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弗拉基米罗维奇看来,如果不是他早年从军,耽误了20年时间。
如果不是华人,是白人的话,他现在的财富绝对不止这些,世界首富除了他,就绝对没有第二人选了。
他也不用这样遮遮掩掩,低调行事了。
楚云飞听到对方的恭维,更加警惕了。
“弗拉基米罗维奇先生,客套话就不用多说了。大家开门见山,把话挑明了。你到底想怎么样?”
弗拉基米罗维奇也不再回避。他看着楚云飞,认真严肃地说:“我们想向你个人借款580亿美元!”
楚云飞听到,当即倒吸一口冷气。
尼玛的。
这是借钱,还是打算抢钱啊!
第六十八章 推辞
听到对方想借款,一开口就是580亿美元。
楚云飞差点笑出声了。
但是想到眼前这个人可不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家伙。
楚云飞收敛自己的笑意,沉下脸说:“580亿美元?弗拉基米罗维奇先生过分了吧!你觉得我家是开印钞机,可以任意印刷美钞的吗?”
弗拉基米罗维奇冷静地说:“楚先生,既然我提出这个金额,就知道绝对不是乱开口的。请不要怀疑我们的情报能力。虽然不知道具体数额,但是你这几年在日本股市楼市赚到的钱绝对不止580亿美元。你绝对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拿出580亿美元的。”
580亿美元; 金额确实挺大的。
但就像对方说的那样。
对于楚云飞而言,也不是拿不出。
咬咬牙,东挪一点,西挤一点,还是能够凑得出的。
可是凭啥啊?
凭什么我要借给你们那么多钱?
苏联又不是我的祖国,和我非亲非故的,我凭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借这么一笔超巨款给你们?
楚云飞摇摇头说:“弗拉基米罗维奇先生; 你对金融有个误区。你说的那些只是存在账面上的钱,是一串数字。但实际上我要是变现的话,是绝对拿不出这么多钱的。因为要是变现的话,这么大的交易额,绝对引起市场的波动,到时候只能折价变卖。要损失一大笔签的。而且变现了还要缴纳税款的。最麻烦的是从日本流出来的资金只能走美国那条线,除了被日本扣税,还要被美国扣税。七扣八扣的,最后到手就两三成而已,就几十亿美元而已。”
虽然流程是差不多,但是实际上还没有那么严重。
虽然是要交税,但是只要请律师加著名的会计师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扣除成本的话,最后拿到手的还是有六七成的。
当然这种事就没有必要向对方解释了。
弗拉基米罗维奇是特工,不是投资专家,也不是会计师; 他对国际投资这些领域并不清楚。
听到对方说最后到手的只有几十亿美元,弗拉基米罗维奇也不知道真假。
只是他隐约感到对方在骗自己。
弗拉基米罗维奇开口说道:“虽然我不敢确定你说的真假; 但是你手中掌握的恒生银行; 巴西的伊塔伊投资银行、英国的渣打银行等几大家银行的股份; 还有其他企业的股份,相信也能凑出580亿美元!”
生怕楚云飞拒绝,弗拉基米罗维奇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你不用担心我们还不起。我们已经制定新的五年计划。只要有这几百亿美元,我们就能将苏联的经济盘活。就算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我们也可以用矿产来抵债。这点可以让你放心我们的偿还能力!”
楚云飞不觉得对方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骗自己。
事实上他自己也一直有关注苏联那边。
苏联现在的情况,要说糟糕,是非常糟糕。要说不糟糕,也不算太糟糕。
有的救,就看苏联当前的执政者水平了。
而且就像对方说的,要是真的借了。
当然不是信用贷款了,这么巨大的金额,绝对是有抵押的。
比如苏联拿矿产什么的来抵押。
理论上苏联还是有这个实力偿还的。
或许有580亿美元的话,说不定苏联真的能撑过来。
但是……
什么事都怕但是这两個词。
因为对方说的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
此时此刻,苏联这艘昔日的巨轮早已经是七疮八孔了。
所谓大厦将倾,巨轮将沉,讲的就是苏联现在的情况。
实际上就算再多出2倍,10倍也依然是无法阻止苏联这辆破车朝着悬崖冲去!
