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邸修建之时,林川又在汉中引起了关注。
“这水泥和红砖如此神奇,以前我等从未听闻!”
“这是林仙师的仙法,你能听说就奇怪了!”
“哈哈哈,没错,林仙师的玄妙仙法岂是我等能随意理解的。”
前来为林川修建府邸的工匠们对水泥和红砖的出现大为惊奇。
就连正在指挥军队配合百姓秋收的司马懿听闻之后,都专门提醒林川:
“林先生,这水泥和红砖,用来建造房屋坚固无比,建造城墙堡垒更是坚不可摧,一定注意配方不要外泄啊!”
“仲达不必担忧,水泥和红砖的烧制均由曹节安排军中可靠人手完成。”
“并且水泥和红砖的配方我已命人秘密送往许昌丞相手中!”
听到林川的回答,司马懿这才放下心来,同时惊讶于林川做事的谨慎周密。
唯一让司马懿感到不满的就是林川竟然瞒着他把一切事情都干完了,他才知道。
林川其实也是将司马懿敷衍一番了事,现在的司马懿可是曹老板的心结之一。
所以林川绝不会让司马懿有机会接触到他的各项出自系统的技术详情。
现在的司马懿只是为林川做好汉中的治理工作的一名工具人罢了。
许昌,丞相府。
刚刚收到林川提供的水泥和红砖制作方法的曹操心中大喜!
作为一名出色军事家的曹操太明白水泥和红砖对于修建城池和堡垒的作用了。
因为正在亲自监督秋收,没办法从许昌亲自去向林川道谢的曹操,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林川。
信中曹操狠狠夸赞了一番林川,并暗示等益州收复之后也交给林川治理。
接着曹操再次投入到了监督秋收和练兵的政务之中。
在军队的协助之下,今年的秋收进行的十分顺利。
无数小麦、玉米和土豆被运往各处粮仓,很快便将一座座粮仓填满。
后续的粮食太多,让曹操不得不开心的继续新建粮仓!
并且曹操还减免了一部分农业赋税,为招贤纳士先行造势。
头一次手中有如此多余粮的百姓们更是激动万分!
大家农忙过后稍有闲暇,聚在一起谈论的都是林仙师神仙在世,曹丞相福泽四方。
曹操的威望在治下之地瞬间升至顶点!
林川同时也收获了大量的声望奖励!
半月之后,秋收彻底结束。
曹操为招贤纳士所作的准备也已经完成。
大汉建安十三年十月,曹操正式下达招贤令!
招贤令的内容短时间便传遍天下。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此招贤令一出,加之曹操如今粮草充沛、兵强马壮,天下间心怀抱负的士子心中激动万分!
曹操在历史上曾三次下达招贤令,在中国历史上对人才的选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今曹操所颁布的招贤令简单翻译过来就是:
我现在手下非常缺人,兄弟你哪怕以前杀人放火,只要有本事就可以跟着我干!
大家身边有本事的人也多多推荐给我,肯定能在我手下混出个名堂!
在之前以德行作为选用人才标准的汉朝,有谁能同曹操一样唯才是举?!
招贤令颁布之后,曹操治下自认有一技之长之人纷纷启程前往许昌,打算在曹操麾下尽展一身所学。
汉中城,汉中侯府。
早已知道曹操发布招贤令的林川,提前给了曹操一份名单。
名单上都是三国末期的著名谋士和将领。
林川还对曹操直言,此名单上之人能收归麾下自是最好,如果实在无法招揽,也绝不能让他们投靠刘备和孙权!
曹操对林川的建议自是痛快采纳,对于林川提出把仍是少年的姜维和邓艾放在他手下磨砺一番也是欣然应允。
许昌,丞相府。
本次招贤工作由出身弘农杨氏的杨修负责,曹操用他的目的也是打算吸引更多士族子弟前来投奔。
曹操手下的谋士武将见曹操问鼎中原只是时间问题,也纷纷将族内年轻弟子筛选一番,准备推荐到曹操麾下。
出身颍川荀氏的荀彧和荀攸叔侄对杨修主持招贤工作心怀不满,毕竟杨修他们眼中是一个恃才傲物之辈。
不过荀彧和荀攸也清楚,曹操这是用杨修作为招贤令的榜样:
如杨修一般存在性格缺陷但身负大才的人我曹操都能给予重任,你们前来为我做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因此荀彧和荀攸叔侄明面上并未表露分毫不豫之色。
因为曹操的所有重大决策都会听取荀彧的建议。
所以深得曹操倚重的荀彧,现在只希望杨修不要因为他的性格问题而影响到曹操的招贤纳士。
被委以重任的杨修,此时正在和曹植分析这招贤纳士工作具体如何开展。
和荀彧同样出身名门弘农杨氏的杨修杨德祖,被后世罗贯中评价为: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为曹植幕僚和知己的杨修,和曹植商议的便是如何为曹植招揽贤能:
“德祖,这招贤之事,就请多多费心了。”
“请临淄侯放心,修定会为丞相和临淄侯广纳天下贤才!”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曹节心细如发,巾帼不让须眉
汉中郡,汉中侯府。
一直跟在林川身边学习现代知识的曹节,表现的让林川十分满意。
特别是水泥和红砖的烧制一事,细心的曹节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了一名异常的工匠。
受现代流水线工艺的影响,更由于保密的需要,曹节安排每个工匠只负责其中的一道工序。
这名表现异常的工匠是负责烧制水泥的,只需要控制烧制的火候和时间即可。
但曹节最近发现他总是在有意无意的打听整个烧制水泥的工艺!
