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就说一说你们这学习了六年,觉得学到了霍刚多少东西?”李世民开口问道。
“父皇,要我说实话吗?”李承乾想了想开口道。
“说实话。”李世民点点头。
“说实话,父皇,学习了六年,我们自认为学习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相信李泰和李恪跟我感受是一样的,但是即便是如此,我们的感觉依然是深不可测,因为老师身上的太多东西根本不是我们短时间内可以学习通的,我想,如果我们想要讲这些学习完全的话,没有十几二十年很难做到这一点。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估计。”李承乾认真的开口道。
李世民愣了一下,十几二十年?就算是一些大儒都不敢说这一点,他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了李泰和李恪。
“大哥说得对,这只是知识方面,如果老师连为人处事等一起教我们的话,那我们觉得终其一生也未必可以学习的完。”李恪也开口了。
“是的,不过我们回来的时候,老师也说了,我们学习到的东西对于如何当一个皇帝,当是一个国家的领袖已经差不多足够了,更多的东西他也没有办法教我们,需要我们在管理一个国家的过程当中自己领悟他说的想法。”
“而至于更加专业的知识,老师说,那些知识是需要专业的人穷其一生去钻研的,而且不断的要有新的学生加入进来。”李泰也点点头开口道。
李世民所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知道李泰所说的应该是那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比如说那些工匠所要学习的东西,大唐其实也应该加入进来,只是大唐的社会地位基本已经固定,如果想要增加一个阶层,何其困难?
因为社会的资源是固定的,多了一些人分享,那么其他人就要少一些,所以李世民虽然在不断的推动其他方面的事情,但是在这方面却很难,而且不仅仅是工匠。
包括免费学习的内容里面,虽然算学等方面一直都有,但是还是以圣人所学为主,想要改变这一点……更难,因为掌控整个社会主流阶层的就是儒家的这些学生,你突然之间要将他们掀下圣坛,任何人都不愿意。
所以李世民现在只能是不断推动寒门学子的数量,当这些寒门学子的数量多了之后,他们总归不像是门阀世家那样,到时候想要改革也要好一些。
“这样吧,你们说一说,我们大唐现在和大汉的差距吧,这一点你们应该感受很深刻。”李世民想了想,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差距很大。”李承乾直言不讳,直接开口了。
“具体呢?”李世民想了想开口道。
“根据大汉的农业部去年公布的消息,大汉去年总计收入的主粮,小麦比前些年没有太多的增长,大约为32亿公斤,但是大汉的人口目前仅仅只有400万人,而去年大汉向大唐出口粮食大约可以养活一千万人,而且还是那种吃饱的养活。”
“不过这仅仅只是大唐需求的粮食而已,实际上大汉在出口了超过养活一千万人的粮食,大汉自己依然能够结余一个数量极其恐怖,而这些粮食除了留下战略储备之外,剩下的粮食都饲养了大量的猪,牛,羊,鸡鸭鱼等等肉类养殖,还有就是大量的进行酿酒,在酿酒之后提取大量的高浓度酒精,用来进行治疗伤口等消毒使用。”
“但是大汉负责种植粮食的人口大约只有80万人左右,也就是80万人种植的土地养活了超过1500万人,并且还绰绰有余,按照目前大汉的粮食产量,即便是再多一千万人口,以目前的状态,大汉都养得起,而且还是非常轻松的那种。”
“这只是我说的主粮,除此之外大汉还有研发出来了许多根据粮食改变出来的食物,像是粉条,凉皮,面筋等等特质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对粮食消耗比较大,但是却丰富了百姓的饮食结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大汉的百姓,吃得起肉!对于最普通的百姓来说,几乎每年都可以杀一头大约300斤左右的年猪,通过炼油将这些猪肉变成腌猪肉,这样保存的油类可以让他们一整年都不缺少油水。”
“在日常的过程当中,他们还有家里面养殖的鸡鸭,可以吃到鸡蛋,鸭蛋,鹅蛋等蛋类,并且日常也可以偶尔杀一两只鸡来补充肉食。”
“虽然普通的百姓不敢说顿顿吃的上肉,但是顿顿都有油是肯定的,甚至有一些百姓养的猪多一些,他们可以将猪卖给城里的屠夫,甚至有专门建立养殖场,进行养猪的,我知道虽然猪肉在我大唐属于下等肉,但是这些下等肉我大唐的普通人吃得起吗?”