哪怕是有人想要拉住它都做不到的。
为啥?
最重要的一点是。
鹰酱、兔子、约翰牛、汉斯猫、高卢鸡、脚盆鸡……
一大堆人都在后面推一把呢!
甚至就连苏联国内都有不少人盼望着它跳崖,然后等着分家产呢!
内忧外患下; 单靠几个人; 指望着几百亿美元就想起死回生?
做梦吧!
楚云飞不是小气,而是他一点都不想跟苏联有什么金钱上的纠葛!
说个极端点的可能性,万一这钱到手了后没被拿来挽救经济,而是被那些贪官污吏瓜分了,那等于直接丢进水里,连浪花都翻不起几点的。
要是苏联那些官员对外对内宣扬他楚云飞看好苏联,要携手苏联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到时怎么办?
不说实际后果,一身骚是跑不掉的吧?
美国大大小小的财团会找自己聊天,劝说自己要识时务。
美国官员会找自己讨论一下,作为鹰酱的敌人,将会棉铃怎么样的后果。
说不定北都那一位都要坐飞机过来,先抽我一巴掌,让我清醒一下,然后再跟我聊一下人生什么的。
想到这里以后,楚云飞心里当即忍不住咯噔了一下。
因为他反应了过来,这里面可说道的地方太多了。
是绝对不能借款出去的。
“话是这么说了。”楚云飞才回过神来,沉稳地应对着。
“我大致是懂你的意思,可是……可是贵国那边,我就直说好了。别的什么都不提,假如,我是说假如伱们获得这么一大笔钱,准备怎样运作?弗拉基米罗维奇先生,你难道不知道苏联现在的麻烦有多大吗?各项经济指标持续走低,通货膨胀却是持续走高,都多少年了。哪里是说能运作就能运作的?”
连续几个问题之下,弗拉基米罗维奇先是为之愕然,又旋即恍然。“不瞒你说,我当然也知道不容易。但是我们有信心能打赢这场战争。当年莫斯科保卫战,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伟大的苏维埃都能反败为胜。今天我们更能拨乱反正,让苏联的经济恢复正常!”
“你想得太简单了吧!”楚云飞叹气说道。“举个例子,就照弗拉基米罗维奇先生你刚才说的那样,现在有了580亿美元的巨款,然后砸过去……且不说让苏联经济恢复正常的成功可能性有多大,我问你,这钱谁来指导使用?怎么用?真的能用来救企业?真不会被姓那些贪官污吏给分了?谁来做这个保证?”
弗拉基米罗维奇闻言也是微微一怔,但马上就显出了一丝理解和无奈,而且还隐隐透着一丝疲态。
“这件事,我们会亲自监督借款的用处……”
楚云飞看着对方,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现在贵国的情况俨然不是人力,最起码不是你们几个人可以挽回的了。而且说实在的,在我看来贵国的那几个高层,他们都没有足够的本事能力挽狂澜。不过……弗拉基米罗维奇先生,我倒是挺看好你的。如果是你当政的,我或许是愿意赌一把,将钱借给贵国。但问题是你现在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弗拉基米罗维奇先生,比起投资企业,我更喜欢投资人。你有没有想过投身政界,我可以借3亿美元的长期无息的贷款给你?”
弗拉基米罗维奇听到楚云飞突然岔开话题,问自己有没有兴趣参政。
甚至愿意借给自己3亿美元,而且还是长期无息的。
饶是他向来以冷静果敢著称,此刻都完全愣住了!
这……
第六十九章 打发
对方是想参政的,不然就不会参与到这件事。
不过他自己也是有自己的顾虑,犹豫了很久。都没有决定下来。
楚云飞拿出一张私人名片递给对方。
“这是我的名片,你要是下定决心了,可以随时打这个电话。我的承诺十年内都有效!”
