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绩已经明显感受到了目前这种驿站的优势!因为这种驿站可以自负盈亏!但是大唐的驿站,每年所耗费的钱财可都是由国库之处的!整个大唐所有官道,几乎每隔三十里一个驿站,这些驿站每年光是支出的费用就是一笔巨大的天文数字。
如果这些钱可以省下来,大唐又可以武装多少兵马?
想到这里李绩都有一些激动,因为李绩知道,真正传递公文,或者是给官员使用的驿站大部分时间使用的次数都不多,关键的是这些驿站里面的人还要国家养着,并且光是他们的建筑都花费不少的费用。
如果像是这样,这些驿站里面雇佣一些人开一些商铺,这些商铺卖一些饭食,允许普通的行人乃至于商队歇脚,虽然大唐的道路众多,但是愿意走官道的人也多啊!
这光是来往的商贩每年所购买的饭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商贩不用担心这里的饭食出问题,这个时代一些商贩出门在外不敢随便吃别人的东西,那是以为不知道这些店家的底细。
如果这些店家都是官方的呢?那这些商人当然放心了啊!只要不是黑店的话,谁他妈愿意吃干粮?
而霍刚显然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驿站里面的人都是霍刚给他们支付薪水,当然他们赚的钱应该也是霍刚的,但是这些赚的钱明显只需要维护这个驿站的运营就可以了。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些驿站里面有一些情报人员的话,李绩立刻就想到,自己可以凭借大唐的驿站系统,瞬间将整个情报组织开遍整个大唐。
还有就是,如果刚开始不泄露这些人的身份的话,将自己的探子秘密安排在这些驿站里面,等人们习惯了使用驿站,一些特殊的情报都可以在驿站里面进行拦截。
至于说官员怎么处理,这简单啊,驿站做的大一点,官员和普通人分开两个院子就行了。
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这霍刚能有这么多的名声传出来,这果然是有几手。
李绩琢磨了一下,自己明天应该赶紧单独上路,他后面要在霍刚的领地里面多转转,多看看,搞清楚这些东西之后,他就要赶回锁阳城,然后想办法直接前往玉门关去见霍刚一面。
没错,李绩到底要不要见霍刚,李世民也没有给他命令,李世民的原话是,懋功你自我决断,你觉得霍刚有跟我谈交易的资格,你就去见他,如果你觉得霍刚不足为虑,只要派人将密函送到就行。
现在李绩已经决定见霍刚了,很简单,如果霍刚就这样发展下去,不仅仅有跟李世民谈交易的资格,甚至有跟整个大唐谈交易的资格。
就像是冯贵所说的,前隋在这西域都没有站稳脚跟,但是霍刚却站稳了,因为双方的基础就不一样。
当年的前隋虽然统治西域,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得到西域这些原住民的认可,但是霍刚不一样,现在霍刚名下的那是十几万突厥人现在几乎当霍刚当成了他们唯一的领袖。
而这些突厥人可是会影响到其他突厥人的,就冲这几点,李绩仔细思考了一下,想要彻底打败霍刚,李绩觉得至少要给他二十万军队,他才有十足的把握。
这跟李绩之前交战过的突厥人不同,其实大唐之前跟突厥人多少交战过,大唐的士兵跟突厥人之间的战果大部分都可以达到1:2左右,但是这里面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很多突厥部队的作战意志其实并不高。
但是霍刚这里可不同,他相信冯远说的不是闹着玩的,如果有人打霍刚,这些突厥人真的敢玩命的!这样情况下的军队,战斗力是极其恐怖的!
更关键的是,李绩还没有看到那霍刚的精锐部队是什么样子的。
考虑到这些,李绩才觉得有二十万他能够彻底拿下霍刚的领地,问题大唐拿的出二十万部队吗?
不可能!大唐的兵力李绩再清楚不过,现在的大唐军队,光是防守整个大唐现在的国土都相形见绌,更不要说抽调二十万部队来攻打霍刚了。
光是二十万部队所需要的后勤就是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数字,李绩想都不敢想。
那得至少抽调几十万的民夫才行。
问题是,打下了霍刚有什么好处?一点好处都没有!
