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这是一项长期的大工程,也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每多修一丈水泥直道,在受灾的时候便可早运到一刻粮草,多拯救一名百姓!”
林川先是说明了水泥直道的重要性。
接着林川又开始讲述运输马车:
“现在整个大魏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马车和牛车,马和牛对草料和粮食的需求要比人大的多。”
“只有在水泥直道上,运输的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并且我们也可以装载更多的粮草。”
林川给曹操分析完水泥直道的重要性后,曹操顿时醍醐灌顶!
其实古人已经非常重视交通了,秦朝就已经在统治范围内的重镇之间修建驰道。
曹操听完林川这番话后,对水泥直道的重要性有了新的理解:
水泥直道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军事上,也体现在民生上!
这水泥直道,必须要大力修建!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有汉中商会在,怕什么!
曹操当即草拟诏书,准备在春耕完全结束之后,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建水泥直道。
写完诏书之后,曹操突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林先生,这全国都开始修建水泥直道,不知这水泥能否够用啊?”
想到此处的曹操对林川问道。
“魏王,仅靠汉中和许昌两地所产水泥,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了。”
林川也直接回答了曹操的疑问。
“林先生可有解决办法?”
“当然有了,但和修建水泥直道一样,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
林川这次提前给曹操打了一个预防针。
没有等曹操再次出言询问,林川紧接着说道:
“汉中商会便可以帮丞相解决这个问题!”
曹操这回又来了精神,没想到这汉中商会发展竟然如此迅速,如今都可以影响到整个国家了?
“林先生,本王知道这汉中商会如今在各州郡的重镇都兴建了分会,但如此多的水泥沙石需要运输,一州一郡仅靠几个分会如何成事?”
曹操没有掩饰心中的疑惑。
林川则是将他对汉中商会的最新规划讲给了曹操。
“魏王稍安勿躁,我这就和您细说。”
“好,林先生请讲!”
于是林川便接着说道:
“魏王,这天下十三州和下辖近百郡,明年秋收之前这些地方的汉中商会分会便都会建造完成。”
“之后加上招募人手所需要的时间,在过年之前这些分会便可以正常运转!”
听到此处的曹操不由得点了点头,他是知道用红砖水泥建造房子速度很快。
“并且汉中的九座生产基地如今正在全力开工!”
“九座生产基地?!”
曹操瞪大眼睛惊讶出声。
除了许昌的秘密工坊已经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正大光明的扩建以外,邺城的生产基地还在建设之中。
所以曹操不能理解,为什么林川手下的生产基地可以扩张如此之快!
正在这时,偏殿的门被推开,荀彧走了进来。
荀彧之前在许昌处理赈灾粮草的调集事务,此时也是刚刚从许昌赶回,便直接来到魏王宫向曹操汇报。
看到正在和曹操商议的林川,荀彧也是颇为惊讶。
“汉中侯竟然也在?”
“文若一路辛苦,先坐下喝些茶水休息一下。”
曹操首先对着荀彧说道,接着又说起林川:
“林先生也是昨天才到邺城,现在本王正在和林先生说赈灾的事情。”
荀彧正是在许昌处理赈灾事务,听到曹操说和林川正在谈论赈灾事宜,便没有直接拿出怀中的赈灾记录,而是打算听听林川有何办法。
曹操简单和荀彧提及了林川对于水泥直道的重视,和自己准备进行全国修建水泥直道的计划。
荀彧听完,便对着林川道:
“汉中侯高瞻远瞩,直指问题根本所在啊!”
林川则是笑着摆摆手道:
“在下只是提出建议罢了,要说赈灾的大事小情,还是要荀先生才能安排清楚。”
互相客套一番后,林川接着和曹操刚才谈到的问题继续说道:
“如今的汉中生产基地,所有的产品已经全部为流水线生产。”
荀彧还是第一次听到流水线这个词,于是林川又为荀彧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弄清楚什么是流水线生产的荀彧,对林川的才能又有了新的认识。
“并且每一条流水线生产的零件,全部都有统一的标准,百姓们也只需要学会做一个零件即可。”
“所以在汉中生产基地,百姓们只要稍加训练,便可以直接进行生产!”
“现在九个生产基地,每天可生产零件数以万计,并组装上千件产品!”
说道这里,林川还从怀中掏出了两份当初印刷的招工告示。
在将告示分别递给曹操和荀彧后,林川才有机会喝了口茶水润一润发干的喉咙。
曹操和荀彧看过林川的招工告示,都大为感慨。
“林先生,依这告示上所写,岂不是整个汉中的大部分百姓都可进入这生产基地做工?”
曹操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不错,确实如魏王所言!”
“怪不得汉中短短时间内就可以同时建造九座生产基地!”
曹操此时终于明白了汉中基地飞速扩张的秘密,那就是流水线作业!
不过要想实现短时间内大规模建造生产基地,还需要足够的工匠作为师傅来培训进入生产基地做工的百姓。
并且大家还都相信在生产基地做工真可以过上比种地更好的日子!
曹操只能感叹林川准备工作做的非常充分,想在许昌和邺城复制汉中的做法目前还不可能。
然后曹操便将告示放在了桌上。
荀彧除了理解汉中生产基地飞速扩张的理由外,还敏锐的发现了桌上的告示竟然和他手中这张一模一样!
不论是字迹还是其他,分毫不差!
林川本来是打算两张告示一起给曹操的,这样曹操就能发现活字印刷术印刷的两张告示一样。
并且林川打算将活字印刷术作为来到邺城送给曹操的一份惊喜礼物。
林川在见到荀彧发现了两张告示的秘密后,便没有直接将活字印刷术说出来。
“不知汉中侯是如何将这两张告示写的如此相似?”
