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荒岛捡到曹阿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开局荒岛捡到曹阿瞒-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名满头白发的老大夫,轻轻合上手中的医书,向林川感慨道。

    随后其他的大夫都纷纷发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慨,都感觉此次不远千里来到汉中郡,实在是不虚此行。

    林川见侯府庭院内的大夫们都先后看翻阅完了手中的医书,便让大家参加宴席,林川准备在宴席上和所有来到汉中的大夫们,公布自己建设医学院的想法。

    宴会开始之后,气氛比第一次好了很多,所有大夫都在席间和身边的大夫交流起刚刚翻阅林川赠送的医学著作的心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林川见大家也都聊的差不多了,于是便对席间的大夫们朗声说道:“诸位名医,本侯在之前和华神医探讨过在汉中设立一座医学院的想法,现在也想听听诸位的看法。”

    大家听到汉中侯发话,便不再低声交谈,听到医学院一词后,大家更是来了兴趣。

    “本侯希望大魏的医学与医术,能更好的得到传承和发展,所以希望建设一座可以供天下医者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场所,这便是本侯对汉中医学院的主要设想。”

    林川说到此处后,所有大夫们的神情都变得郑重起来,他们和华佗一样,十分清楚想要成为一位名医,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

    现在汉中侯大人想要提供一个能够让大夫们相互交流医学经验的平台,大家当然是非常的希望汉中医学院尽快建立起来。

    至于说某些大夫握着手中的秘方不放,敝扫自珍,那么这样的大夫也称不上是名医。

    真正如华佗、张仲景这样的神医,都恨不得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后人。

    接着林川详细的讲述了汉中医学院的规模、用途、未来发展方向,并承诺汉中医学院的全部开支,都由汉中商会负责承担。

    林川讲完之后,在座的大夫们全都感到兴奋和激动。

    大魏统一天下之前,这些大夫们受战乱影响,不可能到天下各处行医,这就大大的妨碍了医学技术的交流。

    如今大魏国泰民安,又有了汉中侯提供场地和资金,大家对汉中侯建设汉中医学院之事,不但大力支持,还会分享自己多年行医治病的经验。

    “汉中侯大人高义!老夫十分赞成汉中侯大人建设医学院的想法!”

    “老夫也赞成!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医术更好的传承下去。”

    “汉中侯此举,乃是为了天下百姓所着想,我等全力支持!”

    席间所有的大夫们,纷纷出言大力支持林川建设汉中医学院的计划。

    林川见状也是十分开心,大魏的名医都是真正为了治病救人,才会支持汉中医学院,如此看来大魏的医学技术进入良性发展,可能不用像林川之前所想的要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宴席结束之前,林川再次对席间的大夫们说道:“请诸位回到家中之后,邀请各自好友,在今年秋收之后一同来到汉中。

    汉中医学院那时肯定已经建成!

    大魏的医学发展,就靠在座的诸位和所有参与汉中医学院的大夫了。”

    准备返回的大夫们,都纷纷向林川承诺,秋收之后一定会再次来到汉中参与汉中医学院的医术交流当中。

    送走这些名医之后,华佗也提出告辞离去。

    “华神医,为何不在汉中继续多留些时日?本侯还有许多关于医学院的事情,想要请教您。”

    林川见华佗向自己提出辞行,直接向华佗表明了自己的挽留之意。

    “哈哈,汉中侯大人留老夫在府上,不如让老夫多诊治一些百姓,等到汉中医学院建成之时,老夫自会回到汉中。”

    华佗向林川笑道,林川闻言被华佗悬壶济世之心所感动,再也不提挽留华佗之事。

    华佗离开汉中之后,继续开始他的行医之旅,林川也开始准备起汉中医学院的建设工作。

    此事林川没有假手他人,而是自己亲自出马,准备建设汉中医学院的各项工作。

    在林川的亲自安排之下,汉中医学院开始有条不紊的建设起来。

    与此同时,汉中职业培训学校的第二批学生们,也都完成了为期一年的生产基地实习工作。

    刘巴准备带着一千名毕业生,前往幽州辽东郡和乐浪郡,进行汉中分会和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

