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农耕神器
汉中生产基地。
第二天一大早,林川便带着曲辕犁和筒车的图纸,赶到了城外的生产基地。
陈远见到汉中侯这么早就来到生产基地,就知道汉中侯不是有新发明,就是想到了改进现有工艺的点子。
林川也看到了陈远,便快步向陈远走去。
“陈师傅,看看这两个农具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制造出来?”
不等陈远先打招呼,林川直接把图纸塞到了陈远手中,并询问什么时候能将曲辕犁和筒车制造出来。
陈远拿到曲辕犁和筒车的制造图纸后,也忘了向汉中侯行礼,直接就被图纸上的内容吸引了。
林川看到陈远已经开始研究图纸,便不再出声打扰,找了个凳子坐着休息。
汉代就已经开始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了,对于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良,是大部分工匠一直在做的事情。
陈远作为大工匠当然也不例外,他一拿到这曲辕犁和筒车的图纸,就完全被图纸上的精妙设计所深深吸引!
直到半个时辰之后,陈远才想起来汉中侯大人好像还在旁边等着呢。
陈远万分不舍的从图纸上移开目光,环顾四周寻找汉中侯。
林川正坐在椅子上打瞌睡,昨天因为找到曲辕犁和筒车的图纸比较兴奋,所以睡的太晚。
此时又是一大早就来到生产基地,林川坐下之后就开始犯困。
陈远发现汉中侯大人正坐在椅子上打瞌睡,心中突然升起敬佩之情。
“汉中侯大人发明这曲辕犁和筒车,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吗?!”
“荣华富贵和身份地位难道都不是汉中侯大人所追求的吗?!”
“原来汉中侯大人心中只有天下百姓!”
“我陈远之前还觉得事情太多有些劳累,和汉中侯大人一比,算得了什么!”
林川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就是打了一个瞌睡,就将生产基地负责人的工作热情再次调动起来!
疯狂脑补的陈远没有叫醒真在打瞌睡的林川,又重新研究起了曲辕犁和筒车的图纸。
现在的百姓在耕种时也会使用犁,并且还发明了可以翻土和碎土的犁壁。
但远远比不上曲辕犁的便利和高效率。
陈远发现,曲辕犁和现在的耕犁相比,有很多十分精妙的改进。
如今耕地用的犁都是直辕和长辕,而汉中侯图纸上的犁则是曲辕、短辕。
陈远还发现这辕头还设计了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汉中侯大人这犁的设计实在是精妙非常,巧夺天工啊!”
将曲辕犁的图纸小心放好后,陈远对汉中侯大人的才华再次发出感叹。
接着陈远又开始仔细研究起筒车的图纸。
林川所带来的图纸便是利用水力转动的筒车。
筒车需要架设在水流湍急的岸边。
原理是水激轮转,浸在水中的小筒装满了水带到高处,筒口向下,水即自筒中倾泻入轮旁的水槽而汇流入田。
陈远明白了筒车的原理后,林川也醒了过来。
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脖子,林川看着兴奋的陈远,便对他说道:
“陈师傅,这曲辕犁和筒车,生产基地大概什么时间能够制作出来?”
“回汉中侯大人,这曲辕犁和筒车设计虽然精妙,但却不是十分复杂,以生产基地的工艺水平,大概三日后您就可以看到成品了。”
陈远对林川自信的答道。
听到曲辕犁和筒车三天后就能制造出来,林川自然非常满意。
鼓励了陈远后,林川便回侯府补觉去了。
陈远则马上将生产基地的一众工匠叫来,给大家讲解曲辕犁和筒车的图纸及制造工艺。
工匠们对曲辕犁和筒车的精妙设计赞叹连连。
在从陈远口中得知这曲辕犁和筒车,是汉中侯大人日夜苦思才发明出来的,大家都说不愧是汉中侯大人!
与此同时,矿厂。
第一批铁制农具已经打造完成!