经过曹节的审问,才这道这名工匠原来是个赌徒,已经输光了全部家财。
他后来听说东吴孙权出大价钱购买水泥配方工艺,便费尽心思进入了工坊打算偷取工艺配方。
幸好跟林川学习的曹节利用现状流水线制度发现了异常。
林川在听到曹节汇报这件事的时候,感叹道:
“女人能顶半边天,没毛病!”
被林川夸奖的曹节笑的双眸变成的月牙。
获得林川夸奖的曹节感觉到林川也十分开心,有些想家的她便对林川提出回许昌一趟。
林川一想也有两个多月没有跟老曹拉进感情了,并且最近手气不佳,连着几次系统十连抽都没出什么科技工艺。
正好曹操的招贤令发出也有一段时间了,林川虽然已经给了曹操名单,却也想亲自见一下各位三国名人。
林川答应曹节一同返回许昌后,开心的曹节便立刻开始准备行李。
因为秋收结束,曹操的兵马又恢复了正常驻防和巡逻工作,所以这次林川和曹节并未带大队人马上路。
林川将郡中政务安排妥当,基本事务交由司马懿处理后,便和曹节启程前往许昌。
沿途的风景林川已经欣赏过一遍,所以这次以赶路为主,十多天后便已经到达许昌。
许昌,丞相府。
此时的丞相府门前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无数青年才俊纷纷向许昌汇集,然后在城中稍作休息准备便来到丞相府毛遂自荐。
杨修也充分展示了对青年才俊亲和与亲切,当然他的亲和与亲切更多的是对世家子弟。
在弘农杨氏和颍川荀氏的强大号召力下,无数小氏族纷纷响应,将家族中的青年才俊派往许昌。
经过杨修的考校合格之后,由曹操亲自设宴款待。
不过今日的宴席确是推迟了一些,因为林川和曹节来到了许昌。
丰收的百姓们对林川的欢迎比之前更甚,直接出城十里迎接!
有些百姓还准备了爆竹,热闹的好像过年一样。
林川封侯之后也和之前一样,对百姓们的热情感到十分高兴,并告诫百姓无需跪拜。
百姓们见到林川对他们仍旧如此和蔼,并且在林川提供的粮种下丰收满满,对林川变得更加尊敬与感激。
林川一路来到城门,感谢仙师之声一直不绝于耳。
“好家伙,给我脸都笑麻了!”
面对热情的百姓,林川也是一路保持微笑,太受欢迎也很累的好吗?!
公务繁忙的曹操并没有在丞相府等林川上门,而是来到了城门口迎接林川。
对于林川在百姓中的声望如此之高,曹操起初是有些不放心的。
后来曹操仔细观察并回想林川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判断林川不会是想要争霸天下之人。
毕竟林川手中有仙粮还有百炼精钢,出去自立山头完全有可能,但林川没有,仍旧和之前一样。
并且曹操的胸襟与气魄,从这次的招贤令上也体现发十分明显。
林川来到城门之下,便看到了曹操带着许褚、程昱、贾诩在城门口迎接。
距离岛上初见四人,时间已过半年。
回想起曾经把眼前四人当做精神有问题的林川,此时不由得露出真诚的笑容向前走去。
“林先生,吾甚是想念啊!”
曹操一见面就热情的拉住林川的手,旁边的许褚也不落人后:
“林先生,今晚不醉不归!”
程昱和贾诩则是站在旁边笑而不语。
“好!不醉不归!哈哈哈!”
林川也是豪迈应道。
随后赶到的曹节也俏生生的站到父亲曹操身前。
“节儿又长高了,更加美丽大方了,好啊,好!”
曹操见到小女儿曹节也是非常高兴,连连夸赞。
被曹操如此直白夸的有些害羞的曹节下意识的躲在了林川身后,不过脸上的笑容分外灿烂。
“丞相有所不知,曹姑娘这次可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实在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林川想到曹节及时发现想要窃取水泥和红砖配方工艺的工匠,又是一番称赞。
“哦?果真如此?好一个巾帼不让须眉!”
“林先生请到府上用饭,再和吾细细道来。”
曹操听到曹节如此表现,好奇和惊讶直接出现在了脸上。
并且对林川评价曹节的那句‘巾帼不让须眉’更是感到欣慰,迫不及待想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于是曹操为首,林川等人随后,一同回到丞相府吃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林川把曹节如何发现异常工匠,并及时处置的事情详细的讲述给了在座众人。
“侄女实在是聪慧过人,‘巾帼不让须眉’之评实至名归!”
听完整个事情经过之后,贾诩和程昱也开始对曹节刮目相看。
曹操更是开心的举杯:
“节儿长大了,吾心甚慰,吾心甚慰啊!”
成为主角的曹节也举起了手中的酸梅汤,同大家一饮而尽后,便对曹操说道:
“父亲,一切都是托了林先生的福,跟在林先生身边学习,节儿受益匪浅!”
明白自家女儿心思的曹操更是笑道:
“好,以后节儿都要跟着林先生好好学习!”
被看破心思的曹节脸上一红,轻声答道:“节儿知道了。。。。。。”
曹节说完便称自己已经吃饱了,直接跑回了自己的香闺。
身后留下五个大老爷们开心的笑声和不断的碰杯声。
在许褚带头的四人轮番攻势之下,林川也不得不举手投降,醉倒当场。
倒下之前的林川还在想:“他们这酒量涨的也太快了,特别是许褚,造孽啊!”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各方才俊,齐聚许昌
第二日午时。
每次来到丞相府,林川都免不了大醉一场。
林川感觉自己距离千杯不醉还有九百七十六杯的差距。
白酒此时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因为粮食的产量在林川提供粮种之前还不是很高。
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今年秋收之后,获得的充足粮草的曹操才批准大规模酿造白酒。
直到日上三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