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敏捷的姜维最先开口说道:
“老师,刘先生在信中说鲜卑轲比能部最后成功购得那一批棉衣和棉被,然后这批棉衣和棉被又被步度根部抢了一半过去,但我觉得此事颇有蹊跷!”
姜维身旁的邓艾虽然没有说话,但一向沉稳的邓艾脑子转的也是飞快,在看完刘巴的来信之后,他也察觉出了其中的异常之处。
林川听到姜维已经在心中有了自己的判断,不由得高兴的笑道:
“伯约可是发现了什么异常,说与为师听听。”
现在姜维已经被林川提前取了字,因为已经掌握汉中郡一部分实权的姜维再老被人小维小维的叫还是有些不好。
而且伯约也是姜维本来的字,姜维的家人还说林川取的字真好。
姜维知道老师也发现了异常,现在是要考验一下自己的分析能力。
以前林川在教导邓艾和姜维的时候就喜欢让他们先自己动脑分析,如今邓艾和姜维已经养成了深入分析问题的习惯。
姜维将心中思绪整理一番,便开口说道:
“老师,这步度根部和轲比能部,之前我也曾听说过。他们之前通过阎柔向魏王进贡,打算为大魏出兵效力。”
“可因为老师的指点,我大魏精兵仅用半日就在赤壁大破孙刘四十万大军,这鲜卑骑兵对我大魏来说便没有什么作用了。”
“魏王虽然对两人进行了安抚,可草原生存环境恶劣,两部鲜卑之间因为草场的问题没少爆发小规模冲突。”
姜维说道这里,开始观察老师林川的神色,确定自己有没有说错。
林川听到姜维对鲜卑人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那接下来的分析便会更加接近真是情况,于是便笑着点头示意姜维继续说下去。
姜维得到了林川的鼓励,便继续分析道:
“刘先生在信中说今年冬天必有严寒,可见棉衣和棉被对如今的鲜卑二部来说是多么重要。”
“如果我是轲比能的话,在付出了一批战马之后,必然要考虑如何将这批棉衣和棉被安全的送到族人手中!”
“无论是分批运送,还是派大军押送,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在广袤的草原上悄无声息的运送一批棉衣和棉被。”
林川见姜维把自己代入了轲比能的身份,明白姜维是把自己传授的换位思考真正理解并实际应用了。
姜维看到老师再次点头认可,对自己接下来的分析更加自信:
“还有就是,轲比能在步度根从自己手中抢走一半的棉衣和棉被,已战马不足,难以反击的理由放任步度根带着抢来的棉衣和棉被扬长而去,更是疑点重重!”
“所以我猜测,这可能就是轲比能和步度根暗中结盟,做戏给程大人和魏王看的!”
远在草原的轲比能和步度根正在给部众分发棉衣和棉被,他们可能打破头都想不到,汉中年仅十七岁的姜维之靠着一封信便将两人的计划猜的分毫不差!
“哈哈,伯约的想法与为师不谋而合!”
林川对姜维的表现十分满意。
接着林川又对在一旁默默思索的邓艾问道:
“士载可知那步度根和轲比能为何如此?”
邓艾听到老师点自己的名字,便出声说道:
“老、老、老师!我猜轲比能和步度根都害怕自己在付出了一批战马之后,购得的棉衣和棉布为对方做了嫁衣。”
“为、为、为了部族人心的稳定,两人还必须要获得这批棉衣和棉被!”
