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大明宝钞,它是大明的货币呀……
于是,实体物品,如粮食,毛皮,金银,高丽人参,倭国进的漆器,俵物,全都被大明的商人们,用大明宝钞买走了。
可是,高丽国自己国内,这些东西越来越少,两班贵族持有了越来越多的大明宝钞,表面上越来越富,底层百姓越来越穷……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北元,察合台汗国,撒马尔罕国,倭国,沿海诸岛国……
在朱雄英的前世,这有个名词儿。
叫做通货紧缩。
大明输出宝钞,可是高丽等国的实体物品,都被大明用大明宝钞卷走了。
而高丽国,北元,倭国,又没有办法用对等的物品,去大明将这些大明宝钞花出去,导致手里的大明宝钞越来越多,财富看似积累,可是自己本国的实体物品越来越少……
一场十三世纪末的经济贸易战,导致了高丽国,倭国,甚至如今的察合台汗国,北元,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通货紧缩。
大明朝廷,在李善长建议下,本来准备渡江过去,在日本和高丽建立大明皇家银行分行。
这样有好几个好处,可以让高丽贵族,倭国贵族手里的大明宝钞值钱,随时兑换,而且能折算成金银。
顺便,大明也能多赚点钱嘛,多从这两国买点粮食,皮草,木材,药材,俵物等。
但是高丽国和倭国的人都不傻,而且他们也很警惕。
于是,如今的黄海渤海,大明的商船十分危险,常常遇到伪装成倭寇的高丽海船和倭国海船打劫,他们做生意虽说做不过大明,但是抢劫却十分上道儿,准备用这种原始的方式来反抗大明的经济掠夺。
朱雄英眼眸渐渐冷了,他冷哼道:“高丽棒子和倭国鬼子,真是不知道死字儿怎么写的啊。”
姚广孝叹气道:“贫僧在广东时,琉球中山国也多有海盗,许多是中山国王室假扮,安南陈朝也是……”
朱雄英冷笑一声。
“他们其实还有个办法,那就是不认我大明宝钞,或者是用海量的大明宝钞来挤兑,将我大明皇家银行的白银储备掏空,让大明宝钞变成一张废纸。”
“不过这样一来,高丽,倭国,安南,北元等地的商贾,之前赚取的大明宝钞,也就不值钱了,他们不会做这种自损八百的事,所以他们想通过打劫劫掠来实现贸易顺差,真是痴人说梦。”
“这次,本皇孙殿下来北平,有两件大事!”
姚广孝,李景隆,常茂都竖起了耳朵,看向朱雄英。
“第一件事,我大明要求高丽和倭国开口岸通商,并且划地给我大明驻军,建立皇家银行,倭国路远,不易攻伐,且前元两次攻打都失败,可以稍缓,但是高丽国……”
“它高丽和我大明,陆上接壤,居然敢派水师扮做海盗,在黄海劫掠我大明商船,不抓几个高丽棒子刮了,难以平我大明民愤!”
“而且,来而不往非礼也,就高丽水师那几条破船也敢来我大明劫掠,我真不知道,四叔坐镇北平是干什么的,就不知道让……”
“哦,坐镇齐鲁的是十叔鲁王啊,是他,那被打劫就情理之中了……”
“他鲁王,只会用枪打女人,射在她们肚皮上!”
“姚广孝,你在两广也抓了不少海盗倭寇,这帮人你回头去给我提过来,对付高丽棒子和倭寇,咱们就是要以牙还牙,我要你资助几支海盗,专门打劫高丽人和倭人!”
“倭人猖獗也就算了,高丽人也来凑热闹,那就狠狠的打!”
“着山东锦衣卫国安司,鼎力支持,要火炮给火炮,要枪给枪,抓住高丽倭寇,全都给我丢进黄海喂鱼,我看看他高丽国有多少人抓不完!”
众人心头一禀,全都重重地点了点头,姚广孝道了一声佛号,这和尚十分奇怪,按道理杀生不是好事,他却兴奋莫名,虎脸露出期待表情。
“至于第二件事,哼,你们听我说了,肯定吓一大跳!”