所有参与开矿的百姓看到铁匠铺中刚打造好的铁制农具,都已经迫不及待想买一把带回家中。
但因为第一批铁制农具只打造了一百把,而整个矿厂有五千多人。
所以邓艾将这一百把铁制农具,优先卖给了在矿厂中干活最卖力的一百名矿工,价格基本就是打造农具的成本。
于是这一百名最先拿到铁制农具的矿工,成为了所有矿工羡慕的对象。
其他没有拿到铁制农具的矿工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全部变得更加努力。
姜维发现,在第一批铁制农具奖励完毕后,今天的矿厂的生产效率又提高了一成!
邓艾负责矿厂工作,姜维协助,两人在矿厂上已经待了半个月左右。
如今两人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了林川所说的那句话:
要想真正调动百姓们的积极性,一定要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日之后,汉中生产基地。
陈远已经带领工匠们将筒车和曲辕犁成功制造出来。
今天便是对曲辕犁和筒车进行耕作实验的日子。
林川带着邓艾和姜维也来到了生产基地。
陈远先是将组装好的曲辕犁带到了生产基地的农田当中,让后让人牵来一头耕牛。
接着耕牛便轻松的拉着曲辕犁开始耕地,一名工匠在后面操纵着曲辕犁。
不论是耕地的速度,还是耕地的效果,曲辕犁都让在场的众人大开眼界!
林川看到曲辕犁在实际耕种中的表现远超现有的直辕犁,十分满意的点点头。
陈远此时也来到林川面前汇报道:
“汉中侯大人,使用曲辕犁进行耕作,比之现在所使用的犁具,效率提高了五倍以上!”
“并且耕牛也更加省力,力气大些的百姓也可直接用曲辕犁耕作!”
接着大家又来到河边,看着已经组装好的筒车的运转情况。
筒车的效率同样没有让林川失望,源源不断的河水被筒车引入水渠,灌溉效率比之人力提水提升了何止十倍!
曲辕犁和筒车的实际表现,再次让工匠们得到了汉中侯的表扬和赏赐。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拆分生产基地?!
曲辕犁和筒车实验成功后,林川便让生产基地开始正式将曲辕犁和筒车投入生产。
工匠们得了汉中侯的赏赐也都是干劲儿十足。
生产基地重新进入了高速运转。
矿厂铁匠铺。
邓艾用第一批铁制农具激发大家的劳动热情之后,如今矿厂铁匠铺每天都可以产出五十把铁制农具。
矿山现在每天晚上都会有五十名表现最勤奋的矿工得到铁制农具的奖励。
按照邓艾和姜维的估计,在秋收之前,除了参与开矿的百姓,整个汉中可以有大约一半的百姓能够用上铁制农具。
已经开始使用铁制农具的百姓,成为了继红砖房之后,村子里面人人羡慕的对象。
现如今整个汉中郡,涉及的婚嫁事宜,媒婆都会提前询问拜托说亲的人家以下几条:
“家里盖没盖上红砖房呀?”
“家里用没用上铁农具啊?”
“家里要说亲的孩子是在生产基地做事,还是在矿山上做事呀?”
林川在来到汉中两年之后,已经对汉中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到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等到生产基地内的曲辕犁和筒车进入到汉中郡百姓们的手中后,汉中郡的农业必然会迎来一次巨大的提升!
