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哪怕是朝廷追究下来,他们都有无数的理由推脱,但是有了报纸的话,这种事情就不可能发生,当然,这得报纸传播到当地才行。
但是政令送下去之后,当地官员可以说是没有人看到,但是这报纸送下去之后,不可能没有人看到的。
而且魏征还敏感的捕捉到了这报纸真正的作用,拿就是巨大的宣传力量,比如说去年,李世民前往西域赈济灾民,这样的消息像是江南那边等知道消息的时候都已经很晚了。
但是如果有报纸提前宣传的话,这样的消息瞬间就可以整个天下都知道,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引导民众的思想,不要让民众听信一些谣言,魏征很清楚,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跟这些也都有关系。
这霍刚……真的是天纵奇才啊,不知道他哪来如此之多的办法,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大汉有这样的纸张印刷技术,魏征来了这里之后已经听说过霍刚在去年跟五姓七望做的生意,卖给了五姓七望很多书籍。
那些书籍可以说是都是非常恐怖的价格卖出去的,而现在,就从这个售价就知道当初霍刚卖掉的那些价格,肯定是有议价的。
不过估计五姓七望也不可能找麻烦,再说了书籍跟这报纸还是有区别的。
这报纸的作用太大了,从那些遍地跑的报童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些报纸估计大汉至少印刷了成千上万份,而且不仅仅在玉门关,在其他的城市肯定也是有的。
不过,这报纸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缺点,或者说整个大汉的缺点,就是他们写文章,为什么总喜欢那么多废话?明明几个字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非要整长篇大论,通篇废话。
按照魏征的看法,这整个报纸,大约仅仅需要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可以讲所有的内容都说完了。
当然,腹诽结束之后,他到时也明白霍刚为什么要这面做,因为这样写的原因是人人都可以看得懂,如果按照他说想的那样,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写完的话,那么估计整个大汉能够看懂的人就不多了。
毕竟要看到那样的文章,这是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才可以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的明白。
只是魏征不太清楚,霍刚这么做到底是个什么原因,这些普通的百姓,让他们知道这些有什么意义吗?如果他们不知道的话,那不是更容易管理吗?
但是大汉进行扫盲的活动魏征其实是知道的,说实话,刚开始魏征觉得这样很不靠谱,如果识字那么简单的话,从古至今读书就不会那么难了。
但是等后来一个冬天的时间,魏征彻底了解了之后,他就有些惊叹的发现,大汉的扫盲居然真的他妈成功了!请允许魏征在这个地方爆粗口,因为这对于魏征来说,这是真的很难想象的事情!
你能想象一个国家所有人都识字吗?至少魏征是不敢想的,但是大汉居然做到了。
当然他们所说的识字也就是真的识字,而不像是魏征所认为的,当识字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可以读书了,但是大汉的这些普通人其实是识字的,但是他们只能看懂通俗的文字,像是魏征他们这些人所写的文章,那些普通百姓其实是看不懂的。
但是这重要吗?这不重要,要知道,这个普及文字的作用的真的是太惊人了,如果霍刚不是大汉的首领,而是大唐人的话,就冲这一个功劳,估计霍刚就能成为一个圣人都不为过。
真的,魏征仔细的研究了大汉为什么能够让人如此之快的就记住这么多文字的原因,后来魏征终于搞清楚了一点,那就是拼音。这些怪异的,被称之为字母的东西简化了识字的过程,准确的说,这一共只有二十六个字母被霍刚编写出来了声母以及韵母。
因为它的数量远远低于汉字的数量,一次性记住几千个汉字很难,但是就记住这几十个字母那自然是简单的多,然后依靠这些字母,可以讲所有陌生的汉字的读音全部都给标注出来。
这意味着所有的人即便是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如果有拼音注音的话,他们就可以读出来。
那么这些人就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上所有扫盲的都是成年人,只要他们学习这些汉字读音的时候,跟他们日常用语相互印证,那么识字的过程自然是加快了。
当然仅仅是这些原因那是不够的,魏征也发现了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跟大汉的薪水制度是有关系的,大汉给这些百姓提供了太多赚钱的工作了,而这些工作可以让这些百姓即便是在冬天都可以赚取足够多补贴家用的资金。
但是想要工作有一个前提,那么就是必须要识字,因为很多工作都是要求识字的话才能够进行的,这样的话,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他们识字的动力就有了。
魏征很清楚对普通人来说可以赚钱,购买粮食养活自己的家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了活下去,很多人连杀人都敢,识字有什么不能的?
