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处处开外挂- 第5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军。”
    “只要我们有了一支强悍的水军,西商帝国无论是进军、退军,都很难通过长江。更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长驱直入,杀入河北。”
    “是。”
    贾诩起身,从怀里拿出一张地图,摆在许定面前:“陛下请看。江东之地,被长江环绕。他们每出一兵、一车,运送辎重,都要从长江经过。长江之西,乃是扬州。长江之北,是黄海。如果我们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在这片水域上行驶,西商帝国,断不敢放肆。”
    “嗯。”
    许定早已经看过地图。
    不管是河北、扬州、荆州、青州、兖州,甚至是洛阳,都有可能水战。江东的水军,可以到达任何地方。
    如果有水军,截断长江,西商帝国岂敢放肆。
    “这件事情,等我们回到许昌后,就着手办理。估计那时,樊城之战也结束了,甘宁的水军,也得了空闲。”许定道。
    “陛下英明。”
    贾诩点头应道。
    贾诩到达南皮城的第二天,驻守在南皮城内的敌军,开始大规模的反攻。这次反攻,他们动用了半分之八十的军力,打的相当激烈。
    然而
    许定却并不担忧。
    因为贾诩的东进兵团,已经来到了这里。
    与他的部队联合,足有五万之众。
    反观敌军,才一万七千。
    兵力悬殊如此大,敌军坐守孤城,注定无援、无粮。不管是急战、缓战,都难有优势。
    许定在后方指挥。
    贾诩在前线指挥。
    抵御敌军的同时,也实行劝降之策。
    关于这一点,贾诩一直持反对意见。
    他觉得西商帝国狼子野心,不可能真正的归顺,一旦有机会,必定反叛。与其等到那时,不如现在就赶尽杀绝。
    与敌军交战数日。
    贾诩再次建言道:“主公,万不能让西商帝国的军队,投降我们。这是养虎为患啊。我们与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怎么可能真正降服?”
    “和多虑了。”
    许定道:“西商帝国入侵我华夏,是无道之举,西商帝国的百姓和士兵,是接到高层的命令,才入侵我们的。实际根本不清楚发生了何事。”
    “如果有机会停战,我相信,他们会愿意的。”
    “这有什么用?”
    贾诩道:“百姓和士兵,又不能决定战和。”
    “你可听说过一句话,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西商帝国,如果连百姓都不顾,必然军心不稳,这对我们击退他们的军队,有很大的帮助。”
    许定说道。
    贾诩继续反驳:“西商帝国并不在华夏,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我们收降再多的敌兵,也不能影响到他们的军队。”
    “和。”
    许定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他道:“此事就不要与我争辩了。之前在徐州时,你带兵去了河北,我与奉孝试过一次,效果很好。”
    “当敌军被逼入绝境时,是有可能归降的。能尽量减少伤亡,何乐而不为呢?”
    “再则,以后遇到敌军,我们派出他们的人,对他们劝降,也会容易许多。长此以往,我们或许不用作战,就能取胜。”
    贾诩真想说一句天真。
    西商帝国的士兵,就这样好骗吗?
    但是
    他终究没有说出来。
    既然许定已经决定,不妨试试。如果不行,再杀不迟。
    贾诩拱手道:“臣尊奉陛下圣旨。对西商帝国的军队,尽量劝降。施行怀柔政策。”
    “这就对了。”许定问:“现在前线怎么样?”
    “禀陛下,敌军已经是插翅难逃。只要我们再进行一次全面进攻,他们必败无疑。”贾诩道。
    “先不要记着全面进攻。可以派人去与他们交谈,看对方有无归降的可能。”
    “是。”
    贾诩很不愿意这样做。
    但是,为了施行许定的政策,他还是遵令而行。
    这一日。
    南皮城外。
    贾诩带着警卫营,到达护城河对岸。在警卫营的掩护下,朝城楼上喊道:“城上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只要我一声令下,你们都不能活命。”
    “陛下愿意开恩,准许你们投降。如果有谁,愿意放下武器,打开城门迎接,我华夏国,愿意接纳。”

第868章 准备收复扬州
    贾诩连续喊了三次。
    实在没有耐心了。
    他打马跑了回去。
    “陛下,看来西商帝国的部队,不愿意归降。还说强攻,结束战斗吧。”贾诩道。
    “不急。”
    许定亲自上前喊话。
    “华夏国的将士们,你们已经无路可逃。再战斗下去,唯有一死。听我一劝,放下武器,走出城池。可以活命。”
    “之前在徐州时,就有你们的部队归降,他们都在豫州许昌。”
    许定喊了许久。
    贾诩一直很不耐烦。
    但是
    就在他要劝许定放弃时,前方城门被打开了。
    两队士兵举着步枪,从里面跑出来。
    为首的一个士兵,举着白旗。
    贾诩急忙上前:“这就投降了?”
