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报社就是只送信不收信的驿站?”
尽管林川想用曹操更容易的理解的语言去解释什么是报社,但曹操此时还是有些茫然。
“嗯,具体来说,报社是一个负责编辑和发行报纸的机构。”
“报纸?”
曹操听完林川的解释,再次发出疑问。
这报社还没弄明白,又出来了个报纸!
林川此时才反应过来,自己为什么不先和曹操解释什么是报纸呢。
解释清楚什么是报纸,那自然就理解了什么是报社啊。
于是林川耐心的为曹操科普起了什么是报纸:
“报纸就类似于魏王您颁布的诏书,可以让大魏所有百姓都知道,具体的区别就是报纸上刊登的内容相对丰富一些。”
“比如说可以在报纸上介绍哪个州郡的粮食收成好,哪个州郡的百姓生活有多么幸福,甚至还可以介绍一些大魏的政策。。。。。。”
曹操此时终于理解了什么是报纸,也顺便理解了报社的作用。
“林先生,这报纸上所书内容,一定要严加审查!”
政治嗅觉十分敏锐的曹操,不仅发现了报纸的巨大作用,还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要求。
“请魏王放心,报社的作用便是用来编辑、审核还有发行报纸的。”
“并且报社的总部一定会设立在邺城,负责报社的官员也需要魏王您亲自把关。”
林川知道曹操已经发现了报社和报纸的用处,再次给曹操吃了一颗定心丸。
曹操听到林川的安排,也是笑着说道:
“还是林先生考虑的周全。不过这报纸和报社在本王看来,如今还是无法惠及大魏百姓啊,如今百姓识字者不过寥寥。。。。。。”
接着曹操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读书人基本出身于士族门阀,百姓们基本上都是文盲,这报纸要是只在士族门阀和官吏之间发行,便无法达到惠及大魏百姓的要求。
不识字的百姓有谁会去花钱买报纸啊!
林川知道曹操的担忧很有道理,不过林川也考虑到了这种情况。
“魏王,这报纸的发行,在我的计划之中,百姓和士族之间看的报纸在内容上会有不同的调整。”
“并且报纸如今也无需直接发到百姓们的手上。”
曹操闻言知道林川这是已经想好了后续事宜,继续认真听着林川的讲述。
“给官吏和士族们看的报纸,我认为应该以时政为主。”
林川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魏王您颁布的政令,不同层级的官员肯定会有不同的解读。若是魏王通过报纸来对政令再次进行一番权威解读,我想各级官吏便能够更好的执行政令。”
曹操听到此处眼前一亮,但是没有插话。
“如此一来,这份发行到官吏和士族手中的报纸,就相当于魏王您亲自为每一位官吏和士族阐述您的治国理念。”
“这样也许还能帮助大魏招揽更多的人才。”
随着林川的讲述,曹操的眼神越来越亮。
“百姓们所阅读的报纸,我认为应该以丰富见闻为主。如今百姓劳作之后,没有什么享乐之法,若是能够通过读报增长见闻,想来百姓们是十分愿意的。”
“并且也不需要将报纸直接发到百姓们手中,发给每个村子的村长即可。”
“如此一来,百姓虽然不识字,却多了增长见闻,消遣享乐的方式。。。。。。”
林川一口气说完之后,曹操已经是心服口服。
“林先生,这报社和报纸,对大魏之利,不亚于汉中商会和生产基地啊!”
曹操感慨的说道,对还未建立和发行的报社与报纸已经是十分重视。
接着曹操便对林川询问道:
“林先生,这报社和报纸,何时能够建立和发行?”
林川思索片刻后,才出声答道:
“如今各个州郡还未单独设立造纸厂和印刷厂,所以这报纸想要做到大魏统一发行,还是需要一些时日。”
“春耕之后便可以着手建立新的造纸厂和印刷厂,预计明年秋收之后,这报纸便可以发行了。”
接下来曹操和林川便在偏殿内继续商议着报社的建立事宜。
时间很快到了年底,林川第一次在邺城迎接新年。
和在汉中一样,林川在新年的时候喜欢到城里散步,看一看百姓们生活的变化。
此次陪着林川在城中散步的还是曹节,她现在也喜欢上了这种放松的方式。
“邺城百姓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啊!”
林川望着街道上人来人往,对身边的曹节欣慰的说道。
曹节闻言也是微笑着说道:
“是呀,自从林先生来到大魏后,百姓们的生活变的好多啦。”
林川听到曹节的夸奖,接着笑道:
“等到邺城这边的报社建立好,百姓们的生活又能多一些乐趣了。”
曹节听到报社,便知道林川说的是什么了,她跟在林川身边学习了很多关于现代的知识。
不过聪慧的曹节也和曹操一样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百姓们没有几个认识字的。
“林先生,如今大魏的百姓基本没有几个读过书的,这报纸他们也看不懂呀?”
曹节向林川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林川闻言哈哈一笑,心想不愧是曹操的女儿,一下就发现的问题。
“不知曹姑娘是否知道这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曹节回想了一下,便点头说道:
“节儿听过,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
林川听完曹节的回答之后,便笑着说道:
“那曹姑娘问题的答案,便在这句话之中了。”
答案就在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里面?
