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敏儿……”

    “你为何不说话?”

    秦王朱慡咧嘴挤出一丝笑意,侧过头看向身边那身材绝美的女子,被称为观音奴的王敏。

    那女子却不言语。

    “你可是还在生我的气?”

    朱慡走上前几步,伸出手来,他的手顿了顿,这位酷似朱元璋的大明秦王,微微地张着嘴,他好似是在触摸一件绝世稀物,不忍玷污。

    “我……”

    手伸出,又停下,反复几次,秦王妃王敏却依旧没动。

    朱慡眼眸闪烁着痛意,他咬的自己嘴唇生疼,将手掌放在了那冷艳女子肩上,触碰的刹那,朱慡仿若是触电一般,浑身轻颤,他痴痴地看向面前倩影。

    “你应当知我心意,我是爱你的,我根本不爱那个妒妇!”

    朱慡眼眸迤逦,大着胆子上前揽住了冷艳女子的肩膀,将她呵护在怀中,他却并无亵玩之意,而是满面心疼,就那样静静地抱着。

    朱慡身材高大修长,而王敏则窈窕高瘦,两人犹如雕塑。

    风儿沙沙作响。

    朱慡只觉得心痛,敏儿的呼吸和心跳都是那般微弱……

    “你娶我时,我外祖阿鲁台尸骨未寒……”

    王敏的声音已经没有丝毫感情,她只是语气淡淡地讲出了这句话,当年朱元璋为了笼络王保保,特意命秦王朱慡娶了王敏,但是当时,王敏的外祖父元梁王阿鲁台才逝去不久,王敏并不愿意,整个婚礼可以说是强行进行。

    但国破家亡,亡国之女,哪有自由可言?

    朱慡却咬着自己的嘴唇,眸子闪烁,轻声道:“我知道自己对不起你,给我机会,我一定为你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把你重新迎娶回王府!”

    王敏却笑了笑,轻轻挣开朱慡的怀抱,回过头,她黑亮的眼眸之前毫无神采,此刻确闪烁着熠熠神采,她笑时好美。

    “我知道你想欺骗我的感情,你们汉人善于演戏。”

    “你对我好,无非是你父皇想要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传承千年,乃是这秦时始皇帝以和氏璧所制,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唐末李从珂都城被破流落民间,宋时被人献出,金国攻破开封,将宋徽宗等俘去五帝城,得到了传国玉玺,后来这块儿传国玉玺,落入了蒙元人手里。

    忽必烈建国时,根据汉人学者建议,又遵术士五德学说,从易经中取“大哉乾元”中“大元”为国名,是为元朝国名由来。

    而元顺帝深受汉化,无论如何出逃,始终将这块儿传国玉玺死死攥在手里,且北元皇帝仍以中原华夏皇帝自居。

    传国玉玺,对大明和大元来说,都尤为重要……

    无传国玉玺,国祚正统方圆其名。

    秦王朱慡眸子重重一缩,连连摇头:“我没有,我没有,我不是为了从你这里骗取传国玉玺,我只是……”

    王敏伸出青葱白玉似地玉指,放在了秦王朱慡嘴唇上,朱慡瞪大眼惊慌地望着王敏的手指,兀自摇头双手乱摆,身材高大修长的他像是个孩子:“我不是,我真不是为了传国玉玺。”

    他吞了口口水,手足无措,眉头拧成一团瞪大眼看向王敏:“你,你要我怎么证明?”

    王敏轻轻地笑了笑,她回过身,定定地站在院子里,抬起头定定地望着月色,小声道:“呵,这一无是处的真心……你是个骗人都不会的男人,倒有几分我草原男儿的愍气。”

    朱慡身子僵住,痴痴地望着王敏背影,眼神迷离,脑中满是王敏方才那一笑,呢喃道:“我没有骗你……”

    院外。

    侧妃邓氏咬着嘴唇,眸子瞪大,一双脸气得铁青,在阴暗处盯着这一幕,咬的银牙吱吱作响,她从嘴缝中说出话语:“我到底哪一点不如她,你堂堂秦王,要在这个亡国贱女面前卑躬屈膝!”

    她的指甲死死地刺入了手掌中,刺的鲜血淋漓,周围的奴婢目瞪口呆,捂着嘴眼神惊惧。

    “别以为我不知道,根本不是为了那传国玉玺,你就是真的爱这个亡国祸钟!”

