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可算是入得正题了。
伯象他们激动地都快要哭了。
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盼到了这一日。
太不容易了。
可是当小莺将课业拿来时,他们个个都是充满失望地看着那五六张黄纸。
姬定接过来,直接递给姜季武,道:“给。”
姜季武拿过来,来回数了三遍,就五张,一张不多,一张不少,激动道:“老师,我写这么多读后感,你就给我这么一点?”
他写这么多读后感,不是因为他热爱,而是认为他多写一点,姬定也会多给他一点,结果比上回也没好多少。
姬定道:“我方才说什么来着,言简意赅,若是我也跟你一样,那我还怎么教你。”
伯象郁闷道:“可是先生,您这也太短了一点,这这这这根本就不够看啊。”
姬定道:“下回交上来的读后感也不能超过这字数。”
姜季武嘿嘿道:“老师,您就再。。。再给一点,学生十分好学,您多给一点,学生也学得来。”
“求求您了,再多给一点吧。”
“我们可是盼了许久。”
。。。。。
个个都是泪眼婆娑,我见犹怜。
姬定手一伸道:“你们不学算了,拿来,拿来。”
姜季武赶紧捂死。
这要给了,那就完了呀!
要知道这读后感,可不是他一个想出来的,他后面有许许多多人支持着他,而目的就是为了这份课业,大家辛苦了这么多天,今儿要是不把课业拿出去,指定是横尸街头啊!
曹小丘眼眸一转,道:“先生说得是,一定要言简意赅,我明日再来。”
“等。。。等会!”
姬定问道:“明日再来?你什么意思?”
曹小丘道:“是这样的,季武最近进步很大,已经懂得如何写这读后感,我想他明日便可前来交课业。”
姜季武也反应了过来,是连连点头。
这几个臭小子,是想累死我吧。姬定轻咳一声,道:“七日之后再来。”
姜季武道:“读书不应该天天读么?”
蔡夫人听得差点都笑出声来,这还是她弟弟吗?
姬定道:“我又不是职业老师,我还得做事,哪有这么多功夫教你读书,走走走,都走,七日之后再来。”
姜季武虽有些不爽,但他还是拱手道:“学生告辞。”
姬定道:“前面加上一句,老师辛苦了。”
“老师辛苦了。”
“连起来再念一遍。”
“你。。。。。。。”
“嗯?”
“老师辛苦了,学生告辞。”
“路上主意安全。”
“是。”
四个混小子,拿着五张课业,是痛苦并着快乐的离开了。
等到他们四个走后,姬定便向小莺道:“拿去柴房吧!”他手指着边上那堆竹简。
“等等!”
蔡夫人突然上前,挡在小莺的身前。
姬定回头看去,尴尬道:“蔡夫人还在啊!”
这一句话问得蔡夫人也是尴尬不已,红着脸道:“我。。。我也正打算走。”说着,她立刻又向姬定问道:“先生,这。。。这不应该是送去书房吗?”
“呃。。。!”姬定眨了眨眼,道:“我那只是气话,夫人不懂,但小莺很懂我,她会送去书房的。”
小莺单纯的就跟白纸一样,是一脸木讷地看着姬定。
姬定笑问道:“小莺,你为何要这么看着我?”
小莺点点头,道:“我。。。我是要送去书房的。”
恁地拙劣得演技,又如何能够瞒得过蕙质兰心的蔡夫人,她稍一沉吟,道:“先生若是不要的话,不如将这些送给我。”
姬定听得很为难,你好歹是也是学生家长,这么做,那我不是自投罗网么。他微微笑道:“那怎么可以,这些季武交上来的课业,我必须得认真审阅。”
蔡夫人笑道:“先生公务繁忙,若是将这里全部看完,只怕要耗费先生不少功夫,说不定还会耽误正事。正好我现在闲着无事,要不我先拿回去,看过之后,将季武的意思总结好,再交予先生过目。”
还总结什么,你拿回去行了,千万别再送来了。姬定思索了一下,道:“夫人不会帮着写吧?”
