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魂-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土肥原打量着地上的尸体,说道:“对外可以公布尾川秀实毁容自杀的消息,并可附上遗书,对内密查,监狱内部的人员要逐一排查,尤其是下午在重犯监区的人员为重点,不能放走一个可疑对象。”

    他扫了一眼地上的碎瓷片,又对小林说道:“小林君,你把所有的瓷片收集起来拿去特高课技术部门鉴定一下。”

    说完,土肥原便走出了囚室。

    第二天晩上,夜已深,应雍仁亲王的紧急召见,长孙花衣来到雍仁府。

    “中野君,两天后佐尔格的共产国际谍报团?在东京法院公开审理,东条首相点名要你代表我参加庭审,小林代表军方特高课,由著名的*官高田一雄担任审判长。”

    “公开审判对佐尔格有利吗?”

    “按照司法独立的原则,公开审判应该是公平透明的,我之所以急着叫你过来是出了点意外情况,川岛芳子刚才来过,法官高田一雄的妻儿被土肥原的人绑架了,他们肯定会以此要挟高田法官,现在结果很难讲了。”

    “川岛芳子有没有说谁绑架了高田法官的家人,关在哪里?”

    “是土肥原从上海带来的岩井公馆的浪人,关押地点我还在打探,川岛芳子救出了尾川秀实,巢鸭监狱正在内部排查,她现在脱不了身,要我找你想想办法。”

    这时,书房的电话响了,雍仁亲王抓起了电话,一声不吭地听了半分钟。

    放下电话后对长孙花衣说:“中野君,我在特高课的家仆打探到了消息,目前高田法官家人的关押地点打探不到,明天晚上会被转移至东京都丰岛区的东池袋,那里是土肥原的家乡,肯定会关押在他家的老宅里,只是你只有一个晚上时间去营救了。”

    长孙花衣说道:“我一定会想办法把高田法官的家人营救出来,让他能不受胁迫公平审判。”

    长孙花衣便告辞离去。

    两天后,“共产国际谍报团案”便在东京公开审理,东京法院国际法庭里坐无虚席,长孙花衣和小林已坐在前排,佐尔格被法警押了进来站在被告席上,他冲观众席上的奥特点了点头。高田一雄带着审判员、书记员等鱼贯而入。

    上午9时正,高田*官宣布开庭。一位审判员面无表情,打着官腔,索然无味地读着起诉书的冗词赘句,好不容易念完了,例行公事地问:“佐尔格,你有什么要陈述的吗?”
………………………………

第一百七十章 公开审判(一)

    佐尔格扬起高傲的头,气宇宣昂地环视整个大厅,今天,他要将这里当做是自己最后的战场和人生的舞台,他要借此机会,向在座的众人,向全世界告白一个**者的心声!

    “你们不是想知道我是不是**员吗?我可以告诉你们,我是一个**员。w w。 v  m)你们不是想知道我为什么要加入**吗?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我的家世与社会主义有着很深的渊源。”

    佐尔格宏亮、清晰的声音在大厅回响。

    “我的爷爷弗里德里希?佐尔格不仅是伟大的导师卡尔?马克思的秘书和战友,而且也是另一位伟大人物恩格斯的密友。

    我的父亲则是一位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和德国铁腕执政者俾斯麦的崇拜者,他是石油工程师,在苏联高加索油田工作期间与一位美丽的俄罗斯姑娘相识、相爱,这位俄罗斯姑娘便是我的母亲。在3岁的时候,我跟随父母亲移民到了德国,中学还没有毕业,正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我参加了那场战争。

    我作战勇敢,因此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但是也受了伤,落下了终生跛脚的残疾。退伍回家养伤的这段期间,我的爷爷天天陪伴着我,给我讲了很多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迹,还拿了不少书籍,我阅读了大量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世界观由此发生了强烈的转变。1917年,我入了党。”

