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圣上!”

    施耐庵连忙下跪。

    朱标却摆摆手,道:“施先生免礼,朕来报社,是有一封信要刊登,还请施先生速速印刊,并晓谕全国。”

    施耐庵将那信封接过,看了看,眸子微微一缩。

    天子朱标,将要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清查吏治活动,严打贪污腐败,勋贵不法,并且将大诰颁发全国,举办大诰背诵大会,同时,各地县学,府学学子,要上山下乡,到田间地头,到基层去扶贫帮困,为老百姓做事,皇室子弟和勋贵也应一视同仁,另,申国公邓镇贪赃枉法,侵吞国体,判凌迟,全家家产抄没,作为此次清查吏治活动的典型!



    第139章 一个汉人如狼似虎

    

南海。

    十余艘商船正在航行。

    自华夏南海到西方各国的商路,早在唐朝便已十分繁荣,南宋时到达巅峰,大元忽必烈时期,更是到达了巅峰中的巅峰。

    当年南宋降臣众多,对海贸十分重视,屡次给忽必烈进言海禁,朝廷官控海贸赚取赋税。

    而忽必烈也很重视海贸这让南宋朝廷延续数十年的赋税来源,屡屡派遣手下色目大商人率队经商,因为和安南以及缅甸,爪哇有冲突,更是派军征讨这三个地方,征讨爪哇大败,但是安南缅甸都被大元打下。

    大元还在这两个地方,设置宣慰司,主管征税事宜。

    不过这两处地方蛮民不服管教,且汉人稀少,蒙古人更少,最后不了了之。

    商船上,数名大明海商,正在密谋。

    “还有多久到三佛齐国?”

    “快了,我们运气好,没有遇到海风,若是有海风,还要慢些。”

    “那陈祖义和梁道明,都在三佛齐吧?”

    “在”

    领头的人,赫然是前大明吏部尚书郭恒。

    而他身边许多海商,则是沉万三沉氏家族的一些商贾,他们都被大明锦衣卫国安司招安为外围谍子,帮助大明打探军情,攻略南海。

    郭恒如今身材黑瘦,皮肤黝黑,他双眸闪烁着亮光,作为差点掀翻整个大明吏部的一名侍郎,他家中时代耕读传家,儒学为本,是个很有见识的读书人,否则也做不到苏州府的上官。

    洪武十七年,他的桉子事发,大明洪武天子一反常态,没有杀他,而是判他下南洋为大明锦衣卫国安司的商队经商赚钱,赎买家人,他家卷发配云南戍边三年,这罪责十分轻了。

    三年来,他兢兢业业,为大明赚取了不下于五百万块银元。

    如今,他就是大明锦衣卫国安司,在南海的指挥。

    他低声道:“天子口谕,攻略南洋,乃是我大明接下来十年的重中之重,燕王殿下,即将开赴广东,为两广大都督,负责安南,吕宋等地事宜,尤以攻略安南为重。”

    “要攻略安南,必要将三佛齐捏在手中,沿途华人,多聚集在三佛齐,三佛齐华人,又以陈祖义,梁道明为首,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降服陈祖义和梁道明。”

    有沉氏家族的商贾问道:“郭东家,此二人我沉家和他们做生意常有来往,陈祖义此人杀人如麻,毫无信义可言,倒是梁道明,此人乃是广东南海佛山人,乃是客家汉人,在当地极有威信,言出必行,且素有信义,倒是可以争取一下梁道明。”

    郭恒闻言点了点头。

    他眸子闪烁,笑道:“除了天子口谕,太子殿下也给我传来书信。”

    “他说,三佛齐国,横跨满剌加,吕宋,囊括数十海岛,扼守南海商路要道,而且此地自宋时多有华人来此定居,元末又有许多人来,我等攻略南海,先策反诏安,再想办法,以华人在此地建城定居,想办法掌控三佛齐,使此地为我大明藩篱。”

    “将来,会有大明藩王,来此实藩!”

    “啊!?”

