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没有这种意识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粮食大家都不够吃,有人给你卖这么多,你还不赶紧买?哪里会想什么粮食受制于人的事情,根本不会想的,因为当遇上大灾年的时候,不依然没有粮食吃?统治者早已经习惯了,所以他们才没有这种意识。
至少目前没有看到后果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想到的,等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必然是大唐大量的土地都已经耕种了经济作物的时候,而那个时候,想要折返可不是一年半载可以完成的。
所以李世民很清楚,如果这一条火车路线建成之后,那岂不是意味着大汉的粮食可以以极快的速度,甚至极低的价格运送到大唐来?虽然他知道这运费不可能便宜,但是考虑到它一次性运送的数量,这价格肯定比用马车运送来的要划算的多。
不仅仅如此,这一条铁路所能带动的大唐对于河西走廊沿途的一切经济发展,不仅仅是跟大汉,长安和武威这些地方的联系自然也是更加的紧密。沿途的经济自然也会快速的发展,商业也会快速的发展,仅仅大半年的时间,李世民已经吃到了商业的好处,所以他已经看不上那一点农税了。
李世民已经想到了,如果这一条铁路修建到江南之地,再来一条从长安修建到古幽州,也就是那四万万亩黑土地所在之地,北方的游牧民族?李世民可以说自他大唐开始,所有的游牧民族威胁都不在存在!
这些大臣很快也开始讨论了起来,不过他们的讨论……其实也算是没有讨论,因为这东西,大唐必须要有,无非就是要付出什么的问题。
“陛下,臣愿意亲自前往酒泉和大汉对于这一条铁路进行谈判。”杜如晦很干脆的直接行礼了。
“臣愿意和杜公一起前往。”旁边的长孙无忌毫不犹豫的直接开口道,以往的那些事情他可以不在乎,但是这件事不行,长孙无忌必须要参与进去。
“臣也愿往。”房玄龄和魏征两个人几乎都是同时行礼。
看着他们的动作,李世民其实很想说,朕还想亲自去呢,这一次的事情太重要了,所以李世民觉得,他和霍刚亲自谈似乎更加好一些。
“药师。”这一次不仅仅是这些文臣,连武臣李世民都叫过来了,李靖他们都是在的,所以李世民很干脆的叫了李靖。
“臣在。”
“如果大汉依靠这铁路突袭我大唐内部的话,你们可有预防之策?”李世民直接问道,虽然大唐和大汉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如果真要那么做的话,当时不救李世民就可以了,但是两国关系再好,该有的防备还是要有的。
“这铁路我观殿下书信中所记载,是依靠铁轨来行进,如果破坏铁轨的话,我觉得就可以阻止这东西运行,不过如果单纯考虑大汉进攻大唐一事,我觉得这铁路并不是重要的,以对方的骑兵之利,可以直接绕过酒泉,武威等地直插金城(今兰州),对方在控制了兰州附近之后,我们想要反攻几乎不可能。”
“在控制金城之后,整个河西走廊就像是瓮中之鳖,拿下只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对方的能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化河西走廊,到时候他们进可越过黄河直接进攻我发你腹地,退的话还可以防守河西走廊的门户,我方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李靖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第469章 开启谈判(白银盟壶中日月加更50/50)
这样的话,在座的人到时都知道,不过他们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很简单这样的推测之意,总是要做的,哪怕两个国家是友好邻邦也是如此。
“不过根据最新的消息,大汉的兵力并没有留守多少,除了驻守大汉玉门关之外,其他各个城市,包括长乐洲的各个城市的都是他们训练出来的巡捕,而他们的主力部队朱雀和白虎二军已经西进至西突厥的腹地,据说西突厥已经彻底被对方剿灭,不过该消息还未证实。”
“从目前情况来看,霍刚当的上是光明磊落,至少他们留下的军队,说实话,柴哲威有一万人都可以直接攻到玉门关附近。”李靖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开口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不过这东西对于控制一个国家还是有着很大的好处。”李世民一眼就看的出来了这东西在军士战略上的用处,当然了,不仅仅是李世民,哪怕是再菜的菜鸟将领都知道它的作用。
“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和大汉之间有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在未来几十年不用担心我们之间的关系,但是跟其他的国家不同……”李靖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
“如果我们有其他的铁路可以延伸到整个大唐的不同角落,不用太多,正北,东北,东方,南方各有一条,这意味着我们对大唐疆域的掌控至少可以翻一倍,如果我大唐疆域不扩充的话,那么之前陛下所提出来的那个策略执行起来也更加的安全!”
