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斗争,自古都是你死我活的。
蓝玉来西安,当了陕甘最高军事长官的话,此地的冯胜和邓愈旧部,自然会被蓝玉逐步清算,权势受损,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他们想见到的。
而且,如今这个时代,因为护卫不严,半路上出现劫匪身亡又不是怪事。
元朝的时候,河南有几个人,冒充钦差,居然把大元河南的长官给噶了,然后做了一段时间大官儿,后面自己喝酒吹牛逼才被发现。
甚至在前世朱雄英来的那个时空,建国后五几年,某陈老总从重庆去成都出差,路上还遇到劫匪打劫,土匪十分的猖獗。
更别提现在。
大明如今虽然在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统治,但要想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非得百年之功。
其实,这二百多个生员,要好好利用起来,防止陕甘和山西河南等地的汉人大地主豪强自己内卷……
大元以宽失天下,它施行包税制和分封,将绝大部分的权力下放给了色目人还有汉族大地主,就拿山西来说,当时许多帮着蒙古王公贵族欺压百姓的是汉人乡绅。
给元世祖忽必烈出主意,让汉人只能十户用一把菜刀的,也是南宋投降的文臣……
而陕西,河南这两个地方,汉族大地主豪强又比较多,胆子也非常大,元顺帝的时候,河南有个叫做范孟的小官儿,因为不满朝廷放羊式的官吏,蒙古贵族只知道收税,汉人小吏累死累活不得重用,于是他在行省衙门的墙壁上写了一首反诗。
人皆谓我不办事,如今办事有几人?
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
写完之后,他一咬牙一切齿,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带着几个人,冒充是大元上都来的钦差,干脆把大元河南行省的平章和二把手,全都给噶了,然后自己做了河南河北行省的平章政事。
问题是,他还真成事儿了,如果不是喝了酒一直吹嘘,后面还不一定会被告发。
此事,竟然就堂堂正正记载在元史上,真实发生。
由此可见一个问题,大明想要实现长治久安,其实并不害怕蒙古兵峰太强,游牧民族的特性,使得华夏民族并不惧怕和他们战斗,否则肥沃的土地良田早就被占据了。
怕的是内部的这些蛀虫内卷。
大明必须得把吏治,妥妥帖帖的抓好,抓严,科举人才,要牢牢的把握住,国旗国歌,国民教育,这几样妥妥帖帖的施行下去,几十年后,必能建功。
朱雄英不由想起元末明初,浙江大儒叶子奇怀念前朝的话来,此人和施耐庵,刘伯温等都是元末的读书人。
他说:“元朝自世祖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矣。”
但是元朝为何亡国?
还不是因为,没有实现皇权下基层,没有搞中央集权,被色目人和汉族大地主挖墙脚挖太深,叶子奇这些都不是普通人,按照元朝的划分来说,他们都是能给得起赋税的缴税大户,蒙古官老爷只要收了钱个个都好说话,他们日子当然好过。
可是普通的底层老百姓就惨了。
对老百姓可以宽,但是对于官员,对于地主阶级,尤其是汉人大地主,可千万不能宽仁,否则吃枣药丸。
大明后期就是铁证,文官什么都可以卖。
留发不留头,多尔衮最开始搞的时候还很担心,但是水太凉头皮痒们纷纷先剃,而且各种争先恐后进言荼害同胞。
他们本以为,满清会比大明更宽松的对待他们,因为大明时候士绅不纳粮,不用服徭役,有各种特权。
谁知道到了雍正,士绅一体纳粮当差。
而且士大夫们,大明时还能有些地位,到了清朝,连旗人的包衣奴才地位都不如,只把他们当狗。
这二百多个太学生员,可得好好利用,让他们将大明的皇权下乡推动起来。
去清复明的眼药,上的是谁的眼啊!?
(
第107章 没办法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夜幕沉沉。
因为西安炎热,朱雄英和朱标蜷缩在凉亭内睡觉,此处靠着水池,虽说有蚊蝇,但拉起蚊帐,再点起蚊香来,坐在凉亭之中仰头望着天上星辰,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爹……”
朱雄英靠着朱标的身体,忽然喊了一句。
“嗯?”