更何况读书是多少人想要做都做不到,而现在他们的首领免费让他们识字读书,他们有什么不满意的?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些百姓为了更好的找活儿,自然要努力的识字,而他们努力的识字了,就有更好的工作。
不仅仅是这些大汉的工作,还有外地的这些商人来到了大汉之后,他们所聘请的这些大汉人,他们自然也愿意要识字的伙计,因为识字的伙计可以在很多时候都帮的上忙,而不用专门去找人。
现在看到这个报纸之后,魏征就明白了,这些报纸出来之后,以这样近乎白话的方式所写的文章,就算是普通的百姓只要识字他们就可以看得懂。
只要他们看得懂,那么他们就知道他们的首领想要说的是什么,这意味着霍刚跟天下的百姓之间建立了一条有效的沟通手段,可以让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他在说什么,这一条非常的重要!
如果李世民也能够做到这一点,李世民可以鼓动天下百姓,那么门阀世家还敢像是以前那样吗?不可能!如果他们敢的话,甚至不用李世民动手,光是这些百姓就可以让这些门阀世家变成一堆废墟。
天下的基础到底是什么,这一点李世民清楚,魏征自然也清楚。
而那些门阀世家的力量不同样来源于百姓吗?
不过魏征也知道,大唐想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不说别的,光是这报纸想要送到大唐的每一个州县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唐比大汉可是要大得多。
就是不知道大汉以后有没有什么新的办法。
但就算是没有,大唐也可以讲这件事复制,哪怕就传递到长安附近的几道之地,那也意味着李世民的掌控力度加强。
皇帝的话,百姓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听懂,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只是……大唐的百姓可没这么多识字的啊!
奇才啊!魏征有些感慨的将手里面的报纸放了下来,沉思了一下,他将手里面的报纸递给了自己的随从:“将这份报纸仔细的收好,然后出去打听一下,这大汉月报的意思是每个月会出一份新的报纸吗?”
“如果是的话,我们等下个月报纸发行之后,我们就准备返回长安。”魏征开口道,“我们是时候回去了。”
“是!”
第387章 春耕和迁徙(上)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间春节已经过去了月余,整个大汉已经再一次开始了忙碌了起来,农业部这边已经开始组织起了春耕的工作。
首先最大的改变就是随着冬季河面的结冰开始融化,塔里木河原本跟霍赐海断流的河道再一次迎来了水流,而春季的几次降雨再一次遍布整个大汉,随着这几次降雨,塔里木河原本干涸的河道迅速汇入了霍赐海,霍赐海的面积再一次得到了提升。
对于塔里木河的重新出现,整个楼兰城的所有百姓都是欢呼无比,霍刚再一次刷了一波声望,而塔里木河和霍赐河流域形成整个水系之后,塔里木河从楼兰城向南的河道也再一次出现了水流。
而随着春季的到来,白虎军和朱雀军再一次顺着塔里木河流域开始向西进军,不过让他们有些惊叹的是,一个冬季的时间,胡禄他们的战绩居然如此的强悍,他们一路上所遇到的所有突厥部落,没有等他们到的时候,居然都已经挂上了大汉的旗帜。
白虎军和朱雀军在元宵节之后开始西进,等进入三月份开始春耕的时候,朱雀军的四个团分别沿着塔里木沙漠,也就是后世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沿着塔里木沙漠南北两侧已经直接西进到了喀嚓昆仑山脚下,再往西就是帕米尔高原了。