    众多商人们纷纷大惊,也兴奋起来。

    三佛齐国,后世虽然不显,但是在这个时候,十分庞大,疆域从马六甲海峡,道吕宋南部一些海岛,疆域辽阔,重要的是掌握着满剌加这个海峡港口城市,十分富庶,此地本来信奉大乘佛教,但是天方人来此做生意,也逐渐定居,渐渐的,此地的天方人也多了起来。

    这时节,恰好西方帖木儿汗国崛起,从天竺等地有许多佛教大商贾逃难来此,而元末明初,也有许多广东,福建商人逃难来此,所以各大港口城市,都有华人,本土岛民,天方,佛国之人杂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代。

    乱世出枭雄,此话一点都不假。

    如陈祖义,如梁道明。

    此二人在华夏,在元末只是微不足道的两个小小宗族族长,到了三佛齐国,靠着好勇斗狠,硬是成为一方城邦霸主,尤其是陈祖义,此人在洪武初年,因为犯事举家逃到旧港,因他武艺过人,初期在岛民国王手下为将,此地物产丰饶,岛民慵懒不堪用,他渐渐成为首领,自封酋长,此人在朱雄英那个时空,在永乐年间做大,竟然攻下数十个土城邦,成为一方巨无霸,手下有战舰数千艘,南海诸多小岛国还要向他称臣纳贡,后来被郑和下西洋时擒获,带去北京斩首示众。

    而梁道明也是如此,二人本都是华人,在华夏地方卷不过,来到这南海岛国,就成为了一方枭雄霸主。

    “若是有藩王过来实封,将来我等可有从王之功?”

    有人兴奋地道。

    郭恒却冷静地说道:“勿要高兴,岂不闻大元皇帝忽必烈之子,镇南王脱欢镇守缅甸宣慰司,大元却丢了缅甸”

    大元忽必烈时期,曾经三次征讨安南,多次征讨缅甸,将缅甸打下来后,用自己儿子脱欢为镇南王,镇守在缅甸宣慰司,可惜缅甸还是丢了。

    初期大元打安南缅甸,是为了消耗投降的南宋降军江南军,征讨爪哇也是。

    但是在南宋汉军精锐基本上死完之后,蒙古人发现他们北方人压根不是安南和缅甸这些南蛮猴子的对手,在丛林里,他们打不过缅甸和安南。

    但是大元强大的军势也把安南和缅甸吓坏了,后来的安南和缅甸国王全都主动上贡投降表,爪哇也一样,征讨爪哇,是忽必烈有意消磨南宋降军,本来爪哇距离大元很远,八竿子打不着,完全没必要耗费军力去攻。

    打完之后,爪哇国王也吓了一跳,慌忙派使者去大元朝贡。

    “等到了旧港,我们两只手来抓,不仅要抓陈祖义,也要抓梁道明。”

    郭恒说道。

    郭恒个人能力在大明众多官吏里并不出众,但是把他放在南洋这种汉人稀少的地方,他的智谋无疑比普通人高一截,毕竟是科举出身。

    他眼神闪烁,道:“同时,我们要准备第三只手。”

    “旧港本地的岛邦城主,这三只手抓的好,我等都可立下不世之功!”说什么热爱大明,为国尽忠,都是虚的,这些年郭恒靠着做海贸,赚的不必当年在苏州府收税赚的少,还不用提心吊胆的,而且他家人在云南戍边三年后,因为他做的出色,已经被准许返回南京。

    他心知自己是罪身,在南京朝廷恐怕没有什么上升希望了,但是在这南海大有可为,说不定能捞个大城邦主坐坐。

    其他几个商人,也是长期在南海经商见惯了大风大浪,当即和他协商起来。

    汉人在国门之外,总是如狼似虎的。

    几个汉人是勐虎,但是人若是多了,就变成了狗,互相撕咬。



    第140章 吾辈今日做处之地曾是先人铁骑踏出的国土

    

别失八里。

    此地在元朝时,便是大元疆域,元顺帝妥欢帖木儿便出生在此处。

    大蒙古国时期,长春真人丘处机西行万里,曾路过此地,对此地多有描述,此地有释道儒,佛教鼎盛。

    如今

    许多天方武士,凶神恶煞地在城门口收税。

    帖木儿征服了西察合台汗国后,渐渐将手伸入东察合台汗国的一些交接城邦,不仅对这些城邦搞去佛去儒去道,还对这些城邦收税,天方商人不收税,其他的商人征收重税。

    这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各族的矛盾。

    也为后来,帖木儿帝国在帖木儿死后立即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傅宽和数十名大明锦衣卫国安司的谍子,缴纳了入城钱,混入城中。