    “啊!大家听听,他很小就加入了**,是个可恶的老分子。”小林喊叫起来。

    高田法官想开口阻止,但他明显有所顾忌,又生生地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不,当时我加入的不是**,而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加入**是两年以后的事了。我爷爷在临终时,希望我能加入**,他告诉我,只有**,才能使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并最终解放自己!我遵从爷爷的遗愿,在1919年,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紧跟着俄国十月革命后,德国也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我积极地投身于这场革命运动,从一个城市赶往另一个城市,组织集会,编辑党报,亲自撰写充满热烈的革命激情的文章。也正是由于这段时间的锻炼,为我尔后成为出色的交际家奠定了基础。”

    佐尔格继续说道:“1924年4月,法兰克福**代表大会召开,我被委派负责共产国际代表的安全保卫工作。(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会议期间,由于我表现出色和不凡的才干,为代表团团长约?皮亚特尼茨基(俄国和国际革命活动家,1923年起担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等人发现并赏识,他们建议我去莫斯科——共产国际的总部,接受更为系统、更为高层的训练和锻炼。我欣然接受。1925年,我又加入了苏联国籍并加入了苏联**。”

    “大家看哪!这个背叛、出卖祖国民族的家伙,竟然还是个跨党的恶棍。”小林跳起来声嘶力竭地叫着,法庭顿时陷入一片骚乱之中,高田法官看了一眼长孙花衣,举起木槌又轻轻放下。

    这时长孙花衣听到法庭的门被打开又接着关上的声音,他回头一看,张云逸一身和服走了进来,冲着长孙花衣点了点头。

    长孙花衣转过头,高田法官正用询问的目光看着他,长孙花衣轻轻点了一下头。

    高田法官顿时松了口气,举起了木槌,用力一敲,“啪!”整个法庭顿时安静下来。

    “请安静,小林先生,这是法庭,不是你的特高课刑讯室,让他把话说完,你再捣乱我就驱逐你出去了。”高田*官不满地制止道。

    小林不情愿地坐回了座位,佐尔格激昂的声音又在法庭响起。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与沙皇的旧俄国完全是天壤之别,她是无产阶级的伊甸园。我最终选择了在苏联工作与生活,并且于1927年结识了学音乐和戏剧出身的叶卡捷林娜?马克西莫娃,我们两人产生了深厚的革命爱情。我原本以为,结婚后,我与马克西莫娃会在苏联平静而又激情地过着一个苏联公民普通的幸福生活,但是不曾料想克格勃第4局却主动找上门来。”

    “佐尔格先生,你是说,是克格勃主动找你的吗?”长孙花衣问道。

    “的确如此。”

    “佐尔格先生,克格勃是怎么回事?”长孙花衣又问道。

    “克格勃的全称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是苏联红军最高的权威情报机构,他的前身就是契卡。”

    “原来是这样!”法庭记者席区也发出一片噪动。

    “那么,克格勃第4局,具体又是干什么的呢?”长孙花衣追问。

    “克格勃第4局直属苏共中央委员会政治保卫总局,是苏联情报部门所属6个局当中的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外建立特务网、间谍小组和通讯联络。它的领导人叫卡尔洛维奇。别津科夫。

    别津科夫将军是一位传奇人物。早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他就领导过契卡的队伍,不过使他闻名于世的还是他自1924年开始负责的第4局。他当这个局长达11年,这11年让克格勃名扬四海,第4局功不可没。

    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年轻人,我们已经注意你很久了,并且对你的评价很高。克格勃一致认为你具备了一个间谍最优秀的素质,比如头脑冷静、观察力敏锐、善于交际、并且文笔犀利;前两者可以使你处在安全之处,后两者可以使你找到最好的掩护。

    不过,这些还不是要找你的主要原由,根本原因就是,你是个坚定的**信仰者,又具有德国血统。这一切都使你很有可能成为谍报行业不可多得的人才。怎么样,年轻人,你是否愿意转入秘密战线,在一个重要的迫切需要你的地方为伟大的苏联竭智尽忠?’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公开审判(二)

    我是一个**员,党的事业是不能推脱的,我的生性又喜欢冒险猎奇,便欣然同意了。 其实,我也是过了很长时间以后,才对第4局真正有所了解。事实上,它与克格勃有一个联合分队,而我正是这个分队中的一名特工。

