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处处开外挂- 第5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孤山,顾名思义,那是一座很小的孤山。
    周围没有水源。
    一旦被困,就会陷入绝境。
    哒哒哒
    从远处的官道飞来一骑。
    跑到贾诩面前,拱手道:“禀先生,太史慈将军的部队,在小孤山被围,正遭到敌军主力的围攻。”
    “太史慈将军的军队呢?都在山上?还是?”
    贾诩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如果太史慈还有军队,怎么会只挨打,不还击?
    如果第三纵队重伤了、建制残了
    第二集团军的损失,将是空前的。
    “太史慈将军的部队都在山上。骑兵在十五里外扎营。”斥候兵回道。
    “还好还好。”
    贾诩松了口气。
    他明白了。
    太史慈是担心打不过西商帝国的军队,造成大量伤亡。因此把步军屯于山上,居高临下以坚守。把骑兵都调开,一方面可以威胁敌人侧翼,另一方面可避免与敌军进行正面的冲突。
    这样做倒是减少了许多伤亡,可就是太窝囊了。
    “你去传令第三纵队的骑兵,赶来与我会合,共同击敌。”贾诩道。
    “遵命。”
    贾诩带着大军,向前推进了二十里。
    在这段时间里。
    他派出大量斥候,外出打探消息。
    太史慈的一万余骑兵,绕了过来。
    啪啪啪
    枪声从东面传来。
    打的异常激烈。
    贾诩招来麾下的将领,商议对策。
    由于事情紧急,他也没和众将商量,摆出地图道:“敌人以十四个旅的兵力,围攻小孤山,兵力要远胜太史慈。”
    “加之,太史慈将军把骑兵派往了别处,致使小孤山力量薄弱。”
    “我们要尽快组织一场战役,击退敌军,救出太史慈将军。”
    说到这时,贾诩指着地图道:“我刚才仔细看了,敌人的防御阵地,很广泛。而小孤山周围,地势又较为平坦,适合我们的骑兵驰骋。”
    “我决定。”
    “把骑兵分为两路,从南北夹击。我们所有的步军,由西往东,对敌形成压迫式的佯攻。三方合理,击溃敌军。”
    为了节省时间,贾诩直接做出了安排。
    徐晃率领第一纵队的骑兵,前往北面。
    张辽率领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的骑兵,前往南面。
    所有步军,跟随贾诩,从西面发起猛攻。
    半小时后。
    所有部队到位。
    贾诩准备下令出击。
    然而
    还没等他发令,前面就传来消息,敌人朝东面撤了。
    “撤了?”
    贾诩想了想,命令道:“传令各军,不要贸然出击。所有部队,向彭城靠拢。让太史慈将军,也撤离小孤山。那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地势,切不可久留。”
    “诺。”
    在贾诩的调配下,所有的部队再原地驻守半小时。待敌人离去后,立即前往彭城。
    彭城已经被敌军攻占。
    但是彭城的地势不是很好,很容易被骑兵围住。
    贾诩刺来,有五万骑兵,机动力极强。
    一旦围住彭城,敌人连撤离的机会也没有。
    因此。
    得知贾诩向彭城靠拢,驻守在那里的一个旅,飞快的撤离了城池。
    前往东面二十里,与大部队会合。
    彭城内。
    府中。
    太史慈回来后,向贾诩复命。
    说实话,他很没有面子。
    见到贾诩时,始终低着头,拱手道:“先生,末将这一仗没有打好,望先生治罪。”
    “你确实没有打好。但是能在局面不利的情形下,保住第三纵队主力,还是有功的。就算你功过相抵吧。”
    贾诩没有治罪太史慈。
    他现在是用人之际,治罪了太史慈,谁来统领第三纵队。
    而且,太史慈用兵谨慎,也不是不好。
    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谨慎用兵,许就是取胜之道。

第855章 西商帝国的第二批援兵
    “太史慈将军,第三纵队,具体的伤亡有多少?”贾诩问。
    “大概伤亡了半个旅,都是在据守小孤山时,被敌人的炮火炸到的。”太史慈拱手道:“不过请先生放心,末将已经熟悉了他们战斗的方法,如果再交战,我必有取胜之把握。”
    “真的?”