“实际上,有了肉类的补充,对于粮食消耗的数量就会减少,并且大汉百姓的身体素质要远远强过大唐的百姓,最重要的是人均寿命。”
“我听过大汉卫生部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这几年,大汉就没有因为天灾而死人的!而许多大汉四十多岁的百姓,我见过很多,他们看起来就像是我们大唐三十岁左右的人一样,因为他们得到了充分的肉类,粮食的补充,所以看起来很年轻。”
“按照大汉卫生部的估计,大汉百姓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六十岁,甚至更高。”
“这些,我们做不到。”李承乾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些数据其实李世民多少知道一些,因为这几年大唐的各个道,洲,尤其是一些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洲都存了大量的粮食,而这些粮食都是从大汉买来的,所以李世民知道大汉粮食多。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大汉和大唐的民间差距已经这么大了吗?
猪肉是下等肉?这样的说法李世民很清楚,不过就是大唐的这些所谓的贵族扯出来的而已,如果李世民能够让大唐百姓人人吃的起这下等肉,你信不信他李世民瞬间万家生佛?直接成圣?
大唐的寻常百姓家不要说可以天天吃肉,就是过年能够吃一顿肉,平时不饿肚子,那就算是不错的人家了。
但是这一点,在大汉那估计就是最穷的人家了!
“老师说过一句话,当一个皇帝,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说难是因为一个国家有着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要考虑,说简单是因为,如果你能让一个国家的所有百姓都过的好了,那么任何问题在你面前都不会是问题。”李承乾补充了一句。
李世民沉默了一下,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太笼统了,但是仔细一想,何尝不是这样?如果他李世民能够让大唐百姓都达到大汉百姓这个水平,谁敢给他放肆?有人敢放肆,李世民说一句话,这些百姓能够生生撕了他,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
第478章 你说什么(上)
“除此之外呢?”李世民又看向了李恪和李泰。
“我觉得我们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大唐没有解放生产力。”李恪开口道。
“生产力?”李世民挑了挑眉毛。
“狭义上来讲就是纸再生生产力,也就是指我们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李恪开口道,“而在大汉有一句话,几乎所有有知识的人都知道,那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点我相信父皇您感受很深,比如说大汉可以将火车和铁路直接修道我们大唐的境内,然后拥有经营五十年的权利,如果我们大唐有这样的技术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需要依靠外人,自己就可以生产,那么我们大唐和大汉在谈判的过程当中自然是处于平等的地位。”
“但是现在呢?我们在和大汉谈判的时候,虽然说看似结果还算是不错,但是实际上那是因为大汉主动给我们很大利益的缘故,否则的话,就算是大汉的条件再苛刻一倍,甚至直接就说整个铁路不会给大唐一分钱,只是允许我们使用,并且给我们优惠价格,帮助我们建设其他的铁路,估计我们都会同意。”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李世民愣了一下,他很快就沉默了下来,仔细想想,事实确实是如此。如果霍刚的条件再苛刻一些,实际上他还是会答应的。
“而科学技术则是来源于科学家的研究,但是科学家是需要培养的,他们的知识,学识都是需要培养的,需要社会给与相关的地位他们才有这个机会才有这个时间。”
“不说别的,我相信父皇应该注意到,在过去的几年江南等地的织造商的所有工匠的地位都至少提升了两三倍还多,同样,这些商行不管是纺织还是织布的技术相对于以前至少更新换代了好几次,这样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于他们之前的更新速度。”
