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汉华王国所看着的则自然是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当然,还有庞大的市场,如今的奥斯曼帝国拥有着上千万人口,这个庞大市场自然不是普通小国所能比拟的。
大统制府。
“见过大统制!”尚阳对着贺云行了一礼道。
“就坐吧!你来,是我交代你的事情办妥了?”李江抬头看了尚阳一眼说道。
“回大统制!已经办妥了!”尚阳回道。
其实李江让尚阳所办的事情非常简单,那就是代替李江事先去试探一下奥斯曼帝国的使团。
虽然王海滨说奥斯曼帝国使团是来寻求军事上合作的,但这并没有打消李江派人去试探的心思。
在他看来,奥斯曼帝国使团除了口头上的原因外,应该还隐藏着其他目的。
果然,在尚阳一番试探之后,一丝端倪还是被尚阳给抓住了。
“启禀大统制!果然如您所料,奥斯曼使团前来除了军事上合作外,还希望能够派出使团前往奥斯曼进行其他领域的商议!”
“哦……这会不会太麻烦了一些,他们既然派出使团前来,为何又要我们派出使团前往?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李江一听尚阳之言,不禁一愣,反问道。
“大统制!其实这是有区别的,据那位使团领头官员说,他们希望大统制您派出一些火器训练的军官……!”
“等会!你的意思是,他们让我们派出使团是假,派出一支军事训练团才是真!”李江立即打断了尚阳之言道。
军事训练团,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普通人,这奥斯曼帝国是想要让汉华王国的军官帮助他们训练火器士卒,进行军事改革呀!
只是对于此事,李江心中不免有些犹豫,奥斯曼帝国本就国力强盛,如今要是在进行火器化改革,那国力将会进一步壮大,到那时一旦跟汉华王国翻脸,那汉华王国就真的吃了一个哑巴亏了。
所以李江觉得,军事上合作,只能限定于军火买卖,而不能将军事理念都传给奥斯曼帝国,否则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再说,正所谓非我族亦,其心必异,李江可不会做这种遗臭万年的事情。
因此,最终他还是决定,接下来接见奥斯曼帝国使团时,推掉派出军事训练团的请求。
只是李江却不曾想到,这边他还未接见奥斯曼使团了,帖木儿使团突然到访了。
尽管他们人还在旧港,可是消息已经传了过来。
“帖木儿帝国的使团这时候来的与3太巧了吧!莫非他们已经得知了奥斯曼帝国使团此行的目的?”
不得不说李江猜的还真对,其实奥斯曼帝国宫廷内部就有着帖木儿帝国的密谍,对于这次使团出使汉华王国的真正目的,帖木儿帝国大汗早就知晓了,所以他马不停蹄的也派出了一支使团。
至于他们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破坏奥斯曼帝国使团目的,同时也相与汉华王国达成联盟,尤其是是军事上联盟。
…………
几日之后,双方在议事大会堂内会面了。
没错!这次李江故意安排了双方使团一起到议事大会堂内被他接见,目的自然是让他们狗咬狗。
李江可不是傻子,非常清楚这两国使团到此的目的,因此他直接同时接见这两国使团。
果然,两国使团在见面之后,还没等李江开口,双方就开始剑拔弩张了,虽然不至于大打出手,但冷嘲热讽,讥讽乃至是贬低对方已经开始。
而此时汉华王国的一众官员见到双方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不休,也是看得至皱眉头。
他们认为这两国实在太放肆了,这里可是汉华王国,不是你们自己的国度,这样不管不顾争论,是不是太不把我汉华王国放在眼中了。
再说,你们两国都是有求而来,怎么一见面,就互掐起来,完全不把汉华王国这个东道主放在眼中。
“咳咳……都住口吧!两国使臣,你们提出的合作条件,我已经看了!不过鉴于两国关系不融洽,我决定你们两国都可以提供一批火器,包括火炮都可以售卖!至于军事训练团一事,暂且作罢!”
“什么!大统制阁下!您这也……”
“尊敬的大统制!您此决定,吾阿巴威斯极为满意,吾可以代表大汉做主,将沙拉、等几处港口开放给汉华王国,并且为这批火器支付三万黄金!”