“所、所、所以步度根和轲比能只能达成协议分配这批棉衣和棉被,为了防止大魏忌惮一个统一的鲜卑,他们也只能私下里进行协议。”
林川听完邓艾的分析之后,也是赞许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林川刚要和邓艾和姜维说自己要去邺城的事情,就看到邓艾还有话要说,便示意邓艾继续。
“老、老、老师,我听您说的那句‘养虎为患?他们还不够资格!’,就想说老师这件事不如去和魏王大人详谈一番,免得魏王大人心有疑惑。”
邓艾说完,便和姜维站到一起,等着林川对他们的安排。
林川听到邓艾对自己的提醒,心中既是高兴又是欣慰的对二人说道:
“士载、伯约,你们如今都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为师此去邺城便彻底放心了,哈哈哈。”
姜维和邓艾听到林川要去邺城,心中也是十分不舍。
他们二人的家人早就已经接到汉中,每年过年都可以一家团聚,只可惜老师孤家寡人一个,本来还打算今年让老师来家里过年。
林川也看出了姜维和邓艾的不舍,便笑着说道:
“你们不必担心,曹姑娘也和为师一同返回邺城。这汉中的大事小情,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二人了,士载为主伯约为辅。”
邓艾和姜维听到是曹节陪林川返回邺城,顿时一点也不担心了。
接着邓艾和姜维默契的对视了一眼之后,对着林川行礼道:
“请老师放心!”
他们对曹节就像对自己的姐姐一般尊敬和喜爱,若是老师能和曹节喜结连理,他们二人就不用担心老师身边没人照顾了。
林川则是不知道两名得意弟子,心中已经为自己找好了师娘。。。。。。
汉中这场小雪结束之后,林川便和曹节启程前往邺城。
曹节仍旧没有坐自己的马车,而是和林川同乘。
她面对林川的婉拒,一个眼神加一句话林川就屈服了:
林先生的马车又稳又保暖,节儿做自己的马车晕车。
没办法,林川看着曹节楚楚可怜的眼神,实在无法拒绝啊!
“这小丫头片子没想到也学会撒娇了!”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报社的计划
邺城,魏王宫。
林川一行人终于抵达了邺城,并直接来到了魏王宫。
曹操见到林川和曹节十分高兴,当晚在魏王宫大摆宴席,为林川和曹节接风洗尘。
宴席之上除了曹操,荀彧、程昱、贾诩和夏侯惇还有张辽等人都在。
近两年来整个大魏都进入的稳定发展的时期,今年更是风调雨顺,所以镇首各州的文臣武将们也都回到邺城过年。
曹操也需要他们亲自对自己汇报一下各州现状。
此时魏王宫的宴席才刚刚开始,大家许久不见,正忙着互相寒暄。
寒暄过后,大家的话题都都转移到了林川的身上。
“汉中侯,幽州的事情做的实在是漂亮啊!”
程昱和林川提起幽州分会卖棉衣和棉被的事情,对林川赞赏道。
曹操得到程昱的汇报,知道这次又从鲜卑人手中换来一千多匹马,也是十分开心的说道:
“林先生对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这次可是从鲜卑人身上剜了一块肉下来啊,哈哈哈。”
林川听到程昱和曹操的夸奖后,谦虚的笑道:
“我只是将这个计划给了刘子初,没想到在程大人的帮助下,这个计划进行的十分顺利。”
荀彧和夏侯惇等人听完程昱和曹操的话之后,也都好奇林川又在幽州干了什么大事。
许褚已经迫不及待的对林川发问了:
“汉中侯,不知道幽州到底发生了什么好事情?”
林川的脸皮还没厚道当着众人的面,来自己吹嘘自己,于是他对许褚说道:
“我当时还在汉中,具体细节不甚了解。程大人在幽州坐镇,可否请您为大家解惑?”
程昱闻言便笑着对众人说道:
“好,既然大家都对此事感兴趣,我就为大家讲一下汉中侯在幽州的安排。”
接着程昱便将林川安排刘巴在入冬前首先在幽州推广棉衣棉被,还有入冬后用这批棉衣棉被从鲜卑人那里换了一批马匹的事情讲给了在座的众人。
“最后鲜卑轲比能部和鲜卑步度根部,还因为这一批棉衣和棉被发生了冲突。”
程昱说完,大家纷纷询问两部鲜卑交战的细节。
曹操这个时候才开口说道:
“轲比能和步度根这次冲突不过是做戏给本王看罢了。”
在座的众人都是一点就透的人物,听到曹操所言就再加上程昱之前的话,心中已经把这次鲜卑两部的冲突猜的八九不离十了。
接着曹操继续说道:
“大魏如今日益强盛,鲜卑人为求自保,所以借此机会表示了自己没有野心。”
“但不论鲜卑人作何打算,他们在大魏手里都翻不起什么风浪!”
