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窗外的车站的建筑消逝在他们的视线里面的时候,李承乾等人已经是目瞪口呆了!因为他们发现,这速度……太快了!这已经不仅仅是跟马车维持一样的速度了!而是……要远远超过了马车的速度!并且这个速度似乎依然在不断的加快?!
“这……这……这不可能!”李泰整个人都被吓到了,这一列火车有多重李泰不知道,但是光是拉着的这些东西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如果他们要运送的话,光是这7500石的物资就需要至少上千人来运送。
但是此刻这火车不仅仅拉走了,而且速度已经赶上马车奔跑的速度了,这岂能让他不被吓到?!
别说是李泰,李承乾他们其他所有人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不是提前被告知了这东西是大汉工业城制造出来的话,他们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恐怕会认为这是天上的巨龙吧?!
“咣当”“咣当”的有节奏的声音不断的传来,窗外的景物在飞速的开始后退,随着一声巨大的鸣笛声,李承乾有些恍惚的精神也被震醒了,他的大脑一下子回过神,开始看向了窗外。
那些景物后退的速度……李承乾大概估算了一下,虽然没有大汉战马狂奔的速度快,但是绝对跟大唐普通马匹奔跑的速度差不多了,甚至更快!重点是……这是一个拉着数百吨物体的钢铁巨兽啊!这不是一匹马啊!
李承乾一时间的脸色都有一些苍白起来,按照这样的速度,如果这个机器不坏的话,那岂不是说大汉一天之内可以将数百吨物资运送到千里之外?!
“大朗,这东西……我们必须要有啊!”旁边的魏叔玉忍不住看着李承乾开口道。
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他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因为这车厢拉的是物资,如果拉人的话,按照这个重量再多几节车厢也拉得动,就算是按照目前的车厢,十三节车厢,李承乾环视了一圈,这一个车厢稍微挤一挤二百个人绝对拉的下。
十三节车厢就是2600人!2600人,一天之内,至少可以前进两千里,如果十列这样的火车,那就是两万人……这个太可怕了!
第466章 必须要有(下)(白银盟壶中日月加更49/50)
而大唐两万人的部队即便是骑兵想要到两千里之外要多久?至少十五天!李承乾的内心很快就给出了一个数字!因为骑兵不可能什么都不带就直接出发,粮草辎重这些都是需要携带的,哪怕是处于赶路状态的骑兵也不可能每天都狂奔前进。
否则的话,就算是到了目的地也没有任何战斗力,这就是巨大的差距,十五天和一天的时间……等他们赶到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当窗外的景物移动速度维持稳定的时候,李承乾他们才算是都冷静了下来,但是此刻看着窗外的风景,所有人都有一些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按照这个速度,就算是他们所在的大汉的战马速度虽然比这个快一些,但是也快不了多少。
重点是,战马是会累的,战马也不可能驮着数百吨的东西狂奔如此之远。
“我明白了霍首领的意思,恐怕他是想和父皇谈判想要将这个铁路修建到大唐,恐怕至少也要修建到长安。”李恪犹豫了一下,然后开口道,“但是这样的事情,恐怕父皇未必会相信,所以霍刚首领才让大哥写这封感想。”
李承乾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们也想到了,而这样的东西,他们需要吗?恐怕是需要的,因为虽然李承乾他们不太懂什么叫做技术碾压,但是他们却知道,如果他们不要火车,他们和大汉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两者之间的差距现在就已经非常大了,如果没有火车的话,想一想,大汉对整个疆域的控制,而大唐对整个疆域的控制时间,这两者时间的差距太大了,即便是所谓的八百里加急也不可能比这个速度更快。
窗外的风景还在不断的向后快速移动,就这么一会儿的时间,他们估计至少已经行驶了好几十里的距离,而且是拉着接近五百吨的物资在前进,如果采用马车的话,如此之多的粮食需要多久?至少需要800辆马车一天的行驶时间,而他们现在仅仅只是半个小时而已。
这就是差距啊,像是粮食等物资的运送,路上的人员消耗也是巨大的,但是这样的运输方式会让这些粮食在路上的损耗降低到极限。
不仅仅是粮食,其他的布匹,各种的物资运损都会加快,这对商业的运行有着巨大的好处。
“你们都主意观察,尤其是怀亮,宝琪你们两个人,对于军事方面的应用,你们更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你们对这个都要给我意见。”
