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生杜遵道这种文化人,还有白莲刘福通这类世代大豪强地主头子。
天元帝在登基之前,一直很瞧不起元顺帝。
在他看来,元顺帝不仅丢了大元的江山。
而且他还是个废物,只知道期期艾艾,整天在家里吟诗作对,写汉人的那种诗歌来哀悼,这有什么用!?
结果到了自己……
“他们派来的那个求婚正使,真的是当年太子真金的老师?大明皇帝给他赐名,金忠?”
天元帝问道。
脱因帖木儿点了点头。
他犹豫了一番,还是说道:“有喇嘛传来消息,纳哈出,率领家眷老小,还有三万怯薛军,直接投了辽阳指挥马云,但是大明皇帝还未准许他投降,在等大汗你的态度。”
天元帝哈哈苦笑。
我的态度?
天元帝如今笼络手下的手段极为有限,就连打赏怯薛军的茶叶和丝绸都拿不出来了,只能打赏一些葛麻布,还有一些碎茶叶,茶砖他都买不起。
皇室数百口子吃穿用度,还得靠大明的赏赐接济,以及脱因帖木儿的妹夫,大明秦王偷偷帮助才能维持一点大元帝室的体面。
“金忠,大明皇帝给他赐名,是暗示我黄金家族,要做大明的忠臣?”
他捏着拳头,咬着脸颊咬肌,眼神闪烁。
久久。
他才松开拳头。
“西边的黄头回回着实可恶,一帮奴隶,爬到了黄金家族的头上!将我蒙古的长生天都毁了,为了对付该死的天方黄头回回,我也只能向这帮汉人低头。”
“有朝一日,我必要将西边那些黄头回回宰了,像是他们对付我们蒙古人一样,鸡犬不留!”
当年蒙古西征,对于工匠和女人都不会杀,而且蒙古草原本部的战斗,没有高过车轮的孩子也不会杀。
可是帖木儿汗国,左手弯刀,右手天方经书,不服从的蒙古人都是全部杀绝……
脱因帖木儿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他踌躇道:“那传国玉玺?”
天元帝仰起头叹息道:“我愿将中国的传国玉玺,奉给大明的皇帝陛下……”
脱因帖木儿大喜。
(
第124章 孙儿有童子功在身不宜娶亲
翌日。
朝阳初照,一只公鸡兴奋的跳上了阳台,发出清晨的第一声啼鸣。
朱雄英摸了摸这公鸡的脑袋,笑道:“还是听见公鸡的打鸣声亲切些。”
已经打了一个时辰拳的他,甩了甩胳膊,感觉了一下身上的力量,对旁边的朱元璋说道:“皇爷爷,我感觉我已经开了龙脊了。”
“嗯?”
朱元璋身穿一身白色的练功服,也在练拳,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面带笑意说道:“开了龙脊有何好处?”
朱雄英说道:“皇爷爷,这你就不懂了,武者练武就是为了开龙脊,开龙脊后三五个人近不了我的身!”
“似开平王,就是开了龙脊的猛将!”
朱元璋哈哈笑着点点头,但是笑着笑着面色凝重起来,道:“你一定要去微服私访吗??”
“嗯!”朱雄英点了点头。
他拿过一块丝巾擦了一下额头并不存在的汗水,将毛巾递给了身边侍奉的郑和,挥挥手示意他们离远点。
“皇爷爷,我大明如今二个五年计划实行不过两年,有些人就坐不住了。”
“靠着地方那些御史,对付不了他们,只能是朱明皇室出马,才能威慑。”
“但是其他人,我怕被暗害,您看,二叔秦王被架空,三叔晋王被下毒,五叔周王也被架空,靠他们在地方,是管不住那些蛀虫的,皇室天胄都如此,那些御史有何用?”
“这定期寻访,是必须要做的。”
“而且要偷偷的进行,免得拦路告御状的百姓,被地方官员给封了嘴。”
朱雄英道。
朱元璋沉默下来,叹气道:“你说的是冯胜和邓镇吧?”
“咱其实想给他们一个体面。”
“体面?”
朱雄英摇头:“皇爷爷您给他们体面,他们会给我们朱家体面吗?他们薅羊毛薅的是我们朱氏的江山呀!”
