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你应该清楚如果这一条铁路修建成功的话,整个大唐和大汉之间的联系将会变得无比的紧密,不管是粮食还是铠甲的物资等运送也会更加的迅速。作为大唐的中心地带,从长安可以将这些不同的物资送到整个大唐的不同方向。”霍刚点了点头。
“是的,我们昨天也讨论了一个晚上,不过我想知道,老师觉得这一条铁路大唐要付出什么?”李承乾看着霍刚开口问道。
“铁路可以成立一个单独的公司来运营,可以给与大唐的部分股份,大唐需要出人,工人的工资我们大汉可以支付部分,也可以给大唐部分利润,用来冲抵大唐的欠款。”霍刚微笑着开口道。
“这个工人的工资,首领的意思是?”李承乾看着霍刚问道。
“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工资,但是这个工资肯定是跟你们大唐目前的用人工资有所差距的,你们可以给工人制定一个工资,差额可以交给你们大唐政府来赚取。”霍刚很干脆的开口道。
“这个可以。”李承乾的眼前一亮,虽然他不知道大汉这一条铁路建设需要多少钱,但是他知道所用的工人数量绝对是一个庞然大物,如此之多的百姓,按照大唐的工人工资来说的话,和大汉之间肯定是有不小的差距,这个中间的差别,都是大唐政府的利润。
“嗯,这些东西你可以都写信回去,你猜的是正确的,确实是以为铁路方面我们不太好形容,所以要你和你父皇去谈。”霍刚微笑着开口道。
“老师我明白了。”李承乾立刻点了点头道,这件事基本也就是说完了,其实也就是说一个大概,而且霍刚给出来的条件已经很丰厚了,即便是霍刚给的条件更加苛刻,估计大唐都必须要答应。
以为有没有铁路的差距太大了。
“嗯。”霍刚点了点头,然后看着李承乾开口道:“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李承乾犹豫了一下,然后才又开口道:“老师,承乾确实还有其他的疑问。”
“你说。”
“大唐跟大汉有如此的差距,是因为大唐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吗?是因为大唐目前掌控整个社会地位的人导致大唐没有办法像是大唐这样推行教育吗?”李承乾看着霍刚开口问道。
霍刚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李承乾,李承乾来了这里之后,他可还没有来得及教他们什么东西,但是李承乾却能够有如此认识,这意味着什么,霍刚很清楚,李承乾现在的年纪可是一点都不大,他现在就能够看到这一点,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了。
光是这份眼光,不愧是历史上给出了很高评价的太子,至于说关于他的那些缺点,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李治后来多少修改了一些,那也无从考证,不过至少目前的李承乾不仅仅很谦逊,而且还有足够的眼光和心胸,而且他整个人看起来都很阳光,估计是不可能发生历史上那样的事情的。
“你为什么这么问?”霍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因为我觉得,大唐现在跟大汉的差距太大了,而这些是大汉在短短的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取得的,而导致这种差距的,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工业城,或者说……对于工匠以及科学家的重视程度所导致的。”李承乾在脑袋里面尽量搜索了一些他来到大汉之后才学习到词汇。
方便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出他所表达的意见。
霍刚认真的打量了一下李承乾,他现在看起来就像是后世的初中生,最多了因为灵泉水以及锻炼的原因,看起来是属于年龄比较大的初中生,但是在这个无比封建,没有系统知识,仅仅依靠自己的观察,思考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得出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就这一点……他当个明君绝对没有问题。
“老师我说的对吗?”看到霍刚没有回答,只是看着他,李承乾多少有一些忐忑的问道。
霍刚又看了他两眼,然后才忍不住笑了出来,他笑着说道:“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问你个问题,现在给你一个选择,第一个你自己去当一个开国之君,和你现在继承大唐的皇位,你觉得你选择哪一个?”