    “我早说过,不要放弃。西商帝国的士兵,跟我们一样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有七情六欲,就免不了胆怯、害怕、顾虑,他要不投降,才叫不正常呢。”许定道。
    “陛下英明。”
    即使南皮的部队归降了,贾诩也不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因为,非吾族类,其心必异。
    说不准哪一天,这些归降的敌军,又叛变了。
    那时更加的麻烦。
    南皮城的部队,相继出城献降。
    许定派了一个团的兵力,清点武器,接受纳降。
    自此。
    西商帝国进攻河北、企图对华夏国造成南北夹击的计划,彻底告败。所有进攻的部队,不是被消灭,就是投降了许定。
    这一日。
    在徐州彭城。
    鲁肃收到了郭嘉的回信。
    郭嘉不允许第一集团军擅自行动,攻打扬州。
    陆逊也在这里。
    他看了眼回信,叹道:“奉孝还是这样小心啊。”
    “也许他说的对。”
    鲁肃道:“现在攻打扬州,时机还不太成熟。如果等樊城之战,与河北之战结束。集合我们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定可取胜。”
    “等到那时,也就没我们什么事了。”陆逊道。
    事实上,这件事情。有鲁肃的责任,也有陆逊的责任。
    刚开始时,是鲁肃异想天开,想要发动一场大战,一举收复扬州。
    他派人给陆逊送信去,想得到陆逊的支持。
    陆逊在谯郡呆的无聊,当然愿意了。
    但是,他不赞成收复扬州全境,因为他和鲁肃的兵力相加,也不足以办到。于是,他建议鲁肃,只收复淮南和寿春。
    只要控制了寿春,敌人就被挡在扬州东境,也更有利于他们防守中原。
    鲁肃听后,当即应允。
    这才紧急送信给郭嘉,准备开干。
    谁料到
    郭嘉并不赞成。
    陆逊道:“寿春的守军,号称五万,实际不到四万。其余的都分散在各地。我们南北两路出击,占尽天时地利,岂能不胜?”
    “你只需要在北面佯攻,吸引他们主力,我亲率一旅,奇袭淮南。”
    对于这一仗,陆逊是有着充足的信心。
    然而
    鲁肃在看了郭嘉的回信后,却是犹豫起来。
    如果贸然出击,打赢了还好,打不赢,责任全在他。
    毕竟劝过,也表明了他的态度。
    是鲁肃和陆逊不听劝,才导致的失败。
    “不行!”
    鲁肃道:“这一仗不能打!”
