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慈寺这座唐代就兴隆的大寺,寺庙里的和尚在五年前,被朱雄英派遣郑和一吓唬,居然买了六百万两银子,也就是一千二百万块银元的国债券!

    这是什么概念啊……

    当年,这整个成都府一年的赋税还收不到三百万两银子,不到六百万块银元。

    他后面详细探究,真是打开了眼界。

    元朝时候,和尚可以蓄奴,豢养歌姬,戏班子,公然开当铺,开粮庄,布庄。

    大慈寺当时是蜀中第一大寺,自然是十分有钱,而且屡次战祸都没波及到他们,数百年积累下来,自然富得流油。

    他们不仅做这个,自贡盐井的地主,也是各地的寺庙和尚。

    越是乱世,或者末世,这些寺庙里的和尚就越发财,因为依附恭维者众多,财富历经数百年的积累,买国债券的还是九牛一毛,而且这边信众又广。

    就比如现在,大明将川蜀建设的很不错。

    那些善男信女,就觉得是菩萨的作用,捎带着大慈寺的香火又旺盛不少,惹得蜀王朱椿暗自有些不太高兴,开始整治寺庙僧人侵占田产事宜,敲打敲打这帮和尚,这帮和尚也知趣,马上命人挑着许多银元存入大明皇家银行,还多买国债,表示十分爱大明。

    方孝孺道:“国营银矿之事,倒没有多少窝案,我担心的是,咱们西南的茶马商路驼队,这边很多卫所千户和勋贵将官,偷偷组建马队贩卖官盐,贩卖蜀绣,而且形成了风气,若是动了,是否会造成地方卫所动荡?”

    蜀王摇了摇头,咬牙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这时,来成都府,担任大明报成都总编的徐麒,施施然而来。

    他对着蜀王行礼,又见过方孝孺,方才坐下,一起商谈。

    徐麒作为张士诚旧民,此刻已经完全成了大明子民,还在力劝张士诚曾经的许多幕僚官员出山,尤其是隐居的江浙一带文人,来蜀中为大明效力,在这里,因为远离朝廷,而且紧缺人才,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权柄,那种失去的权利失而复得,而且权力更大的感觉,让他们纷纷觉得自己找到了第二春。

    就连南直隶左丞张麒,也就是大明当年征讨张士诚时,开城门投降,被朱元璋称为大明第一功臣的这位老家伙,也安耐不住,从江阴带着妻儿老小,到成都府为官,在此地担任教谕,教书育人,为成都府贡院和讲武堂讲官,他能文能武,在这里教授了一大批学子武生,颇有些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姿态。

    听到蜀王殿下的担忧,徐麒摸了摸下巴胡须,呵呵笑道:“蜀王殿下不必担忧。”

    “此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简单。”

    “各地卫所将首定期对调即可,三年一期,而且南京朝廷也有命令,清查银行和各地课司税款,不能盲目专断,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们可以抓紧时间上奏嘛。”

    “另外,有关系的武将,就召他们来成都述职,伺机拿下,我大明官吏每年大考都要述职,这有何难?”

    徐麒家中藏有万卷书,万卷楼更是古今名楼,他本身也担任过卫所的将领,对这些事情门清。

    方孝孺和蜀王都有些书生意气,纠结了半天不知道怎么下手,徐麒一说,二人眼前皆是一亮。

    对啊……

    (



    第136章 高丽对大明宣战

    

高丽,开京。

    崔莹在自己院落之中,拿着谍报观望之后,冷哼一声。

    这位高丽国一代名将,此时须发皆白。

    虽说眸子精芒闪烁,现实他还有不俗的精力,但事实是,他已经老迈,而以李成桂为首的少壮派,正在逐步壮大,他们迟早会把持高丽的国政。

    说来可悲。

    高丽这个国家的国王,从来就没有真正掌握过朝政。

    他们国内寡头林立,各自为了利益互相厮杀。

    就连崔莹也未能免俗。

    嘴上对大明喊打喊杀,要建立高丽银行,和大明皇家银行根据汇率兑换货币,为高丽建立金本位货币,身体上,崔莹自己家族没少从大明进货来买卖,因为大家都在用这种方式赚钱的时候,心里的那层道德微不足道。