李承乾愣了一下,继承哪一个?这……老师是什么意思?李承乾的脑海里面立刻有一些乱了起来,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李承乾再了解不过了,那老师的这番话有没有暗示他将来如何选择的问题呢?
继承整个大唐,如果是以前,李承乾必然是毫不犹豫的直接选择这个,但是现在……想到在大汉的几个月的时间,想到他在大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面,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玉门关从无到有,尤其是那四周的城墙几乎每天都在用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的上涨。
以及整个玉门关内那些百姓的房屋,田地一切都似乎在从无到有的建设,这种感觉……同样很迷人。
继承一个庞大的国度固然迷人,但是所谓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难,想一想李世民每天的工作,以及李世民要跟那些门阀世家勾心斗角,执行每一个政策都需要仔细的斟酌。
但是在他们不断争吵,也许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下定决心执行某种政策,而霍刚这里早就因为讨论出来某个政策可以执行,然后已经执行了几个月……这中间光是朝廷的效率……就有着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不是一心半点。
想一想那样的生活,再想一想大汉现在的生活,他愿意去做那一种?
曾经李承乾一度以为自己会继承那个庞大的帝国,以及那个皇位,他没有想过其他,但是这一课……不得不说,李承乾突然觉得,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庞大的王朝,似乎……更加让人心动!
一个念头一旦诞生,那就是无法遏制的,最关键的是,李承乾很清楚,假如他在这里学习三年的时间,也就是到贞观六年,那个时候按照大唐的年龄计算,他已经15岁了。
15岁,对于大唐的大好男儿已经可以执行一番天敌了,但是他的父皇还年轻,只要他的父皇还在位,那么他就是太子,他只能继续去学习,而无法继承那个帝国。
也许到时候他的弟弟们已经选择要出去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了,这是他们父皇给出的承诺,而他却依然只能等待,按照他父皇的年纪,也许他继位还需要等二十多年。
那么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他在大汉的一生所学,就只能蹉跎吗?想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李承乾的心突然觉得他已经不在平静。
良久,李承乾抬起头看着霍刚道:“老师,如果有的选择,我想,重新建立一个国家,更加具有挑战,也更加让我心动。”
志向远大的男儿,没有哪个不想当开国之君的!就像是那史无前例的始皇帝一样,甚至,李承乾还有一个野望,如果他能够将一个新的国家建设的更好,不敢说跟大汉比,哪怕比大唐更加富饶,如果大唐遇到了什么危险,求助于他的时候,那个时候,该多爽?!
虽然李承乾未必知道爽这个词,但是想一想,那样的感受,就让人心动!最重要的是,他有成功的基础,他有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作为后盾啊!
第468章 一个事实
“你确定?”霍刚有些古怪的看着李承乾问道。
“不敢欺瞒老师。”李承乾语气认真的开口道。
“很好,你们再有两个月就满半年了,两个月之后,我会让人给你们准备好相关的住所,你们来我这里开始上课吧。”霍刚很干脆的开口道。
“是!多谢老师。”李承乾语气欣喜的直接行礼道。
“不用客气,你回去之后主要想几个问题,你要想一想,为什么当年的百家齐鸣在大唐现在无法实现,为什么在大汉可以轻易执行的东西,在大唐却没有办法执行?你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有很多东西你就可以豁然开朗了。这样吧,这本书你拿回去。”霍刚想了想,站起了身,然后从自己后面的书架上拿出了一本书。
将这本书递给李承乾,李承乾恭敬的将这本书接了过来。
“好了,你可以回去了,记得完成我跟你说的任务。”霍刚笑着开口道。
“是。”李承乾答应了一声,然后才重新行礼直接退了出来。