“是!”程怀亮二人立刻答应了下来。
“诸位,你们几个人能够想到的,关于火车在各个方面的方案都可以告诉我。”李承乾自己的脑海里面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毕竟只有他一个人,可能思考的不是那么周祥,而这么多人一起考虑的话,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错漏了。
“是。”其他人也都纷纷点了点头。
李承乾他们很快都各自站了起来开始在四周观察了起来,而此刻在车前车后乃至中间,卢峰他们在不断的忙碌,主要是在观察火车的蒸汽机等各个方面运行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他们是不准备停留,而是直接一路抵达工业城的。
这样也算是第一次重载状态下的蒸汽机的全力运行,不仅仅是对于火车头,还是对于铁路,乃至于对各个车厢的链接部件等等全部都是最大的考验。
而李承乾他们则是已经注意到在铁路的两侧,每隔大约三公里的距离,铁路旁边就有一个穿着制服的人举着绿色的旗帜,而在他的另外一只手里面还有一个红色的旗帜,这么看起来,如果是红色旗帜的话应该是禁止通行。
这是李承乾猜测的,具体的他也肯定是不知道的,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些细节李承乾还是要仔细的观察起来的,而且他也在思考,如果铁路建设到大唐,那么整个铁路大唐可以拿到什么样的好处。
历史上的蒸汽火车其实问题是非常多的,但是大汉的这个不一样的是,大汉的铸造工艺要远远超过历史上蒸汽火车同时期的铸造工艺,直到进入20世纪之后,估计才和大汉现在的铸造工艺差不多。
只是目前来说,大汉对于电力方面的应用还处于理论实验室阶段,目前进行大规模的研发以及使用,但是估计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有了霍刚,像是电力研究自然不用走弯路,直接进行交流电就可以了,这方面只需要不断的教授他们学习就行了,而新一批的小孩子从小开始接受这些方面教育的小孩,再过几年等他们长大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是大汉第一批真正接受现代教育的小孩子。
他们也将会撑起来整个大汉下一篇的天空。
时间过得很快,仅仅一个多时辰,两个多小时之后,远处的工业城所冒出来的黑烟已经清晰可见,并且不断的在接近,而且火车已经开始逐步的减速。
李承乾看了一下天上的太阳,仅仅一个多时辰的时间,二百多里的道路就已经完结,随同一起运输过来的还有接近500吨的物资,而这500吨的物资如果要是马车来运送的话,大约需要800辆马车运送两天的时间,而且每天都至少要走十几个小时才行。
而火车仅仅需要两个多小时,如果可能的话,每天至少可以走5列火车,如果晚上这些巡逻的队员也开始巡逻的话,那么这些火车甚至夜晚都可以开动,因为这些铁轨上面没有什么需要看路的地方,只需要不断的前进就可以了。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铁路也确实是如此,跟后世不一样的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铁路,雇佣所有的人员将所有的铁路都监控起来不太可能,所以在火车头的前面是安装有除障器的,除障器仅仅比铁轨高出一点点的距离,如果有树木,或者是其他的障碍物倒在铁轨上,除障器可以直接将障碍物铲走,而不会影响火车的运行。
到了工业城,所有人都在工业城的火车站下车,这里周围的大型建筑更多,这是李承乾他们第一次深入到工业城的内部,别的不说,光是那至少有几十米高,甚至上百米高耸的烟囱就让他们震撼不已。
如此之高的烟囱,它下面的烧制的东西又该多么巨大?而且远处可以看到的,那十几米高的巨大的钢制结构的东西也不知道是如何锻造出来的,这要是让大汉的工匠来打造,光是这个巨大的钢柱结构,十几个工匠没有一年的时间估计都锻造不出来。
甚至锻造出来也不可能如此工整,因为打造的时候,这样巨大的钢柱结构,怎么才能够让它翻转过来?这得需要多么巨大的力量?而像是那样的所谓的龙门吊到底是如何锻造出来的,他们也根本不清楚。
那里面的原理等等,他们是真的不知道。
站在这里,李承乾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彷徨,那是一种,明明他就站在一个宝库里面,但是周围的宝贝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个时候李承乾突然意识到大汉的教育为什么并不教授什么所谓的四书五经,圣人之言,在这样的工业体系之下,圣人之言有什么用?