    何况,高丽本身没有多少爱国派。

    爱国?你怎么爱。

    高丽大部分贵族,都或多或少被元朝蒙古人换了血。

    极少数没换血的,也都有各自的心思,如李成桂家族,本来是高丽北方的双城人氏,以前那地方在唐朝是新罗,后来是渤海国,本来对高丽人就有点鄙视。

    甚至于,如今还存在的金国女真人,一些在深山老林子里打猎为生的女真人,都鄙视高丽人。

    高丽人自然也鄙视他们。

    这种互相的鄙视,是元朝统治者,在汉人儒臣的建议下有意这么推波助澜造成的。

    就拿李成桂来说,他们家族世代是大元双城世袭千户,但是蒙古人偏生要安排个高丽副总管去监视他们,而且故意给那高丽副总管权势。

    做副手的没有人甘心被欺在身下。

    所以李成桂家族本来和高丽很不对付。

    这也是大元和高丽边境那些行政机构的缩影,为的是防止大元的边境官员被高丽腐蚀,前期的效果十分不错,再加上高丽曾经是大元的辽阳行省,所以这边的人对于继承了大元帝国国祚的大明,抵触心理没那么强。

    甚至有一些期待……

    因为崔莹这种贵族,一向以自己是华夏自居,大明毕竟喊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高丽可是小中华,看看崔莹自己身后的屏风,唐式的塌几,身上的衣袜,放着的汉字书法等,就知道。

    听到他冷哼,坐在他下首的崔莹派别大臣,纷纷对视一眼。

    这帮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高丽人善于内斗。

    这是元顺帝妥欢帖木儿说过的一句话,尤其是高丽南北之人,因为他的皇后奇皇后就是高丽人,宠臣宦官朴不花也是高丽人,所以对高丽人把握很准。

    底下的这帮崔莹派,簇拥在崔莹身边,不过是为了从崔莹这里拿权。

    政治,看重的永远不是一个人,而是他手中的权利。

    当年高丽王被赐死后,崔莹和几个权臣上台掌权,分别划分势力地盘,崔莹因为能掌军,如今势头正大。

    “李成桂这个北人,十分不可靠,崔大相,请您下令,让我们去把李成桂斩了吧!”

    有个官吏叫嚣道。

    “曹敏修那王八蛋,也是个卖国鼠辈,暗通明国,着实该死!”

    又有人喊道。

    崔莹瞟了这几个官吏一眼。

    这帮家伙嘴上喊的凶,但自己屁股也十分不干净,就拿骂人家大将曹敏修私通明国的高丽国官吏来说,他自己也偷偷和明国贸易,而且还搞了两支船队,专门从明国买粮食来开京高价出售。

    高丽此地因为国寡地小,国民比较封闭,权门世族,还有佛门势力更加封闭。

    佛头主持死了,他私生子顶上,和尚和如今的倭国有点相似,逐渐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势力,家族世袭势力。

    权臣也一样。

    崔莹虽然恨不得将手底下这帮王八蛋全宰了,为高丽国清整吏治,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若是这么做了,自己的势力也就土崩瓦解。

    他眸子闪烁,思索对策。

    辽东纳哈出已经被他送给纳哈出的十个美貌高丽婢女杀害了。

    明国虽然一声不吭,可是动静可不小。

    冯胜,傅友德,这两位大明名将,亲率大军,出关外前往辽东,准备到达铁岭布防,按照情报来看,这是要做什么不言而喻。

    铁岭,本来是大元的双城,李成桂家族世代镇守之地。

    此地本属于大元,在李成桂家族投降后,被高丽趁机占了,高丽当然也没打算还,还打着帮助大元平叛的旗号,直接把兵马推进到了辽东腹地,幸亏有个纳哈出顶着,不然可能高丽真把疆域扩展到了辽国契丹和金国女真龙兴之地。

    纳哈出的手下既然没有和明国内讧,那么第一个计策就行不通了。

    如今只能用第二条计策。

    他看了看手下的官吏,这帮官吏人太多,高丽的问题就是,经过这些年发展,贵族和官吏两班太多,百姓太少,需要干下去,或者杀一批贵族才行,不然养不活高丽这个国家。

    哪有两班贵族占大多数,平民百姓占少数的国家。

    如今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明国这把刀,帮助高丽铲除异己。

    他冷哼道:“李成桂不足为惧,他两个儿子,李芳果,李芳远,都是我的学生,我马上奏请大王,命令李成桂和曹敏修二人率军,前去双城,与明军大战,收复我高丽国土!”