你会看吗?蔡夫人暗道一句,嘴上却道:“先生请放心,是我恳求先生当季武的老师,我自然不会干扰到先生授业。”
姬定想了想,好像没啥破绽了,这才点头道:“那就有劳夫人了。”
“不敢,不敢!”
蔡夫人颔首一礼,又道:“先生亲自为季武布置课业,定是很辛苦吧,若是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先生只管吩咐。”
你能帮什么忙?姬定愣了下,便明白过来,定是她见到姜季武渴望课业的样子,希望能够多给一些课业,问道:“夫人会写吗?”
蔡夫人羞涩道:“我。。。我不会写。”说着,她又立刻道:“但是我可以帮先生代笔,先生只需口述便行。”
我傻么,你这是帮我代笔,还是监督我。可他转念一想,这写着确实也很累,毕竟他只是记得大概内容,平时还得自己想词修饰,关键还有些词语还不能用,若是有一个代笔,那也挺不错的。姬定思量再三后,道:“这会不会打扰到夫人。”
“不会,不会,我成天坐在家里也无所事事。”蔡夫人急忙说道。
姬定道:“这样吧,我想好内容,就通知夫人一声。”
蔡夫人点头道:“先生做主便行。”
“那就劳烦夫人了。”
姬定是真不想当这老师,但是救命之恩,必须得还。
然而蔡夫人心里也清楚姬定不想给姜季武当老师,对此她心里是很内疚的,甚至后悔请求姬定给姜季武当老师,可如今见到姜季武变得热爱学习,虽然心里内疚,但为了姜季武,她也只能厚着脸皮,让姬定多教一会儿,故此她也想帮帮忙,哪怕是磨墨,她也心甘情愿。
。。。。。。
院外。
“季武,你就拿了这一点出来,这。。。这根本就不够看啊!”
“我们帮你想了那么多读后感,你就拿这一点来打发我们。”
“。。。。。。。。!”
五张?
塞牙缝都不够了,关键他们等了这么多天,真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啊!
姜季武怒道:“你们知道周先生有多么严格么?这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就是因为你们帮我想了那么多,导致我还被骂了一顿,周先生说了,下回要言简意赅,字数是决不能比这课业多,你们还好意思跟我抱怨,下回你们自个去吧,我不去了。”
“别别别!你可不能不去,是我们的错,我们的错。”
“你放心,我们帮你想读后感,下回决不能让你挨骂。”
。。。。。。
听到姜季武说不去了,可是把大家都给吓坏了。
哄着!
赶紧哄着!
姜季武心中暗自得意,他方才为什么能够忍住,就是因为这一刻,周先生唯一的入室弟子,多威风呀,他轻咳一声道:“这读后感可就交给你们了,你们先想好,然后解释给我听。”
“是是是。”
“肚子有些饿了。”
“走走走!我们上脍炙酒舍,今儿我请客。”
第八十一章 国与民公与私(为盟主雉水猫熊加更三更求订阅)
就事论事,姬定可真不是一位好老师。
这学生耗尽心血,写得读后感,他是连一句评价之语都没有,课业也就是千篇一律的读后感,要说教了什么吗,可真是什么都没有教。
但没有办法。
耐不住他的学生就是爱学习,爱读书。
这找谁说理去。
当然,这也是因为姬定真没有太多功夫去教姜季武读书,如今这刑狱司往下一拍,锦衣卫一招,接下来自然就是无数双手伸向他。
给钱!
但这钱从何来?
内阁。
由于在绁美一案上,大获成功,常侍们是士气高昂,干起活来,真是如有神助,这每天最难过的事,莫过于下班。
泪求996啊!
“周侍中,这是濮阳十二乡的户籍册。”
范贡将一份册子递上。
姬定接过来,看得一会儿,突然抬头看向范贡,问道:“你就没话说吗?”
范贡有些懵,问道:“说什么?”
姬定叹了口气。
范贡心里打鼓,又问道:“周侍中为何叹气?”