    这是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装备最先进的截听和破译机构。这个分队的间谍活动,为第4局带来的利益,比其他西方任何一个类似的机构都要多。在大部分机构里,从事间谍侦察的人都时常会得到一些破译的情报。

    不过在30年代,只有苏联政治保卫总局和我所在的总参四局的联合分队,仿效了十月革命前沙皇‘暗探局’制定的规矩,使获取此类文件成为他们独有的特权和优势。”

    “法官先生们、记者先生们,你们都听见了吧,自诩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苏联,却采用沙皇的那一套秘密警察制度,那么,苏联是怎样一个国家,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小林嘲讽着。

    高田*官不奈烦地冲着小林摆摆手,打断了小林,又转头对佐尔格说:“请接着说。”

    “遵照别津科夫将军的安排,1929年11月,我先返回德国,在柏林一家报纸谋到了驻中国记者的职位。1930年1月,我又从日本乘船到达上海,开始了在中国的活动。”

    “为什么克格勃一开始便派你去中国,而不是日本呢?”长孙花衣问道。

    “克格勃之所以要在中国建立情报网,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直接关系。30年代初,中国内战不断,世界列强都争着在中国发展自己的势力。仅以德国为例,在一年的时间中,就向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派出大批军事顾问和教官,并出售武器。日本自然不甘居人后,把驻中国东北的军队增至1。5万人,侵占中国东北之心,路人皆知。

    十月革命后,被红军打垮的白俄军官谢苗诺夫跑到中国,准备复辟。蒋介石向中国**举起了屠刀,制造了4?12流血政变,并驱逐苏联派到国共两党的顾问,这一切都构成了对苏联东部的潜在威胁。不过,苏联更是看到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民族革命斗争的巨大力量,还看到了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社会主义的希望和改变世界力量平衡的远景,所以才派我去中国。”

    “你是以什么身份进入中国活动的?”高田*官问道“我的证件上写得很清楚:德国记者理查德?佐尔格博士。另外我还持有一封德国外交部新闻司签发的介绍信。在到达上海一星期后,我来到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拜访德国总领事科伦贝格男爵,并向他递交了介绍信。”

    “信的内容是什么?”从德国专程赶来出席审理案件的,盖世太保上校冯。蒂特利希神情显得有些紧张地问。

    “信的内容大致如下:理查德?佐尔格博士,家住柏林,现前往上海研究中国的金融和农业问题。敬请协助佐尔格博士收集相关资料。”

    冯。蒂特利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出声了。

    “科伦贝格很关注地看了看我,笑着说‘啊,佐尔格博士,你来研究中国的金融和农业问题?可是中国很落后,有什么值得研究?’不过随即他就很快知道了是怎么一回儿事,他高兴地伸出手‘我们德国人应当互相帮助。’然后他很诡秘地说,‘想要有所收获,必须要想办法,结识蒋介石政府的德**事顾问团成员。’于是开始了我的周游交际。因为我手上有很多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科伦贝格男爵写的介绍信,再加上我高超的交际能力,所以很快就在上海的外国记者圈内成为名人。不过,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只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与各色人等接触,第二件事就是建立工作站,我把自己的情报小组取名为‘拉姆扎’。”

    “你的拉姆扎小组有多少人?都有什么人参加?”高田*官问道。

    “拉姆扎小组共有14名核心成员,其中有军事顾问:爱沙尼亚人保尔。里姆,化名鲍威尔,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少将军衔。无线电报务员德国人马克思。克劳森,其妻为联络员。电报译码员爱沙尼亚人克尔曼。摄影师波兰人约翰。联络员:德国人鲁特。维尔纳,化名汉布尔格夫人。交通员吉姆。斯蒂隆斯基、美国左翼作家史沫莱特女士、法国记者布兰科。武凯利奇等。”

    “我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将情报网络扩展到了广州、天津等地。每个月我可以从总部拿到不少于80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