桌上众人感受到曹操睥睨天下的气势,无不纷纷举杯相敬。
“大魏强盛,区区鲜卑何足挂齿!”
“魏王英明,大魏如日中天!”
“敬魏王,敬大魏!”
又是一轮觥筹交错,晚宴的气氛愈发欢快。
曹操今晚喝的也是十分尽兴,有些醉意的他拉着身边的林川笑着说道:
“林先生这次在邺城多待些时日可好?”
曹操一是比较想让女儿曹节在邺城住一段时间,二是想和林川商量一下大魏的下一步发展重心。
林川正好也要和曹操提及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和发展。
现在各个州郡的汉中分会所有报表,还有官府的告示公文,基本都采用活字印刷术进行印制。
但是活字印刷术的威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和曹操好好说明一下,他接下来的计划。
“魏王,我这次来邺城,就是打算在魏王宫长住一段时间,希望魏王不要嫌弃啊。”
林川直接答应了曹操的要求,曹操也是非常开心的说道:
“哈哈哈,林先生想在魏王宫住多久就可以住多久。”
接下来众人又是举杯畅饮,这场宴会直到午夜时分才结束。。。。。。
三日之后。
林川此时才来到曹操办公的偏殿。
前两日因为程昱等人要先行向曹操汇报各州的情况,所以林川并没有急着和曹操说自己的计划。
现在曹操已经听完了所有人的汇报,林川此时来向曹操说明自己的计划刚刚好。
“林先生,坐。”
曹操对着林川笑道。
“魏王,我这次来找您,是想和您说一下对活字印刷术的后续安排。”
曹操之前就对活字印刷术有很多想法,只是当时事务繁忙,这件事也就搁置下来了。
此时听到林川再次提及活字印刷术,不由得立刻来了兴趣。
“林先生请讲,本王洗耳恭听!”
曹操认真的对林川说道。
接着林川便开始讲述起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魏王,记得上次来到邺城之时,我便和您提及了活字印刷术对未来大魏的改变。”
“不错,本王记得林先生之前曾言,这活字印刷术推广之后,便可以让天下更多人能够有机会读书。”
曹操听闻林川提起初次献上活字印刷术的时候,马上就回忆起了林川当时的话。
让天下有更多人有机会读书,这对一直渴求人才的曹操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知林先生现在已经有了想法,是要设立学府吗?”
曹操对林川问道,心情有些激动。
早一天开始设立学府,大魏就能早一天培养出一批人才。
林川也知道曹操的想法,但他却摇了摇头道:
“魏王,开设学府一事,不可操之过急。”
曹操也知道自己还是比较心急了,便不再追问,对着林川点头示意他继续讲自己的计划。
林川接着说道:
“若是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刷书籍,恐怕这印出来的书籍还是掌握在士族门阀手中。”
“而且现在的读书人也基本都是士族子弟,要想让活字印刷术惠及百姓,目前来说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曹操知道要想重新建立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多么困难,但听林川的想法是想将这活字印刷术惠及百姓,不由得再次出言问道:
“活字印刷术的惠及民生之法,林先生有何计划?”
林川淡淡的吐出两个字:
“报社。”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报社?”
曹操第一次听到报社这个名称,茫然的问道。
“不错,正是报社!”
林川接着开始给曹操科普什么叫做报社,还有报社的作用。
“魏王可以把报社理解为,嗯。。。。。。一家面向整个大魏的驿站,只不过这个驿站的工作主要是送信,不经常收信。”
“额,报社就是只送信不收信的驿站?”
尽管林川想用曹操更容易的理解的语言去解释什么是报社,但曹操此时还是有些茫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