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吸入的定期存款,可以用来当国债券利息,支付到期的国债券。

    而金银实物,可以买很多东西,繁荣货币市场。

    交给老百姓的,或者老百姓取出去的,获得的国债券利息,取出去的大额银钱,多以宝钞支付,宝钞只要维持在合理的区间,保证在通货膨胀的安全区间内,可以大量印。

    一旦有通货膨胀,宝钞不值钱的苗头,也简单。

    将安南,高丽国,察合台汗国,北元,倭国,吕宋这些地方,当做大明各类商队,手工业产品,丝绸,茶叶,陶瓷,还有玻璃,镜子,漆器,布帛的原材料倾销地,起到海绵的作用,将大量的产品倾销出去,换取更多的原材料进来。

    同时,又加大出售中长期国债券,而且限定额度,必须用大明宝钞购买,再提高大明皇家银行的利息,尤其是存长期的。

    如此一来,又能将大明皇家银行发行出去的,过量的宝钞收回来。

    只要将大明皇家银行牢牢把在手里,倚靠着大明百姓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迟早有一天,周遭的北元,察合台汗国,高丽,日本,安南等地,会沦为大明庞大的金融经济市场的虹吸海绵,成为大明市场的调节剂。

    朱雄英听纪纲说完,笑了笑,小伙子真是会说话,尽挑自己喜欢的事儿来说。

    这次前来北平,也有个问题,就是南方的经济体量,这两年基本上发掘到了一定程度,需要拓宽市场,否则南方,尤其是南直隶,应天府这些地方,要开始通货膨胀了。

    谷贱伤农。

    南直隶的老百姓有许多地种,均田之后,粮食产量又提高了,再加上培育的高产稻谷谷种,让粮食不那么紧缺,在南直隶的老百姓,对于种地的热情不那么高涨。

    老百姓开始转而将目光放在了经商上,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山东等地。

    这是放开黄策路引的利,也是弊。

    大明需要调节阀,将海量的物资分配均衡,保证南方各地区的经济不会膨胀,不会出现南方越来越富裕,北方越来越贫穷,这就需要在北平,进行一些布置。

    这也是这趟北平之旅,不得不来的缘故。

    用行政调节手段,冲淡南北物资分配不均匀的情况。

    想到这里,朱雄英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纪纲忙道:“俺叫做纪纲!”

    朱雄英皱了皱眉,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他仔细想了想,想起来了,此人是前世那个时代,在四叔燕王朱棣靖难时路过临邑住宿,遇到的投军良家子。

    他为了投军,不顾生命危险阻拦朱棣的御驾,朱棣见此子素有胆识,弓马娴熟,便收为亲卫。

    后来,就是他担任了锦衣卫指挥使,后世那个臭名昭著的东厂,也跟他有很大关系。

    此子做的最多的,当然就是帮着朱棣收拾那帮建文旧臣,权势一度过于庞大,朱棣感觉锦衣卫权势有些不受控制,就设立东厂,监管锦衣卫。

    想到这里,朱雄英咧嘴笑了笑,眼神闪烁:“既然这样,那你就拜入这位大师门下。”

    朱雄英指了指姚广孝。

    纪纲皱眉,看了姚广孝一眼,见姚广孝虎脸不怒自威,且眸子炯炯有神,不是凡人,但是杀气极重,他有些不太喜欢,犹豫道:“殿下,能否让我跟随与您,做您的亲兵!?”

    姚广孝笑了起来,轻轻摇头。

    朱雄英也是哈哈大笑。

    “你小子,得罪了方丈,还想走!?”

    “你知道他是谁嘛,他是我锦衣卫国安司广东卫指挥姚广孝,即将升任锦衣卫北平卫指挥,你就跟在他身边好生伺候着,听他调遣。”

    “我看你有些胆色,正好有一件去高丽国的差事交给你来做,回头姚指挥会给你说!”

    纪纲只好点了点头。

    他大着胆子对朱雄英道:“我这同乡穆肃,自幼好读书,因家贫才出来砍柴为生,还望殿下放他还家。”

    姚广孝虎眼圆睁,叹道:“此子是觉得贫僧职小,不愿同乡受难啊。”

    朱雄英哈哈笑了起来。

    “得罪了方丈,还想走,没那么容易!”

