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不相瞒,你来之前,已经有王公逼迫我从嫁与他,因他是我丈夫弟弟,按蒙古旧俗,应从属于他,他打着这名义,将我数十万顷草场霸占,还掠夺我草场牛羊……”
“是谁!?”
脱因帖木儿大惊。
元顺帝在时,对于鲁国长公主还是很尊敬的。
但是蒙古的确有这个习俗,如果丈夫死了,那么妻子就属于儿子,或者属于丈夫的弟弟,哥哥。
甚至于,丈夫有多个妻子,那么丈夫死后,妻子就属于丈夫其他妻子所生的大儿子。
此习俗如今还在。
就连鲁国长公主也无法免俗,被逼迫更甚,因她富有财货。
“除了鞑靼部,还有谁,如今我黄金家族的兵马不多了……”
鲁国长公主叹气。
脱因帖木儿也摇头道:“大汗也是这般,如今处处困难,但我还不能投降,大汗让我询问你意思,若是长公主你愿降,大汗可以大元皇帝的副玺给你,你奉之投降明朝,先看看大明是否真心对你。”
“至于我等,大汗言语,他准备借助明朝财货资助,去攻帖木儿,借机笼络瓦剌与鞑靼,再借兵辽东纳哈出,往西打打看,那瘸子帖木儿虽说攻下察合台汗国不少领土,但反叛不断,若是西征,说不定能如西辽耶律大石般,在西方打下基业,事成,我大元也可与大明南北对峙,事不成,大汗唯有战死而已。”
“成吉思汗的子孙,没有投降的大汗皇帝!”
(
第109章 定川蜀
蜀中古道自古难行。
洪武十五年,景川侯曹震深感从建昌卫走云南的这条驿站,修建困难,山路难行,便建议从乐山,峨眉走古栈道,被朝廷采纳。
如今,数百艘大船形势在岷江江面。
“前面就是灌县了。”
郑和望着前方地理,忙对着朱雄英说道。
当年郑和家族被俘获,郑和曾经随着沐英征讨过四川和贵州蛮民叛乱,来过成都,对此地也较为熟悉。
而朱雄英也是感慨万千,前世他从小到大,唯一去过的大城市,就是成都。
他自幼在孤儿院长大,喜欢听民谣,无数次听到过一首叫做成都的歌,后来他在职高毕业后,实习的地方也是成都。
如今在另外一个时空,他又来到了这里。
“郑和,灌县的都江堰,此地官员可有修缮?”
朱雄英问道。
他可是清楚的记得,成都在前世那个时空建国后,修建了许多座水库的情况下,仍旧年年发洪水,下游如金堂等地方,常年没淹。
郑和道:“殿下,国安司的探子来报,如今蜀王殿下极重民事,地方官员也多以民事为先。”
朱雄英嗯了一声。
朱椿的确是个不错的藩王,也很适合川蜀,此地其实自然环境非常好,稍微治理一番就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前世那个时空,为了抗击倭寇,此地出了三百万川军,是当时的兵源地和产粮地。
如今又要在此开科举中卷,取贵州,云南,四川,还有缅甸安南士子,自然要格外上心。
此时的东南亚地区,还不像是前世那时那种发展了自己的文字,缅甸,暹罗,安南,这些地方都通行汉字汉文,而四川话,严格来说就是这时候的西南官话。
此话放之西南皆可通行,大部分西南蛮族,夷民都可以听懂。
要想定东南,就要对四川大治。
而欲大治四川,就要先抓成都平原的水利。
大明只要将四川的水利搞好,粮仓就成了一半。
河南中原等地,元末的烂摊子到现在还没收拾完,要经略陕甘,得从成都不断运粮。
按照朱雄英的设想,此地要多种植木薯,稻谷,还有甘蔗,做大明东南的大粮仓,重点发展肉兔,温室大棚技术等。
成都平原的气候,也十分适合种植各类蕈类蘑菇。
由于当年钓鱼台大战,川人抵抗激烈导致此地在元朝时被屠川,人口从南宋时的一千多万,锐减到了一百多万,剩下的也多逃去山区,成都平原上也没有什么世家大族,施政阻力小,土地随便开垦,吉安侯陆仲亨与景川侯曹震就在此地开垦了数万顷军屯田。
如果再解决肥料问题。
川蜀熟,西北足。
“得去找爹聊聊,川蜀重地,要放几个善于搞农业民生,还有治水的重臣过来,把此地的水患搞好,川蜀平原什么都不怕,就是这水患要人命,大明还真是奇怪,陕西这些时日有旱灾,四川却发起大水。”
元朝时,因为连年水患,所以元朝对于治水很擅长,出过许多治水名臣,如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
