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大统制不愧是大统制。。。。。好吧。。。。。其实吾是奉总兵官大人前来的。。。。。!”王景弘说到这,看了一旁坐着的李江一眼,见其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也不迟疑,继续说道:“吾是代总兵官大人来向大统制求援的!”
“求援?”李江听到王景弘这么一说,不禁偏过头,有些惊讶的看着王景弘说道。
“此话从何说起”李江继续道。
“哎。。。。。!“王景弘再次叹了口气,组织了一下语言,再次说道:“相比大统制也知道这次大明组织这般庞大船队下西洋是何原因吧?”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那些文官。。。。。逼得陛下没有办法了。。。。。。所以在船队之中,虽然总兵官大人。。。。。。。”
随着王景弘的讲述,李江表情也越来越怪异,带到王景弘将话全部说完之后,李江深深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还真没想到这次大明下西洋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有这么多,这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原来这次大明组织船队下西洋,看似是那位陛下下旨要求的,但事实上是那些文官在暗地里推波助燃。
是!以前那些文官的确是反对下西洋,认为这劳命伤财,对于儒家子弟而言,这乃是荒唐之举,但随着汉华王国崛起,海洋贸易的不断增大,此时的海禁已经形同虚设了,而那些文官的家族之中,因为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远远超过了土地的财富,因此随着文官势力不断壮大,这些文官还想要更进一步,他们想要掌控东南沿海的经济命脉,尤其是江南地区。
毕竟大部分文官都来自于江南,尤其是三杨这三位阁臣。
而且表面上看,三杨等朝臣一心为国,一心忠于陛下,但那是以前,随着陛下身体越来越不行,而太子因为年纪尚幼,因此那些文官的动作越来越大,所以明宣宗急切想要拉拢一批人来与之抗衡,以求能够压制文官势力抬头。
可是随着明宣宗身体逐渐衰弱,他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在诸位朝臣明理暗里逼迫他开启下西洋,甚至在下西洋的文武官员之中安插文官势力的心腹,如此一来,这次下西洋船队的大部分权利就完全掌控在他们手中了。
让王景弘这位对明宣宗极为忠心的宦官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与郑和在接到陛下密旨之后,就发现自己被人暗算了,尤其是在下西洋船队到达旧港海域之后,郑和便开始发病,而且船队也开始逐渐失去控制。
就连船队不知不觉到了澳洲,也是那些船上效忠于文官势力的人在暗自捣鬼,否则以郑和的航海经验,如何会令整个船队失去航行方向。
而且,李江还从王景弘口中得知,就在他率船队与大明船队分开之后,郑和就被那些人给软禁了,如果不是郑和早有准备,让王景弘以及贴身侍卫逃了出来,否则整支大明船队就完全没救了。
因为王景弘已经得知那些文官势力为了打压汉华王国,夺得海外财富,居然想出了一个疯狂计划,他们想要趁机攻击汉华王国,而且还会拉着大明南征军一起行动。
没错!那位柳侯此时已经与文官势力达成了协议,勾结在了一起。
对于这些内容,先不说真假,就是这些内容本身,就让李江极为震撼,如果这是真的,那李江就必须改变对大明的态度了。
“这其中居然有着这样的阴谋?那位柳侯还真是厉害,如今他手握十万重兵,如果再加上大明水师,一旦与汉华王国开战。。。。。这恐怕就是一场灾难。。。。。。可不对呀。。。。。!若是王景弘所言为真,大明船队被文官势力派来的人控制了,那为何在澳洲时,他们不对大明水师动手了?”李江想到这,却是暗自琢磨起来。
的确,这不得不让李江产生怀疑,到目前为止,王景弘虽然说的似乎都很合理,可是这一切都建立在王景弘所言为真的基础上,若是王景弘所言为假了?
第四百零九章柳升的远望!
王景弘的话是否可信,此刻暂且不提,就说此时的李江,他在沉默了片刻之后,看向了王景弘,目光之中透漏出一丝怀疑,而后摇了摇头,说道:“王副使。。。。。。这样吧。。。。。。此事需得从长计议,不如你暂且留下,我需要与我的大臣们商议一下!”