    “这次你麻烦大了,方丈这人小心眼。”

    “小心他叫少林寺十八铜人收拾你。”

    “傻小子,和尚都是好把式,跟着姚指挥,你不会吃亏的!”

    “喏,你看到这个小姐姐没,她叫做紫英,三岁的时候得罪了姚广孝方丈,如今都十八岁了,胸口都气大了,还没能获得自由身呐!”

    “一个字,绝!”

    (



    第76章 什么是搞黄蛇呀

    

燕王朱棣骑坐在高头大马上,心事重重地朝着前面走着。

    他穿着大明的新式棉甲,明黄色,上面有藩王才能使用的龙纹,棉甲里面的关键部位,细密的针脚缝着铁片和陶瓷片,腰腹拴着一根武装带,上面悬挂着望远镜,短火铳,也让他的身材更显魁梧。

    黄骠马的马腹上,挂着他的弓箭,火铳,还有他常常使用的大刀。

    不长也不短的胡须,被他精心修剪保养过,如今短而密,显得他既雄心勃勃,又富有冲劲,一双鹰隼似地眼眸时而闪烁着精光。

    因为长期和北元蒙古人打交道,朱棣既有草原天骄胸廓,又有汉人那种机敏谋略。

    同时,他又有北方人战力彪悍的特点。

    作为大明诸藩王之中,此时最能打的一位,朱棣常常亲自率精兵精骑冲锋,奠定胜局,他堪称是如今诸藩王里最懂军事最能打的皇子。

    和他差不多能打的后辈,似宁王朱权,肃王朱楧,都还小,此刻尚未领军,比他大的,秦王朱慡为情所困,被一个蒙古女子迷得死去活来,独守王府,已经两年多不怎么出府邸,不喜欢砍人,迷恋上了造人,和自己王妃王氏,侧妃邓氏,生了好几个子嗣。

    而晋王朱棡,喜欢做统帅,更多是居中观察指挥。

    其余诸王,还没那个机会一展军事才能。

    故而,如今他可以称的上是大明皇室第一战神。

    这次,他年仅六岁的儿子朱高炽,也跟随在他身边,骑坐在一匹枣红色的小母马上,朱高炽年岁不大,身材有些肥壮,长得比较像是徐达,但是面貌长得像朱棣。

    他虽年幼,却有勇力,背着一柄小弓,腰间挎着一把小剑。

    作为前世那个时空的大明仁宣之治缔造者之一,朱棣对于朱高炽,就像是朱元璋对于朱标,十分的信任,多次带着二子朱高煦出去出征打仗,让长子朱高炽留守燕京,主持政事。

    在前世,他最出名的战绩,当然是以一万人(注意是号称)左右的老弱残军,加上燕京城里的妇孺,面对放水大师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人(正规军十二万,辅军民夫三十余万,号称五十万人)进攻,硬生生守住了五十万大军进攻,抵抗住了滔天洪水!

    那一日,四海之水皆立,九天之水下垂!

    只是可惜,此役因为李景隆放水过多,导致从朱高炽之后,大明天子留下了善于溺水的祖疾。

    此时空的他,还只是个比较懂事的小胖子,还不会治水。

    前世,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推李景隆为靖难首功,很多人不解,若是他们亲身经历过李景隆进攻燕京这场泄洪战役,自会明白。

    五十万人放起水来,是何等的恐怖!

    就算是五十万只鸭子放起水来,也能淹没华北平原,何况是一个小小的燕京城……

    朱高炽很少有机会出远门,此刻走在路上,十分的兴奋,左看右看,对朱棣问道:“爹,太子大伯,和雄英大哥,什么时候到呀?”

    朱棣闻言回过头来,淡淡地笑了笑,道:“快了,等我们到了海津镇时,他们也就快到了。”

    朱高炽不解地问:“爹,为什么我们要去海津镇呀。”

    朱棣又笑道:“因为你太子大伯,是我们朱明皇室宗室之长,所以我们要去迎接,以后,海津镇要改名叫天津了,天子凌驾之地。”

    “哦……”

    朱高炽嘟了嘟嘴。

    他却眼神闪烁,咬着嘴皮嘀咕:“我觉得,我朱明皇室最厉害的人,是那天纵英姿的朱不败前辈,若是有机会,孩儿,想去拜见一下朱不败前辈。”

