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全都是淮人,中层和底层也多是南人。
骤然去了北方,这帮人失去高位,不搞事情才怪。
而且,南北两京轮戍,可以保证不会人亡政息,起码,太上皇,皇帝,太子,如果同时在世,执政的基本方针策略,可以按照朱雄英所写的《皇明政纲百年大计》一个个完成,起码在朱元章在世,能完成五五计划,为大明打下一个好底子。
朱元章自己逊位让贤,成了太上皇,既有皇帝的权势,还能让朱标顺理成章提用新人,打压朝中成了气候的勋贵,再提拔一批新文官。
朱元章也可以,带着李善长,带着那帮犯了不少罪的勋贵们,衣锦还乡。
朱元章给他们体面。
他们,也能落个晚年体面……
马皇后道:“这些都是大事啊,国之根本,皇帝你也要想好了,轻易不可施展……”
朱元章嗯了一声。
“起码还要在等三年,等我大明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等我大明各处战事靖平,同时,要疏通大运河,通济渠,在沿海修建卫所防倭寇海盗,保证福建两广到北京的粮饷可以从海路安全送到北京,还要将北京周围比较大的敌患解决。”
“雄英说,我大明要养生百年,才可屹立于世界之巅呐……”
马皇后苦笑道:“只是咱的好大孙,年纪轻轻,就要挑起这千斤重担了。”
“你若是退位让贤,成了太上皇,那雄英岂不就是太子了?他如今,也不过十岁而已啊……”
“秀英妹子,你放心。”
朱元章拍了拍她的手掌。
“咱朱明皇室诸王,也要好生培养,如今大明皇家学院,就在太学里给雄英这培养班底,将来该他打江山奋斗之时,太学里的有的是人才。”
“大汉一伍,都有玄子(宗室)长衣长髯者,日后,我朱明皇室诸王,和勋贵在太学学成后,都要前去战场为大明效力。”
“雄英不会孤独的,咱也不会让他一个人,背负这千斤重担!”
……
奉天殿。
朱元章在奉天殿偏殿内,右手端着一杯薄荷水,正在浅酌。
身边,曹国公李文忠也端正坐坐着,面色有些难堪。
“假币之事,已确切查出,是出自句容。”
这段时间,李文忠两鬓斑白,他比起朱元章显得还要憔悴,苦涩地说道。
这假币,竟然就发生在南直隶应天府眼皮子底下,这让李文忠深切感到,军情司,锦衣卫国安司,都需要增加一些专业的情报人员。
另外,军情司怕是得来一场大清洗……
硕鼠,潜于屋内。
朱元章亲自端起一杯水来,放在李文忠面前,叹气道:“可是淮西旧人?”
李文忠点了点头。
朱元章低声道:“将印制假币之人,严惩不贷,悉数斩首,将尸首从句容到南京,给咱剥皮实草悬于官道,以儆效尤!”
李文忠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犹豫道:“那背后的勋贵……”
“不忙。”
朱元章眯着眼,澹笑道:“咱开国之初,就说过,大元以宽失天下,故而我大明最重要的是正纲纪,君君臣臣,臣子就应该做臣子的本分。”
“但如今,李善长都成了文官之长,犹如大元的太师了,咱都没慌张,文忠你可知我心意?”