“此事便是……”
(
第74章 我朱雄英可是号称玉面实诚小郎君
“我大明将把‘北京’由开封移镇北平。”
“同时,我爹会在北平坐镇一段时间。”
听完朱雄英所说,众人都是大吃一惊。
李景隆站起身来,这两年,因为李文忠的身体旧伤复发,李景隆开始主抓军情司的情报事务,而大明许多和西番的贸易,也在他手里。
军情司有多支商队,和北元,察合台汗国,吐蕃诸部交易,所以他十分清楚,这件事的影响之深远。
“皇孙殿下,若是按照您这说法,此行岂不是?”
李景隆惊疑不定。
朱雄英点了点头。
“此行,就是要在北平建立军工厂,并且重修北平城,将海津镇(天津)扩建,日后我大明的重心,要放在北疆,我爹,也会常居北平一段时日。”
常茂先是一喜,随后又是一惊。
“可是,这样一来,万一南京有变……”
朱雄英笑了笑,道:“你应当还记得,我之前所说的那个东西吧,能在天上飞的孔明灯。”
常茂重重点头。
其实,热气球不是什么很难制造的东西,难度在于让热气球能够顺风而行,这需要一些煤油,还需要一张巨大的牛皮作为热气球的伞,这些并不难。
如今,还有个比较简便的让热气球顺风而行的方式……
人乘坐在热气球上,全都飘在空中,以军马牵着绳索疾驰。
这个法子虽说有些沙雕,然而事实上是,这样马儿很省力,北方往南方又多是顺着信风,所以跑起来十分快,如果骑手体重轻,马儿可以无压力的一直狂奔。
从北平出发,日夜不停,星昼换马,因为从北平到南京一路上都是平原,而且三五十里就有驿站,所以这种方式十分省力也快捷,跑得快一天多一些时间,就能够跑到南京。
就像是放风筝。
此外,就是坐船。
得益于北方的冷空气信风,从北方渤海出发,到南京,一路上实际上是顺溜,海船很快捷,乘坐快船,命精壮力士几班倒轮番划船也能够在二三日便到达。
有鹰信和鸽信的存在,从北平到南京,传递紧急信息,一日便能够通信。
所以,交通和交流并不是什么问题。
众人眸子闪烁,都在消化这件事情,将会对大明带来的影响。
大明,去处开封的“北京”直隶,将“北京”改为北平。
而太子,将会在北平坐镇一段时间,督阵燕晋辽东等地事宜。
这是何等让人惊讶的消息。
之前太子的所有势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应天府南京,而南京的那些官吏们,也基本上熟悉了太子的行事方式。
如今,太子忽然转镇北平,将北平定为北京。
这岂不是说,大明将要施行南北两京轮戍制?
竒_書_網 _W_w_w_。_q ǐ_S_u_W_α_N_G_。_C_c
这其实也是如今大明的悲哀,南北方割裂太过严重,就拿洪武十五年的科举来说,北方几乎没有士子参加,唯一参加的几个齐鲁世子,也是太子妃吕氏这类最开始就投诚大明的儒门世家子。
而底层的耕读传家的小地主,还有富裕一些的大地主,都对科举持观望态度。
大明的经济发展越迅速,南北方的割裂越严重。
南方因为底子好,发展起来极快,北方因为特定的历史环境,幽云十六州遗落四百多年才回归华夏怀抱,不在北方重点经营,放一个能拍板,能做主,有决策权的中央政府,会出大问题……
强盛如唐朝,定都长安,却控制不了河北……
由此可见,两京轮戍,将北京定在北平的重要性。
这同时,也可以防止四叔朱棣做大。
毕竟,太子朱标亲自坐镇北平,谁都没话说,朱棣也只能乖乖让位。
李景隆深吸一口气,皱眉沉思了片刻,问道:“皇长孙殿下,太子移镇北平,定北平为北京,是否也意味着,我大明要对北方卫所军屯田下手了?”
