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信得过俺,跟着俺去求这两位少爷,俺们说不定能搏个出身!”
穆肃吓了一跳。
他说话都哆哆嗦嗦起来,结结巴巴地道:“你疯了,俺们这些平民,怎么敢去拦官爷的架,万一官人怪罪下来,把俺们抓去砍了……”
纪纲又劝慰他几句,道:“你放心,咱机灵着呢。”
他眯眼瞧了瞧远处的朱雄英和朱檀,道:“你看那两个少爷,虽然穿着华服,但是一点不讲究,跟俺们乡下人差不多,就坐在石头墩儿上,俺觉着,俺们要是去跪下求收留,他们多半会收咱们。”
给穆肃使了个眼色,纪纲担着柴火,往朱雄英他们那边走去。
穆肃等周围几个少年都觉得纪纲疯了,而穆肃本来不敢去,却见纪纲越走越远,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跟上了纪纲的脚步。
女婢紫英本是李善长的贴身女婢。
两年前,李善长亲自将她送入宫里,成了朱雄英的贴身女婢,专为朱雄英打理国安司的情报事宜,李善长当年主抓后勤吏治朝政,有一套自己的情报收集方式,谍子探子如何布置,如何传递消息,紫英都是知晓。
如今两年过去,她已经发育的落落大方,珠圆玉润,丰腴饱满。
只是,她始终被郑和,周宽,甚至先被收入国安司的大和尚姚广孝排挤,更别提上边儿还有个贴身伺候朱雄英的女婢雨荷,故而这段时间,紫英一直在想方设法邀宠。
没办法,似民间,她这年岁的女子,早就嫁人了。
自己如今侍奉的这位大明皇长孙殿下,似乎不那么喜欢女人,从不碰自己,每次瞧见自己都不敢多看几眼。
作为一个锦衣卫谍子出身,紫英生怕自己被朱雄英嫁出宫去。
此刻,见到纪纲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朱雄英和朱檀,紫英瞬间觉得不对。
她连忙向前一扑,挡在了朱雄英身前:“殿下小心!有贼人!”
周围的侍卫,还有郑和等人都吓了一跳,连忙行动起来,郑和和周宽行动最迅速,直接将纪纲按住,手脚拿捏,压在地上,他同乡穆肃也按在地上。
因着此处是登州水师驻地,军官将卒极多,所以侍卫们都缀的远了点,再加上,跟随在朱雄英身边的郑和,周宽,紫英,姚广孝,个个都是有武艺在身,断不至于被人袭击。
只是,这件事还是吓得大家出了一身冷汗。
朱雄英缩在众人身后,见那两个少年只是农家打柴少年,而且其中一个正在费力地喊着冤枉,不由拍了拍紫英香肩。
“紫英你这女孩子,怎么能调皮捣蛋。”
“你看这两个少年,明显是附近农家子,怎会是贼人。”
“下回,不准捣蛋了。”
朱檀瞧了瞧朱雄英这俊俏婢女,不由得恢复了几分跋扈神采,切了一声道:“雄英呐,你还太小,你不懂。”
“男孩子长大了都喜欢调皮,女孩子长大了都爱捣蛋。”
紫英脸颊瞬间羞红。
她忙娇羞地捏着手掌,局促扭捏地对朱雄英道:“殿下,紫英是见这农家少年死死盯着您,害怕他对您做出歹事来,故而才会……”
“没事!”
朱雄英摆了摆手。
“有我十叔在,不会有歹人的,倒是你要小心,我十叔以前最喜欢拿枪射女孩子了,他宫里的侍女,都被他用枪打过,哇,有一次用十眼铳,射了十次,差点射出人命!”
朱檀怒道:“大侄子,你又揭我短!”
朱雄英哈哈大笑,道:“十叔你怕什么,短就短呗,咱又不是没见过……”
“你!”
……
叔侄两个调笑停当,这边已经有人将纪纲和穆肃两个少年绑来,周宽躬身道:“少主,咱已经查过了,他二人的柴担里只有柴刀,并无其他利器,至于他们为何过来,是因为这少年说,想来投军。”
“哦?”
朱雄英和朱檀对视一眼。
朱雄英挥挥手,吩咐周围人将纪纲和穆肃嘴上的布去掉,让他二人说话。
“你二人想要投军,为何不直接去投登州水师?”