李文忠眼眸微微一张。
大元的太师,无论是燕帖木儿,还是伯颜,又或者是元顺帝的宠臣脱脱,后来的王保保,都离不开谋逆窜逆这条路子,朱元章这个比喻,已经很危险了。
元顺帝还曾经在脱脱率领数十万大军,包围了红巾军,即将一战成功时,罢免了脱脱的职务,为的就是不让脱脱做大。
“大舅,善长公,对咱大明,功劳颇重啊……”
朱元章的笑意冷了下来,他拿起自己桌子上的老花镜,戴在了眼睛上,轻声道:“他知道咱心意,咱也不会亏待他,真到了那一天,我会给他李善长一个体面,给他们李家一个体面……”
“如今朝廷里,想让李善长下去,坐他那个位置的文官数不胜数,咱之所以还留着他,不也是念及淮西旧人当年给大明打江山流过血,流过汗。”
“等等吧,再等等,我大明,需要养生几年……”
第91章 我大明有好生之德
翌日。
清晨,朱雄英早早起来,打完拳法之后,开始拿起牙刷洗漱。
这牙刷以牛骨制成,中间插入猪鬃。
在前世那个时空,很多人认为牙刷是明孝宗心疼自己老婆发明了牙刷,实际上,在后来出土的辽国古墓中,就已经出现了牙刷。
甚至夸张的说,牙刷在唐代就已经出现。
宋代时,皇室贵胃已经有牙刷使用,但并未普及。
如今,这牙刷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朱雄英刷着牙,一边听从紫英,和姚广孝汇报北平的军情。
一日前,朱棣亲自在张家口堡外的马驹儿堡,以优势兵力一战击溃北元万户索林帖木儿,并且生擒之。
乃儿不花见状,本来准备逃跑。
但是他们部众百姓比较多,而且带着许多辎重,被朱棣手下千户丘福率一千精兵击溃,当场投降。
如今,朱棣带着乃儿不花和索林帖木儿,还有数万投降的百姓,正在往北平而来。
“派往高丽的使者去了嘛?”
朱雄英一边刷着牙,一边含湖不清地问道。
姚广孝连忙拱手:“启禀皇孙殿下,臣已命纪纲,带一蒙古籍宦官,还有一高丽籍女官,走陆路前往高丽。”
“哦?”
朱雄英回头。
“纪纲?他还那么年轻,你就让他独自出使?”
“此次出使,是为了激怒高丽之王,非为正使,故而是一次机会,纪纲血书求正使之位,说若是完不成殿下任务,就从高丽国游回来。”
“哈哈哈……”
朱雄英哈哈大笑。
“行吧,那我就看看他有啥本事。”
“对了,察合台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朱雄英又问。
姚广孝笑容凝重起来,说道:“那帖木儿大汗,已经将尹儿汗国全部攻灭,且占了金帐汗国大部,西察合台汗国也尽落他手,如今他尚未腾出手来对东攻伐,只因西边的钦察人,尚有叛乱,我国安司的商队在察合台汗国探明,大元的贵赤卫,康里卫,阿速卫,哈喇鲁万户府,宣忠斡罗思扈卫,大部都已投降,如今只有在钦察卫和少部分阿速卫仍在反抗。”
“恐怕,再有十年,此帖木儿就可一统西域诸国。”
朱雄英凝重地点了点头。
瘸狼帖木儿。
西方人对他也很尊崇,在前世那个时空,西方人排列中世纪十大战神,此人常常能进前五,建立了号称第二蒙古大帝国,将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尹儿汗国几乎全部吞并,并且俘获了天方教国的苏丹。
巅峰时,国土疆域不亚于北元。
前世,成吉思汗的子嗣曾经跑去投奔他,请求他出兵东征,为大元复国,他一度很动心,率领二十万骑兵东征,最后死在了路上。
而郑和几次下西洋,也有去帖木儿帝国后方,寻找盟友,一起夹攻帖木儿的意思。
如今的他,正在腾出手来对付西方的斯拉夫钦察人,还有天方诸国的叛乱。
朱雄英深吸了一口气,道:“我大明还需要时间养生啊,西域是肯定要收回来的,但如今不是时候,至少得等我大明有五百万块银元,能漂漂亮亮打一场仗才行……”
“这次四叔虽说打得漂亮,一下招降了数万蒙古人,但是这些蒙古人,对于我大明的财政,都是极大的负担,处处都需要银钱去收买。”
“得想个办法,为大明开源节流,在北方,节省些物资出来……”
朱雄英看向了紫英。
“紫英,你这边呢?”
紫英盈盈蹲下,先行了一礼,才娓娓道来:“奴通过各部官吏中暗插的谍子,基本已经查清他等贪腐之事,且人证物证俱在。”
朱雄英点了点头。
“这乃儿不花和索林帖木儿麾下的蒙古百姓,许多是被赐了蒙古名字的汉人,乃儿不花既然不喜欢宁夏那地方的回部,不如把他们放去云南?”
