隶,这些人买回来之后,自然是被李泰直接解除了他们的奴隶身份,所以他们自然对李泰赶紧不尽,而且因为李泰不管大小,男女都要,大半年的时间,李泰购买了差不多要接近十万的奴隶了。
他都有些怀疑,自己要是继续买下去,能不能将倭国给买光了?
不过其实买到的这个数字也基本差不多是极限了,隔壁的贵族也不是傻子,再卖没有人给他们干活了啊。
浪川博多其实倒是也有一个主意,那就是挑拨那些贵族相互争斗,只要他们相互争斗起来,到时候掠夺的奴隶解决不了了自然就会出售了。
不过这个政策被李泰给直接否决了,原因无他,因为李泰不想继续执行他之前的政策了。
主要是,李泰之前想太多了,他认为他手里面一万多士兵无法统治倭国,但是这大半年的时间,李泰已经找到了自己下一步的方向,那就是倭国太虚弱了。
整个倭国的可战之兵也不过一万,而且这一万士兵还有四千分散在全国不同的贵族手里面,只属于天皇的只有六千。
其二,随着李泰下面的人不断跟倭国贸易,而且李泰这里并没有禁止其他人进入东临岛,因为李泰一直奉行一个政策,那就是他这里的生活够好,就有人主动投靠,只要他这里投靠的人多,对面的人就少。
就像是他的老师在前期所做的那样,所以他来者不拒,甚至来了他这里,确定他这里条件很好,又跑回去叫人的人,他还给与路费呢。
倭国本身就不大,这就导致李泰的名声已经响彻了整个倭国,这也是他为什么训练倭国士兵的原因,因为他准备直接动手了。既然可以摧枯拉朽的解决,他还玩个屁的种田经营政策。
所以,因为李泰的进度太快,李世民也忙的没有时间来大汉了,他一直都关注这件事,不仅仅是他,李恪和李承乾其实也跑到了东临岛上来,他们两个人来了就纯粹是为了旁边,以及顺便帮忙解决一些麻烦了。
倭国这里如此之弱,像是真蜡,骡国等一大票地方比倭国好不到什么地方去,像是李恪所准备去的,也就是后世的菲律宾,印尼等岛屿更是以土著为主,基本都是原始社会呢。
所以他们要学习一些经验,其实主要学习的就是李承乾,李恪反而要学习的不多,他那里的人更多的都是土著,李恪将来的主要目标是大唐的移民。
就在长孙皇后回到大唐不到一个星期之后,位于东临岛的李泰终于做出了决定,进军!
当然,这一次李泰也是寻找好了借口,反正每天跟他贸易的人那么多,谁惹到他了很简单,这不过就是一个借口而已,更重要的是,他这里每天有不少从对面偷跑过来的奴隶,这些人偷跑过来,觉得这里好了之后又想偷偷跑回去将自己的亲朋好友都给带过来,或者是他们的家人。
因为很多人跑过来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过来的,老弱肯定是没有办法跑过来的,所以当他们回去之后自然是有风险的,实际上他们回去了只要说他们是李泰的人,没有人赶阻拦他们,但是总有那么不开眼的。
李泰自然就有借口了。
不过在进军之前,李泰向自己整个领地的所有百姓都公布了这个消息,而且是打着拯救奴隶的口号去的,可想而知……李泰的整个领地的所有人都沸腾了,他们都狂热的支持李泰。
而这些只不过是李泰大半年的时间就达到的效果,这一次出军的只有大约三千大唐士兵,外加一万两千李泰训练出来的倭国士兵,而这些倭国士兵全部都穿上了李泰赐予他们的棉衣,铠甲,以及相关的武器。
大唐的舰队在博多城东北角的海峡只做了一件事,运送士兵过去。
之所以有三千大唐士兵,是因为李泰要跟随他们,同样,指挥这些倭国士兵的也是由大唐的这些将领。
突如其来的开战倭国的天皇是想不到的,而李泰虽然向李世民汇报了,但是李世民却没有给他任何意见,而是让他自己决定。李泰之所以选择冬季进攻也很简单,倭国人缺少棉衣,冬季的战斗力跟他们比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