“而且百姓的迁徙也更加的方便!商业流通更加迅速,我们大唐的税收自然增加的更加快速。”李靖快速开口道。“而像是东北方向最重要的黑土地,室韦,乃至于高句丽等国家都不是问题!”
“没有这个之前,我们就算是拿下黑土地,也至少需要运营五六年才能够有余力进攻其他的国家,而远征高句丽等国家更是麻烦,但是如果有了铁路的话,我们在此项上面的花费恐怕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
“药师所说的也是我所说的,所以,这样我问一句,我们的八百里加急是否可以连续不断的支持我们和大汉之间的书信往来?”李世民点了点头,然后才沉思了一下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李靖微微愣了一下。
“我和霍刚直接谈,通过八百里加急,也不过就是一天多的时间就可以抵达,这个时间我们可以承受,如果让几位赶往酒泉的话,光是路上也需要月余,而且还需要跟长安维持联系。”李世民直接开口道。
“没有问题,臣可以临时调兵,让每个驿站再进驻10名骑兵,这样的话,每个人轮流开始的话,战马和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好。那就这样。”李世民直接就开口了,其他人想了想也没有反对。
这是一件在整个大唐朝廷里面最快速度通过的议案了,而且通过之后,李世民当下就直接开始下旨执行,大约两天后,霍刚就收到了李世民的书信。
打开李世民的书信,霍刚也是有一些诧异,不过他倒是直接看了起来,这信里面内容到时简单,李世民同意了霍刚修建铁路的意见,对双方如何修建进行了问询,并且对于谈判进行了说明。
谈判的方式虽然有一些意外,但是霍刚想了想,倒是也没什么,如果不是因为这条官道无比的繁华,让它每隔最远20公里就有一个驿站,这样的谈判那就是草菅人命。
但是驿站早已经建立成功,每个驿站不用人多,常驻10人几乎就可以轻松分配出来了,以为每个驿站骑手狂奔的只需要奔跑这20公里距离而已,最多算上返回的20公里。
这点距离对于马匹来说都不算是什么重要的体力活动,很轻松,所以如果真的有必要,这么连续的玩下去都没有任何问题。
虽然相对于现代的通讯来说没得比,但是对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无比的高效了,当然能过这样谈判,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双方都要对对方很相信才行。
霍刚也不犹豫,直接讲自己的要求等全部都写了出来,尤其是合作的方式等等都写在了书信上面,比如说承包工人给大唐,让大唐赚一份承包工程的资金,然后还债。
霍刚为了让自己的客户有钱还债,也是操碎了心。
信以同样的方式返回大唐,就像是李世民所说的,也就是两天的时间,他就收到了霍刚的回信,而研究这回信自然是李世民跟这些大臣一起研究的,因为这件事很重要。
不过对于霍刚信里面的合作方式,李世民却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铁路的运营成立一个全新的商行,双方共同监督,共同运营,各自占据一定的股份,李世民没有任何异议,哪怕这个时间高达五十年,李世民都没有任何意见。
原因很简单,从大汉到大唐数千里的钢轨以及那火车,都是要大汉来出的,没有这么长的运营时间,大汉怎么可能出这笔钱?反正他李世民肯定是出不起的,他不用想都知道这个,这个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们连两万的明光铠都买不起,更不要说这玩意了。制造这些的精钢如果锻造明光铠的话,怕不是可以锻造几十万套?至于赚钱还债的问题,李世民想过,那点钱确实是可以还,而且如果说给的工钱不错的话,而不是直接征辟徭役,整个大唐估计百万劳动力都可以随便征辟出来。
对于这一点李世民一点怀疑都没有,而一百万人就算是一个人的身上一个月赚一文钱,一个月就是1000贯,一年就是一万二,这样的工程至少要做个几年吧?更何况一个人怎么可能只赚一文钱?