姬定道:“难道你们以为我让你们乡村走动,目的就仅仅是立户吗?”
在坐的常侍们都忐忑地看着他,难道还有隐藏任务?
他们是真不知道。
范贡小心翼翼地问道:“还有其它目的吗?”
姬定哀其不争地瞧了他一眼,道:“仁政!仁政!你们就没有想过,这仁政的对象是谁吗?不就是那些穷困潦倒的乡民们吗?我让你们去乡村走动,立户只是其次,关键是考察乡民们的生活情况,如此才能够对症下药,让乡民们感受到仁政的温暖。可是你们呢?”
他将册子往旁边一扔,“这真是冷冰冰的文字啊!”
范贡等一干常侍,被训斥的是面红耳赤。
“周侍中教训的是,是我们辜负周侍中的期望。”
“那日郑公主说得很对,仁于心,法于令,这才是二者最大的区别,若是你们心中有仁,就不会对仁政治国感到迷茫,否则的话,你们会无所适从的。”姬定是苦口婆心道。
范贡他们羞愧地说不出来。
“你们好自为之。”姬定站起身来,一边摇着羽扇,一边行出门外。
下班!
开心!
但没有人察觉到姬定已经早退,他们还沉浸在姬定的教诲之中。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如今我们儒生这么牛批,不能成天互吹,这吹多了,也腻歪,还伤身!
得找些事干,得彰显一下仁政。
逮捕绁美,那是维护法令,不足以彰显仁政。
对!得帮助那些穷困的乡民。
这个话题一抛出来,立刻得到极大的反响。
大家都在问,这仁政治国!
仁在哪里?
而如今孟子是儒学的图腾,他提出的主张,是民贵君轻,这仁是对象是民。
关于施仁于民的言论瞬间占据头条。
而儒生如今是独占文坛。
在这一刻,他们的言论就是唯一的声音。
朝廷也不能不重视啊!
卫侯当然是心领神会,顺应民意召开朝会。
大殿上。
卫侯道:“寡人最近听到许多言论,人们都在期待朝廷的仁政,不知诸位大夫有何建议?”
擎薄立刻回答道:“刑狱司主张少刑,慎刑,这不就是仁政吗?”
富术笑道:“这是仁政,但所惠及对象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人还是感受不到。”
大家一看我,我看他,若没人可看,那就眼观鼻,鼻观心。
仁政治国,还得让大多数人看到。
这难度不小啊!
卫侯等了半响,突然瞟向跪坐在左下角的悠然自得摇着羽扇的姬定,咳得一声,道:“周侍中。”
姬定抬起头来,“臣在。”
卫侯问道:“当初是你建议寡人以仁政治国,为何你现在却沉默不语?”
姬定摇了摇羽扇,目光一扫,笑道:“臣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轮不到臣开口。”
这是人话吗?
大夫们都是很不友善地看着他。
“是吗?”卫侯笑问道:“那你倒是说来听听,寡人也想知道,这到底有多简单。”
姬定笑道:“仁政治国,且要广惠于民,减税,减税不就行了吗?”
殿中诸位大夫瞅着姬定一脸风轻云淡的表情,只觉得这厮十分欠扁。
你何不直接说送钱得了。
那更好啊!
陈芝讽刺道:“周侍中说得可真是轻巧,如今又是刑狱司,又是锦衣卫,这些钱可都还没有着落,若是减税的话,这钱是你出么?”
虽然大多数都支持仁政,但前提是不能谈钱啊!
谈钱那就伤感情。
姬定笑道:“想不到足下还是未这改鼠目寸光的毛病。”
虽然陈芝爵位比他高,但是内朝直属卫侯,他倒也不怕这些大夫。
陈芝怒道:“难道我说错了吗?”
“当然错了。”
姬定道:“你只看到减税所带来的财政减少,却未能看到减税得话,预示着乡民种田可以得到更多,这将会鼓励乡民开垦出更多的田地,田地多了,税自然也多了,从长远来看,减税将会使得国家财政富足,国民富足。”
“我还当你有什么高论,听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