帖木儿帝国使者一听李江之言,甚为开心,虽然这样做依旧不能避免奥斯曼帝国得到汉华王国火器,但是自己这方也得到了相应火器,只要有了这些火器,帖木儿帝国在接下来的征战之中就不会处于下风,帖木儿帝国的使臣觉得这或许是一个好结果。
“大统制阁下!您不能这样,您怎么可以同时买卖两国火器了,您!”
“行了,摩尔哈,这里2毕竟不是你奥斯曼帝国境内,本大统制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无须听你的意见!退下吧!”李江看了下方奥斯曼帝国使团,淡淡说道。
第五百一十六章亦力八里国!
接见两国使臣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两国所得到的却是天壤之别的结果。
奥斯曼帝国使团很生气,而帖木儿帝国使团却是极为高兴,洋洋自得,一边嘲讽着奥斯曼使团不自量力,一边琢磨着这次返回王庭能够受到怎样的赏赐。
可他却并不知道,就在他为之暗喜的时候,此时的尚阳则秘密带着李江的旨意去见了奥斯曼帝国使臣,把李江的另外一份合作计划给奥斯曼帝国使臣看了。
奥斯曼帝国那位使臣见到李江提出的条件比之前提出的更丰厚,光是火炮就比提供给帖木儿帝国的要多,火力要强,自然十分欣喜一口答应了下来。
并且他还保证,回去之后一定会说服自己的主子奥斯曼帝国苏丹皇帝尽可能的帮助汉华王国开辟苏伊士运河。
几日之后,奥斯曼帝国使团带着满怀期待返回奥斯曼帝国去了,而这时候帖木儿使臣也开始准备返回了,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李江忽然下令,再次接见他们。
一开始他们也很疑惑,甚至以为汉华王国反悔了。
但后来当李江亲口说,为了更好的帮助帖木儿帝国,维持两国之间的友谊,他会允许帖木儿帝国购买更多的火器。
李江这般允诺自然让帖木儿帝国使臣喜出望外,他承诺一定会在返回帖木儿帝国为汉华王国争取更多的好处的。
只是他却万万没想到,在返回国内之后,迎来他的不是奖赏,而是牢狱之灾。
原来此时的帖木儿帝国大汗从密谍那得知奥斯曼帝国获得火器一点也不他们烧,帖木儿帝国完全是被汉华王国给耍了。
只是就算知道这些,帖木儿帝国大汗也不敢跟汉华王国翻脸,毕竟两国相距太远,根本不值得为之翻脸,何况汉华王国手中还控制着火器来源。
事实上,对于火器,不管是奥斯曼帝国,还是帖木儿帝国都不陌生,他们也有不少火器工匠,但是就算是拿到了汉华王国生产的样品,也很难制造出相同的火器来,尤其是火炮,不仅仅报废率极高,而且射程也无法跟汉华王国生产的原装货相媲美。
因此,帖木儿帝国大汗自然咬着牙忍下了这口气。
不久之后,两国正是开战,双方打的极为火热,尤其是火器的使用,导致两个火器损坏量急速攀升,不得已,两国只能派出使臣再次来到汉华王国购买火器。
也因此,汉华王国靠着两个3火器生意狠狠赚了一笔,甚至在两国打的难分难解的时候,李江还狠狠的坑了两国一把,赚了好几百万两。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刻暂且不提,再说此时,就当奥斯曼帝国与帖木儿帝国打的火热的时候,此时大明北方草原之上,瓦剌大汗郁闷之中去世了,继位的乃是也先这位原本时空制造了土木堡之变的瓦剌大汉。
只可惜,与原本2时空相比,也先所接手的是一个比原本历史时空还要糟糕百倍的烂摊子。
要知道此时的瓦剌不仅损失了十多万精锐骑军,还面临着鞑靼旧部以及四方草原部族的内外攻击,导致也先所在的瓦剌部落疲于奔命,根本不能好好的修养生息。
也就这这个时候,大明也开始打击走私草原的商人,逼得瓦剌牧民生活一日不如一日,这直接导致瓦剌势力急剧下降。
更让也先为之烦恼的是,瓦剌大军经历了上次大战之后,士气一直不高,这对于瓦剌大军而言,是极为致命的。
所以也先觉得,必须让瓦剌大军打赢几仗,最好是能够抢些物资。
东方的那些部族根本没什么东西可抢的,而且汉华王国可是在那里击败了瓦剌大军,如果去那里,肯定会使得瓦剌大军士气进一步衰落,根本不值得。
