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荀彧同时出声询问。
虽然两人知道林川心中已经早有计划,现在还是为林川的计划之宏大感到震惊。
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在大魏开启了?
“不错,这大魏民报,主要的作用有以下三点。”
“第一,让百姓们了解大魏,忠于大魏!”
“第二,作为大魏官场和民间的一个沟通桥梁。”
“第三,为经济发展、开启民智做宣传推广!”
曹操和荀彧听完林川的计划之后,明白这第一点和第三点,可对第二点还是有些不解。
于是荀彧向林川问道:
“汉中侯,大魏民报成为官场和民间的沟通桥梁的细节,请详细道来。”
林川也知道,凡是涉及到官场和政治方面的内容,曹操和荀彧定会重点了解。
当然林川已经早早的准备好了说辞,当即为荀彧和曹操解释起来:
“百姓们如今对官府是恐惧大于敬畏,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
“我希望大魏民报可以从各州郡的官员之中选出一些榜样,对他们的事迹来进行重点宣传。”
“比如说某某官员施政有方,治下百姓幸福生活这种,内容要通俗易懂,让百姓们知道大魏官员的施政方式和效果。如此一来,这官与民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大大缓和。”
“这样也便于官员治理民众,可谓一举两得。”
林川说完,看到曹操和荀彧开始思考,便不再多言。
曹操和荀彧觉得林川的想法很好,但涉及到政治,两人看来对大魏民报的内容也要更加上心了。
接着曹操便对林川说道:
“林先生的计划十分可行,为大魏官员和百姓之间搭建一道桥梁,这的确是个新的时代!”
荀彧在一旁也赞扬道:
“林先生高瞻远瞩,一心为国为民,荀彧万分敬佩!”
林川也是笑着说道:
“都是为了大魏,些许功绩不足挂齿。”
接着三人继续对大魏民报的后续内容进行了详谈。
时光飞逝,转眼间便到了建安十七年冬天。
现在大魏官员已经养成了喝茶看报的习惯,大魏百姓每周也会去一次村口听村长念大魏民报。
秋收也进行的非常顺利。
春耕的时候林川和程昱还提及了今年的粮食产量会上涨。
秋收结束之后,今年的粮食产量果然比去年提高了二成!
继幽州和汉中之后,各地的汉中分会也都大力销售棉衣和棉被。
因为各地分会的生产基地全部进行了扩建,棉花种植也翻了一番,今年的棉衣和棉被价格再次降低了一成。
大魏北方的百姓在这个冬天到来之前,基本上人人都有棉衣可穿,棉被可盖。
如今大魏百姓不但衣食无忧,精神生活因为大魏民报的出现也开始逐渐丰富起来。
今年林川没有选择在邺城渡过新年,在同曹操和荀彧确定好大魏民报的后续方向之后,林川便启程返回汉中。
曹节这次也同林川一同返回汉中。
曹操见没能将女儿留在汉中过年,还私下里对曹节问道:
“林先生还没对你表达情意?”
曹节则是红着脸摇了摇头,看的曹操一阵叹息,真是女大不中留啊!
不过曹节不在林川身边的话,曹操也不会对林川完全放下戒心。
林川和曹节在新年来临之前,终于回到了汉中。
汉中郡在这一年中的变化,让林川和曹节不由得感到有些惊讶。
“邓艾和姜维做的不错啊!”
回到侯府的林川,回想着从城门到侯府这段路程的所见,向着曹节说道。
曹节也是笑着点头认可,这次回到汉中,确实发现了不小的变化。
因为两人这次回来的比较快,所以并没有提前给姜维和邓艾去信。
直到林川和曹节到达侯府之后,闻讯赶来的姜维和邓艾才刚刚到达。
刘巴则是在益州那边处理分会的事务,暂时还没有回来。
邓艾和姜维见到林川都是十分高兴。
“老师、曹姑娘,你们终于回来了!”
姜维开心的对林川和曹节说道。
“老、老、老师,学生和伯约刚从生产基地过来,没、没能去城外迎接老师和曹姑娘。。。。。。”
邓艾对没能去接林川和曹节感觉有些歉意,还没说完就被林川打断:
“士载、伯约,你们做的很好,汉中城的变化为师都看在眼里,哈哈哈。”
邓艾和姜维听到林川的夸奖之后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林先生,士载还有伯约,先到侯府书房休息一下,我已经准备好了点心和茶水。”
曹节看着他们师徒聊得开心,此时终于能说上一句话了。
于是林川与邓艾和姜维一同来到了书房之中。
“为师记得去邺城之前,汉中城里面的红砖房还不超过五成,这次回来就看到这住上红砖房的百姓,最少有八成了吧?”
一到书房,林川就先对邓艾和姜维对汉中城的改造表示非常满意。
“回禀老师,汉中城内的确实已经有八成的百姓,已经住进了红砖房。”
姜维肯定了林川的猜测,非常自豪的对林川说道。
林川在邺城一直忙着报社之事,之前虽然同邓艾与姜维有过信件往来,但他们二人却没多提汉中城变化之事,想来是要给自己一个惊喜了。
“做的很好,现在同为师讲讲如何在一年内就让汉中城三成的百姓新建了红砖房?”
面对林川充满兴趣的询问,邓艾上前答道:
“老、老、老师,就在今年七月的时候,整个大魏西南的水泥直道都已经连通了!”
林川这才想起来,邓艾和姜维的心中好像是有提到过这事儿,只不过当时自己太忙没有放在心上。
“所、所、所以我和伯约从其他分会调集和一批水泥和红砖到汉中,让百姓们更快住上新房子!”
“士载、伯约,看到你们主政之时爱民如子,为师甚是欣慰!”