    此城池本来十分繁荣,元朝时候东西方商旅不断,马可波罗西行记也有描述此地,当时甚至有埃及的商人从埃及一路到此,如今屡遭战祸,不仅城墙破败,百业也渐渐凋零。

    城中禁止饮酒,也禁止百戏,似歌舞宴饮等元朝时稀松寻常的事物全都消失不见,民众身披布帛包裹严实,匆匆而过。

    “此地在元朝时候,佛寺林立,百姓安居乐业,短短几十年”

    傅宽牵着马儿走在城中,见状不由得无奈感叹。

    他对身边人使了个眼色:“先去找个能换马蹄铁的客栈住下,再做打算。”

    他们商队里也有色目回回,能和此地的天方长老打交道,故而少了许多刁难,但免不了受到一些歧视,尤其是商品买卖,本地的收税官见傅宽并非天方教徒,对他们收重税,还故意勒索。

    虽说元朝时候官吏就是这个尿性,但是他们这般明目张胆的歧视非天方教徒,已经让傅宽看出火苗来。

    “难怪帖木儿汗国叛乱四起,其国内独尊天方,罢黜其他教派,若无百年大治,难以服众。”

    傅宽心中暗道。

    他们寻了个客栈住下,吃食也十分稀少且昂贵,此地以前生产大麦小麦,如今别说小麦做成的胡饼,连粟米都没有,傅宽手下的回回探子,拿着大明银元,在城中转了半天,最后从城中的天方寺庙中,以三倍的价格从长老手里买到一些忽米思马奶和萨日朗野大蒜还有恰玛古小萝卜。

    傅宽道:“如今别失八里的食物如此贵乏?”

    那回回探子虽说信天方教,但是汉化天方教,也深感此地的天方教徒和他格格不入,摇头叹道:“东家,咱们有的吃就不错了,幸亏如今这边雨水多,城中百姓可以去打捕黄鼠和青鼠,另外就是此地旁边有一条大河,每年开春都有候鸟飞来,鸟兽成群,他们可以打捕野物,否则这座城池恐怕撑不了多久。”

    “哦?为何?”

    回回探子道:“这帖木儿治国不同于我大明,他们更重视畜牧业,放牧为主,不重视农业,且按照天方惯例男尊女卑,男人不可下地做农活,女人做牛做马,若是男人下地干活或者违背禁令,会被吊起来鞭答,且女人要戴着厚厚面罩,如今这些天方禁令越来越严,国内劳力严重不足,也不知帖木儿为何这般。”

    “是他这帖木儿汗国全国都这般?”

    “非也。”

    “他只在占领区搞这种天方禁令,尤其是反抗较重的波斯等地,还有奥斯曼苏丹等地,反倒是他自己发家的旧地,男女之间并无太多防护,而且男人一样可以种地干活。”

    傅宽冷哼道:“此帖木儿弱化占领区之策略,他以天方禁令来束缚反抗严重的地区,但此举恐怕会愈演愈烈,我听闻帖木儿汗国内部天方长老势力极强,他这般纵容,日后天方大,汗王大?”

    众人只得苦笑。

    傅宽看向桌上的一些马奶,还有萨日粮恰玛古,叹气道:“光有野蒜和小萝卜,也无法吃,我进城时,看到城外河边的小山崖上,有一些野葱和稷草,我们去自己薅一些稷草草粒,混着这些煮一锅吧。”

    那回回探子却双手乱摆:“东家,不可。”

    “此城有宵禁,夜晚不准进城不准出城,且在城外带食物进来又要交税,我听他们说,此地的收税官是撒马尔罕人,对别失八里人十分鄙视,故而有意对此城征收重税,还歧视来往商旅,想要将此城荒废。”

    傅宽道:“此言差矣,非是此地的收税官这般做。”

    “此帖木儿弱民之策,别失八里并非小城邦,此地唐时乃我大唐北庭都护府所在,当时已是商路要道,大元时也是商旅不绝,帖木儿担心此地商路过于繁荣会混入细作,而且商人没有国界之念,卖国者比比皆是,我大明皇家银行这些年业务十分广泛,周边国家的大量黄金,白银,货物,都被大明购入,他帖木儿汗国内部尚未平定,只能暂停商业往来,否则商旅越繁荣,他们帖木儿汗国被我大明掌控就越深,国内的黄金白银就流失越多,此消彼长,国势便不可同日而语。”

    傅宽感叹道:“帖木儿不愧为一世雄杰,外人只见他以天方严令,细究才可得知他深谋。”

    手下随从道:“大人,我大明如今北守南攻,此地以后必然有大明商队往来,是否留下一队人,在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