等从霍刚的首领府离开之后,李承乾才低头看到了手里面的这本书,书名让李承乾有些愕然,因为上面只有几个字:霍刚选集。
咳,如果有另外一个来自于后世的人,应该知道里面的内容来自于什么地方,不过在这里不能用原来的名字,所以霍刚干脆就直接脸皮厚了一些。
当然这本书也是重新编辑过的,里面的一些内容也是经过了霍刚改良的,完全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那不是自己革自己的命吗?所以肯定不可能按照原本的论调来了,但是即便是不按照原本的内容来,这里面依然有太多太多的理论是领先与这个世界的。
比如说关于阶级的分析,这里面的有很多内容让你可以搞清楚哪些阶级到底是站在什么地方的,这个就要看你对于皇室的定位之类的了。
反正霍刚不可能完全照抄后世,也不可能按照现在的皇帝定位。
至于李承乾看完之后能够理解多少,那就是看李承乾自己的了。
回到自己住的地方之后,李承乾没有第一时间看这本书,而是开始将他整理出来的东西再一次写了起来。
到了晚上的时候,李承乾终于将这封家书写完了,写完了之后,李承乾想了想,没有选择交给跟随自己的人,而是直接去找了赵二。
请赵二帮忙讲这封信送给嘉峪关那边,然后由嘉峪关的人交给酒泉那边负责的将领。
李承乾转交的一共是两封信,两封信一封是转交给柴哲威的,也就是目前酒泉的将领,而另外一封信自然是直接给李世民的。
赵二对于这个自然没有犹豫,他知道这封信很重要,所以第一时间安排金雕讲它们送到了嘉峪关,然后嘉峪关这边的人也直接送到了柴哲威的手里面。
收到这两封信之后,柴哲威将那一封给他的信直接拆开,看完里面的内容之后,柴哲威二话不说立刻安排人将这封特殊的信直接以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两天后,收到这封信的李世民是有一些愕然的,因为不用看里面,仅仅是看信封上面的内容李世民就知道这是李承乾写回来的,不过以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李世民还是第一时间打开了,虽然他不知道里面具体是什么样的内容。
厚厚的信纸让李世民看的很仔细,但是当他看到里面的一部分内容之后,李世民还是没忍住直接从自己的位置上面站了起来,他的脸上满脸的震惊,忍不住又重新看了一遍这一段。
当看完这一段之后,李世民依然是一脸的难以置信,如果不是这是李承乾写回来的,并且跟他说,他亲自上火车上面体验了之后,李世民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
但是现在,不管他如何想象不到,但是李世民只能相信。
同样,就像是李承乾所说的,这东西,大唐必须要有。在这封信里面,李承乾也讲述了一些霍刚的想法,尤其是那个工人的问题,李世民将这些问题都考虑一下,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所有的技术都是在大汉的手里面掌握着,不管对方如何的条件,他们大唐想要拥有火车,就只有这个办法。
所以李世民将整封信看完之后,立刻就叫来了常林让他将那些重要的大臣全部都叫了过来,包括赶回长安没多久的魏征同样也直接叫了过来。
这件事如果想要干起来的话,肯定是要谈判的,但是具体怎么谈判,是让魏征以及汇通其他几个大臣去一趟酒泉,还是其他的,李世民目前没有其他的想法,但是这火车一定要有。
该来的大臣们很快就到了,李世民也不遮掩,直接将手里面的信封递给了他们,所有的大臣立刻低头看了起来,当他们看完之后,所有的大臣几乎都是同样的表情,都是下意识的抬起头看着李世民问道:“陛下,这事当真?”
“当真,这种事情做不了假,更何况这是太子亲自发回来的。”李世民语气认真的开口道。
所有的大臣这下子都有一些麻爪了,这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或者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国家战略要点的地步,这样的东西对于大汉来说意味着什么毋庸置疑,那么对于大唐呢?
大唐比大汉更加需要,不说别的,光是大唐接下来的北征,南征都需要这些东西。
原因很简单,当霍刚同意给大唐卖粮食,而且还是以非常低的价格卖出粮食,不限制数量的时候,李世民就大概知道了霍刚的想法,虽然他不懂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这个事情,主要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这种意识。
之所以没有这种意识是因为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