将名片收好,对方还是没有放弃之前的事。
“楚先生,对于我刚才提到的借款?”
楚云飞这次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直接说道。
“580亿是不可能的。这超出了我的实力范围内。最多20亿美元,矿产什么的风险太高了。如果贵国接受的话,可以用木材、或者是木林来抵押。”
矿产什么的?
可是一大堆人盯着。
俄罗斯本土寡头,外国的财团都将这些当成他们碗里的肉。
楚云飞去竞争真的胜算不大。
要是2000年以后还行。签约了,那个时候毛熊也不敢轻易反悔。现在就算了。
毛熊的局势这几年一日三变,太不稳定了。
这样的后果是未来充满不确定因素太多。
但是木材的话; 那就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加拿大、美国、非洲、南亚、南美洲等地出口木材。
木材这几年行情不算旺; 处于买家市场。
楚云飞入手的话,难度小。
毛熊也好,后面的大毛也好,都不会在意。
但是中国往后发展就像坐上火箭一样,蹭蹭往上飞。
木材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以木林作为抵押的话,风险其实更小的。
当然这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
580亿美元?
毛熊是真的想多了,或者是病急乱投医了。
我怎么可能投那么多钱进去。
只是人家克格勃负责人都亲自上场了,还费尽心思搞出这么多。
就算打发对方也要投一点钱进去,不然惹急了人家,真的不让我回国怎么办?
所以买平安的钱还是要的。
不多; 就20亿美元。反正只要对方肯用木材和木林来抵押的话,到最后还是有得赚。
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而且刚才开出的3亿美元长期无息贷款也一样是为了封住眼前这个家伙的嘴的。
看到楚云飞不肯借多,对方也有顾虑,是不敢真的动强。
好歹答应了20亿美元的贷款,就算回去也能交代了。
约定了借款签约的时间和地点; 对方就走了。
至于东德这边还能不能继续做生意; 对方没有说可以; 也没有说不可以。
应该是要看楚云飞会不会遵守约定在苏联投资建厂吧!
楚云飞也没有继续在东德待着,隔天就回去。
人已经勾搭上了,到时候换几个掮客过来就可以继续复印技术资料。
至于合资工厂的什么的,除非东德愿意放弃,不然就是钱的问题。
钱够了,自然就可以继续合作下去。
这些都不是问题。
回到祖国,楚云飞不由得感叹,还是家里最安全。
在国外,总是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因为毕竟是外国,不是自己的地盘,真的出了事,人手都都不够。
回到羊城,休息了2天,楚云飞恢复了正常工作。
“汽车工厂的事要抓紧,铃木的技术不算先进,而且我们现在的市场也不适合豪车的推广。先生产廉价耐用的家庭用车,通过数量来赚取利润。等站稳市场份额后,先生产开发中产汽车; 后面再到豪车。步子一步步来,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想要一步登天。懂了吗?”
合资企业中; 虽然各占50%股份,但是外访拥有从产品、技术、管理到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中方掌握了多少?
没有核心技术,拿什么来发展汽车产业?
因为当前路况,坑洼路、泥土路随处可见,中国桥车想要廉价又耐用,可不是一简单的事。
铃木技术拿过来都要进行一系列改造。
传动轴的寿命需要更长,底盘要抬高,刹车系统也需要更好,这些都是要反复测试,才能确定最终的数据的。
在楚斌的陪同下,楚云飞视察了发动机实验室。
一起走进发动机试验室,一字排开的发动机轰鸣着,试验室外接着微机设备,自动记录着试验中每一個变化。
一个声音不响量,但是那么多发动机一起开动,加上回音,那声音就轰隆了。
对于这样的声音,楚云飞倒不觉得烦。
他还巴不得更多发动机在一起测试呢。
不过这念头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记录员就那么多,而且现在每一台发动机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那里有那么多人手制造。
楚云飞问道:“现在负责发动机研究的主要是哪些人?”
楚斌回答道:“铃木集团中留下来的十几个技术核心人员,加上从日本大学招募了三十多个组建了一个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