    侧妃邓氏瞪大的眼眸中流出两行清泪,滴滴落下,她忽然身子颤抖,瞪着大眼睛笑了起来,她身子抖动的很厉害,笑的前俯后仰,脸上是笑,眼中却一直在流泪……

    情惻惻以摧心,泪愍愍而盈眼。

    前世秦王朱慡被三老妇毒死,王妃王氏殉葬。

    朱元璋亲选谥号“愍”。

    江山可得,美人又如何再复呢?

    王保保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焉知他亲妹妹不是天下奇女子?

    可笑王朝霸业,抵不过真情龌龊……

    ……

    应天府。

    虽说夜色已深,但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依旧在偏殿内处理政务。

    “皇爷爷,爹,这是我刚熬的闽菜七星肚,大补滋养,适合深夜打牙祭,先祭饱了五脏庙,咱们再继续。”

    朱雄英带着郑和和周宽,端着三盅七星肚进来。

    正背对大厅,望着朱雄英献上的皇明堪舆万国图久思的朱元璋,闻言不由回过头来。

    而朱标也是在办理奏折,上前去端起一盅,说道:“雄英你一个人,竟能端起这么大的汤盅?”

    朱雄英撇嘴道:“爹您这是什么话,我虽年幼,但五岁养生习武,这一个月更是跟着周宽大伴苦练武艺,如今虽然算不上三流高手,少说也是个入门武者。”

    “看我这筋骨骨架,又粗又大的!”

    他说着有些苦恼地道:“不过话说回来,周大伴能教给我的武艺,对我已经没什么用处。”

    “而且据说练武长不高,我如今不到五尺,会不会以后不长个子了?哎,我年幼尚未婚娶,日后哪家小娘见了我,先看容貌倒有几分俊俏,再看我的个子,活脱脱一三寸钉谷树皮,到时定然吓跑各路小娘!”

    “呜呜呜,皇爷爷,孙儿我娶不到小娘了!”

    朱雄英带着哭腔抱住了朱元璋的大腿,看的朱标一阵翻白眼,低喝逆子!

    不过,他这一插科打诨,倒使得屋中气氛不再那般凝重,朱元璋回过头来,狭长眼眸眯起,伸手抚着朱雄英的脑袋:“好大孙,放心,日后皇爷爷遍选天下,为你选个最美的小娘,定让你满意!”

    朱雄英却将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我反对,皇爷爷!”

    “我反对这门亲事!”

    “就算是天定的良缘,也会有龌龊,孙儿日后要自己找一个两情相悦的小娘,岂不闻‘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世间事,除了情字,事事都可将就,唯独情字不可将就!”

    朱元璋伸手挼了挼朱雄英脑袋,笑道:“呵呵,好,咱老朱家竟出了你这么个情种。”

    朱雄英撇嘴道:“皇爷爷,才不是呢……”

    朱雄英眸子闪烁,嘟嘴小声道:“真情种,比这可怕多了……”



    第48章 唯念兄与王敏情事

    

自北元平章蛮子入侵,到徐达亲率大军北上协助燕王朱棣,不过短短两月左右时间,大明在北方的战局就有了巨大改善,首先是徐达坐镇北平,燕王朱棣亲自率军反攻,北元骑兵虽来去自如,但劫掠了大批辎重无法快行,被朱棣衔尾追击,俘获两千余人,杀六百余人,并夺回辎重无数。

    其次,晋王朱棡也亲率阳和卫,高山卫,天成卫三卫大军,逐北元军于集宁海子。

    此地在雁门之外,地势险要,中间海子低洼,两边有较矮的丘陵,十分适合骑兵出击,但是北元骑兵却并不攻击,而是以小股部队不断骚扰,来之即走,追之即逃。

    北元的蒙古骑兵,虽说经过将近百年的沉沦渐渐失去了血性,但是在元末义军轮番数百场大战中,又渐渐觉醒了游牧民族的本性,他们的刀剑和盔甲虽说赶不上明军犀利,他们也没有明军的火炮,但是他们仍然是当世一流的骑兵部队,来去迅捷,骑兵冲锋猛如雷火,箭矢纷纷如雨下。

    明军虽也多有精良骑兵,仍难以追上。

    很多时候,大明纠集大军出塞外寻找北元交战,双方大部分时间都在大漠上你追我藏……

    明军就像是一位强大的剑客,虽然已经练成了绝世剑术,可是他的对手却是一群善于突袭的蚊子。

    此刻,中军大帐中。

    大明皇帝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长髯垂胸,左手持着一封鹰信,以右手抚髯轻轻捋须,眉眸连闪。

    自幼学文于翰林学士宋濂,学书于录事杜还,他既有朱元璋多智谋的性格,又身材修长健硕能军事,眉眸却有几分马皇后的神韵。

    史载:眉目修耸,美须髯,顾盼有威容,多智数。

    若是论到仪容,他可以说是朱元璋诸子中仪容最端正的藩王。

    “军中文书,俱用简化字,推行均田土改?”