“如今才多久,邓镇就已经胆子大到跑去国外坑蒙拐骗了,这坑坏的不是我们朱氏江山,坑坏的是大明,是华夏!”
这段时间,申国公邓镇等人在国内十分收敛,不在国内使用他们的假币,但他们偷偷将假币铸造出来,放到了国外使用,还有边境线使用。
此时的大明皇家银行基本已经开遍了有汉人聚集的地方,但凡有驿站的,有较大型的驿站都有大明皇家银行,而且还伴随着许多民间私人银行。
为了防止被大明皇家银行顺藤摸瓜抓住,他们就用民间私人银行来洗这些假币。
这些民间私人银行其实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市场经济。比如说放高利贷,收高利贷,这玩意儿如果大明皇家银行垄断,对皇家银行的官威和信誉有损,但民间资的银行出面,许多事情好做一些……
别说欺压百姓,高利贷既然存在就存在的理由,经济如果过多管控会导致经济僵化,而放开民间资本之后,极大地活跃了大明的市场。
可是弊端也来了,似申国公邓镇这种勋贵,居然偷偷的将假币放在民间私人银行中去放贷,他们还将这些假币运到了安南,运去了北元,运到了察合台高丽等地使用。
如今大明周边的国家也认这些纸币。
因为大明国力强大,国力,就是货币的购买力。
可是周边国家的商人没有国内商人的防伪意识那么强,对于假的纸币也看不太出,更何况邓镇等人对于造假手法十分熟练,他们造出来的假币和真币几乎没有太多差别,而且匠人和技术基本上也是一脉相承。
如此一来,整个大明因为他们这帮新贵而蒙受的损失极大。
这是在损害国家信誉。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心中欣慰,其实朱元璋早就可以宰了邓镇等人,赐死他们,但他有意培养朱雄英,想看看朱雄英会怎么解决。
如今看来,朱雄英的眼光也不差,就不知他是否有雷霆手段。
朱元璋有些担忧地道:“可是你要是去微服私访,咱担心你生命安全。”
大明的勋贵,可不是什么善于之辈。
就连徐达都敢下手,李文忠在前世就是被人毒死的。
朱雄英说道:“皇爷爷,这个也好办,我在前面微服私访,您率领一万精锐,在背后给我压阵,这次微服私访,咱们重点抓北方,先从山东,河南走起,一路走到山西和甘肃,再折去四川,走云南看看沐英叔叔,再从湖广乘船南下回应天府。”
“您亲率大军在后面,孙儿就做那狐假虎威的包龙图。”
朱元璋还是有些担心。
“可是……”朱元璋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还是忧心忡忡。
朱雄英却宽慰笑道:“皇爷爷,之前我是为自己养生,如今我是为大明养生,当年您率大军搏杀打天下都不怕,我怕什么!?”
“邓镇这帮人现在已经凌驾于国法之上了,不诛杀他们天理难容,如果我朱雄英因为这这个被他们下了黑手,那您也不用留情,将这帮勋贵统统杀绝!”
“而且李善长和冯胜不都跟在您身边吗?这几个都是人精,他们不会蠢到让邓镇对我下手,因为他们明白勋贵是一体的,如果我遭了黑手,说明勋贵已经势大,都敢对国储动手了,那勋贵无人可逃,全都得给我陪葬,全都得死。!”
道理也的确如此。
大明如今还活着的勋贵,都是人精。
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气:“我会派精锐锦衣卫保护你的。”
他年纪大了,对后辈的安危十分关注。
朱雄英道:“皇爷爷您放心,我是最怕死的,我都不怕您怕什么?这几年我可没闲着,我身边那二百个护卫,全副武装,带着洪武短铳和洪武三式,还有迫击炮,手雷,能打两千人,再说了,这一路上都是我大明腹地,我不信他们敢调集大军来对付我!”
如今,洪武短铳和洪武燧发枪都经过了改良,有了很大进步。
洪武一式,已经进化到了洪武三式。
新式的迫击炮,更加轻便,携带起来很简单,对付骑兵和小规模冲突,完全是无解,手雷的技术也成熟了不少。
见朱元璋还是担忧,朱雄英道:“您不用担心,他们除非用大规模的骑兵来冲杀,须臾之间伤不了我,这次我会带上十门最新式的迫击炮,这迫击炮的威力您也见过,炮弹充足,十门对付几千人没问题吧?”
