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邓镇等人大多还是伪造铜钱为主。
这几年,随着大明皇家银行越来越大,他们不再满足于伪造铜钱和银币,而是将眼光放在了伪造大明宝钞上,毕竟,大明宝钞比较值钱,一张十元面值的大明宝钞,折合白银约五两银子,这很值得他们去冒险。
而且如今经济繁荣,宝钞通行量大,假钞更容易糊弄。
当年,大明继承元祚,将北元赶走后,有许多以前给大元皇家服务的工匠织造留了下来被收编,也有很多隐居民间,不愿出来。
这银匠杨馒头,便发现了几个之前为大元制造宝钞的老匠人,来此邀功。“我给你一队兵士,你立即去将这老匠人请来,全家都请来。”
邓镇激动地道。
杨馒头点头哈腰,咧着嘴眼神闪烁,嘿嘿笑道:“那大人,我这个……”
“哈哈哈哈,我赏你五百顷田!”
“啊,谢过国公,谢过国公!”
邓镇冷冷笑了笑,得意洋洋,朝廷这帮蠢驴木材,他们将假币印出,拿去河南和陕西应用,就骗过了许多锦衣卫谍子,曹国公呀,真是老了……
……
皇城内。
朱允炆端坐在椅子上,正在背书。
几名儒臣在周围,为朱允炆讲解儒经,顺便讲解治国要义,甚至还包含一部分军事之事,和收拢权臣驭下之术,这些按道理来说,都不是朱允炆这种庶出子应该学的。
远处,太子妃吕氏欣慰地看着这一幕。
自从太子朱标将太子妃吕氏带入宫中的老人,全都在遣散出宫之后,吕氏低调沉稳了许多。
她淡淡地笑了笑,转身离去。
等吕氏走后,朱允炆侧过头望了望她背影,又转过头来看了看身前的几个儒臣,问道:“当年吕文焕投降,真是因为刘整先投的缘故?”
那儒臣不敢怠慢,忙道:“是的,皇孙殿下。”
“吕文焕独守襄阳数十载,为大宋尽忠职守,奈何刘整先降,且出卖襄阳城防布图,将襄阳腹心部暴露,忽必烈采取刘整献策,以水攻襄阳,若是一旦城破,蒙古人必定屠城,襄阳百姓独拒蒙古大军数十载,蒙古人岂能放过?”
“故而,吕文焕才带军投降。”
“襄阳城数十万百姓得以存活,全赖吕文焕公啊。”
朱允炆轻轻点了点头,面无表情。
如今,年长两岁的朱允炆不仅仅开始学习儒经儒学,还开始追思自己家族的来历,自从太子朱标将他身边的吕氏老人赶走后,朱允炆对吕氏家族格外敏感。
于是,他就细心研究了一下自己母亲吕氏先祖吕文焕的经历。
此刻闻言,朱允炆又道:“先生继续吧。”
那儒臣又继续讲起了儒经要义,而朱允炆却偷偷在下方拿出一张纸来,纸上是蜀王朱椿前去成都就藩之前,留给朱允炆的四个字。
“忠孝为藩”
朱允炆轻笑一声,脑海中担忧起了朱雄英下落,低声道:“大哥,将来允炆绝不让你失望,若我大明有难,允炆定然不降!”
ps:第一更
(
第84章 当年他要退出书画界我是极力反对的
朱棣亲自领军,前去张家口堡迎战乃儿不花。
而朱雄英,朱高炽,朱高煦则是坐在前大元皇宫的一个偏殿内,正在品尝朱雄英从南京带来的茶果。
顺便煮起一锅奶茶,吃着火锅,唱着歌。
北平当中的前大元皇宫,屡经拆迁,为了修建燕王府拆解了一部分,为了修建北平的城墙,又拆了一部分,如今这偏殿略显破败,而且处处体现着草原风格,粗犷,简朴。
而且这个时代的北平,因为人少,晚上比较冷。
好在,有奶茶,火锅,三小只们倒是比较惬意。
火锅吃的满头大汗,吃过火锅,众人在一旁吃些茶果休息。
一张床榻上,摆放着各色点心,晶莹剔透的碧涧糕,泛着淡红色的蟠桃酥,还有朱雄英精心调配的肥宅快乐水。
要说人世间什么事情最快活,这就是最快活的事。
吃了火锅,唱了歌,再来一杯快乐水。
朱高炽端着一杯肥宅快乐水,小口啜饮着,胖脸眯着眼十分满足:“雄英大哥,这快乐水的配方是什么?怎么这般好喝?”