“爹!”
朱雄英又叫。
朱标咧嘴笑道:“傻小子,爹在呢。”
朱雄英却抚摸着朱标的肩膀,认真说道:“爹,我在想皇奶奶。”
这几天,因为天气炎热,朱雄英一直有些思绪不安,担忧自己皇奶奶马皇后身体,兴许真是因为大明属火德的缘故,大明建国之后,北方不再像元朝那样,每个月都有水患,而是旱灾较为频繁。
其中,尤其又以北方陕西为众。
“爹,你说,南京也这么热吗?”
他靠着朱标的肩膀。
朱标也忧心忡忡地皱了皱眉。
“不知,但宫里有冰,你皇奶奶又住在琵琶湖旁,应该无碍……”
“嗯。”
朱雄英抬起头来,望了望天上繁星,他抿着嘴问道:“爹,你说是谁派人追杀舅爷?”
朱标轻轻摇头。
“这不重要。”
“咱大明现如今,需要休养生息几年。”
“北元虽还有些生气,但已非我大明对手,随着时间越长,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北元却渐渐沦为草原部落,再无和我大明争夺天下的资本,北元的黄金家族,和蒙古本部王公贵族割裂颇重,又有世仇,我们不需要担心他们,他们离我们大明太近,只要长城修建好了,在经济上掌控他们命脉,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不攻自破,来投降的络绎不绝。”
“我们需要担心的,反而是更远的,蔑儿乞人,维拉特蒙古,他们离我们大明太远,对于茶叶和盐巴的需求又十分巨大,我们修建长城,不仅降低了出关卫所的军事成本,也能用这座经济长城筛选蒙古诸部,控制贸易量后,离我们近的欢喜,离我们远的会越来越艰难,如果离我们近的蒙古部落不投降,他们更北方的维拉特蒙古也会侵吞这些长城附近的蒙古部落,借机来和大明贸易……”
“如今的大漠草原,就是谁掌握了茶叶,大黄,还有盐巴药材,掌握了商道,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他们会自己打起来的。”
“至于追杀你舅爷的人,你皇爷爷会带着他们进棺材。”
朱标说到这里,宽润脸上闪过一丝狠色。
“就算你皇爷爷不下手,你爹也不会把他们留着懊糟你。”
朱雄英又抬起头看了看天空,道:“爹,你说,皇爷爷和皇奶奶,他们应该也在看着天空吧,他们瞧着的月亮和星辰,是否也是咱们看着的这几颗?”
朱标笑道:“傻小子,那是自然。”
“快睡吧,明儿咱们就启程去成都,再去云南,见了你沐英叔叔,我们还要去见湘王和潭王,之后就能坐船回南京了。”
“爹,我给你讲个故事。”
“什么故事呀?”
“满城皆白发,死不丢陌刀,独守五十载,岂敢忘大唐。”
“这个故事说的是安西铁血郡王郭昕的故事,是说大唐安史之乱时,安西精锐被调集回长安平叛……”
许久。
朱雄英都说的有些瞌睡了,眼皮子打战。
“爹……”
“嗯?”
“没什么,我就是再叫你一声。”
“晚安。”
……
随着大明永昌侯蓝玉来到西安。
整个大明的都开始龟缩战线,养起身来。
燕云和晋代之地,全都修建长城关隘,并且只开了固定的几个集市可以和蒙古贸易,再加上大明对西安的通敌回商进行了清理,来往的商旅逐渐少了。
可是,漠北和漠南诸部,蒙古部落日益增长的茶叶,盐巴,丝绸等需求,和少量的商队,不断增长的价格越来越不匹配,这开始逼迫蒙古部落们互相战斗,抢夺靠近长城的草场地盘,以便更加方便获得茶叶和大黄。
这有个专业术语。
垄断贸易。
因为北方诸部落,根本离不开大明的各种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尤其是茶叶,蒙古部落在经过上百年的富裕日子,一下在草原上吃沙子,这谁受得了。
而且,可以不打打杀杀,就正常交易买到各种茶叶大黄丝绸盐巴,谁愿意提着脑袋去砍杀呢?