圣人言能够将火车造出来吗?能够将这样庞大的工业城制造出来吗?
并不能,大汉的工匠体系是在整个报纸上面公布的,他们都看过那个报纸,大汉的工匠地位之高,当达到巅峰的时候,可以说跟房玄龄杜如晦之流没有任何区别,虽然说在具体的权力上面有所区别,但是在社会地位等方面,真的没有任何区别。
甚至比房玄龄之流更高!因为按照那报纸上面的说法,像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丞相可以批量的培养出来,但是一名顶尖的工匠,哦,大汉称之为科学家,一名顶尖的科学家,那不是批量培养出来的,每一名顶尖的科学家,天赋,努力,运气等等缺一不可。
所以每一名科学家都是上天恩赐的,大汉的报纸就是这样宣传的,所以大汉给与这些科学家的地位极高,所以现在大汉的工业城才会有今天的景象。
而且不仅仅如此,现在整个大汉的所有百姓,商人,乃至一些大的家族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学习,能够有一天成为一名注明的科学家。这样的氛围是大唐根本不具备的,至于大唐所真正重视的四书五经等圣人言在这里仅仅只是基础而已。
也许有人会深入研究,大汉将这些人称之为文学家,但是大部分人并不去学习这些,大部分人都会去学习那些算学,物理化学等不同的学科,而这些学科大汉称之为科学。
在这里,李承乾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春秋时期,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现在大汉已经有了这种趋势。而大唐……李承乾突然有些理解了李世民,因为大汉,霍刚可以说是为所欲为,但是大唐,李世民却不能这样,至少目前的大唐李世民不能这样。
想到这里,李承乾心里有了一个决定,不管怎么样,火车,大唐必须要有!
第467章 一个念头
李承乾他们是乘坐火车回来的,这一趟火车还是他们之前乘坐的那一趟火车,只不过是这一次火车上面拉的不是煤炭等物体,似乎这一次拉的是钢轨,在运送的时候他们都看到了。
就在他们在工业城吃饭的时候,这些物品就已经装货完毕了,等他们回到玉门关的时候,太阳甚至还没有落山,跟赵二他们打过招呼之后,李承乾他们迎来了三天的假期。
这个晚上,李承乾几乎没有怎么休息,他们几个人讨论了大半个晚上,李承乾写下了至少数千个字,如果不是手腕有些疼,估计李承乾还是要继续写下去的。
在休息了之后,李承乾第二天在思考之后,主动提出了拜访霍刚。
在接到李承乾的拜访申请之后,霍刚并没有拒绝,而是直接让李承乾进来了。
“见过老师。”见到霍刚之后,李承乾认真的给霍刚行礼,而且还是老师礼。霍刚没有拒绝,既然答应了他们留下来,而且目前他们做的不错,已经在军营里面待了几个月的时间,从现在的李承乾状态就看的出来。
跟他刚来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李承乾的个子长高了几厘米,皮肤也变黑了,而且整个人的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壮,至少现在的李承乾已经不是之前那个弱不禁风的样子了。
看的出来,他的身体显然因为灵泉水有了很大的改变。
“你是因为火车来的?”霍刚笑着问道。
“是的,老师,您让我写一个感想寄回大唐,老师您是准备将火车修建到长安吗?”李承乾开口问道。
“不错,你应该清楚如果这一条铁路修建成功的话,整个大唐和大汉之间的联系将会变得无比的紧密,不管是粮食还是铠甲的物资等运送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