    朱棣不由莞尔。

    这几年,这个朱氏宗族里的“朱不败”,无疑出了太多风头。

    掌管大明锦衣卫国安司,提出组建大明皇家银行,开太学吏科,使得小吏也有升迁机会,又提议改良谷种,为北方卫所将士们改善盔甲,购置棉衣,棉鞋。

    如今,更是改造了火铳,兵器局的匠人,根据这朱不败前辈的建议,制造出了洪武一式。

    在洪武一式正式列装出现之前,曾经短暂的造出来过一些试用枪,并且配发了北地卫所,尤其是朱棣这边的燕地一线部队,给军情司夜不收谍子使用。

    蒙古人的弓箭,天下无敌。

    他们的弓箭骑射技术,是当世无解的强。

    而能够在北元蒙古怯薛军的正面交锋中讨得便宜,这绝非易事。

    那位朱不败前辈,不仅考虑到燧发枪的火药在北地可能会因为夏日太过干燥燃烧,还考虑到北地冬日太过寒冷,燧发枪的粒状火药可能打不燃。

    因此,专门委托兵器局的匠人,在北平来制造了几杆洪武一式,请朱棣手下的大明夜不收,在辽东等地,漠北等地的极端严寒天气,大漠风沙天气试用。

    结果,自然是出乎意料的好。

    虽说,洪武一式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

    一支洪武一式的造价,高达大明银元,七元钱。

    折合成白银,这相当于三两半银子。

    它注定无法大规模,广泛的列装。

    但是,只要列装类似于三大营这种小股精锐部队,在和元军的大规模作战中,洪武一式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试想一下,两军正用冷兵器激烈交战,这时,约有一个营的大明神机营士兵,手持洪武一式,出现在了战场最关键,打的最激烈的地方。

    这种大杀器,对于战局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而且,新式的虎蹲炮,和一种在小车上,能用木驾车推动的“洪武炮”出现了。

    这种洪武炮,炮管铸造更加紧实,是用铁管精钢铸造,铸造工艺是严格保密,只有应天府南京的兵器局能铸造,据说铸造方法,是太学中的匠人研制出来,可以用马儿拉着跑,炮管可以仰射,也可以转动。

    想怎么打炮,就怎么打炮!

    想怎么射,就怎么射!

    可以前入式,也可以后入式!

    射的更准,更远。

    这种洪武炮,在和北元蒙古人的大规模战场上,简直是绝佳的杀器。

    它更加轻便,可以用马儿拉,用人力推,在战场到了决定性阶段,用这种洪武炮轰一发,能直接将敌人的士气轰灭。

    唯一的缺点,也是造价高昂……

    它比虎蹲炮还贵。

    虎蹲炮一门,折合大明银元,需得大明银元六十五元,折合白银三十三两左右。

    这洪武炮,一门折合大明银元,得八十五元,折合白银四十三两左右。

    这种造价,整个大明,也只有小股特种部队,或者是精锐攻坚部队能够列装,没办法,现如今大明虽然很有钱,国债券也发行了不少,可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就拿九边,云贵川等边地卫所来说。

    每个月,光是军饷粮饷开支,折合实物,宝钞,就得五百万块大明银元以上,这还是地方官府收粮自筹之后的结果,而且军饷还不是随时都能保证按时发放,常常有延迟的情况。

    就像是云南等地卫所,似建昌卫这种。

    本身,守护卫所的官兵,都是前元的蒙古降兵,家在北方,本就不适应南方气候。

    这要是粮饷发放拖欠过久,要不了几日,这帮兵就会变成匪。

    要是地方军屯卫所不自己种植粮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部分粮饷,大明九边卫所不攻自破。

    而朱不败前辈,提出想法组建的这大明皇家银行,解决了不少问题,为大明解了军饷的燃眉之急!

    军事,银行,谍子情报,还有报纸,各类天文地理……

    朱棣心中升腾起敬佩,这朱不败前辈,实在是我大明朱氏皇族的天纵之才啊,乃是上天降下,帮助我大明的救星!

    他也不是一次打听过,朱不败前辈究竟是何人。

    结果只得知,朱不败前辈不愿见人,因他泄露天机过多,晚年不详,浑身长满了红毛……

    哎,可惜,可叹!

    朱棣将马儿送过去,靠近朱高炽的小母马,伸手摸了摸他脑袋,说道:“这次你太子大伯亲临,你要好生和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