郑和命人端来板凳,让朱雄英和朱檀坐下。
纪纲先扭了扭胳膊,朝着朱雄英和朱檀,各自磕了三个头,这才朗声道:“好教殿下知道,俺们二人,本是临邑宿安人,来登州水师讨生活,俺见着您二位身着华服,故而来投。”
朱雄业和朱檀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朱雄英故意板着脸冷哼一声,道:“你这厮倒是实诚,见我二人身着华服来投,若是我二人穿着破烂,肯定不会来投了!?”
纪纲将脑袋摇成拨浪鼓。
他指了指朱檀,道:“这位殿下一看就不是凡人,他虽穿着军服,但是细皮嫩肉,面目也不似登州水师的海军那般黝黑,这边的水军,常年在海上讨生活,嘴唇都干裂发紫,皮肤黑的似长蛸吐出的墨汁儿,这位殿下却没有,白白净净,俊秀朗逸,虽说穿着朴素,定然不是凡人。”
“至于您,您身材修长健硕,走起路来,像是个练家子,脚底下有功夫的底子在,俺自幼也跟着村里的老军学过骑射弓马,懂些功夫,瞧您走路的架势,定是学了入门的武艺,如今能有钱拜师学了入门武艺的,再瞧您这龙行虎步的气度,怎么可能是普通人?”
“就算您二位不穿华服,我也是要来投靠的!”
纪纲大声说道。
朱檀咬着牙,嘶了一声,疑惑道:“本王的王霸之气,就这么明显么?”
朱雄英仿若是看白痴一般瞄了朱檀一眼。
朱檀不岔,看向站在一边恭敬地铁铉,问道:“铁铉,本王是那种瞧着就像衙内世家子的少爷扮相?”
铁铉点了点头。
朱檀顿时有些无语,这才明白过几分味儿来,虽说许多海军士卒不知道他身份,但是一看他这扮相,就不是普通良家子,难怪对他各种恭维,想到这里他就觉得有些闷闷不乐。
朱雄英心说,这农家少年倒还是有几分眼色。
他笑了笑又板着脸,哼道:“小子,你还有些急智,你可知我身边这位是谁,这位殿下可是号称应天火铳小霸王,诨号唤作少女杀手鲁衙内,他在应天,用火枪足足射死了数百位妙龄女子,有几个妙龄少女,被他以火铳射了几十枪,活生生打成了筛子!”
“死在他手下的妙龄少女,尸首可以绕应天府一圈,你可害怕!?”
朱雄英做出恐怖地表情,故意瓮声瓮气。
“至于我,我就是平生不见朱不败,便称英雄也枉然的,大明锦衣卫国安司指挥,朱不败内传弟子。”
“你既然想要投军,应该听过我锦衣卫国安司威名?”
锦衣卫在有些地方,是犬牙鹰爪的代言词,能止小儿夜啼,本是吓唬纪纲。
谁料,纪纲听了大喜。
他眼睛一亮,忙在地上重重地磕了几个头,喊道:“原来是国安司的朱不败指挥弟子,殿下,您一定要收下俺,俺们临邑的老百姓,都承蒙国安司的恩情,不然,俺如今还在临邑种地呢!”
“哦?”
朱雄英这时来了兴趣。
“此言何解?”
那纪纲站起身来,说道:“俺们山东一代的老百姓,本来没啥地能种,因为前元的地主老爷,都把良田占完了,前两年,咱大明搞皇私合营开商铺,还搞均田,很多老百姓都分了地有地种,地主们初期都不想和皇家一起做买卖,谁知道,买卖越做越大,都做到对岸高丽国去了,像是俺们临邑的大萝卜,诸葛菜,大白菜,冬日里卖到高丽,都是抢手货。”
“商业发达,俺们山东各处就缺打长工短工的,餐饮食肆也红火起来,锦衣卫国安司的老爷们,就放宽了对黄策路引的限制,如今俺们山东很多地方的人,若是种地吃不饱饭,就出去打工去,都承着国安司的恩情!”
