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花衣带领两名特遣队员走上了马路,指着马路边的树林用日语对着摩托车上下来的鬼子喊道:“抗日份子往那边跑了,快追。”
从卡车驾驶室又下来两个日军,长孙花衣仍用日语对他们喊:“你们,去支援他,我们来保护弹药车。”
看着特遣队员已经把卡车司机的脖子箍住,一枝李?恩菲尔德带消音器狙击步枪举了起来,对着三名去树林里追抗日份子的鬼子后背,扣动了扳机。
这是一辆装满炮弹的卡车,长孙花衣打开车门,钻进驾驶室,发动卡车,两名特遣队员也发动了三轮摩托车,在前面引导,向启明寺门前日军榴弹炮阵地冲开去。
到了榴弹炮阵地,三轮摩托车拐了个弯,停了下来,而长孙花衣驾驶着卡车加足了油门,然后用一把扳手抵住油门,档位一挂,离合一松,卡车突然全速向榴弹炮后面的一堆弹药箱冲去。
那些个正在搬炮弹的鬼子兵正纳闷着,见卡车朝这边冲过来,越来越近了,慌忙中跳下车,一边喊着一边朝鬼子少佐跑去,迫击炮手也慌忙去拿炮弹。
这时,一枝李?恩菲尔德带消音器狙击步枪又举了起来,鬼子少佐向后倒下,迫击炮手也被逐个点名。
与那堆弹药箱相距约十几米时,长孙花衣打开车门,跃出了卡车,在空中又向其他几堆弹药发出了火焰气浪,身后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震得长孙花衣心都快跳出来了。
接着又是连续的爆炸,长孙花衣回头一看,身后的鬼子炮兵阵地炮弹炸毁了,那十门150mm口径的榴弹炮也都被彻底炸坏,那些鬼子炮兵死伤大半,没死的也被震得晕头转向的了。
三轮摩托车开了过来,长孙花衣坐上了车斗,摩托车向沙湾急驶而去沙湾防御阵地马上要失守了。
“同志们,拼刺刀,跟我冲啊!”主阵地剩下的六个没有负伤特遣队员举着手中已经上好刺刀的步枪,在一排长的带领下,没有任何犹豫的冲向了鬼子堆里。
剩下十几个伤员仍然趴在阵地前掩护战友的冲锋,七个人很快淹没在鬼子人群里,只听到特遣队员的嚎叫声和鬼子的惨叫声,两分钟后鬼子进攻的队形中就连续响起了六声手榴弹的爆炸声。
“他们是真正的武士,看到仅有七名特遣队员就给自己的中队造成了不少的伤亡。鬼子大队长坂田贤二忍不住感叹道。不过鬼子毕竟是鬼子,永远只有凶残的一面。
“大日本皇军的勇士们,抗日份子现在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冲上去,用刺刀彻底消灭他们。”
“杀啊!”带领进攻的日军中队长看到距离自己不到一百米远的特遣队正面阵地,举起了手中的指挥刀,大声的命令。
看到正面阵地上的特遣队真的只剩下十几人,听到自己中队长的命令,还剩下一百余鬼子齐声吼道,向十几名伤员坚守的正面阵地冲了过去。
“队长,我们的主阵地快被鬼子占领了。”正在疯狂的扣动着扳机的黑仔听到身边给自己装子弹的特遣队员的声音,不禁一愣,扭头向主阵地的方向看过去,一百多鬼子正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向主阵地冲过去。
主阵地虽然只有十几名伤员,但火力还十分强大,十多枝斯登姆冲锋枪,一挺布朗式轻机枪向进攻的鬼子倾泻着子弹,冲在前面的鬼子像割麦子一样倒下。
………………………………
第九十四章 营救行动(一)
“同志们,现在是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全体上刺刀,誓死保卫阵地。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此时的黑仔再也顾不得什么了,*起身边的一枝步枪就开始上刺刀。
而黑仔身边仅剩下的不到十名特遣队员也是跟着黑仔停止了射击,将手中的枪支换成了鬼子的三八大盖,拧开手榴弹的后盖,准备冲上去与鬼子同归于尽。
“轰!”正当黑仔准备命令身边的同志冲出去的时候,突然,一阵熟悉的巨响在鬼子的背后响起。鬼子的大队指挥所被掀上了天空。
“是反坦克火箭弹,长孙书记他们炸掉鬼子的榴弹炮阵地回来了!”