朱雄英咧嘴笑了笑。
他端起一杯姜汤来,啜饮一口,吩咐大家也喝一点,免得着凉,这才道:“北方卫所田,之前两年一直不敢动,因为北方战事频繁。”
“如今,山西和燕地的老百姓,经过两年时间,愈加认可大明,你看山西的移民都顺利了许多,为何?景隆大哥你说说。”
李景隆笑道:“皇孙殿下这是考校我。”
他从兜里拿出一枚大明银元来。
摩挲着手中的大明银元,李景隆道:“我猜,主要是因为我大明皇家银行,开遍各地,移民者不管到了哪里,都能得到一笔宝钞补贴,我大明皇家说一不二,老百姓人人都认可朱明皇室这块儿金字招牌。”
“还有,就是咱大明九边的卫所军官们,这两年也赚了不少钱。”
常茂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
“现如今,我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北元和察合台汗国等国力则是日渐衰落,北元现在别说茶叶,就算是一口铁锅都造不起,全都得从我大明进口,他们买一口锅,需要用牛马羊皮来换,我们买他们的东西,给的都是宝钞,或者是大明银币。”
“久而久之,大明宝钞和大明银币通行天下……”
“如今才两年而已,还不太显示威力,咱觉得,再过几年,北元,察合台汗国,撒马尔罕,倭国,高丽,要么是自己出皇家银行,和我大明建立兑率互相兑换外汇,以此来冲淡我大明银钱的影响力,要么,就得跪着求着我们大明皇家银行入驻,否则,他们这几个国家的经济就得崩溃!”
李景隆长期主管西番贸易,对经济懂一些,此刻闻言大惊。
他略一思索,深感这大明皇家银行着实可怕。
常茂也沉思片刻,他眸子闪烁,低声道:“咱明白了,卫所的将官如今不需要贪墨土地了,因为土地不值钱,但是我大明宝钞值钱,而且这些年和北元还有察合台汗国通商,边境卫所的指挥过过手过路费,那就是一笔天大的银钱,他们如今不需要将目光盯在土地上。”
“还有淮西老人们。”
李景隆补充。
“淮西老人们之前都盯着那一亩三分地,各个在江南侵吞军屯田,恨不得家里搞数万顷田,结果大明皇家银行一出,再加上皇私合营商铺一出,又免了商税,淮西那帮勋贵侯爵才发现,经商比种地来钱快的多,如今各个都在合股筹备商队,要么走南海去买木材,进宝石,买粮食,要么走云南四川等地,给蛮民夷民卖香皂肥皂玻璃镜子,从那边买牛羊马猪,倒手回来就是大赚。”
“我听闻,如今应天府好些匠造房屋的工头,背后都是勋贵做东,寻了不少退伍老卒,在南京修建房屋,应天府好些新建的房屋,都需要良木,工材,多从安南,缅甸等地运来。”
朱雄英听的咧起了嘴。
南京真是,富贵迷人眼。
因为这两年大明皇家银行存款越来越多,而且老百姓对大明银币,大明宝钞的认可越来越高,皇家银行的信誉也越来越坚挺。
与此同时,大明对周边国家输出各种商品,换来的是经济的飞速发展。
就以南京为例。
如今南京名商大贾层出不穷,处处都有商机。
许多地方都在大修大建,因为大明本身的数百年良木不太多,便从安南,缅甸买。
捎带着,国安司,军情司的手也伸进了这两个地方。
有钱人多,业余娱乐生活也丰富起来。
在南京城,大明日报,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报纸。
此报,由江阴大儒,施耐庵的亲传弟子,罗贯中主编。
上面除了各地政闻,大明战事等,还有就是市井八卦,各类广告,还有周边国家,哪里有良木,哪里有水稻,哪里有银矿。
因为大明日报还悬赏重金,征集番薯,土豆,玉米的线索。
由此还引发了一股下海经商潮流,许多福建广东商人,跑去吕宋淘金。
至于缅甸等地,如今的大明商贾也越来越多。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军事上也日渐强盛。
云南,四川等地,当地头人享受到了大明银币坚挺的福利,各种叛乱少了许多。
而前往云南等地驻守戍边的前元蒙古兵们,也没有出现前世那种,宁愿叛乱也要回南京,死也要死在南京的事情……他们都盼着每个月去卫所的大明皇家银行,领取一元钱的大明银币,这一元大明银币,可以在蛮民夷民哪里,换来两只羊,好几张羊皮,要是说的通,还能换个婆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