曹节先是疑惑,随即恍然大悟,看向林川的目光更加明亮。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魏时报的诞生
建安十七年春。
林川在邺城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
闲来除了和曹节一同欣赏邺城风光之外,便是对各个州郡的汉中分会作出安排。
林川首先是给仍在汉中的刘巴去信,说明了报社和报纸之事。
然后便让刘巴开始着手进行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的独立拆分工作。
刘巴也从信中看出了林川此举,将会对大魏官场和民生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于是刘巴直接拿着林川的信件找到了姜维,在两人的通力合作之下,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很快便完成了从生产基地中的拆分工作。
接下来刘巴又亲自坐镇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在两处基地都可以完全进行独立运作之后,马上给林川去信。
身在邺城的林川此时正在和程昱一同视察春耕。
两人坐在马车上,看着水泥直道两旁大片碧绿的农田,脸上都带着笑容。
“汉中侯,百姓们再用上这曲辕犁和筒车之后,不仅春耕更加轻松,看这作物的长势,今年的收成一定会比去年更好。”
程昱知道这田里的作物种子都是出自林川,并且在田间劳作的百姓们也都用上了汉中商会生产的新农具。
所以程昱对林川毫不吝啬的大加赞赏。
林川也在看着田间劳作的百姓,发现百姓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听到程昱的夸奖之后,林川笑着说道:
“程大人,让百姓们吃饱穿暖,这本就是我来到大魏的目的。”
程昱和林川也有一年多没有见面,他现在发现林川愈发稳重,但心底这份善良还和在荒岛上之时一模一样。
太阳落山之前,林川便和程昱将邺城周边所有的农田都视察完毕。
这也是得益于水泥直道的修建,不然林川和程昱就算分头行动,也要三天以上的时间。
两人回到魏王宫后,曹操已经命人在偏殿的庭院中准备好了茶水点心。
“本王都说了,林先生和仲德不必亲自去视察春耕。”
曹操对林川和程昱有些无奈的说道,现在春耕有专门负责农事的官员前去视察。
林川和程昱听到曹操的话后相视一笑,接着程昱便对曹操说道:
“魏王,我和汉中侯是静极思动了,哈哈哈。”
待三人落座之后,曹操对林川提起了报社之事。
“林先生,不知建立报社的准备工作,如今进行到哪一步了?”
“回禀魏王,我已经让刘子初将汉中的造纸印刷工坊,分别建设成为生产基地。算算时日,这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应该已经是开始进行生产了。”
曹操听完点了点头,报社的建立进度之前林川都已经和他说明。
就在他们谈论报社建立进度之时,刘巴的信件也到了魏王宫。
“汉中侯大人,这是汉中刘先生的来信!”
一名侍卫将信件送到林川手中便告退离去。
林川拿着手中的信件,刚想说一句‘说曹操曹操到’,好在发现不妥及时改成了:
“果然如我所料。”
然后林川看完刘巴的来信之后,又将信件递给了曹操。
等到三人都看过来信之后,曹操满意的点头对林川说道:
“刘子初的才能本王是知道的,把他调到林先生手下,是本王做的十分正确的一件事。”
“那我就替子初谢过魏王的夸奖了。”
林川对着曹操拱手笑道。
程昱也知道建立报社之事,于是向林川说道:
“看来邺城的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也可以着手进行建造了。”
“不错,从汉中前来邺城的熟手工匠现在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林川也点头说道。
等从汉中前来的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的熟手工匠就位,邺城的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应该已经建造完成,马上就可以进行新工匠的培训。
林川说完,看到眼前的程昱,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副程昱喝茶看报的样子。
除了一身汉服,和后世的老大爷并无区别。
接着林川就忍不住笑了起来,让三国和后世不断接近,也是林川的一大乐趣。
程昱和曹操被林川突然的笑声搞的有点不知所谓,只好也跟着一同尴尬的笑了起来。
林川也没对曹操和程昱解释自己的笑点,反正他们也理解不了。
三人又在一起闲聊了一会儿,林川便起身告辞,他要去邺城分会主持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的建造工作。
林川来到邺城分会之后,负责邺城分会的王掌柜便热情的迎了上来。
“汉中侯大人,是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已经可以开始建造了吗?两处基地的位置和工匠都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安排好了!”
王掌柜先是汇报了林川交代的工作,然后便要请林川看一下邺城分会最近的销售利润。
林川听到王掌柜已经把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的工作安排好了,便直接说道:
“辛苦王掌柜了,这邺城分会的销售利润不看也罢,本侯相信王掌柜的工作能力!我们现在就去新基地的位置看一看吧。”
王掌柜对林川的夸奖十分开心,整张脸笑的跟花一样。
“一切听汉中侯大人安排,我这就带您去新基地的位置。”
王掌柜安排好马车后,就和林川一同出城来到了已经选定好的造纸基地和印刷基地位置。
林川看过之后十分满意,交代王掌柜这就命令工匠开始进行两座基地的建造。
王掌柜自是不敢怠慢林川交代的事情,于是马上安排工匠开始建造。
半个月后,两座崭新的生产基地已经建造完成。
同时从汉中过来的造纸印刷熟练工匠也刚好到达邺城。
接下来就是新工匠的招募与培训工作。
林川都交给了王掌柜负责,只在最后进行一下把关。
王掌柜没有辜负林川的信赖,原本预计在秋收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报纸印刷,如今在秋收之前便已经可以进行报纸印刷工作了。
报社的建造工作也已经完成。
魏王府,林川拿着刚刚印刷完成的两份报纸走进了新建成的报社总部。
只见报社门前匾额之上,四个大字大气恢宏:
大魏时报!
如今负责这个报社的正是荀彧,报社的名字由林川提供,曹操题字。
………………………………
第二百章 第一份报纸的发行
大魏时报报社一共建造了五层。
一层是大魏民报的办公场所,负责编辑有关大魏百姓民生的大魏民报
二层是大魏公报的办公场所,负责编辑有关大魏政令解读的大魏公报。
三层和四层则是大魏民报和大魏公报的审核办公室。
五层是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