紧接着就是一团团火球冲进敌阵,一声声震天的爆炸声响起,一堆堆的日军被火焰气浪炸成虚无,同时,还夹杂着反坦克火箭弹爆炸的声音,两发反坦克火箭弹准确的落在了进攻鬼子队形之中。
霎时,密集的鬼子冲锋队形马上就被炸得四分五裂,鬼子四处逃散,一个中队的鬼子只有二十多个正惶恐着不知逃向何方。
“同志们,冲啊!消灭剩下的鬼子。”看到长孙花衣及时赶回,黑仔忍不住一阵激动。(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好看的小说)扔下手中的步枪,捡起被自己丢在一旁的布朗式轻机枪,对着鬼子就开始扣动扳机。
几条密集的火舌从正面把走投无路的鬼子准确地送往去黄泉的路上,很快,在前后夹击下,一个中队百多名鬼子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被消灭。
特遣队也损失惨重,牺牲了七十多名同志,连伤员在内只有不到四十人了。
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悲痛此时是一种很奢侈的事情,在鬼子重新调动兵力进攻前要尽快转移,但现在港岛已经被日军占领,转移到哪里才能把浴血奋战后幸存的最后一点力量保存下来呢?
最后决定先上西高山,山高林密,还有水源。因为营救任务主要在铜锣湾,在西高山稍作休整后,特遣队的最终目标是在紫罗兰山扎下根来,配合营救任务的展开。
派人在摩星岭山脚下制造了一些特遣队上山的假像,大家迅速上了西高山,爬上山顶时,天已擦黑。
在靠海的一面生起了火,汪莹和救护队的姑娘们又张罗起了晩餐,长孙花衣则忍着疲惫,用速愈真气将十余名伤员一一治愈。
将上海营救组在铜锣湾湾仔道的新联络点告诉黑仔后,长孙花衣和汪莹下了山,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在般咸道以中野西功的身份,拦住一辆日军汽车,回到了嘉华酒店。
伊贺派忍者将川岛良子留下了一封信交给了长孙花衣,信上说,确认香港总督杨慕华投降后,她和贞子在香港的任务已经完成。
根据土肥原的指示,她将香港的工作交给了日军新成立的特务机关大东亚共荣事务所,和川岛良子的行动组一道在启德机场搭乘军部的飞机返回上海。
她已向土肥原请示,中野西功将继续在香港停留一段时间,为梅机关情报研究室收集一些资料,土肥原已批复同意。
在信中她提到了一个长孙花衣和八路军办事处都没掌握到的情况,香港爆发战争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芬从上海来到香港隐居。
梅兰芬从上海出发时化妆易容,乘坐的是法国邮轮,避开了汪伪的特务,但他还是被日本的文化特务久田幸助盯上了,并一路跟踪他来到香港。
久田幸助凭着早年梅兰芬去日本演出时的一面之缘,奉日本陆军总部之命以重金敦请他前往日本东京进行所谓“第三次隆重的巡回演出活动”。
梅兰芬为了逃脱久田幸助的纠缠的,他忍痛喝下一种可以呈现高烧症状的药品,还委托一位女护士,不时前往他的隐居地来给他“打针”。
久田幸助初时当然不肯相信梅兰芬染上了伤寒病,可是他接连上门多次,发现梅兰芬不仅频繁高烧,而且面容悴憔,清瘦困倦,他这才相信梅兰芬确实有病。
就这样,梅兰芬和这个文化特务纠缠了20多天,最后终于让这个日本文化特务知难而返。
但是现在占领香港后,急需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大陆名人为他们装潢门面,粉饰战争罪行,日本军方仍不肯放过梅兰芬,将他列为第一位要争取的对象,很快就会对他下手!