    “嗯。”
    太史慈郑重的点头。
    贾诩轻声一笑。
    连他也没有把握,太史慈怎么能有把握呢。
    不过有信心是好事。
    贾诩没有打击他。
    微笑道:“太史慈将军,去准备接下来的大战吧。”
    “是。”
    太史慈离开。
    接下里的几日。
    敌军没有任何动作。
    或许是在忌惮第二集团军的骑兵,不敢到彭城外摆阵。
    贾诩布置好了一切。
    开始准备反攻。
    但是他也担心,新组建的军队,难敌西商帝国的精锐,有些犹豫。
    “敌人兵分两路。我们面前的这一路,是他们的主力。前往攻打淮阴的一路,并不足七千。如果能消灭他们的主力,敌军自散。”
    徐晃道。
    “公明之言,深得我意。只是这一仗,对我们集团军和守卫徐州,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败了,中原难守。”
    “因此,若无绝对把握,不要轻易出击。”
    贾诩让人做好了徐扬两州的沙盘,摆在大堂正中。
    众将围拢过来。
    “都说说,该怎么打好这一仗?”贾诩已经想出了一些办法。只是取胜的把握不大,还想更加完善,因此集思广益。
    张辽出列说道:“其实这一仗没什么好说的。我们的骑兵强于敌军,应该以骑兵为主,突袭包围、在野外歼灭敌军。”
    “你说的太广泛了,能否细说说?”贾诩问。
    “是。”
    张辽道:“敌人远道而来,粮食肯定不多。我们集中骑兵,将他们扎营的地方封锁。时间一长,他们肯定会与我们决战。到时再以骑兵为主,三个纵队的步军为辅,打一场打的围歼战。”
    咦?
    贾诩眼光放亮。
    他本来的计策就是这样的。
    与张辽所出,大同小异。
    这也是最稳妥的打法。
    “末将也赞同。”徐晃道。
    “彭城不利于据守,若能先出手,控制住敌人,局势会有利于我们。”太史慈道。
    “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调动敌人。”徐晃道:“前去攻打淮阴的敌军,企图兵围下邳,甚至攻击郯县。现在他们才刚进入徐州,还未成事。等到下邳失守,我们重兵包围,攻而不下,可以调动彭城的军队,前往救援我们在半路伏击,歼其主力。”
    “公明,你这个法子有些冒险。不仅下邳要失守,连彭城也保不住。万一围点打援,没有获得全胜,我们会得不偿失。”
    或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贾诩不太看好徐晃的建议。
    但是为了救下邳城,贾诩说道:“公明可以率领一个师的兵力,前往据守下邳、淮阴,并寻机歼灭入侵的敌军。”
    “是。”
    徐晃拱手道:“末将愿意前往。只是末将一走,第二纵队的其他部队怎么办?”
    “暂时由我指挥,你只管去。”贾诩指了下背后的地图:“淮阴和下邳,是徐州少有的坚城。淮阴可以失守,下邳却万万不能失。你此去,不能有任何失误。”
    “末将遵命。”
    徐晃拱手应道。
    商量来、商量去,破敌之策,只有那几样。
    要么诱敌深入,重兵围剿。
    要么封锁包围,断其粮道。
    还有建议选择险地,作为主战场,与敌人打持久战。
    所有的计策。
    汇集到贾诩这里。
    做了深刻的分析。
    最后还是觉得封锁包围,断敌人粮道,比较靠谱一些。
    这也是他之前的主张。
    “张辽将军、太史慈将军,我把军中所有骑兵,都交于你们。明日辰时后,前往封锁敌人的营寨。到时,我会派遣主力,给你们支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敌人形成绝对的包围之势。”贾诩道。
    “诺。”
    两人应下。
    会议结束。
    驻守彭城的第二集团军,开始了一轮全面的攻势。
    除去贾诩率领两个团的兵力,在彭城指挥。其余的部队都上前线了。
    哒哒哒
    骑兵靠近敌人的营寨。
    从营寨外,驰骋过去。
    骑兵的数量非常多,引起了寨内敌军的注意。
    都跑出来查看。
    之后向高层禀报。
    “居安司令,敌军派了骑兵过来,在我军两翼活动。看他们的动向,是要封锁我们的营寨。”一个身着蓝色军装的将领,走进一间帐篷。
    上面坐着一位中年男子。
    他手里端着一杯酒,慢慢的喝了口,说道:“元师长,不必心急。我们的援兵就要到了,让各旅坚守阵地,与敌人打堑壕战,吸引他们更多的兵力。待我们的援兵到后,再将他们歼灭。”
    “援兵?”