荀彧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曹操听到荀彧的询问后,也将这两张告示同时拿到手中观察。
细看之下,曹操也发现了两张告示竟然分毫不差!
“荀先生好眼力!”
“这两张告示乃是由活字印刷术印刷而成!”
“活字印刷术?!”
曹操和荀彧听到林川的回答后,都惊呼出声,这又是林川的什么新奇发明?
于是林川又为曹操和荀彧科普了什么叫做活字印刷术。
“林先生,这活字印刷术可谓利国利民的重大发明啊!”
“汉中侯这是为天下读书人大开方便之门啊!”
曹操和荀彧都瞬间明白了这活字印刷术的重要性。
“这活字印刷术所用活字,已经在汉中生产基地进行批量生产。”
“此次我也带了一些来邺城,作为送给魏王的礼物!”
林川对曹操说完,便听到曹操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本王有林先生这汉中商会在,天灾又有何惧!”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有汉中商会,就有生产基地
林川的礼物让曹操十分开心。
有了这活字印刷术,就可以印制更多书籍,培养更多人才!
“林先生此举,真乃雪中送炭!本王谢过林先生厚礼!”
开心的曹操又忍不住对林川道谢。
大魏初建,天下也刚刚完成统一,曹操手下非常缺少能够独立坐镇一方的重臣。
如今有了这活字印刷术,便可以将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打破!
曹操心里很清楚,士族门阀对他的助力有多大,他以后治理天下对士族门阀的依赖就有多强!
这也是曹操如此支持汉中商会发展的原因,他看到了打破士族门阀对当地经济垄断的希望!
汉中商会发展的越好,士族门阀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力就越弱。
就算有聪明的士族门阀能够发现,汉中商会让他们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力变弱,但又有几个士族门阀能将放到嘴边的肥肉丢掉呢?!
毕竟汉中商会可是将他们作为股东联合起来一起赚大钱!
如今又有了这活字印刷术,士族门阀对读书人的影响力也在被削弱。
前有汉中商会,后有活字印刷术!
曹操如今相当于一手屠龙刀,一手倚天剑!
天下士族如何挡得住手持两大神器的曹操?!
林川没有接着将科举制抛出来,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现在的大魏还是需要士族门阀的力量,来稳定各个地方。
等到汉中商会遍布全国各地,生产基地也遍布全国各地之后,才是真正对士族门阀动手的时候!
荀彧也知道曹操心中的想法,他也是跟了曹操多年的心腹重臣。
不过出身颍川荀氏的荀彧并没有想去改变什么。
荀彧身为曹操最为倚重的智囊,他知道汉中商会加上这活字印刷术,士族门阀早晚有一天会消失。
大势所趋不可阻挡,这天下的权力终究会被帝王牢牢握在手中!
无比兴奋的曹操和表面上无比兴奋的荀彧,看向林川的眼神都变得精光四射。
整的林川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要是把科举制再告诉你们,你们不得把我供在铜雀台上?!”
心中胡思乱想的林川,突然感觉有些好笑。
等到曹操和荀彧终于平复心情之后,话题才终于回到了赈灾上面。
“林先生,这水泥直道短短几年时间必然无法修完,不知今后的灾情如何才能更好的治理啊?”
曹操的思绪重新回到当下,再次对林川请教道。
“魏王不必担心!”
曹操和荀彧一听林川如此肯定,便松了一口气,静静的听着林川接下来的计划。
林川感觉自己现在就像是在给邓艾和姜维上课一样。
魏王曹操和头号谋士荀彧此刻都乖乖的坐在这里听自己训话。
“待到汉中商会的分会开遍全国之后,便会在每一处设立汉中分会之地,同时兴建生产基地!”
“至于这次的赈灾工作,汉中商会除了协助运粮之外并没有发挥其他作用。”
“不过今后等到生产基地建成,汉中商会便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不论是粮草的调集,还是百姓的组织,亦或是生活生产工具的发放,汉中商会都可以向官府提供帮助!”
林川此言一出后,他在曹操和荀彧的眼中已经成为的圣人!
人一旦无私,就会变得伟大!
这句话在林川身上如今体现的淋漓尽致!
汉中商会明面上是为了牟利,实际上却是如同国企一般,竭尽所能的造福所有百姓。
曹操和荀彧此时已经沉浸在了林川所描绘的未来之中:
所有百姓安居乐业,人们享受着便捷的交通,粮食和各种工具应有尽有,更有无数商品可以让大家尽情享受!
林川看了看正在呆滞的曹操和荀彧,便不再出言,而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没办法,林川总不能真的把曹操和荀彧当成邓艾和姜维。
姜维和邓艾还要林川循循善诱才能完全理解他的想法。
而曹操和荀彧只需要林川稍微提点,便可以想象出林川没有说出口的后续发展和变化。
所以林川需要给曹操和荀彧足够的想象时间。
等到林川把这杯茶喝完后,曹操和荀彧终于从各自对未来的畅想中回过神来。
紧接着曹操便起身对着林川施礼道:
“本王曾言得林先生如得卧龙凤雏,今日听先生一言,只觉得林先生远胜得卧龙凤雏矣!”
荀彧也是紧接着起身施礼道:
“听汉中侯一言,尤胜苦读十载,荀彧受教了!”
曹操和荀彧如此礼敬,倒是把林川弄了个措手不及。
“魏王、荀先生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啊!”
“我等皆是为了天下百姓,在下何德何能独享这份殊荣?!”
林川也赶紧放下茶杯起身对曹操和荀彧说道。
曹操和荀彧听到林川此言后,才纷纷起身。
于是三人再次落座。
林川为了转移刚才的话题,便对着曹操和荀彧说起了农业的工具改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