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天子-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邹忌沉吟少许,道:“在未消灭秦楚之前,臣不建议这么做。”

    齐威王问道:“为何?”

    邹忌道:“此地虽乃中原的腹地,但也是四战之地,若国都在此,那就需派重兵把守,这将要耗费不少国力,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前线兵力不足。”

    齐威王稍稍点头,亦觉自己有些想当然了,又道:“如今魏国已是垂死挣扎,坚持不了多久,那么下一步就是联秦灭楚,相邦以为淳大夫此番使秦可否成功?”

    邹忌道:“臣以为成功可能性很大,目前据臣所知,秦国也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那么与我国结盟,不但可以化解秦国危机,反而能够秦国得到韩国的领地,秦国没有理由拒绝我们。”

    齐威王突然问道:“秦楚之间会不会结盟?”

    邹忌皱眉道:“不瞒大王,其实这也是臣最担心的事情,但是从目前看来,秦楚在巴蜀、武关还在继续交战,可见双方的矛盾依旧非常尖锐,结盟的可能性不大。臣以为除非楚国主动让出巴蜀,且不再管河东,否则的话,秦国多半还是会选择与我们就结盟,但如今我们并未出兵楚国,而楚国国内相对还是比较安定的,楚国不可能会愿意放弃那么多。”

    齐威王稍稍点头。

    正当这时,只见田盼走了过来,抱拳道:“臣见过大王。”

    齐威王问道:“战事如何?”

    田盼是直摇头道:“这大梁城还真是如传言中一般固若金汤啊!”

    邹忌抚须道:“当初魏王迁都于大梁,耗尽国力来修建这大梁城,岂能让我们轻易攻破。”

    说到这里,他稍稍顿了一下,道:“不过我倒是识得一人,曾参与过大梁城的防卫建设,说不定此人可助我们破城?”

    齐威王忙问道:“何人?”

    邹忌道:“就是那洛人白圭,白老先生。”

    齐威王又问道:“此人如今在何处?”

    邹忌道:“就在濮阳,他如今可是濮阳最大的商人,占据着郑国一半的盐铁买卖,以及所有的军备制造。”

    齐威王立刻道:“那赶紧派人去找他来。”

    邹忌点了点头。

    齐威王又问道:“那是请到白先生再攻,还是继续进攻?”

    田盼立刻道:“回禀大王,臣以为还是应该持续给予大梁压力,毕竟魏国在外还有一些军队,如今魏王肯定是惊慌失措,必将从各处调集援军来就,那我们便可以以逸待劳,在半道上伏击这些援军,待我们消灭魏国所有的军队,大梁城也将不攻自破。”

    。。。。。

    田盼料想的没有错,如今的魏王真是如惊弓之鸟一般,转瞬即逝间,亡国就近在眼前,搁谁也难以承受这般打击。

    “楚国援军可否到了?”

    魏王赤脚下得台阶,一脸期待地向惠施问道。

    惠施无声地摇摇头。

    魏王又问道:“那可有楚军消息?”

    惠施兀自摇头。

    “完了!全完了!”

    魏王失神地一屁股坐在台阶上。

    如今魏国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楚国,那赵国、韩国都无力前来救援魏国。

    所以他是第一时间派人去楚国求援。

    也得到楚王的应允。

    那么按理来说,就算楚军未赶到大梁,至少也应该楚军行动的消息,但目前来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可见楚国压根就没有出兵来救援。

    惠施暗自一叹,道:“大王先勿丧气,周客卿在信中说得很清楚,让我们坚守大梁,他会率领援军赶来救援的。”

    “那援军在哪?”

    魏王一听周济之名,不由得窜了起来,激动道:“这都过去多久,若是周济真的是去求援,早就应该赶到了,可如今连楚军的影子都看不见。”

    惠施却道:“但是周客卿并未指援军就是楚军。”

    魏王道:“如今能够救我们的,唯有楚国,除此之外,他还能上哪去求援军。”

    惠施皱了下眉头,道:“倒还有一个国家。”

    魏王问道:“哪个国家?”

    惠施道:“秦国。”

    。。。。。。

    濮阳以西,白马渡口。

    只见一行十数人站在河边,看着空荡荡的河面,脸上不由得露出绝望之色。

    “平时这里很多船来往的,为何今日连一艘船都没有?”