    剩下的三百名毕业生,则是要分配到大魏各州,替换一部分年纪较大的生产基地大师傅。

    “子初,辽东郡和乐浪郡那边就交给你了,本侯现在正忙着建设汉中医学院,反正有什么需要支援的你直接和本侯说就好。”

    刘巴准备好前往幽州之后,林川将刘巴叫到书房,最后对刘巴交代道。

    “汉中侯大人,这批学生足够完成辽东郡和乐浪郡的汉中分会和生产基地建设了,要不是幽州的一部分百姓被程大人吸引到了辽东郡和乐浪郡,单凭高句丽那九座城池,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毕业生。”

    面对林川的叮嘱和信任,刘巴信心十足的对林川说道。

    对汉中分会和生产基地影响较为巨大的交通方面,已经在程昱的安排之下开始兴修水泥直道,建设大魏驿站了。

    “好,交给子初你本侯就放心了,哈哈哈!”

    林川闻言对刘巴笑道,便不再担心辽东郡和乐浪郡的分会建设和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刘巴带着第二批汉中职业培训学校的毕业生,前往幽州之后,时间也慢慢来到了秋天。

    秋收之前的半个月,汉中医学院终于已经建造完成。

    汉中医学院的主体仍然是红砖水泥建造的三层建筑,林川不但建造了巨大的用于医术交流的大厅,还建造了用于问诊的诊室,配药的药房等等。

    可以说是把汉中医学院建造成了一所集医术交流、医生培养、治病救人的综合性医学院。

    此时大魏的大夫们,也都路陆陆续续的赶到了汉中郡。

    秋收开始之时,汉中郡可以说是汇集了天下名医。
………………………………

第三百二十六章 汉中医学院成立大典

    汉中医学院门口,前来参加医学交流大会的大夫们,真在陆陆续续进入汉中医学院参观。

    “诸位请看,这便是汉中医学院的交流大厅,可同时容纳二百名大夫在此处互相交流医术心得。”

    林川专门安排并培训了十二名汉中商会的伙计,来为前来参加医学交流会的大夫们讲解汉中医学院的内部设施。

    此时这名伙计正在给大夫们介绍起医学交流大厅,交流大厅之内设有桌椅,并且桌上还有点心和茶水供大夫们取用。

    介绍完交流大厅之后,这名伙计便引导身边的大夫们前往汉中医学院二楼。

    来到汉中医学院二楼的大夫们,看到二楼也有专门负责介绍的伙计。

    “大家好,汉中医学院二楼,便是作为医学书籍的阅览室。

    在这里不但有汉中侯大人传承自师门《治学与从业》、《现代疾病预防学》、《急救手册》的三本医学著作,还有大魏《伤寒杂病论》和《皇帝内经》等著名经典医书。

    所有医书在汉中医学院二楼都可以进行借阅。”

    了解完汉中医学院二楼的功能之后,大夫们又来到了三楼。

    来到三楼之后,这回不用伙计介绍,大夫们也都认出来这就是一个个给病人诊治用的隔间。

    两日过后,来到汉中医学院的大夫已经超过的三百名,见此情况林川决定提前举行医学院的成立大典。

    汉中医学院的成立大典,在今天正式开始。

    有别于汉中商会和汉中职业培训学校的开业大典,汉中医学院的成立大典举行的十分低调。

    原本辞官归隐的张仲景,此时也在友人的邀请下来到了汉中医学院,并在医学院的二楼看到了自己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这种感觉对张仲景来说颇为奇妙,因为《伤寒杂病论》之前只在他曾经任职太守的长沙郡中进行流传,而且多为手抄本。

    现在看到装订精美内容清晰准确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觉得林川帮自己做了他没有做到的事情,甚是欣慰。

    张仲景参观完整个汉中医学院之后,正好也是汉中医学院进行成立大典的时候。

    汉中医学院一楼医学交流大厅内,临时添加了许多椅子,好让到场的大夫们都有地方坐下休息,现在整个医学交流大厅内已经人满为患。

    “诸位!”