    元生不明白:“我们哪有援兵啊?”
    “你当然不知道。这是我刚接到的消息。”居安递给元生一份文件:“你看看吧。这是我们老首长发来的,他已经准备好三十万主力军,其中十万机械军,五万骑兵,以及大量精锐的步军。将在近日穿过虫洞,抵达这里。”
    “到时,我们还用担心,攻不下这小小的徐州?”
    元生看完文件,非常激动。
    “终于要派兵了。”他笑道:“这是一个喜讯啊。”
    “嗯。”
    居安说道:“所以我现在根本不担心华夏帝国新组建的这支军队,就让他们在外面聒噪吧,我们守住营寨。不出一月,必定扭转局势。”
    “好!”
    元生没什么好说的。
    有三十万精锐抵达江东,西商帝国想不胜都难。
    “你去布阵吧。记住,只守不攻,拖延时间。”居安道。
    “是。”
    元生离去。
    徐州之战,表面看着,贾诩占了很大的优势。
    敌人几万部队,被困在一定区域内。
    动弹不得。
    根据贾诩探得的消息,敌人的粮草,只够维持一个月的。
    也就是说,他围住敌军营寨一个月。
    敌人只有出来决战。
    不然得饿死。
    从这一点来看,第二集团军的战斗方略,还是很正确的。
    贾诩也没用意识到,敌人有恃无恐。
    更没有意识到,有几十万军,即将抵达江东。
    徐州和谯郡、襄阳,都在持续大战。
    益州也不太平。
    曹操与司马懿,率领三万精锐,攻取剑阁关。
    之后一路向南,打进了梓潼。
    梓潼是益州西面的第一个郡。
    虽然不是大郡,却占着很险要的地势。
    曹操攻下这里,可以先站住脚,再徐图进取。
    帐内。
    曹操脸上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笑容:“这些日子,我们与益州军,不断交战。虽然也有败绩,但最终能攻克梓潼,占得一席之地。我相信接下来,我们的战事会更加顺利。不出半年,定可消灭刘璋。”
    帐内除了曹操,还有司马懿、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等将领。
    曹仁道:“梓潼郡地方太小了,筹粮十分困难。我们要与刘璋对抗,还得在攻下一郡,与梓潼郡连成一线。”
    “曹仁将军说的极好。”司马懿也道:“益州深沟高垒,易守难攻。我们不能速战,只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先在这边站住脚,补充粮草、器械。之后再逐步扩张。”
    “仲达,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曹操手里端着一樽酒,面露笑意。
    “主公在想,何日可得益州?”司马懿猜测道。
    “不。”
    曹操摇摇头:“益州刘璋,暗弱无能。他手底下的将领,除了张任、严颜,几乎无可战之将。我们早晚必得益州。这一点,我从不担心。”
    “那主公现在。”
    “我现在在想,这突然出现的西商帝国,真有那么强吗?许定为了对付他们,连西凉都不敢取。其实,他只要派遣一万骑兵,就能取下西凉。我们也不会去守。”
    这些日子,曹操想了许久,也没有想明白。
    许定就这样看着他取益州,无动于衷。
    他自问。
    如果和许定过得位置对调,他绝对不会任由诸侯,在后方崛起。
    就算拼死也得派出一支部队,稳定后方。
    可他就想不明白,许定却没用这样做。
    是真的藐视他?
    不把他放在眼里?
    还是真的忙不过来?
    司马懿道:“主公何必担心?许定现在与西商帝国打的不可开交,暂时顾不上我们。主公可趁此机会,夺取益州,增强实力。之后再考虑中原的事。”
    “话虽如此,可是不弄清楚这个道理,我寝食难安。”
    曹操道:“我已经派人去了中原,具体的了解一下西商帝国的实力。以及许定目前的情况。当然,在这期间,我们还是要以攻打益州,为第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