所以,注定他们不可能打霍刚,至少几年内不可能,那么几年后,霍刚会变成什么样?
整整一夜,李绩都没有休息太好,如果不是第二天要赶路,估计一夜李绩都无法入眠。
第二天早上,李绩跟冯贵告辞,告诉了冯贵自己的药铺地址之后,李绩就直接骑马赶往了伊吾城,又过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李绩差不多在正午左右的时候赶到了伊吾城。
隔着老远,李绩就下了马,跟着李绩的两个人自然也是下马了。
伊吾城的城门口倒是很繁华,但是在距离城门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李绩就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他看到了站在城门口那里整齐划一列队的士兵!
那些传说中的精锐士兵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着那些全身明光铠,配备长刀,长枪,如同长枪一样挺直身板站在城门口的士兵,李绩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他干脆没有进城,而是远远的等在原地看着。
那城门两侧一共是八名士兵在站岗,一侧四名,城墙上也有。
李绩在远处默默的看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李绩的冷汗也越冒越多,他在这里看了差不多大半个时辰!那些穿着全套明光铠的士兵愣是一动不动!直到一队新的士兵从城内走出换岗,然后这八名士兵才各自行礼,接着排列着整齐划一的队伍走进了城内。
而新出来的士兵则是恢复了之前那些士兵的动作,如同木桩一样的站在那里,李绩抬起头看了看天,这六月快七月的天气,在这西域也极其炎热,但是这样烈日之下,这些士兵居然能够纹丝不动站一个时辰!
整个大唐,没有一个士兵可以做的到!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精锐?!
第220章 军训(上)(保底求订阅1)
身为一名优秀的将领,李绩带兵打仗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什么样的士兵是什么样的,李绩很清楚。
大唐有没有精锐?有!这一点李绩很肯定,甚至死战不退,武艺精湛,令行禁止的精锐也有!
但是精锐和精锐有区别的,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就拿他观察的这些行为来说,精锐不一定能够做到对方这个样子,但是做到这个样子的绝对都是精锐!
看似纹丝不动站一个小时没有什么,但是这一个小时是在没有任何上级军官监视,也可以说没有任何人在意,并且此刻的气温对一些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晒一中午就有可能直接中暍(ye同:中暑)晕倒。
在这西域,现在六月接近七月的样子,晌午的温度已经非常高了,这西域的太阳本就毒辣。
李绩现在身上穿着普通麻布衣服,很薄,但是在这里站了一个时辰,李绩身上都晒得满头大汗,而这些士兵呢?他们的身上穿着的都是明光铠。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明光铠,李绩可以普及一下,明光铠是由牛皮内衬外面缝制特制的甲片制作而成,这些甲片以精钢为最佳,但是大唐都做不到全部的精钢明光铠,即便是李绩他们这些高级将领的明光铠也只是会在重要部分采用精钢。
这些甲片本就分量沉重,但是因为内衬的牛皮为了部分位置为了防护效果,以及避免被缝制上去的甲片分量拉胯,所以牛皮都是鞣制过后的头层牛皮,就是没有剥离过的最后的牛皮,这样还可以增加防护能力。
但是这样的硬质牛皮穿在身上时间长了会打破皮肤,所以在明光铠的内部需要至少穿一身麻布衣服作为内衬。如果是冬天的话,也许还会穿一些保暖的衣服,多穿几套内衬。
夏天虽然只有一层内衬,但是光是一身麻布衣服,李绩在这太阳之下站一个小时都觉得无比的闷热,浑身造汗。那么在这外面穿一套厚牛皮制作,完全不透风的铠甲,并且外面还有吸热的铁甲片是什么样的感受?
可以说,不敢说跟酷刑都差不多,但是这种感觉绝对不好受。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士兵居然都可以做到纹丝不动!这样令行禁止的士兵上了战场,如果有一名优秀的指挥,对上稍微差一点的军队,那就是屠杀一样的存在!
冷兵器时代,令行禁止绝对的重要!