郭守敬还留有著作传世。
朱雄英看向岷江中的大水,开始琢磨大事。
……
另外一边。
几名年轻儒生,正好奇地打量着四川景色。
吴中,杨荣,杨士奇,杨溥,四人都在。
在太学中学习两年,他们也到了该实践的时候,这次他们以皇长孙朱雄英的伴读身份,专门来川蜀之地学习的。
“不意川蜀竟有如此多的良田。”
杨荣感慨道。
“可惜广元古栈道山路难行,否则我大明可对此地大治。”
杨士奇也附和。
这四人都是太学学子之中,成绩比较拔尖之人。
所以,都被朱雄英带来,前往四川和云南实习。
先从小吏做起,做出实干成绩,考核之后,再行分配。
吴中却道:“元初,此地无城壁栋宇,若与我成都府一县,我必能重现益州富庶。”
杨荣少年心性,哈哈笑道:“哦,吴中你如此自信,那我也要禀明太孙殿下,求得留蜀中,为蜀中一县丞,与你比比看!”
杨士奇翻了个白眼,道:“你等资历,做个粮长都够呛……”
似他们这般的士子,此次朱标和朱雄英足足带来了数百人。
朱标等人过来,也从陕甘和山西带着大批移民,用官船装载前来四川,其中还有许多北方地方府学推荐出来的优秀士子生员。
这些优秀士子生员,多是有才名,然后配合大明官府,在移民和征收赋税做的出色的优秀人才,皆是实吏,并非是夸夸其谈之辈。
这次朱标北巡,对于大明意义深远,尤其是糅合南北方的矛盾。
重点就在吏治上了。
去北平,则是抽调了许多国子监和太学士子。
从北平去山西,则是从山东,河北抽调士子。
到了陕西,则是用南京与山西河南士子,再将陕西的府学优秀学生,和粮长收赋税做的出色的生员,全都抽调来西南成都等地为官。
其实大明早已经有官员回避制度,一般不在自己出生地当父母官,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任用南人做北官,北人做南官,还是从基层小吏就开始替换,还是头一次。
这般用人,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派遣过去的官员,不会和山东,江南等地一样,官员和乡绅要么同宗同族,要么官员在获得官身之前,商贾乡绅就对他多加资助,助他扬名,有利益交换。
大明在洪武十五年前,有十年左右没开科举,主要靠荐举制。
这给大明的商人,还有乡绅开了个口子,他们纷纷给自己看好的“贤才”造势造名,资助钱财举办诗会等,为贤才上升提供方便。
导致在大明停下科举之后的十来年间,朝廷里进入了大量的,靠着关系进入朝廷的官儿,这种官员,南直隶府尤其多。
前世那个时空,洪武十八年爆发的郭恒案,与其说是官场舞弊案,赋税造假。
不如说,是因为大明十年没开科举,导致大明南方荐举出来的乡吏,知县这些,和能交赋税的大地主阶层沆瀣一气不交粮赋,官府只能想办法填坑造假,最后暴雷。
任用北人为南官,能少许多包庇,为朝廷征收起粮食来。
此次,因为方孝孺负责大明的中卷,负责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举子生员考试,所以吴中等几个人留在蜀中,也能得方孝孺照拂。
另一边。
“爹。”
朱雄英进入朱标的船舱,朱标正在和地方官员处理政务。
主要,就是集中在户籍,黄策地契这些东西上。
元朝时,蒙古人有意不对四川大治,因为此地的老百姓十分反元。
他们攻入之后,将城池烧毁了,城墙拆除,捎带着,成都府的户籍,税表等,全都没了。
而明玉珍入主川蜀,也只图享乐,主要统治着成都城池周边,也别提什么户籍税册。大明接受过来的,是一个两眼一抹黑的西南地区,甚至还不如甘肃,甘肃因为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大元也对户籍做过统计。
如今,大明经过这么多年的丈量,统计,堪堪初步完成了川蜀之地的户籍赋税统计。
“参见太孙殿下。”
川蜀本地的官员,连忙拜见。
而景川侯曹震,吉安侯陆仲亨,还有四川教学方孝孺,早早就到了汉中迎接太子朱标和朱雄英,此时也在船舱中。
“免礼。”
朱雄英摆摆手,他坐在一边旁听,方孝孺见众臣都围着朱标,自己也插不上话,缀后几步,靠在朱雄英身边,低声道:“太孙殿下,有好事。”
“什么好事?”