“那是自然。。。。。。。那就拜托大统制了!”王景弘听到李江如此一说,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还是点了点头,毕竟他是有求李江,而不是李江求他。
再说,此事事关重大,李江需要与人商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而就在李江与王景弘商议之时,此时的新村港,如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港口之中,一处富商的府邸内,数道人影正坐在前厅之中,坐在左边的有四人,所穿的都是大明文官官服,而坐在对面的则是四名武将,均都穿着山文甲,带着头盔,而坐在主位之上的则是一名身着便服的男子,此人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留着胡须,国字脸,浓眉大眼。
“左大人。。。。。。。您说现在怎么办?在离开福建长乐港之前,三位阁老可是亲自带来了口信,说务必不能使行动泄露出去!可现在王景弘那老阉贼居然逃了,恐怕。。。。。。。”说话之人乃是坐在左侧的一文官,此人性徐,据说还是徐达后人,不过已经是远亲了,所以在官途上走得并不是很顺利,如果他不是靠着在科举之后攀上了三位阁老的高枝,恐怕也不会在年纪轻轻就做到了从五品高官之上。
只是他要想再进一步,恐怕至少要熬十年,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他想方设法讨好三位杨阁老,最终成为了此次行动的参与者,就是希望靠着这次行动的功绩能够更进一步。
然而现在,如此周密的行动居然出现了差错,你说能不让他恼火吗?
可是没办法,这次行动的主官乃是眼前这位坐在主位上的男子,他乃是三位阁老的心腹,姓左名文都,乃是从四品的高官。
“是呀。。。。。。左大人!您可得想想办法。。。。。。。如今船队停靠在新村港也不是一个事。。。。。。。咱们是继续按照原定计划西行还是返回大明。。。。。您可得说句话!”就当这时,坐在右边第一个位置的一位武将抱拳对着那主位之上的左文都说道。
而这时候,其他人听到此话,也纷纷劝说道。
“大人。。。。。。。不能再犹豫了。。。。。。即刻做决定吧。。。。。!”
“大人!是返回大明还是继续西行。。。。。。!”
“大人。。。。。。。。要不干脆杀了那郑老贼。。。。。。!”
。。。。。。。
“都住口。。。。。。吵什么!给吾闭嘴!让吾等控制的人即刻掌控所有舰船,若无法掌控舰船,一律不管,一个时辰之后,船队即刻出海。。。。。。先返回安南与柳侯汇合!”这时候,那个坐在主位之上的左文都扫视了众人一眼,大声说道。
。。。。。。。。。。。。
安南升龙城。
柳升此时正坐在升龙城一座豪华府邸之中,与一名幕僚闲聊着。
这座府邸可是城内除王宫之外最豪华的一座府邸,据说之前乃是黎利兴建的一座王府,不过此时已经被柳升征用了。
“文忠呀。。。。。。。。你说吾等与那三杨合作会不会与虎谋皮!”柳升看了看自己的心腹幕僚一眼,不禁担忧道。
事实上,自从上次差点大败之后,柳升就认识道,自己要想彻底掌控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得掌权,掌很大的权力。
就像他如今,手中掌控着十万精锐大军,还有数十万民夫与辅兵,除此之外,在广西,他还有很大的实力,而在安南北部,许多府县,也有很强的实力。
再加上,这一次他扫平了黎利,因此在官面上,他的声望是如日中天,有传言说,陛下已经知晓他的功绩,准备封他为安国公。
可是他非常清楚,他一旦接受这安国公爵位,那他手中的军权必将会交出去,到时候一份圣旨就能将他调离南征军,回到京师去,如此一来,他就一点权力也没有了,到那时,那位陛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毕竟此时的他已经算是功高盖主了。
为此,早在黎利败象初现时,他就早早联系上了朝堂之中的三位阁老,事实上,很早之前,他就与朝堂之中的文官势力有所交集了。