汉中侯府内,林川正在翻看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报告。
林川先是查看生产基地内各种产品的生产情况。
现在在生产基地中,生产的产品有:
水泥、红砖、草纸、宣纸、水力织布机、玻璃、火药、曲辕犁和筒车。
生产基地一共生产九种产品,林川觉得如今的生产基地规模已经有些跟不上新产品的增加速度了。
于是林川便打算现在的生产基地拆分开来,每一样产品单独建造生产工厂。
……奇@ 书#网¥q i & &s u& # w a n g &。 c o m……
最开始的生产基地则变为研发基地,不再承担生产任务。
林川在心中把生产基地的拆分工作考虑完成之后,接着看起了矿山的开采报告和矿厂的生产报告。
现在矿厂的产量已经稳定在日产铁农具五十把左右,林川对邓艾的工作和姜维的协助都很满意。
邺城。
去年开始兴建的魏王宫如今终于建造完成。
魏王宫的建造也是使用的红砖和水泥,但整体建筑风格并没有改变。
曹操此时正在魏王宫的书房内处理政务。
名为魏王实为皇帝的曹操如今比之前做丞相的时候要更加忙碌。
除了北方的州郡不用太多费心以外,南方州郡主要事务还是需要他亲自决断。
虽然曹操已经将手下的程昱和夏侯惇等大将都派出去镇首一方,但天下初定,需要处理的事情还是很多。
虽然最重要的粮食问题已经被林川解决,但剩下的诸如旱灾、水灾、瘟疫等天灾,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需要曹操亲自决定如何处理。
每当这个时候,曹操就会想到林先生在身边的日子。
不论多么棘手的问题,林先生总能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直接给出应对的办法!
“要是林先生在本王身边,本王也不会如此操劳,只可惜林先生不喜朝堂政务,唉。。。。。。”
曹操处理完一份水灾的奏折后,在心中默默感叹。
在水泥直道和水力织布机的影响下,许昌和邺城的变化也十分明显,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和精气神明显比之前提升的一大截!
这也是曹操为什么感叹林川不再身边的重要原因。
林先生仅仅只是通过送来那些图纸和配方,就能让许昌和邺城发生这么大变化,要是天天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许昌和邺城变化一定会更大!
“本王真想去汉中看一看,是否有手下汇报的那么神奇。”
曹操已经快接近一年没有去到汉中郡了,所有汉中郡的消息除了林川写信告诉他,就是郡中的官员汇报给他。
但是曹操在成为魏王之后,处理天下政务几乎已经用掉了他所有的时间,无奈之下只好再次给林川写信。。。。。。
建安十五年秋,汉中郡。
秋收结束之后,林川终于开始进行拆分生产基地的工作。
在矿山和矿厂的生产步入正轨之后,林川便将邓艾叫回了汉中城。
姜维则是留在矿厂监督日常生产。
“老、老、老师,学生回来了!”
邓艾来到林川的书房,躬身行礼道。
林川看着身高已经逐渐接近自己的邓艾,明显感觉得到邓艾变得更加沉稳。
邓艾现在除了没有发挥领兵打仗的才能,在处理政务方面如今已是得心应手。
于是拆分生产基地的工作,林川也打算交给邓艾。
“士载,汉中城外的生产基地,如今的规模已经很难再扩大生产了。”
决定将拆分生产基地工作交给邓艾的林川,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为师打算在冬季到来之前,完成生产基地的拆分,这个重任就交给士载了!”
“请、请、请老师放心,学生定不负老师所托!”
邓艾听到林川将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自己,已经不再像当初一样诚惶诚恐,而是变得沉稳自信。
林川也十分满意邓艾的回答和表现,接着对邓艾说道:
“现在的生产基地正在生产的有红砖、水泥等九种产品,为师计划将每一种产品都单独建立生产基地!”
“如今的生产基地就作为所有新产品的研发中心,不再负责具体的生产工作。”
“各个生产基地的选址工作,还有生产基地负责人的选定,就由士载你和陈师傅一同决定,决定好后直接告诉为师即可。。。。。。”
第二天上午,已经将林川的安排和思路理解透彻的邓艾,径直来到了生产基地。
“陈、陈、陈师傅!”
邓艾找到陈远后,便将陈远从生产工坊中叫了出来。
“士载来了!不知道有什么生产安排?”
陈远见到邓艾后,便直接离开生产工坊,跟着邓艾一起在生产基地中边走边聊。
“这、这、这次来找陈师傅,是为了老师吩咐的事情。”
“士载请讲!”
陈远听到是汉中侯的安排,立刻变的认真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