    朱棡望着鹰信中的内容,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他放下鹰信,皱眉沉思,若是说道面对北元压力最大的藩王,其实如今压力最大的是他晋王朱慡。

    晋代等地,长城尚未修建完毕,关隘缺失,北元骑兵常来劫掠。

    如今的北元骑兵不再和明军硬碰硬,他们开始用狼群的战术,寻找大明九边卫所的防守漏洞,不断的劫掠和骚扰,再加上晋代等地的地主和佛头多通北虏,使得晋王朱棡不仅要一手强硬抓军事,还得要勤修内政,抓好军民屯田。

    这就导致,他如今手下吃兵血喝军户的军头,十分多。

    晋地多战祸,各卫所指挥、千户权柄极重,故而贪赃枉法,侵吞民田蔚然成风,早已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个时代的军头兵头本来就是喝兵血的恶狼,朱棡既然要用他们打仗,就不能过于苛求,更何况有好些军头兵头,又曾是北元降将出身,逼的过了,就地反叛。

    晋代等地的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军头们侵占晋代各地地主乡绅的田,地主乡绅就去欺诈普通老百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有些地主乡绅,还有寺庙的和尚主持甚至直言,蒙古人在时,我等地主乡绅尚无忧虑,明军来了,侵我土地!

    所以好些地主乡绅和和尚佛头索性携裹着家产金银细软,直接投了北元,要么偷偷通风报信。

    纵然是朱棡也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封建军头性质,让他无法在军纪上过多维持,他捏着鹰信不由苦笑,说道:“爹啊,咱也想均田,可你得问问我手下那些军头是否答应?”

    朱棡这苦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若是今日说均田,明日保不齐就有卫所指挥,买通庖厨在我饮食下毒……”

    朱棡方来晋地就藩时,就发现这里的卫所指挥军纪糜烂,侵吞良田十分猖獗,而百姓不思大明,反通北元,地方上的军屯将领心黑手辣,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他为此好生整治了一番,结果……

    结果是朱棡的饮食里,被人偷偷下了毒,差点被毒死。

    朱棡为此大怒,将厨子打了一顿,这事儿惊动了朱元璋,朱元璋亲自给他写信,告诫他万分小心注意,朱元璋的原话是:“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

    这话的意思是,你爹我治军几十年,手下军头犯错绝不姑息,但唯独我的厨师徐兴祖,服侍我二十三年,我都从不敢折辱他,你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气叱怒身边人,小子你要识相点!

    这是在告诫朱棡,你要对付手下贪赃枉法的兵头没问题,要注意方式方法,识时务,分清轻重缓急,而且怎么能叱责自己的厨师呢,你爹我都不敢叱责自己厨师,军头买通厨师对你下毒还可规避,但是你殴打自己厨师,厨师对你下毒你躲得了嘛?

    这一个多月来,北方卫所的大明高级将领,藩王们,都深切感受到了朝廷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是比较新奇又实用的,如朝廷给每个指挥级别的将领,都发了苏州府磨制的望远镜,此镜可看的很远,方便将领观察敌情,还有就是有一种新型的更便捷的“棉甲”开始配备,此甲只制作了几个样甲,只有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徐达这种级别将领能试穿,使用的是皇明在江南等地种植的棉花所制,外观请便,铁甲片在内衬里,还覆盖有轻盈又结实的陶瓷片。

    这种棉甲不同于宋元质地那种动辄五六十斤的铁甲,轻便又能防护。

    宋时,江南一代已有棉花,到了元朝时候,在江南一代大量种棉花,如今大明的棉布多出口倭国西番,大明江淮棉布制成的衣裳,被倭国人称为“吴服”。

    还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不那么显眼,但确确实实是在发生。和北元通商的驼队,不仅有色目人和民间汉商,还有几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