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神人靖王,惊呆全场“3更”
“罢了,儿臣还是帮您分析一下,为什么齐王抵挡不住刘武周吧!父皇觉得有道理,再答应也 不迟。”
谁也没想到,等着他提条件的时候,李烨来了这么 一招。
“皇儿只管说说看。”李渊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汗颜道。
就连在一旁的李秀宁都竖起了耳朵。
方才靖王爷在怼秦王和齐王李元吉的时候,就连她都觉得有几分道理。
可是,她闹不明白的是,虽然李元吉可能不擅长指挥。但是,李渊留守在晋阳的将领,也不是吃素的。
为何就是对刘武周束手无策呢?
这刘武周到底有多强?
她想听听皇兄的意见。
不过,李烨已经一年失智了。
现在的形势,早就今时不同于往日了。
李秀宁虽然期望皇兄能说出一二。
但是,若是皇兄说不出来,她也觉得情有可原。
李元吉那是相当不服气啊!
在他看来,强大的刘武周的进攻,唐军抵挡不住,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算是他李烨在晋阳,也不一定能抵挡住。
他把脸扭到一边去,似乎很不屑于听李烨分析。
“这次,晋阳之所以会失守。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外部条件。我大唐的强大,必然会让突厥生出忌惮之心。所以,强大的刘武周,再加上受到突厥的支持。这更加让他肆无忌惮。”
我李唐能够实际控制的地盘已经包括关内道、陇右道、河东道、益州道境内的大部分汉族聚居区域,以及襄州道、河南道、河北道的部分地区。
“实际归于其治下的户口至少在一百万户以上,加上名义上归于治下的户口则大致应该有二百万户左右,而刘武周的治下,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五万户,这简直是猴子和大象比体重。
如果没有背后的强力支持,刘武周不要说进攻太原,就是守住马邑恐怕也是很困难的。”
仅仅是这一条,就让李渊刮目相看。
要知道,此事,若是 经由李世民的嘴说出来,李渊 没啥奇怪的。
作为上阵的将军, 李世民能看清眼前 的形势。
可是,李烨不同啊!
李烨已经失智一年了。
在这一年内,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
刘武周开始攻打晋阳,是从武德二年三月才开始的。
可是,这个时候的李烨还处于完全的失智状态。
这样状态下的李烨,又是如何得知眼前战场上的形势?
而且,前因后果,竟然还分析地如此透彻。
本来,李元吉正扭过去脸,不想听李烨在这里胡乱说。
在李烨一番话的感召下,不由得心里犯嘀咕。
“靖王之前的失智,不会是假装的吧!”
一年不过问战场的事情,如此讲解,让人服气。
接下来,还有更加让他们震惊的事情。
“其实,还有一个外部原因。这次,刘武周的队伍当中,有一个叫宋金刚的将领。此人骁勇善战,拥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
“其实,这些都是外部条件。这次,之所以我军抵挡不住刘武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留守在太原那边的将军实在是太弱了。
窦诞和宇文歆的实力跟齐王一样菜。千不该万不该,父皇不该派太常卿李仲文去领兵打仗。他本身就没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这也罢了,父皇又派裴寂前去迎战。裴寂没半点作战经验,以至于,在战场上被刘武周钻了空子,几乎全军覆没。本王说地对吧?裴爱卿。”
为平阳公主选择夫婿,李渊特意还 叫了一些大臣。
这其中,就有裴寂。
裴寂的老脸,没法放了。
他率领的队伍,全军覆没,只有自己逃出来。
相当地狼狈。
这么多大臣,参加比赛的王公大臣家公子们都在看着。
这让他如何自处?
而李烨的一番分析,绝对让大家心服口服。
“厉害,靖王爷虽然足不出户,却对晋阳那边的战事如此清楚。当真让人十分震撼。”
李秀宁惊呆了。
她也是刚从战场回来。
对于晋阳那边的战势,她都不清楚,何况是已经失智的李烨?
她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皇兄是神仙吗?”
众人愕然。
这个时候,在战场上威风凛凛铁娘子李秀宁,对李烨产生深深的敬佩。
“皇兄也太能掐会算了吧?”
李世民本来打算闭嘴,不再言语。
言多必失。
可听了李烨的一番言论之后,心中再也不淡定了。
联系着前后发生的事情,他有理由相信,李烨根本就没失智。
不然的话,他怎么对所有发生的事情,这么清楚。
这个发现,让他后背发凉。
一个人,得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在一年中装失智。
可是,他如此做的话,就不怕他最深爱的长孙无垢成为秦王妃吗?
偏巧是在他迎娶长孙无垢的那天,恢复记忆。
这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李渊何尝不是如此?
就连李渊派过去增援的大臣的名字,李烨都一清二楚的。
这让人太难以捉摸。
最关键的是,他对这次刘武周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势如破竹,分析地如此正确。
说明,李烨早就对破敌之法有了深入的研究。
想到这里,李渊已经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了。
“烨儿,这些,你是从何而知?”
李烨坐在椅子上很是从容。
“父皇,这一切,都是儿臣推演,甚至是推断的来的。”
神了……
这都能推断?
屁的推断。
那是因为李烨对大唐的历史比较熟悉而已。
李建成也惊呆了。
能把战势分析地这么透彻的人,在大唐可能有。
但是,在失智后,又再度醒来,又能分析地头头是道的。
非李烨莫属。
太恐怖了。
尤其是他一双眼睛,似乎是看透人心一样。
李建成赶紧收回来自己的目光,却和李元吉的目光交织在了一起。
其中的意味,心照不宣。
而李渊却已经更加急不可待了。
“皇儿可有退兵之策?”
李烨当然有。
“那儿臣的条件?”