而南面则是大明的边镇以及万里长城,这对于瓦剌也是一道不可越过的横沟,至于往北,那更不在也先考虑之中。
因为也先知道在瓦剌领地北面,都是冰天雪地,除了一些渔猎部族,根本没什么东西可抢。
唯独在瓦剌领地的西面,西域这片区域,有着丰厚的财富可以劫掠。
但是此时掌控西域得却也不是什么小国,而是一个统一的大国。
这便是亦力巴里汗国,也就是所谓的东察合台国。
所谓的东察合台国其实乃是蒙古大军西征时,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分裂之后建立的。
因为明初大明军队控制着西域哈密一线,所以西域这个蒙古后裔汗国臣服于大明,奉其为宗主国。
只不过,在东察合台内部,其国王却根本不尊大明,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
而大明也因为主要敌人是瓦剌与鞑靼这样的北元势力,因此也并未过分关注西域。
也因此,此时的西域相对草原而言,还是比较安定的,也比较富足。
正是因为如此,也先这才把目光投向了这里。
此时亦力巴里在位的大汗乃是也先不花二世,他是上任大汗歪思汗的次子,本来他是无法获得王位的,毕竟歪思汗的长子乃是羽奴司,可最终他还是在其父死后登上了汉位,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得到了亦力八里境内十分强悍的部族支持。
而羽奴司因为争位失败不得不逃亡帖木儿帝国,后来在也先不花二世死后,他又抢回了原本属于他的王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亦力巴里才是大汗。
当他得知边境瓦剌大军蠢蠢欲动,想要进攻时,十分的慌张,因为亦力八里毕竟人口太少,军队数量也只有区区十来万,而且大部分都驻扎在帖木儿帝国与亦力八里附近,可以说根本无法挡住瓦剌大军的进攻。
没办法!思来想去,他只能向大明哈密卫求援。
此时的哈密卫乃是大明设立在西域最高军事机构,周围的卫所都受哈密卫所控制,而且大明在这里驻扎了两万多大军,如果有这些大明军队相助,或许亦力八里能够抵挡住瓦剌大军进攻。
第五百一十七章京师异动!
大明哈密卫。
作为大明设立在西域地区最高军事机构,它不仅管理着周围的卫所,还管理着西域各个部族首领以及亦力八里,可以说权利非常大。
而此时的哈密卫指挥使却是坐在大厅之中,一脸忧愁,底下分别坐着的一众官员也是沉默不语,似乎在为什么事情发愁。
原来,就在刚刚,亦力八里大汗派出了使臣相大明哈密卫求援,言说远在草原的瓦剌大军正步步逼近,随时都有可能进犯亦力八里国。
对此,哈密卫指挥使却是犹豫不决,他自然明白以亦力八里的国力时挡不住瓦剌的,可是他虽然乃是哈密卫指挥使,可出兵这种事宜,他是做不了主的,这又不是瓦剌直接入侵大明哈密卫,而是攻打大明的番属国,所以程序上必须走。
他必须要先通报兵部,而且还需等兵部转呈宫内,待到批复之后才能出兵。
再说他这个哈密卫指挥使其实根本不是正经指挥使,他本就是蒙元后裔,只不过是因为受到了大明册封而成为了哈密的主人,就实力而言,其实掌控不了多少力量。
而大明也只是单纯的利用自己的身份来恶心亦力八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哈密乃至大明所掌控的西域各个卫所,其实还是羁索制度而已,算不得大明正统卫所。
也就是说,即使他报上去,大明朝廷也有可能不会理会,即使理会,也不会派遣一兵一卒,因为整个西域包括瓦剌的势力,其实都是成吉思汗后裔在互恰,大明巴不得他们之间打成一锅粥了,又如何会派兵相助。
也正是想到这一点,此时的哈密指挥使,坐在主位上的他十分为难。
…………
而就在此时,远在瓦剌与亦力八里边境,此时的也先也正在考虑似乎要派遣使臣前往哈密这边来。
也先所考虑的,当然不是大明势力,而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