朱雄英哈哈大笑。
“你倒是个吃主,这快乐水,主要用了蜂蜜炒制焦糖,然后加了柚子皮,香菜根,香菜碎末,如今北地天冷,没给你们放冰块儿,若是加了冰块儿,那滋味儿更好。”
朱高煦端着杯子喝了一大口,哼道:“这有啥好喝的。”
说着好似是无意一般,左右打量,盯着郑和。
“喂,那个小内侍,你方才说,此地有玩具和小人书,小人书呢?”
他以眼睛左右偷偷瞟。
咱是来看小人书的,谁来吃吃喝喝呀。
正经人,谁吃吃喝喝,那不都得为了看节目。
在明代,其实活字印刷术已经十分成熟,在元朝时候,北方,尤其是山东等地,学风淳朴,当地的很多读书人自发的开始改良书籍印刷,元朝重臣严实就屡次改良活字印刷,后来姚枢,杨古等人又屡加改良。
而元朝因为对读书人放养,所以读书人很喜欢写杂曲儿,写小人书,尤其是风花雪月之事。
蒙古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们不太懂华夏读书人的弯弯肠子,曾经有读书人写反诗,被告到了蒙古老爷那里,正在喝酒的蒙古老爷说,关我屁事?
一定程度上,明代的话本,市井流行,和元代对读书人的散养离不开关系。
元代的农学家,发明家王祯对印刷贡献较大,此人为了方便普及各类农学知识,对活字印刷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研制出了轮盘活字印刷,效率大增。
这种活字印刷,也被元朝官府应用,可以印刷回鹘蒙古文,教蒙古人种地,也能印刷汉文,在很多地方也被用来印刷杂曲。
朱高煦说完之后又道:“要是没有小人书,等会我把你这小内侍腿打断!”
说着报复似地,抓起一把茶果,大口咀嚼了起来,横眉竖眼。
朱雄英见状哈哈大笑,这朱棣的老二的确是有些意思,他挥挥手,招呼郑和,去拿一些自己让罗贯中印刷的小人书来。
小人书的印刷十分简单,只要用木板,或者是铁板铅板,将人物图画提前刻绘好,就可以大量印刷,朱雄英觉得很有趣,就让太学印刷了许多。
上面的主要内容,大多是普及数学,还有简化字。
以及一些儿童启蒙故事。
朱高煦狂放不羁,十分嚣张跋扈的模样,看的朱雄英轻轻摇头。
他不由劝诫道:“我说高煦,你为何这般跋扈,年轻人,不要太气盛呀。”
朱高煦冷哼一声,脑袋扬起:“我就跋扈你待怎样?”
他抓起肥宅快乐水猛灌一口,冷哼道:“要不是这小内侍诓骗于我,我怎么会来你这地吃这鸟食,这茶果一般般,我北平也有的。”
“至于这快乐水,更是稀松平常!”
说着他又干了一大口。
“我还以为,你们京师来的,有多了不得呢……”
“如今看来,不过如此。”
等到郑和拿来小人书,朱高煦随手拿过一本翻了起来,见上面都是些数学或古诗知识,不由大怒,吐槽道:“什么呀,不会真有人拿小人书画算术和唐诗吧?”
“我听说,你们南人,都喜欢看黄蛇,市井小报,有许多很粗很长的黄蛇故事,结果,就这?”
“你莫非瞧我朱高煦年幼,诓骗我等??”
“哼,实在贻笑大方!”
朱高炽连忙给朱高煦使眼色,劝他不要乱说话。
但是朱高煦却丝毫不以为意。
朱高炽只得给朱雄英赔笑:“舍弟年幼,雄英大哥你勿要生气。”
朱雄英轻笑着摇了摇头,这小孩朱高煦到真是让自己想起了十叔。
只是,如今,十叔朱檀已经不再这般跋扈了。
他不由笑道:“朱高煦,你不要着急,仔细翻翻,这下边有一本小人书,叫做《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你翻一翻。”
朱高煦满面怀疑。
他嗤笑道:“《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书名如此土,与风月逍遥一点都不沾边,好不好看啊?”