“还有这水泥直道连通大魏西南,如今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汉中了,哈哈哈。”
林川接连听到两个好消息,不由得心情大好。
………………………………
第二百零三章 汉中郡的新变化
师徒三人在书房相谈许久,邓艾和姜维在和林川一同吃过晚饭后才起身告辞。
林川在侯府休息了两天,然后便来到了研发中心。
因为林川这一年没有新的图纸给到研发中心,所以陈远带着手下的一众工匠开始了对原有产品的改进。
此时陈远正带着林川在研发中心中视察产品改进的成果。
“汉中侯大人,我们在今年五月份的时候,已经完成了水力织布机的改进工作。”
陈远一边说着,一边将林川带到了改进后的水力织布机前。
林川看着眼前的改进型水力织布机,发现外观的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出结构更加紧凑,零件更加精简。
陈远看到林川正在不断观察改进后的水力织布机,便对林川解释道:
“这次整个研发中心花费了接近半年的时间,将整个水力织布机的结构作出了一次重大的调整。”
“如今的水力织布机,不但更加方便运输和组装,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林川听到生产效率有提高,便出言问道:
“陈师傅,现在的新式水力织布机每日可产棉布多少?”
“回禀汉中侯大人,如今的新式水力织布机日产棉布二十匹!”
老式水力织布机日产十五匹,新式日产二十匹,产量提高了三成!
林川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研发中心的工作十分肯定。
陈远看到林川的认可,又接着说道:
“不仅是产量提高了三成,制造一台新式水力织布机的原料也节省了二成。”
林川听到此处更是开心,笑着对陈远说道:
“陈师傅,你和研发中心的工匠们做的非常好!年底给你们多发一笔银子!”
“谢过汉中侯大人赏赐!”
陈远一听还有赏赐,不由得更为卖力的介绍起了其他产品的改进情况。
林川在研发中心待了一天,陈远将所有研发中心改进后的成果都一一展示给了林川。
林川也是对研发中心在这一年中的工作非常满意。
在林川离开研发中心之后,陈远便将林川将要在年底给研发中心的所有工匠赏赐的事情说了出来。
所有研发中心的工匠都发出了高新的欢呼,然后便更加热情的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视察完研发中心之后,林川又来到了生产基地。
如今汉中的生产基地已经多达四十八个,汉中城周边有三十个生产基地,其余的十八个生产基地分别设立在下面八个县中。
林川先是视察了汉中城周边的三十个生产基地,每个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都非常良好。
花费了一周的时间,林川终于将三十个生产基地视察完毕。
在大魏西南部的水泥直道彻底连通之后,汉中郡的生产基地便开始飞速扩张。
每天都有大量的产品从汉中郡运输到大魏各地分会。
剩下八县的生产基地,林川并没有独自前去视察,而是带上了姜维。
接下来林川便和姜维一同开始视察八县的生产基地,还有八县的民生情况。
林川虽然对邓艾和姜维治理汉中郡的成果非常满意,但不来到各县亲眼看一看他还是有些不放心。
于是在一场小雪过后,林川和姜维便动身出发。
“伯约这水泥直道上的积雪,已经安排人进行打扫了吗?”
林川此次和姜维来到八县,事先并没有通知各县的官员,因为林川想看到的是最真实的八县民生。
所以看到干干净净的水泥直道,林川不由得皱眉对姜维问道。
姜维知道林川心中所想,急忙回答道:
“老师,这水泥直道的维护都是由各县统一负责,冬天不会有积雪!”
“原来如此,做的不错。”
林川之前便提出水泥直道的维护由各县完成,除了人工之外,材料都由汉中商会提供。
在知道姜维将自己的安排执行的非常彻底之后,林川皱起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看来不单是汉中城和县城,这村落之中也开始有百姓造的起红砖房了。”
林川看着路旁不远处一座新建的红砖房,对姜维笑道。
姜维也是笑着对林川说道:
“老师,如今村中的各家各户,家里刚成年的小儿子都喜欢到镇上的生产基地做工。”
“所以家中较多的村民就可以攒下一笔钱,用来购买水泥红砖修建新房。”
姜维语气自豪的说道。
将生产基地修建到各县,便是他和邓艾的计划。
林川在视察完汉中城周围的生产基地后,知道城外土地再建造十几座生产基地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林川对邓艾和姜维将生产基地建造到各县的安排,十分满意。
“很好,看来你和士载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已经牢记心底了。”
“学生一直铭记老师教诲!”
面对林川的夸奖,姜维郑重的回答道。
不多时,两人便来到了县城外的生产基地当中。
进入生产基地后,林川着重检查了生产基地的流水线、食堂还有宿舍。
如今新建的生产基地已经和之前大不相同。
每座生成基地都单独建造了食堂,并且给生产基地的负责人和熟练工匠建造了少量宿舍,便于处理突发情况。
因为林川现在还没有搞出发电机,点蜡烛又有很大的火灾隐患,所以目前所有的生产基地都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工作方式。
林川带着姜维在这座生产基地内转了一圈,完全没有发现问题。
在基地中工匠的欢送之下,林川和姜维再次前往下一个县城的生产基地。
“伯约做的很好,县城的生产基地和汉中城的生产基地完全没有区别,就应该这样一视同仁。”
前往下一个县城的生产基地的路上,林川再次对姜维的工作进行了夸奖。
对于林川来说,汉中便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牵绊最深的地方。
他的目标不是争霸天下,要不然就没有曹操什么事儿了。
林川最大的目标,便是将大魏打造成一个工业化的强大帝国!
汉中便是林川的实验之地。
姜维和邓艾的能力,让林川实现目标的时间大大加快。
………………………………
第二百零四章 村长,能教我识字吗
林川和姜维以每日一个县城的速度,来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