    林川来到医学大厅内朗声说道,认出林川身份的大夫们逐渐停止了交谈,整个医学交流大厅内很快安静下来。

    “诸位不远千里来到汉中,参与汉中医学院的医学交流大会,让本侯看到了大魏医学发展的潜力和曙光!

    而这也正是本侯建设汉中医学院的初衷!

    希望在座的各位大夫,每年此时都可以来到汉中医学院参加医学交流大会的!”

    林川上去仅仅用了两分钟不到,就完成了汉中医学院成立大典的致辞,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了医学交流大厅内的大夫们自由交流和活动。

    接下来将在汉中医学院进行为期十天的医学交流会,在此期间华佗和张仲景成为了众多大夫们请教和交流的两名中心人物。

    林川借此机会也拜访了张仲景,并且对《伤寒杂病论》极为推崇。

    华佗正在编写的《青囊书》还没有全部完成,不过林川听华佗说这次医学交流会结束之后,《青囊书》便可完成编写。

    林川也承诺华佗,到时一定会将《青囊书》大力刊印推广。

    汉中医学院内进行的医学交流会结束之后,每一位参与医学交流会的大夫们收获都是颇为丰富,就连华佗和张仲景都有新的收获和思考。

    林川也非常乐于见到这种良好的促进,并且在这十日交流会当中,还有慕名而来的士族和百姓,在汉中医学院得到了诊治。

    于是汉中医学院虽然十分低调的举行了成立大典,但它的名声还是逐渐从汉中郡向整个大魏传开。

    医学交流会结束之后,林川回到侯府书房,开始思考接下来大魏还有哪些可以发展和提高的地方。

    “汉中商会和生产基地已经在大魏发展的很好了,基本上已经遍布大魏各地。

    武器装备方面有百炼精钢和神威大炮,还有逐渐完善的手雷和火铳制造技术,现在也是世界领先的水平。。。。。。

    世界领先?!哈哈哈,我知道了!”

    正在书房当中思考的林川,此时突然发出畅快的笑声。

    如今制约生产基地商品生产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种原材料的不足,若是能从世界各地获得原材料,那大魏的发展肯定会更加迅速!

    想到此处,林川兴奋的离开侯府,来到了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内,陈远和其他研发中心的工匠们,已经从邺城研制基地回到了研发中心。

    神威大炮的制造技术,已经全部交给了蒲元所负责的邺城研制基地,通过制造神威大炮,蒲元在改良火铳的方面也受到了很大启发。

    “拜见汉中侯大人。”

    回到研发中心的陈远,看到林川来到研发中心后上前说道。

    “陈师傅,本侯想知道现在大魏的造船技术如何?”

    见到陈远之后,林川就迫不及待的对陈远询问道。

    “大魏的造船技术?这在下还真的不是很清楚,不过研发中心内有曾经在造船厂干过的老师傅,或许能回答汉中侯您的问题。”

    陈远一上来就被林川的问题给难住了,随即就把另一位研发中心的老师傅,叫到了林川身前。

    “汉中侯大人,这位便是方师傅,曾经在东吴的船厂干过。”

    陈远叫来方师傅之后,向林川介绍道,方师傅来到林川面前也是恭敬的向林川问好:“拜见汉中侯大人!”

    “方师傅不必多礼,本侯想知道的是,如今大魏的造船能力究竟如何?能不能造出能在大海上航行的大型海船?”

    林川直接开门见山的对方师傅询问道。

    方师傅闻言回忆了一番自己曾经在造船厂工作的经历,然后对林川回答道:“回禀汉中侯大人,在下之前在东吴为孙权造船之时,并没有听说过造船厂之内有制造过大型海船,我们那是制造的都是适合在江面航行的大船。”

    林川闻言不觉有些失望,不过没制造过海船不要紧,先了解一下汉中现在的造船技术也可以为造大型海船做准备!
………………………………

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的方向,大航海!

    研发中心内,林川正在和方师傅详细询问大魏现有的造船技术。

    根据鲁师傅所说,他之前在东吴时期虽然没有参与制造过大型海船,但还是听制造过大型海船的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