“本世子殿下阅书无数,你可别拿寻常货色搪塞与我。”
“你一看便知。”
朱高煦将信将疑地拿起那本书,翻看起来。
“套路太老,开头一般?”
“都被唐传奇志怪写烂了的梗。”
“人设也老,许多志怪书常见,一般般嘛!”
看了一会儿,朱高煦之前那桀骜不驯的表情,已经完全变成了津津有味模样,似乎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他咳嗽一声道:“此书,还行。”
“绘画鲁迅,作者周树人?我怎么没听过?”
“可还有其他书?”
朱雄英哈哈大笑,朱高煦还真是有趣,他让郑和,又拿来一本,名为《石猴大战七仙女》。
“这本可是禁书,只能在此观摩。”
朱雄英神神秘秘地道。
朱高煦闻言,倒是来了兴趣,他拿起来看了看,眼睛瞪大,渍渍称奇:“喔,这猴子偷桃。”
“啧,仙女指路?”
“哇,老君献果?”
“这本,倒是还行,爽点明确,勉强算是中上之姿。”
意犹未尽地翻完,朱高煦又摆起谱来,哼道:“还行,勉强能看,这石猴大战七仙女,对于你们这种凡俗来说,太过高深莫测。”
“对于本世子殿下,刚刚好。”
他随即又似是不在意地问道:“喂,这石猴大战七仙女,是谁做的?”
朱雄英端起一杯薄荷水,轻轻酌饮一口,叹息道:“是我大明日报主编,翰林罗贯中。”
“可惜,画完了这一本石猴大战七仙女后,他因为做报纸公务繁忙,从此封笔,再也不做小人书了。”
“啊?”
朱高煦遗憾地跌了跌脚,满是遗憾。
“当年,他要退出书画界,我是极力反对的。”
朱雄英也道。
“另外,高煦啊,你怎么能沉迷这些书籍,太涩的人,成不了大事!”
“这些小人书,一天不看难受,看了难受一天,对身体不好。”
“而且,看多了,还废纸。”
“你听大哥我一句劝,你还小,把握不住!”
(
第85章 凤起辽东
辽东。
纳哈出坐在大帐之中,左右有王公相伴,前面是一群高丽女和汉女翩翩起舞。
面前桌上,摆放着辽东湄沱湖特产,“湄沱之鲫“。
这“湄沱之鲫“又被称为白鱼,肉质鲜嫩无比,在唐代时曾是贡品,辽金时期,也是王公贵族才能食用。
纳哈出身材高大,他是一员十分骁勇的猛将,而且在黄金家族中地位尊崇。
如今的他,坐拥数十万军,在大明,北元,高丽之间左右逢源。
尤其是高丽,对纳哈出是言听计从。
此刻,高丽国来的使臣,正在给纳哈出献上财帛,想要要一些铁岭地区的“荒山”。
那高丽使臣,极尽谄媚,将纳哈出夸赞的无与伦比。
纳哈出身边的侍女,以黄金梳子帮他整理了一下胡须,好让他方便食用湄沱之鲫,他鹰隼似地眸子闪烁着狡黠,嘴角勾起冷笑。
当年,纳哈出被俘获又放还,主要是因为他熟读汉人兵书,汉化颇深。
当年朱元璋审问他,他可以以汉话直接和朱元璋交流。
此人十分喜欢风雅,尤其爱汉人的美女,府邸中有许多南方汉人美人,而且他还写的一手好毛笔字,作为成吉思汗四杰木华黎的裔孙,他是当世少数几个能直接用汉语和诗歌与大明使臣做歌的北元权臣,在前世那个时空,他投降之后,为太子朱标和蓝玉器重。
此时空,因为这两年大明皇家银行的缘故,纳哈出也赚的盆满钵满。
旁边的高丽,在他和大明,北元中做二道贩子,也赚了许多钱财,野心开始极度膨胀。
首当其冲的,就是高丽国开始在边境搞小动作。
本来,高丽国的国土疆域,距离鸭绿江很远。
在元顺帝时期,为了对付中原地区,尤其是河南洛阳等地的刘福通等红巾军,元顺帝从全国各地征调士卒,从高丽征调了许多兵丁,还从中亚,西亚,甚至是察合台汗国抽调士卒过来平叛。
而高丽的将领,在被红巾军屡次吊打之后,发现,大元似乎没有那么可怕。
之后,又发生了,高丽恭愍王将元顺帝的奇皇后全家屠杀之事,而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