李渊点头。
“啥条件,朕都答应。快说,快说。”
【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以后,一章一章发,还是一起发?请在评论区回复。】
第30章 惊天的条件,震惊全场
李烨已经为刘武周进攻晋阳的事情,着急上火好多天了。
听说李烨能解决这件事,自然态度十分迫切。
“父皇,儿臣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儿臣请求永远免死。”
愣住了……
全场的人,几乎都愣住了。
靖王爷这是在要免死金牌吗?
李渊在建立大唐的时候,的确是给与那些有赫赫战功的大臣们免死的机会。
大多数的人,只有 一次免死的机会,只有李世民等一众人等有两次免死的机会。
而李烨有三次免死的机会。
对于李烨来说,这三次机会远远不够。
的确,他自身的武力确实比较强。
但是,真要是惹了什么事情的话,几十万大军在跟前,李烨肯定抵挡不住。
他只是武力比正常人高上许多倍。
这并不意味着,他一个人就能抵挡十几万大军。
李世民现在手中握有兵权,上次把他怼成那个样子,但凡是有脾气 的人,都遭不住。
何况,李烨还有可能威胁到他当皇帝。
李世民的脸色尤其精彩。
起初,他还以为李烨的条件是让父皇赐婚。
这毕竟是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给长孙无垢的承诺。
却没想到,李烨竟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免死金牌啊!
只要是李烨得到了这个东西,就算是日后,他李烨造反,李渊都不得将其杀死。
这特奶奶的,还怎么跟李烨争斗?
只要是他一天不死,他就是李渊的心尖尖 上的宠。
但凡是李烨想要什么,哪次李渊不给?
李世民咽下了一口口水,神情紧张地看着李渊。
李渊真要答应了这个条件,他就不好从明处下手了。
有他这样的心思的,何止是 李世民一个人。
坐在李世民旁边的齐王李元吉,就差眼珠子没瞪出来了。
他们几个亲生的儿子,哪一个敢提出这样的要求了?
“皇兄,你好大胆子。本身你就是父皇认下的义子,父皇封你做靖王,已经算是高看你了。竟然还敢提出这样的要求?”
爱咋咋地。
这么骄横,齐王不惯着。
这也是他第一次与靖王爷起冲突。
太子李建成老成持重,不敢发言。
二哥李世民的心思重, 他才管不了那么 多。
好家伙……
李渊正在听李烨要提出什么条件,耳朵里面蹦进来四个字,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可以。
李渊刚要答应,李元吉这小子插进来一句。
当即,李渊脸色就不好看了。
“三胡,你胡说八道什么?你皇兄正在此与朕讨论国家之事。晋阳之战,你被人家刘武周打地全线败退。现在你皇兄是在帮你想办法弥补。你竟敢还这样口出狂言。”
这个不懂事的儿子,让李渊恼怒异常。
说起来李元吉,李渊一肚子恼火。
这人生活极为不检点,在去晋阳之前,还因为犯了一点错误,被李渊惩罚。
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李渊惩罚了他几日,便恢复了他的官职。
这么不识大体。
当初,就该多惩罚他一些时间。
省地他不知悔改。
被李渊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李元吉的脸都绿了。
一句话的事,也不至于惩罚他。
“烨儿,你这个要求,朕应允了。”
李烨跟李世民不同。
李世民手中握有兵权,万一他利用大军做了什么错误的决定,李渊可不能为他买单。
李烨手中半点实权没,任他怎么蹦跶,他还能把天给捅破吗?
没想到……
陛下就这么答应了李烨的要求。
李世民手心里都是汗。
李建成明显觉得天气还是有些热。
李元吉被抢白一顿后,面临的是打脸的结果。
父皇,就这么同意了。
只有李秀宁,庆幸皇兄在这件事上的睿智。
皇兄刚刚恢复神智,手中又没实权,不给自己要一点保障的话,怎么保全自己的性命?
“父皇,皇兄这个要求的确不过分。”
一向跟他们兄弟几个比较亲近的李秀宁,都开始帮助李烨说话了。
太稀奇了。
“皇姐,你……”
李元吉两眼包含着血丝,似乎是不认识这个皇姐了。
李建成回味着他们方才所说的话,若有所思。
李烨,这是要准备,全方位保护自己了。
不过,也有情可原。
要求已经达到了一个,李烨缓缓道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父皇,先别慌。儿臣还有一个要求。儿臣想要父皇建造天策府,封儿臣为天策上将。”
轰——
又一架战斗机,从李世民的头上掠过。
天策上将。
这是大唐的官职没有的。
这个 官职,在历史上,是李渊为了表彰 李世民灭了王世充,而专门设立的官职。
天策上将的权力极其大。
天策上将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文官之首三师(空缺)。
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
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天策上将之下是亲王,遥遥地将李世民,李元吉等抛在了后面。
李烨这一番解释出来。
在场的文武百官们,都倒吸了一口气。
靖王爷刚刚恢复神智,就准备要这么高的职位。
这是想要把李元吉,李世民踩在自己的脚下,狠狠碾压啊……
好吧,李秀宁承认,皇兄这次的胃口有些大了。
其实,李烨比谁都明白。
为什么李世民在跟李建成的争斗中,能取得胜利?
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李世民的官职太高了。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天策上将。
就因为天策府,有招揽贤才,并且还能自行封官,李世民的旗下汇聚了这么多的贤才。
最后,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不仅有很多人帮助李世民出谋划策,更有很多将领,甘愿为了李世民肝脑涂地。
这才成就了一代帝王李世民。
当然,在李世民头上的头衔太多了。
只要得到了天策上将这个官职,其他的一切小官职,可以慢慢夺回来。
所有人包括那些老百姓们,都感觉到了李烨提这个条件难度之大。
而大家,也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