纪纲的话,让姚广孝,朱雄英,还有紫英这些抓着国安司情报的人心中都是一动。
经济是一盘账。
只要这个账单盘活了,人员和货物就会流通起来。
就像是纪纲所说,大明如今在人员流通和货物流通上,有了极大的进步。
这全都是因为大明皇家银行在各地开展业务,国家大量吸收了储户的金银,大明皇家银行这块儿金字招牌,也越来越坚挺了。
这两年间,因为第一批江西,山西,广东的移民国债券到期,最初购买了移民国债券的勋贵和富商们获得了国债券分红尝到了甜头,国债已经不需要国安司去“以理服人”了。
最初卖出去的国债,都是强买强卖卖出去的,那些勋贵和富商,全都怨声载道,认为大明朝廷这是在抢劫。
被骂的最多的,当然是大明皇家……
因为银行,还顶着一个大明皇家银行的名头。
虽说,这大明皇家银行的大部分收入,全都被垫付给了政府开支。
利,让大明政府得了,骂,全让朱明皇室挨了。
这两年,除了周遭的国家,因为大明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通货紧缩,实体物品被大明大量购入,然后上层的富人,大地主,贵族,手里多了一堆的大明宝钞外。
大明民间的富人们,也是一样……
就拿盐引来说。
以往,一万两银子的盐税,起码需要二三百人押运,否则十分不安全,这银子需要烧化了,浇灌进木头挖的孔洞里,做成银鞘,顺水流下去。
光是押运,就是十分麻烦的一件事。
如今,一万两银子,折合成大明宝钞,大约是两万一千多块钱,合不到两万两千块,直接携带大明宝钞,找个有大明皇家银行的地儿,兑换银元也可,兑换铜钱也可。
这就是大明宝钞,以金本位做底金,将货币坚挺起来的好处。
最初,因为担心大明皇家银行的金银存储量不足,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大商人恶意挤兑,恶意兑换金银铜钱,导致大明宝钞贬值不值钱,大明的国安司,可是没少废心思,那些有能力,有银钱搞挤兑的名商大贾,如沈万三家族,山东的几大豪商家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大海商,全都上门推销,强制性购买国债。
一来,把他们手里的金银,全都吸储,吸入大明皇家银行,给金库做储备。
二来,若是他们脑抽了,用金银去挤兑大明皇家银行,故意让大明宝钞贬值,那也简单……
你来挤兑,因为取款太多,我不给你金银,不给你大明银元,我给你大明宝钞……
大商人们也都不傻。
这要是真这般做了,吃亏的是他们,反正大明宝钞可以继续印,但是他们被“请”存进大明皇家银行的金银,可是实打实的金银。
就这般,在强买强卖下,存了一年期的金银到期了,拿到了利息。
买了一年的移民国债券,也到期了,勋贵,皇室,大商人们,也拿到了国债券的利息。
商人和勋贵们,发现,这国债券和将金银存进大明皇家银行,比做生意,做买卖稳当的多……
旱涝保收。
只要大明国祚坚挺,大明皇家银行就一直存在,他们的钱自然也更值钱,还能生利息。
于是,在去年,也就是洪武十六年,再次发行移民国债券的时候,大商人和勋贵已经不需要锦衣卫国安司上门去讲道理了,他们会主动在大明银行门口排着队,购买大明的国债,抢不到国债券的都叫苦不迭,因为国债是最稳妥的投资理财方式!
还喊出了,买国债,保大明的口号!
银行更是不用问,大量的中层地主,小地主,老百姓,都有银钱能存入大明皇家银行了。
长期的利息高,短期的利息低。
存入的是金银,取出来,可以选择银元,铜钱,或者是大明宝钞。
驿站中的银行工作人员,自然是推销携带方便的大明宝钞。
如此这般,大明宝钞就越来越坚挺,而且大明皇家银行的存储量越来越高,他们如今已经放出去将近两千万两白银的国债,折合大明银元,将近四千二百万元。
虽说,这和富裕的大宋比起来,不甚出奇。
但是对于此刻的大明,这真是天降甘露……
大明皇家银行的存银,全国各地银行统计,也有两千多万两,无论活期死期,这是因为银行业务虽说得到大部分认可,但是毕竟才两年多,还是有一部分富户,更加相信自己家的钱窖。
在等几年,大明皇家银行的存款量,大明皇家银行放出去的国债券,只会越来越多。
新吸入的定期存款,可以用来当国债券利息,支付到期的国债券。
而金银实物,可以买很多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