“我国安司按照太孙殿下的图纸,发现了滇南铜矿,产铜极多,我大明得一聚宝盆矣。”
“这算什么好事?”
朱雄英摇摇头。
山西还发现了大量煤矿呢,大明九边卫所,以后就不那么缺柴火烧,能喝热汤了。
不过……
朱雄英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对啊,我怎么把这事儿忘了。
(
第110章 经济上鲸吞安南
南京。
朱元璋望着跪在下首的郭恒,眯眼细思。
“金人皇帝,妄用国库钱粮都得打鞭子,郭恒,你可知罪?”
当年金人起势之初,阿骨打有言,国库里的钱粮只能用于国事,不准私用,皇帝也不准。
完颜冕上位后,有一次没忍住,偷偷用国库中的钱买了酒。
对,就是道士萧抱珍进献的那种高度蒸馏酒,也就是高度白酒,在萧抱珍将这种酒水酿造方法贡献给大金国皇帝前,这种酒垄断于道士和和尚手中。
结果,完颜冕被发现了,于是完颜冕被当众打了二十个板子,打完之后,还要坐在皇位上,接受群臣的恭贺,说他秉公执法。
郭恒战战兢兢,趴在地上满头大汗,不敢言语。
他忙碌了一整年,收上来的赋税不过一百二十多万块大明银元。
而他本应该在苏州府等地,完成四百万块银元的收税目标。
再加上,北平漕运事发。
开封,周王朱橚又主动检举揭发冯胜故事,导致户部窝案一下子被被爆雷。
整个大明的户部,大明皇家银行,问题都太大了。
这几年,因为荐举制度,南方大部分官吏都和富商士绅关系密切,毕竟他们能够进入朝廷,也多是靠着富商士绅给他们造势,将他们捧成名人。
这尤其以江浙沪为甚。
此地名商大贾着实太多,官员很难不被渗透。
“如今,皇后身体不好,咱也不愿太造杀戮。”
“你郭恒,好好荐举揭发同伙,咱会给你一个体面!”
朱元璋眯眼厉声道,他很少这般发火。
郭恒顿时瘫倒在地,疲软说道:“上位,臣有罪,臣愧对上位隆恩啊。”
“淞沪之地,权贵众多,臣竭心尽力收税,也只得半数,至于贪墨之举,臣,臣无话可说。”
朱元璋冷哼一声。
他已经下定决心,等太子朱标回来之后,就开始加速交班。
同时,掌兵勋贵不得经商,经商勋贵不得掌兵。
所有银钱,悉数存入大明皇家银行。
勋贵买卖,大明皇家银行要占一半股份。
大明已成年的皇室成员,多派遣各地,担任大明皇家银行的高管,带着一帮太监和锦衣卫,盘查银行账目,监管胥吏。
不查不要紧。
一查。
大明的赋税被贪墨,简直是烂到了骨子里。
就拿周王朱橚的封地开封来说。开封仓本该有存粮三百五十万石。
实际存粮不到一百四十万石。
其中,漕运粮船,越有三成都被勋贵占用,拿来做买卖,做生意,往北方运送粮税,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幸亏,这两年,大明的开源节流,靠着发行国债,大明皇家银行吸储,积攒了不少银钱。
如今,福建,广东,在东莞伯何真,还有南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