    “难道是因为战乱的原因?”

    “哎呦!这可如何是好啊?”

    “可能这就是天意吧!”

    其中一个白发老头仰面长叹一声,又向面前五个年轻人道:“齐人要找的是为师,待为师死后,他们也不会为难你们的,到时你们只需将为师的遗体带回洛邑薄葬便可。”

    “恩师,您难道是要。。。。。。!”

    “恩师,不可啊!”

    。。。。。。

    “你们勿用再劝,为师是心意已决,无论如何,为师都不会帮助齐人破城的。”老头一抬手道。

    “恩师!”

    五个年轻人齐齐跪倒在地,眼含热泪。

    白发老头却是笑道:“为师这把年纪,就算今日不死,也活不了几日了,唯一令为师遗憾的是,就是未能报答天子的恩情。唉。。。。。。!”

    他长叹一声,拔出剑来,便要自刎。

    正当这时,只听得一人喊道:“等等!”

    老头回头去,只见一个中年人一边招着手,一边跑了过去,他不禁愣道:“孟子舆?”

    来人正是孟子。

    而这要自刎的老头正是当今濮阳第一富商白圭。

    孟子来到白圭面前,喘着气,满脸好奇地问道:“白兄为何要轻生?”

    他本随齐王一块去到大梁,其目的就是劝住齐王罢兵,但齐王压根就不理他,任凭他怎么劝,齐王都不予理会。

    这种机会,谁来都是白搭,齐王不可能心慈手软的。

    孟子很郁闷,只能独自离开,又不想再回齐国,于是就来到这濮阳。

    正好撞上白圭。

    白圭叹了口气道:“因为齐人想要请我前去帮他们破城,而我又不愿,故而想逃回洛邑,却又无船渡河。”

    “原来如此。”孟子立刻道:“白兄切莫轻生,快随我来。”

    孟子让白圭的人混在他的学生之中,徐徐往濮阳城行去。

    没走一回儿,就遇到一支军队。

    领兵之人正是姜佐。

    “车中何人?”

    姜佐拦下车队来,向车内询问道。

    孟子掀开车帘,道:“原来是姜大司马。”

    姜佐一见孟子,忙抱拳道:“姜佐见过孟先生。”

    且不说孟子如今就在齐国为臣,就算没有,姜佐也是非常敬佩孟子的。

    如今齐王意气风发,孟子却总在他面前晃荡,令他不开心,齐王也只是敷衍他,不理他,也没敢杀他。

    孟子问道:“将军这是急着去哪?莫不是濮阳也发生战事?”

    姜佐忙道:“倒是没有,我是奉命在追捕一人,不知孟先生可有见到一个白发老丈领着十余人?”

    孟子道:“大司马说得可是那白圭白老先生?”

    姜佐点头道:“正是。”

    孟子笑道:“我方才见到白老先生已经渡河去了。”

    “多谢孟先生相告。”

    姜佐抱拳一礼,道:“若先生无其它吩咐,姜佐就先告辞了。”

    孟子道:“我与白老先生倒有一丝交情,只望大司马勿要伤害白老先生。”

    “是。”

    言罢,姜佐便率兵继续追捕。

    孟子伸出头去,见姜佐走远之后,他才放下车帘,但见白圭双手抱膝,缩在车帘后面。

    “多谢孟先生舍身相救。”

    白圭拱手一礼。

    “岂敢!岂敢!”

    孟子拱手回得一礼,又道:“那齐王不仁,白兄宁死不屈,轲钦佩不已。”

    白圭叹道:“可惜我能力有限,也只能做到不从,但愿那齐人想不到破城之策。”

    孟子问道:“白兄何出此言?”

    白圭摇头叹道:“虽然那大梁城修建的固若金汤,且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但成也环水,败也环水,当初魏王命我修建河堤之时,我就想到,将来若有人决堤放水,大梁城将不攻自破,但是。。。但是城内城外数十万平民也将随大梁城一同而亡。”

    孟子听罢,满面惊惧之色,道:“此等机密,白兄可且勿跟他人说啊!”

    白圭点头道:“这我自然省得,我也只是跟你说说。”

    孟子叹了口气,又道:“我们还是赶路吧。那姜佐去到河边,可能会发现蛛丝马迹,说不定马上就会追了过来。”

    。。。。。。

    而那边姜佐领兵追击到河边,却发现河面上一艘船都没有。

    难不成白圭是背着船离开的?