长孙花衣急忙赶往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八办正准备转移,但听了长孙花衣提供的紧急情报后,廖远志主任马上暂停转移工作,指示架设电台,马上向中央汇报。
在等待中央回电的时间里,廖主任向长孙花衣详细介绍了这位极具民族气节,深受国人敬仰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情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芬之所以享誉中外,不仅在于他对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而且在于他那高尚的为人之德,特别是他那凛然不可欺的民族气节。
正如一位俄罗斯艺术大师对他评价的那样:“梅兰芬的艺术魅力之所以超越国界,一是其高深的京剧艺术造诣使然,二是他伟大的民族气节征服了人心。”
梅兰芬是喜连城戏班学徒出身。1917年以梅兰芬的艺名在天津演出,并一举成名。此后,他开始在北京和上海等地接连挂头牌扮演主角。
到了1918年冬天,梅兰芬不仅在国内大红大紫,甚至国际传媒也开始连篇累牍地介绍这位中国青年表演艺术家。
到了1919年春,西方国家对梅兰芬的大名也如雷贯耳,日本著名汉学家在《读卖新闻》上首次公开赞扬梅兰芬是“中国戏剧集大成者,自徽班进京以来男扮女装的第一人,其一颦一笑和一腔一势,均让中国京剧锦上添花”。
在东京和大阪等地甚至还组成了民间的“梅党拥护团”。就是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梅兰芬才有了第一次东渡扶桑的公开演出。
当梅兰芬主演的《天女散花》作为公演的开场戏首次面对日本观众时,让那些对中国国粹艺术虽有耳闻却尚未目睹的观众耳目一新,散场后黑压压的日本观众围在舞台下不肯离去。
………………………………
第九十五章 营救行动(二)
从翌日开始,东京所有的大报小报上均出现了梅兰芬的大幅剧装照片。(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 梅兰芬潇洒的仪表和男扮女装的舞台形象,首先征服了那些对中国京戏尚不十分了解的读者。
从第二天开始,梅兰芬首演的大剧院门票被抢售一空,黑市上的剧票价码也顿时飚升到惊人的地步,许多商界巨擘甚至不惜重金派员购买。
到了在东京演出的最后一天,就连一些对中国京剧不感兴趣的日本皇室和政界要人,也不得不放下架子,亲临剧场观看梅剧。
梅兰芬因此不得不把在东京的既定演出日程一再推延,一直到半个月之后才在戏迷观众的夹道欢送中驱车离开了东京。
接下来,梅兰芬在大阪、名古屋和神户等地的巡演,也收到了他预想不到的最佳效果。
作为中国第一位来日本演出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芬自此与日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日本媒体对梅兰芬的推崇与赞扬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
由于1919年这次首演的成功,日本各界在此后多次派人前来北京邀请梅兰芬第二次赴日公演。
特别是当年在东京与梅兰芬同台演出的日本艺术家守田堪弥、田嘉久子、松本幸四郎和中村歌右卫门等人在梅兰芬离开日本以后的频频书函,都向他表达了要求再次一同演唱的焦渴之情。
梅兰芬感其盛情,遂于1924年再次组团赴日公演。这次访日规模要比前次更加宏大,日本各界人士为了欢迎梅博士的到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梅兰芬抵达东京时,数万人冒雨守候在车站,人群里不断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和欢呼声。
这次梅兰芬以他新排练的剧目《黛玉葬花》《金山寺》及梅派传唱已久的《霓虹关》《汾河湾》和《千金一笑》再次获得了广大日本观众的青睐。
无论在东京,还是京都、大阪,演出都场场爆满,媒体都用大幅版面报道梅兰芬的巡演盛况。
正如日本报界所说:“此前日本艺界以欧美艺术为楷模的先例,均被梅兰芬两次公演所激起的热潮取而代之。”
梅兰芬的京剧艺术不仅可以堪称东方世界最佳美的艺术,而且他出类拔萃的表演技巧也彻底征服了日本各界,他们都从梅博士的表演艺术上认识了中国京剧艺术不可忽视的价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梅兰芬在北京看到报纸上刊载着日本关东军血腥屠杀东北百姓的消息时,他泪流满面,怒不可遏。
1932年日本关东军一手制造的伪“满洲国”在东北长春粉墨登场。日本侵略军为了大造伪“满洲国”成立的声势,决定不惜一笔重金,从北京聘请一批京剧名伶,前往东北长春去为伪“满洲国”成立盛典助威造势。
在日本关东军初拟的京剧名伶名单中,第一位就是梅兰芬,而且关东军给梅兰芬开出的酬金价码也是最高的。可是,梅兰芬对敌伪派往京城的特使呈送上来的请柬却不屑一顾,他以正在患喉疾为由婉拒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