而这样的士兵,在路上的时候,李绩就打听过了,霍刚有三千!伊吾城一千,楼兰一千,玉门关一千。听起来数量是不多,问题作为一个将领,李绩当然不会单纯的用数字去考虑问题。
这么说吧,假如这些士兵是一流军队,然后现在大唐锁阳城柴哲威所管辖的那一府精兵算是二流的话。
那么这三千一流的,在武器装备相同的情况下,干翻一倍二流的一点问题没有。
但是如果说,一百名一流去干翻二百名二流的,这反而没有那么容易。这样的精锐,人数越多,所形成的效应就会越大。
问题是,这精锐里面还有一个效应,如果你有一百名这样的一流军队,大唐有一百名二流的军队,双方同时扩军到一千。
一年后,霍刚这里也许又是一千名一流的,最差的也不会低于二流的军队,但是大唐这边,顶死就是二流的军队。
这就是精锐的差距!真正的差距就在这里。所以在古代,为什么老兵如此重要,不要说古代,就是一千多年后的现代,军魂这玩意真的是可以带出来的。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
李绩是练过兵的,他知道这样的士兵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炼出来的,但是,如果能练出这样的士兵,那就意味着对方可以复制更多的这样的军队出来。
沉默了一下,等对方交接完毕之后,李绩就直接牵着马走向了城门口。
入城的时候,李绩路过了那八名士兵,路过他们的时候,李绩注意了一下他们的表情,他发现这些士兵甚至连眼珠都没有多看他一眼,只是默默的看着自己的前方。
但是李绩相信,如果这里出现任何问题的话,估计这些士兵立刻就会赶到。
越过这几名士兵,抵达城门口的时候,一条长桌后面,两名穿着文士衫的男人坐在那里,旁边也还站着一名应该是伍长之类的军士。
“你们从什么地方来的?”
“我们是从大唐锁阳城方向来的,来伊吾城想做生意。”李绩赶忙开口道。
“通关文牒呢?”
李绩立刻将三人身上的通关文牒拿了出来,递给了对方。对方仔细查看了之后,就在通关文牒上面写了几行字,标注了他们的来历,目的等等,接着又盖了章。
“好了,进去吧。”对方写完之后将东西还给他们,就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可以进城了。
进了伊吾城,李绩也顾不上观察这些军事设施了,骑兵他李绩没看到,城防也没什么好看的,这些城市都是以前前隋建设起来的跟大唐的城市没的比,他现在要看的还有其他的东西。
主要是李绩想找个商队,看看这大汉的领地内部到底能不能过去,他想进大汉的领地内看看。
霍刚不知道李绩已经到了伊吾城,不过霍刚现在正在处理一件事,那就是扩军的问题。
准确的说,也不能算是扩军,应该说是培养预备役的问题。或者说,警察也可以。
之前这些部落迁徙到一起了,随着霍刚不断的分田分牛羊,人员不断的聚集起来,但是原来的一些部落已经被打散了,而这些来自于不同部落的人,肯定是有矛盾的。
但是因为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霍刚是什么样的性格,大部分牧民有了矛盾也都是克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牧民之间的矛盾也积攒了不少了。
一般来说,这样的矛盾大部分都是请村正,或者是有威望的人进行处理的,突厥其实以前也都是这样的,但是这样的局面霍刚不可能一直都持续下去。
霍刚怎么也要建立地方的防护力量,不管是民兵还是预备役,又或者是警察,随便怎么称呼,但是日常他们肯定是要充当各个城镇,城市的守卫力量的。
而且如果是战时,这些人经过训练,随时都可以拉出来充当士兵。
并且肯定比之前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突厥骑兵要强的多。
霍刚之所以认真考虑这件事是因为霍刚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将军队的规矩也给竖立起来了,作为一个现代人,虽然霍刚不是军人,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至少军旅电视剧那肯定是看过的。
不过,霍刚觉得,如果自己这个时候想起来全套的解放军内务条令,应该有点太假了。可惜了,他上辈子没去仔细看过这些,但是内务条令不会,八荣八耻他还是知道的。
这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