    “启禀大司马,根据附近的渔民说,他们听说齐人到处征召船夫运粮粮食,故而躲藏起来,近几日未有人在这一代撑船。”

    “可是方才孟先生明明说看到白老先生乘船渡河?”

    “大司马,会不会是孟先生。。。。。。!”

    “你认为孟先生在欺骗我们?”姜佐向属下质问道。

    “末将不敢。”

    “孟先生一直以来,以诚待人,自不会欺骗我等,而白老先生富甲一方,难不成连几艘船都弄不到吗?不过白老先生也走不远,你们立刻传信对岸,让他们继续追捕。”

    “是。”

    。。。。。。

    这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大,秦国也非常难受,商鞅变法所积存的国力,也经不起这么个消耗法,国内精锐尽出,且已经在巴蜀跟楚国打了一年,眼看这战争似乎才刚刚开始。

    秦国都已经被迫将派往塞外与义渠作战的军队给调派回来,同时派人去跟义渠媾和,希望能够全力以赴中原大战。

    如今就连嬴驷都在咸阳待不住,跑到河西少梁来亲自督战。

    其实督战只是其次,关键还是少梁离中原更近。

    而张仪也早就从江州赶回秦国。

    少梁!

    秦军大帐。

    “平分天下?”

    嬴驷看着面前这个身高矮小,样貌丑陋的中年男子。

    此人名叫淳于髡,乃齐国大臣。

    淳于髡点头道:“是的,吾王愿与秦君平分天下。”

    “你们齐王可真是大度啊!”嬴驷呵呵笑道。

    淳于髡道:“非吾王大度,此乃秦人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若无贵国在西边牵制楚军,我国进军也绝不会如此顺利。

    如今我军已经攻破大梁,魏国亡国乃是迟早之事,我军本可趁势攻取韩国,但吾王认为,若攻韩国,这必会引起贵国的担忧,而我国无意与贵国为敌。

    如今赵国自顾不暇,魏国已经奄奄一息,韩国是孤立无援,只要贵国此事出兵,韩国必亡矣。

    然后我们两国又可一同进攻楚国,平分天下,至于到底谁是中原之主,也只在君与吾王之间。”

    张仪突然道:“如果贵国能够立刻出兵楚国,我想我们之间的谈判要更加容易一些。”

    淳于髡道:“秦相难道不知,我国一直都在楚国作战吗?”

    张仪道:“但是据我所知,贵国在徐州的兵马并未动,巨阳的军队也都是出自宋国,这导致楚国仍有余力在巴蜀、武关与我军作战,贵国的策略,并未给我国分担太多压力。”

    淳于髡道:“楚国可非魏、韩,光凭我齐国,是难以在尚未结束对魏作战之前,出兵重创楚国,如果贵国出兵攻伐韩国,我军亦可配合贵国,迅速消灭韩国,届时便可一同南下攻楚。”

    张仪道:“但是我国目前难以抽调出更多人马前去攻伐韩国。”

    淳于髡道:“我军已经在韩国以东牵制住韩国部分主力,身在宜阳的赵军、魏军也已经纷纷撤走,贵国其实不需要派遣多少人马,便可攻破宜阳。”

    在场的秦国将臣纷纷点头。

    嬴驷也有些动心。

    如今秦国的确也是四面楚歌,如果能够正式与齐国结盟,就能够轻易地打破僵局。

    唯独张仪面露疑虑之色。

    嬴驷也没有急于决定,毕竟如今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个举动,都是影响重大。

    嬴驷先命人带淳于髡下去休息。

    待淳于髡走后,嬴驷问道:“你们怎么看?”

    大臣们纷纷表示支持与齐国联盟,平分天下。

    关键在于,不跟齐国联盟,也没有别的出路,秦国目前也很头疼,连河东都未攻下来,其原因就在于河西兵力不足,打到如今,反而不如河东兵力充沛,这都是因为之前调集部分兵力前往宜阳和武关。

    如今宜阳的战局随着魏军和赵军撤离,压力稍微小了一点,但是武关那边跟楚国打得还是很激烈。

    巴蜀就更不用说,兀自是亚历山大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