原本在塔里木沙漠南侧还有两个西域小国,不过这两个小国本身就各自只有一个小城市,加上原本都是依附于西突厥,反正当朱雀军来之后,他们立刻就投降了,准确的说,在朱雀军来之前他们已经将大汉的旗帜挂上了。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霍刚就目瞪口呆的看着大汉的疆域面积已将迅速扩充了三四倍,整个塔里木盆地都已经彻底变成了大汉的领土,而朱雀军也不得不留下了三个团总计三千人的兵力驻守三座城市。
只是,虽然大汉的国土面积翻了三倍,但是整个大汉的人口却增加了区区不到十万人,可想而知这里的人口到底多么的稀疏。不过霍刚倒是一点都不在意,因为着意味着整个塔里木河流域已经彻底变成了灵泉水的覆盖范围。
这意味着按照目前的河流状态来看的话,塔里木河的流域面积甚至还有可能增加,那么塔里木沙漠围绕一圈的地方几乎都有河流,而这些河流都是塔里木河流域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这些河流两侧的植物会越来越茂盛,植物越多,周围的生态环境将会越好,那么位于被包围中心的塔里木沙漠估计面积会越来越小,不求它彻底消失,但是它的面积绝对不会扩大了,而这周围的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而且随着河流扩充的还有大片的农田以及森林,这些都是要缓步扩充的。
随着整片区域彻底归属于大汉,白虎和朱雀两军的所有主力都已经集中在了塔里木盆地的北侧,按照目前的进度,霍刚琢磨,自己今年可以将后世整个新疆都彻底占领,那么明年就可以直接进入帕米尔高原,开始进入后世的中亚地区,并且向南开始发展了。
尤其是现在的珊莎王朝,也就是后世阿拉伯半岛至少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扩充到它的边缘附近。
让朱雀军和白虎军主力向高昌国附近靠近的同时,霍刚暂时也顾不上考虑高昌国的事情,今年的春耕要先完成。
而在霍赐河流域开始准备春耕的时候,整个长乐洲的内部,关于棉花的推广也已经开始了,首先就是由位于各个村庄附近管控的巡捕们开始下乡给所有的村庄进行推广。
此刻的王田自然也是干着同样的工作,今天他推广的位置正好是三柳村,王田已经将棉花的优劣性都给他们讲述了。
“王巡捕,这个棉花我们已经听懂了,不过我们都没有种过,这如果万一我们种的失败了……”甘泉犹豫了一下问道。
“没事,首领说了,你们种一亩地,不管你们最后是不是成功了,每亩地按照400斤的粮食给你们补贴。”王田笑着开口道。
“那,王巡捕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吗?”王田开口问道。
“当然可以,这样你们讨论,我先去下一个村庄,明天我会过来跟你们确认的,首领说了,不强求,任何人都可以种,也可以不种,只要你们自己愿意就行。”王田笑着说道。
“那就多谢王巡捕了。”甘泉认真的向王田行礼。
“那就这样,我先去忙。”王田打了声招呼然后赶向了下一个村庄。
等王田离开之后,甘泉立刻将村子里面的人都聚集了起来。
“村长,我们怎么办?这个棉花真的可以吗?我种出来真的能卖那么多钱吗?”一个村民忍不住开口道。
“各位,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但是我们家所有的田地都准备全部都种植棉花了。”甘泉直接伸出手压下了大家的想法,直接开口道。
“村长……你已经决定了吗?”另外一个人又问道。
“诸位,我们三柳村虽然穷,但是我们不是不懂得感恩的人,自从长乐洲归属于大汉以来,从去年冬天,首领救助了我们多少粮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过一个吃饱饭的年了?而且吃的还都是细粮,家家户户都是细粮。”甘泉看着所有人问道。
“只有今年一年,往年就算是我们丰收的时候,我们也不过就是可以吃个饱饭而已,而现在我们在首领的关怀下,迄今为止,马上要春耕了,各位你们谁家家里面没有点存粮,就算是最差的存粮都够再吃一个月的,而且是吃饱饭吃一个月。”
“我们不能忘本啊!前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