朱元璋闻言,这才缓缓点了点头。
如今,随着军事的重视,大明的有了银钱,对于火炮和武器的研发也投入不少,最新式的迫击炮已经做到在100米之内进行有效的精准打击了,如果是熟练的炮手,误差不会超过五米。
其实迫击炮的原理倒是不难,难在于炮管。
如今这个时代的工艺,纯手工打造出来的精钢炮管,打个十来炮炮管就要报废,会炸膛。
所以一门迫击炮的造价高居不下,从之前的造价涨到现在一门迫击炮要将近一百块,折合成白银要五十两,这五十两白银,是很多中产阶层好几年的生活费,朝堂的三四品官儿俸禄也不过如此。
而且大明的手雷也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手雷的制造其实原理也不难,技术也不难,难在于保证拔掉引信之后,火石能够正常点火,不会出现引信拔了之后,不燃变成哑弹的情况。
最初的手雷,是引线在外面儿,用火石点燃扔出去。
如今,已经研究出了,拔除引信,让燧石里的白磷接触空气自燃,引发炸药的新式手雷。
这种手雷,对付游牧骑兵,也是大杀器。
可惜,里面有许多关键的材料,如今大明产量很少,需要从西方,如察合台汗国等地方进口,还有就是制作起来,很耗费时间。
这也就至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式手雷的生产,短时间内,做不到大规模量产。
即便是这样,手雷也已经在很多关键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朱元璋问道:“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发?”
朱雄英道:“皇爷爷,我准备明日就出发,第一站先去山东,山东本地豪强林立,这种地方最容易发生贪赃枉法之事,自山东出去,我们走河北穿太行山去河南,我听说宋国公冯胜家在河南那是当地的土皇帝,他们冯家在河南有良田数十万顷,当地的卫所军官全都是冯家亲兵出身,不知真假,不去看一看,放不下心呀。”
朱元璋闭上眼,微微叹息:“哎。”
“当年咱赐他几千顷功勋田,他还不知足,贪了这么多良田……”
朱雄英笑道:“皇爷爷,您是不是还在怪五叔没有监管好河南?他这周王其实在河南也很憋屈,他坐镇开封,可是不能随意调动兵马,只能在王宫里待着,而且他老丈人又是冯胜,在河南当地的卫所官兵又是他冯胜的部下,想要让五叔变成瞎子聋子,再简单不过了。”
“再说,五叔又是个妻管严,被搞成这样也是没办法……”
朱雄英也是觉得有些好笑。
自己这位五叔,喜欢琴棋书画,喜欢医学,喜欢植物学。
可是,他怕老婆……
说完后,朱雄英认真道:“对了皇爷爷,若是查清了冯顺贪赃枉法之事,皇爷爷您会怎么对他?”
朱元璋又闭上眼,仰起头脸上露出一丝淡然,他说道:“咱绝非是薄情寡义之人,只是在国事和家事面前要分得清清楚楚,你皇奶奶走之前,也求我善待旧人,咱做到了。”
“他冯胜为大明江山社稷有汗马功劳,咱理应给他一个体面,那就赐死他吧,子孙后辈,有罪者坐罪,无罪者不株连。”
朱雄英又道:“那李韩公怎么办?”
朱元璋睁开眼,眼神闪烁,其实李善长是个聪明人,自从李存义担任大明皇家银行行长被称为李财神之后,李善长更加的谨小慎微,事事都韬光养晦,隔三差五就要告诫自己后辈不可贪赃枉法。
同时,他们将所有的罪责全部集中在了他弟弟李存义身上,李存义几乎是在公开收钱,公开纳妾,公开接受宴请……
所以现在李家唯一称得上是恶贯满盈的人,只有李存义一个,其他的李家子侄后辈,都只能说有小过错,并非什么大罪,这些小过错放在新贵身上都是可以饶恕的小罪。
所以朱元璋,朱明天家,一旦要对李家动手,那也只能先从李存义开刀。
朱元璋说道:“李存义,就交给孙儿你来操刀吧,李善长毕竟曾经是咱的萧何,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