“正好,在北平抓几个贪官污吏,去云南做他们的流官儿……”
……
两日后。
朱棣亲自出马,生擒北元万户索林帖木儿,招降乃儿不花,一时间轰动北平。
这次招降,正好是在太子朱标亲临北平,并且宣布将北平设立为北京的档口,无疑给了北平极大的振奋,太子朱标亲自出城外二十里迎接,沿途的老百姓挥舞欢呼不断,高声合唱大明国歌。
只是,狂欢之后,北京城的前元故宫里的气氛,却尤为沉闷。
北京城,前元故宫。
朱标在故元皇宫设立简易办公居所,正在处理一些紧要事务。
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或站在门外,坐立不安。
作为北平负责钱粮田税的长官,李或手中握有燕地许多税吏,这些年,随着朝廷从南方不断的往北方输送物资,李或经手的数额十分巨大。
徐达是军政一把抓,但是具体实施,却是他们这些文官。
他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对视一眼,二人皆是心头捏了一把汗。
无他。
他们贪污了许多钱粮……
洪武十八年,原时空“郭恒”桉在这一年掀起,但是这个桉子最初却并非是在南直隶爆发,而是北平,由北平布政使司李或先爆雷,侵吞南方支援的物资,钱粮,在税收上做手脚,收受北方汉族豪强大地主的贿赂,不收他们赋税,种种种种……
说他们是贪污,也不对。
因为前元的官吏,都是这么玩儿的。
北平,作为前元的大都,如今蒙古官老爷离去还不到二十年。
很多官场风俗,都是代代相传。
即便是改天换代,也未有什么不同。
在朱雄英来的那个时空,后世的清朝,康熙通过几次大战,解决了领土争端,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雍正利用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收起来了赋税。
这才有了清朝的康乾盛世。
如今,按照朱雄英所想,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大明洪武二十年前,解决大部分领土争端,光复故土,起码要将前世,大明陕甘九边,到奴儿干都司这一部分收回。
再用五年时间,来搞经济。
经济,也就是税收,这就需要吏治,需要人才。
其实以大明如今的财政动员能力,还有军事实力,也可以收回安南还有缅甸,但是得不偿失,缅甸地方,统治极为耗费钱粮,西域许多地方也是,出了甘肃嘉峪关往北,与察合台汗国接壤的许多地方,现如今都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
整个甘肃,到如今洪武十八年,才三万多户,其中的关西七卫,还很多是蒙古人后裔,汉人,不到五千户。
云南也是一样。
收是收回来了,但是赋税,治理,驻军,样样都需要花钱。
朱雄英看着门外的李或和赵全德,心里琢磨着,要不是我大明需要养生几年,按照你们犯的事儿,早就被剥皮实草,全家充公,妻女沦为教坊司官妓,世代为奴了。
如今,云南和甘肃,二选一……
哎,我大明真是有好生之德。
第92章 你二人算是赶上了
李或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被朱雄英盯上,还在和赵全德小声滴咕。
二人都觉得,这次有些不对劲。
太子朱标一向宽仁,但这个宽仁是相对于朱元章而言,对于他们这些地方官吏,朱标也没少下狠手,许多贪官污吏被剥皮实草,都是朱标亲手经办。
“太子殿下,莫不是已知晓了你我之事?”李或吞了口口水。
赵全德也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低声道:“若是事发,你我死罪难逃啊……”
二人对视一眼,左右看了看。
想要逃,可是锦衣卫已经将这里围的十分严密。
其实,在太子朱标来北平之后,他们就紧张起来。
因为,徐达病重,军情粮饷上很多事情,李或都能插得上手,朱棣虽说是藩王,可是他管不到钱粮后勤,只能掌军。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徐达一直在忠实的执行洪武皇帝朱元章的命令,但是他有心无力。
而朱棣因为是藩王,不可掌握钱粮,需要避讳,再加上北方这几年,由于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都向着天子求情,曹国公李文忠的军情司,并没有对这些贪污的地方官怎么样。
毕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