何况,现如今的大明正是开国战力巅峰最猛的时候,打也打不过……
草原上紧缺粮食,有很多习惯吃高粱,小米和青稞,麦子的蒙古部落,索性直接投降大明,被在发放路费后,由沿途的驿站逐一安置,全都分去了云南和贵州等地,还有甘肃一些地方,戍边屯田,也种植如孜然,香豆,苜蓿等作物,尤其是为大明的边军种植苜蓿,大明卫所以后会在收割季节按时前来,以大明宝钞收购。
坚挺的大明宝钞,强横的军事实力,是大明能够安稳养生三年的基础。
能战,方能止战。
手中有剑,但是不够利,等我将这把剑磨的更利一些了,那时候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上,大明对北元,察合台,高丽等都是碾压态势。
甚至给大明十年勤修内政,解决三个问题,领土基本盘,中央集权,收取赋税,足以横扫此时的整个东西亚。
耐寒的抗旱水稻稻种,被大明从高丽引入,而从钦察汗国那边购买的黑麦种子,也被购入,北方卫所开始实验各种耐寒耐种的食物,改良卫所士兵的口粮。
南方卫所开始在大规模开始种植木薯,只是成材尚需时间,还得一两年才可支援北方卫所。
有蓝玉坐镇,陕甘的卫所官兵,也能吃到燕云之地卫所们标配的江淮和云南运来的折耳根干,此物可以替代一些茶叶的作用,通便消食,还有各种薄荷叶,藿香叶,此时的大明因为天气渐渐炎热,北方的降雨量少了,干草柴火不那么够用,火油配备不足,所以折耳根干还有薄荷叶这类东西饱受边关卫所兵欢迎,顺带着都畅销到了蒙古部落……
这些东西在这个时空的云贵川,还有江淮山区,一找一大把,很多蛮民夷民,就去采摘此物,卖给大明的南方卫所,再由驿站的商队带到北方。
百姓们有了经济来源,蛮民和夷民也学会了使用大明的宝钞,学会了汉语,学会了识汉字……
而西安发生的大事,远远不止这一点。
第一是朱标在离开西安之前,下旨宣布改西安为长安,封镇西京。
朱标本来就带着大明的玉玺,算是代替朱元璋在北方行使天子权力,而且此事也是早有预兆,不然作为帝国第三代中战功最彪炳的蓝玉也不会被派来西安。
长安,本是西安古称。
如今大明重归长安之名,乃是希望能够对西陲长治久安的,也有重现汉唐光辉之意。
第二件,就是大明广派探子,再请番僧喇嘛,说书人,商队,在青湟,吐蕃,以及漠北宣传大明即将开科举和武举,欢迎他们前来参考,尤其是前元的那些读书人。
无论中华,蒙古,色目之人。
但遵中华习俗,遵中国制度,皆可授官。
当年,洪武皇帝在平定天下之初,虽说前期喊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后面为了拉拢大量的汉化蒙古贵族,如李思齐,王保保这种,也专门下诏,对于遵循中华习俗,遵中国制度的,都视为华夏民族,一视同仁。
这在当时的北方影响很大,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北方的统一大业。
因为这是一种法理支持,就和大明在收复云南之后,朱元璋马上命令李善长招人编撰《云南志》一样。
如今,文物科举也不避讳少民,这是极大的心胸,甚至可以说,比大元还广阔。
人人都夸赞,洪武皇帝朱元璋有圣人心胸。
另一项影响深远的政策,就是公开劝降如今北元的皇帝天元皇帝,还有前元那些王宫贵胄,以及当年跟着元顺帝跑去北方大漠的那些北方汉族大地主们,快回来吧,大明全都发放安家费用,有才能且没有大过错的,选择优秀的一律原品录用,但是要分配到云贵川或者广西等地做三年土官儿,之后回户部统一分配。
这使得草原上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场景。
山西和陕西的丹门沁(货郎)们跳着各种担子,一边在大漠上各处蒙古王公部落中喊话:“明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大明朝廷声明,只要北元黄金家族投降,会给予他们优待,政府每年给予一定额度的生活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