    “为何?这可是你提起的。”
    “确实是我提起的。可是郭嘉不同意。”鲁肃道:“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唉。”
    陆逊还能说什么。
    郭嘉是许定信任的谋士,还是第一谋士。
    在华夏国一言九鼎。
    论官职,也比他们大。
    论资历,郭嘉最早投效许定,他们是后来归降的。
    不管从哪方面说,他们都应该服从。
    陆逊坐下道:“好吧。谁叫咱们是后娘养的呢。”
    “不用把话说的这样难听。郭嘉也是为了我们好。从大局考虑,我们等一段时间再出手,把握会大很多。”鲁肃道。
    这件事情,一来二去,鲁肃和陆逊,终是没有出手。
    但是,没过几日。
    许定从河北传来消息。
    入侵河北的敌军,已经被击败。
    许定正率领大军返回。
    这让鲁肃和陆逊,原本已经死了的心,又活泛起来了。
    陆逊回谯郡。
    鲁肃在彭城。
    两人急忙准备兵力。
    只要许定的兵马一到,就可以对寿春进行围攻。
    一晃半个月过去。
    许定的大军,东渡黄河,经青州、徐州,来到彭城。
    进城之后。
    鲁肃说了与陆逊联手,反攻寿春的事。
    许定听后道:“西商帝国连续遭受大败。前前后后,损失了几十万兵马。他们据守扬州,肯定是兵力不足,后方也调不出来兵。未免今后,他们再穿越虫洞,调集援军,我们要趁着他们后方空虚时,收复扬州,最好一口气打到江东,封住虫洞。”
    “子敬。”
    “在。”
    许定道:“你和陆逊的建议,我采纳了。这次行动,我们要调集十万兵力,让西商帝国看看,我们华夏国,真正的实力。”
    “是。”
    有了许定的允诺,这件事情,基本算是成立了。
    郭嘉反对也没用。
    当然,郭嘉如果在这,也不会反对。因为河北之战结束,许定和贾诩带着大军回来了,已经有充足的兵力,攻打扬州。
    “先把陆逊招来,我们开一次会议。之后再发兵。”许定道。
    “是。”
    自从谯郡之战后,许定对陆逊,十分的满意。
    既要攻打扬州,这样大的军事行动,须得听听陆逊的意见。
    几日后。
    陆逊再次来到彭城。
    参加会议。
    客厅内。
    正前方挂着地图,面前是一个巨大的沙盘。
    参加会议的人,都坐在沙盘的两侧。有陆逊、黄忠、鲁肃、贾诩等等。还有刚从下邳回来的刘备、诸葛亮、陈到。
    许定坐下说道:“诸位都看一看地图和沙盘,了解一下徐州、豫州、扬州的地形。如欲攻取扬州,该从何处进兵?”
    陆逊首先站了起来,拱手道:“禀陛下,末将认为,应该兵分两路。一路集中彭城所有兵力,佯攻寿春,吸引敌人大部分兵力。一路从谯郡出兵,横穿淮南,直击寿春。只要速度快,可出其不意,抵达寿春城下。奇兵之效,倍胜于重兵。”
    “嗯。”
    许定点点头。
    不置可否。
    鲁肃道:“陆将军这道计策,之前与臣多次提起过,臣认为或许可行。因为西商帝国,主要防备我们徐州。对谯郡比较松懈。”
    “谯郡只有一个旅的兵力,敌军断然无妨。这样谯郡之兵,更容易成功。”陆逊继续道。
    “和,你觉得呢?”许定问贾诩。
    贾诩道:“臣以为此计有些冒险。”
    “一旦被敌军察觉,很容易便能包围这支所谓的奇兵。在敌境内,我们不可能救援,只要被围,注定死无葬身之地。”
    陆逊说道:“和先生,这话不可像是你说的。”
    “为何?”
    陆逊笑道:“你不是一向主张用奇兵,还说用兵就是用险,无险就无胜。怎么现在反倒顾虑起来了?”
    贾诩确实说过这话。
    而且,就是对陆逊说的。
    这一下把他问的哑口无言了。
    许定只觉得好笑,却没放在心上,又问刘备、诸葛亮:“你们觉得呢?”
    “孔明,你可是自比管仲、乐毅,该有良策献上吧?”
    诸葛亮一愣,挥着羽扇,笑道:“回陛下,臣可不敢自比管仲、乐毅。自与西商帝国交战以来,越是觉得,所学不足以用。导致在下邳,面对敌两个旅的兵力,仍是素手无策。”
    “不过。”
    “陛下要反攻扬州,臣确实有几条建议。”
    “说说看。”许定道。
    在场的人,都看向诸葛亮。
    都想听听,诸葛亮有何计策。
    “首先,臣不赞同陆将军冒险进兵的计策。因为我们不能承受损失。一旦遭受重创,谯郡方面就会受到威胁,敌军可趁胜进兵,攻取谯郡,再入豫兖,后果十分严重。而且,这个计策,早在一个月前,陆将军就已经与子敬谋划,你们敢保证,没有提前泄露消息吗?敢保证,瞒过西商帝国的细作?”
    “一旦消息泄露,不仅谯郡的奇兵被包围,连彭城的大军,也十分危险。”
    “因此,我还是倾向于稳扎稳打。从彭城调集两个师的兵力,前往谯郡。与彭城的大军,同时出击,向寿春压境。如此进兵,虽不能速胜,却也万万不会失败。”
    诸葛亮缓缓道来。
    在场的人,有的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