“这是因为他们的技术突然之间有了突破了吗?并不是,这是因为如果他们再不降低成本,提升自己质量的话,他们就要饿死了,大汉的布匹丝绸的纺织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同时速度更快。”
“如果不是因为大汉并不能大规模的养蚕,需要将生丝直接运送到大汉然后再加工生产的话,这些商人早就被挤的倒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是不断的加大投入,然后通过这些工匠来改良自己的纺织机,织布机然后不断的降低自己的成本。”
“因为他们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所以才会有新的技术被研发出来,而同样,为了防止他们辛苦培养出来的工匠被人挖走,他们只能够不断的提高这些工匠的地位。”
“而这些的根本都是科学技术在推动的,当然市场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市场竞争的话,估计他们也不会不断的提高这些技术,提高工匠的地位以及他们的待遇。那么工匠自然不会用心钻研了。”
“但是这里面,真正赚取财富的,就是科学技术,所以在大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技术所有的工匠都是共同认知的。”
“而我们大唐距离这一步还有太远太远的道路要走。”李恪叹了口气开口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些东西,之前是没有人跟他说的,他只是自己隐约抓住了一点,但是现在李恪这么一说,李世民就已经是非常的清晰了,他的脑海里面对这些东西已经有了一个详细的概念。
身为一个皇帝,李世民见到的东西以及案例等等自然是非常多的,以前只是没有人讲这些知识给总结出来,当李恪将这些东西说出来之后,李世民在跟自己脑海里面所知道的,以及遇到的一些情况一一印证,他就瞬间理解了这个东西。
“是啊,这些方面我们大汉差的太多了。”李世民苦笑了一声说道,不过说完之后,他就直接将目光投向了李泰,三个儿子,李世民倒是都想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看到李世民的目光投过来,李泰就直接开口了:“父皇,我觉得这些东西,具体是什么样的差距,其实您不必了解,因为了解了之后,我怕你会绝望。估计有生之年很难追上。”
李世民本来还是很期待的,但是李泰的一句话,李世民差点被这个混蛋给气死,“你怎么说话呢?!”李世民瞪着眼睛开口道。
“您看您看,父皇您又是生气了吧,咱们要正视差距,然后才能够追上差距啊。”李泰笑嘻嘻的说道,一点都不以为意。
看到李泰这个样子……李世民突然又不气了,主要是李泰现在说法的方式反而更像是一个儿子跟父亲在说话,所以李世民突然之间也就不气了,反正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少请。
“那你倒是说说,我该怎们追上差距?”李世民看着他开口道。
“我觉得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父皇,我想在长安待上两年,好好侍候您和母后,然后就准备出去建府,成立一个自己的国家。”李泰认真的开口道。
“我去,老三你不讲武德。”旁边的李恪忍不住就直接开口了,“不是说好我先说的吗?你怎么就先开口了?”
“嘿嘿,我琢磨我们兄弟还分什么先后,我说和你说不是一样的吗?”李泰嘿嘿的笑了两声,然后又伸出手直接搂着李恪的肩膀道:“再说了,你是我二哥,你让让我不就可以了吗?”
李世民被两个人的话给弄的愣了一下,不过当他看到李泰和李恪的交流的时候,李世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甚至还有一丝感动,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儿子之间会有如此和谐的一幕,尤其是李泰和李恪之前的关系可是非常的不好。
而现在两个人居然可以勾肩搭背的说话了,可想而知他们日常相处的非常好。
“父皇,我也是想在长安呆两年,然后就准备为大唐开疆扩土。”李恪翻了个白眼,懒得理他,而是直接冲李世民开口道。
这个想法李世民早就已经提出来了,所以两个人主动说出来,李世民倒是并不意外,此刻听到他们这么说,李世民立刻好奇的问道:“哦?你们倒是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父皇,我和老三在回来的时候商量过了,我们刚刚跟你说的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