大汉的工人工资李世民是了解的,最基础的劳力每个月大约240文,如果霍刚愿意按照这个给薪水,那么在大唐,每个月李世民给一个工人100文,都已经是高的不能再高了。
这个钱就可以找到无数的工人愿意来干活,一个人赚140文,一百万人就是十几万贯一个月啊。一年就是一百多万贯!
不过李世民再三思考之后,这笔钱虽然赚,但是如果赚了这笔钱,那么大唐在整个铁路商行里面所占据的份子必然不会太高,所以李世民宁可将工程直接揽下来,投资入股!
可别小看他李世民,这些商业方面的东西,他可是让人搜集了许多从大汉弄会来的新名词,他已将都学会了,这些名词虽然乍一听直白,但是不得不说,却直中要害。
所以很多时候大唐也开始使用这些名词了。
李世民宁可前期出钱,也要增加这里面的股份占比,至于原因就不用过多的赘述,至于说他哪来的钱……很简单,他李世民没有钱,国库没有钱,难道这些门阀世家没有钱吗?
不得不说,之前夏竹给李世民出的主意里面,已经让李世民抓到了一点思维的方式,我大唐钱庄都建立了,各个门阀世家必然要兑换钱票的,他们兑换了钱票,钱放到我大唐钱庄里面,我大唐能不能用这笔钱呢?
理论上不能用,但是并不是不能,因为我可以以大唐钱庄的名义向大唐朝廷放贷,朝廷直接归还利息就行了,然后用这笔钱去赚钱,至于说如何还款,大唐钱庄的股东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唐朝廷,这不就是左手倒腾右手嘛,李世民表示,他已经抓住了这里面的精髓。
而那些门阀世家能够拒绝使用钱票吗?根本不可能,李世民已经看的很清楚了这样方便于他们赚钱的东西,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不过这样的好事,这些门阀世家如果想要他们不使绊子,而且还要他们出力的话,其实也很简单啊,修建铁路让他们参与进来,大唐朝廷占据的那部分股份,然后再允许这些门阀世家同样占领一部分份子不就可以了?给他们分红!
这铁路商行能赚多少钱李世民不知道,但是他却明白,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别看仅仅只有一条铁路,你就考虑光是这条运输线上面的那些运输所话费的运输费就行了。
哪怕相同的运输费,甚至更贵一点,只要速度够快,这些商人就愿意花钱!
所以李世民也想通了,包工的方式可以,但是我不是承包来赚钱的,不用你大汉出现,而是我大唐直接用这些东西入股。
跟这些大臣商量之后,这些大臣很快就同意了,他们虽然代表了各自家族的一些利益,这个消息也隐瞒不了,但是李世民如果放出一些消息的话,短时间内保密还是可以的,当然没有谈妥之前保密那肯定是可以的。
商讨完毕,李世民就将这个方案直接写完传递给了霍刚,收到李世民回信的霍刚打开一看,他倒是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李世民居然选择了这样一个方案,有点出乎意料啊,看起来,也不能小瞧这个时代的人啊。
只不过是这个方案虽然出乎霍刚的预料,不过仔细想想,并非不能接受。
第470章 五年之约(上)
虽然说给大唐的股份确实是增加了,不过同样,至少前期他们大汉不用付钱了,但是损失也是有的,比如说,霍刚其实是想要通过这件事在大唐宣扬大汉的声望的。
虽然说类似这样的宣传一直在进行,但是没有实例的宣传效果并不大,而如果修建铁路的话,不用想都知道,这个过程当中涉及到的大唐百姓工人至少百万起步,这个时代想要加快工程的速度,因为生产工具低下那就只有增加人力了。
想一想后世五六十年代的那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