    崔莹的话让手下诸大臣大惊。

    有人惊疑不定地道:“大,大相,我们真的要和明国对抗吗?”

    “明国的大将,可是冯胜与傅友德,皆百战名将,而且他们足足有二十万大军,加上辽东纳哈出的十五万兵马,辽阳指挥马云的兵马,将近四十万人,我高丽要倾国而战吗?”

    崔莹愤怒地拍了一下桌子。

    砰!

    案几被拍的震动,他喝道:“你们胆小怕事,如何为高丽尽忠,我高丽当年面对红袄军十万大军进攻都不怕,还扩土千里,冯胜和傅友德虽是名将,皆已老迈,不足为据。”

    “我高丽兵马,有天时地利,如今即将下雪,他们明人不擅野战,谁输谁赢,犹未可知。”

    “最重要的是,若是李成桂曹敏修出战,日后我等议和,也可将李成桂曹敏修推出去作为首恶斩首,将他们两人党派全部拔除。”

    这句话才是重点。

    众多手下大臣,纷纷眼睛发亮,你看我我看你兴奋起来。

    李成桂和曹敏修代表的是两个大势力,不是两个家族那么简单,他们占据的良田,商贸份额,才是这些大臣关心的。

    至于高丽打不打得赢明国?

    他们关心个屁呀。

    君不见当年红巾军破头潘攻来,在高丽境内越打人越多,本身只有一万多人,到了高丽国打着打着硬生生打出十万人来,这是为什么?

    这帮高丽两班们,各怀鬼胎,开始详细筹划起,高丽对大明出军的事情来。

    “开战,我高丽要对大明开战!”

    “可恶的明国,竟然敢占据我高丽国土,我们要将他们赶走,把辽东抢回来!”

    “开战!”

    一堆高丽两班贵族纷纷叫嚣起来。

    心里却想着,马上粮食要涨价了,得抓紧时间去大明进些粮食囤着,定能大赚特赚。

    (



    第137章 上位咱去了

    

这边崔莹和自己手下商谈。

    李成桂府邸,他也正在和曹敏修密谋。

    两人跪坐在塌几上,饮着烧酒。

    碟子上,摆放着两样小菜,一样是大明过来的落花生,一样是大明过来的荇菜。

    至于这烧酒

    虽说名义上是高丽产的酒,实际上是大明以木薯酿造,卖给高丽的。

    李成桂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眯眼道:“王上,马上就要下令,命你我二人率军,前去辽东铁岭,与明国交战了。”

    曹敏修身材魁梧健硕。

    他眼睛眯起,祖上是汉人的他在在高丽也属于北人党,和李成桂一样,都属于被南人党排挤打压的对象,偏生他和李成桂都手握重兵。

    他压抑着心头的怒火,道:“王上怎么能被崔莹那些奸臣所误!”

    “我高丽,根本不是大明的对手!”

    如今的高丽虽然国力比较强,也正好在新罗人渤海人等大融合的时代,正是他们民族自尊心爆棚时刻,但是他们内心都十分清楚,高丽并非是大明帝国的对手。

    武将们都很理智。

    反而是官们,一直在疯狂叫嚣。

    尤其是这段时间和大明做生意,赚的盆满钵满的诸大贵族世家,还有寺庙的佛头们,他们全都支持高丽出兵和明国大战。

    没办法,高丽如果不输一仗,他们怎么赚更多钱呢?

    而且官们,和李成桂不对付的那些武人们,也想要趁机除掉李成桂和曹敏修这两个北人党,尤其是李成桂这个不服管教的货。

    毕竟,高丽王反正也是随时可以卖的,打仗输了可以甩锅给武将,明人又是讲道理的,至少不会像是蒙古人那样烧杀劫掠,所以他们压根都不怕,巴不得赶紧打起来,好搞下台一拨儿权贵,给自己家族多捞取利益。

    小国的命运,永远是被寡头所掌握。

    “你我能凑出多少兵马?”

    李成桂问道。

    曹敏修想了想,道:“十五万兵马。”

    李成桂端起酒杯,眯眼低声道:“十五万兵马,足够了”

    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