具体要说到上一次大规模讨伐安南之时,当时他虽然没有导致全军覆没,但是毕竟是打了败仗,他很清楚当时以他的情况肯定是要罢官的,甚至有性命之危。
也就在这个时候,朝堂之中的文官势力主动找到了他,一番运作之后,他柳升不但保住了性命,就连官位也保住了,但付出的则是与朝堂之中的文官势力达成了地下联盟协议,帮助文官掌控一部分军权,以此来对付英国公一脉的武官。
而相比文臣与当今陛下不和,朝堂之中的武将大多都是忠臣于陛下的,尤其是开国国公那几家,还有如今最受陛下重用的英国公一脉。
所以,他能够拥有如今这般地位,归根结底还是朝堂之中文臣们的运作,而朝堂之中文臣们想要什么,他柳升也多少知道一些,虽然不至于彻底造反,推翻朱家通知,但其实也差不多了多少了。
文臣们想要的乃是皇帝手中的权利,他们想跟大宋一般,拥有文臣们庞大的权利。
为此,他们熬过了太祖的打压,熬过了太宗朱棣的制衡,如今他们已经算是渐渐熬出了头,只要顺利,这次他们必将将那位陛下手中的权利夺过来一大半。
“咳咳。。。。。。。。。侯爷。。。。。。以在下看来,您还是谨慎一点。。。。。那些朝堂之中的文臣们都是一些吃人不吐骨头之辈,虽然他们表面上是为国为民,但其实还不是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利。。。。。为此,他们不惜布下了如此之局。。。。。。”
“哎。。。。。。!文忠。。。。。。你说的这些,本侯都懂,可是本侯算是已经上了贼船,要想下船谈何容易。。。。。。!”没等那心腹把话说完,柳升叹了口气,连忙说道。
其实柳升如何不知他这是与虎谋皮,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的性命,他不得不如此。
第四百一十章脱离险境!
升龙城内,柳升并没有轻举乱动,而是将占据的安南领土,化为了三大部分,一部分则是自己经营多年的区域——安南北部,这里相对而言,比较稳定,是柳升大军在安南的大后方,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升龙城附近的这一块区域,这里因为之前乃是安南国都所在地,因此政治地位要想对重要一些,所以此地驻守的兵力相对而言要多一些。
最后一部分则是靠近占城国的南部安南区域,这里因为是黎利的老巢所在,所以即使被大明南征军所占据了,也麻烦不断,所以柳升布置在此的兵力多集中于几个大城池之中。
也就是说,虽然大明南征军占据了整个安南,但其实并未收服整个安南土著的心,起码安南南部近百万安南土著是极为反感大明南征军的。
不过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暗中偷袭或者时不时的搞破坏,对于大明南征军的镇守并未动摇。
当然,这也是柳升故意而为之,毕竟一个不安稳的安南是最为适合他的,养寇自重嘛!
。。。。。。。。。。。。。
占城国东面海域上,大明船队近百艏船正往安南东面海域航行着,而就在这些舰船之上,一些忠心于郑和的人也正在秘密串谋,尤其是软禁郑和的其中一首运送物资的福船之上,此时一个名为郑严的人正召集自己几个心腹在商议着。
“大哥。。。。。。!干吧!今晚就动手,否则一切都晚了!”
“是呀!郑大哥。。。。。。那些家伙已经抛弃了数十艏舰船,那些船上可都是郑大人的心腹!如今这些舰船之上已经没多少忠心郑老大人的人了!吾等绝对不能坐以待毙呀!必须救出郑老大人。。。。。。!”
“大哥。。。。。小四说的对!咱们必须救出郑老大人。。。。。。一旦咱们到了安南,上了岸。。。。。那救出郑老大人的机会就渺茫了。。。。。。而且郑老大人的病虽然好了,但是身体很虚弱。。。。。咱们不赶紧动手。。。。。万一出现差错。。。。。。咱们万死难辞其咎!”
周围的几个人都纷纷劝说着他们围着的那个名为郑严的男子。
而郑严在听到众人如此群情激昂的劝说,也是下定了决心,这艏福船之上,一共有着三百人,他们能够信任的虽然只有一百多人,但是基本上都是暗地里最为忠心郑和的,为此,他们之前不惜忍气吞声,隐藏自己的态度,为的就是找机会夺船逃离船队。
只是到了真正动手的时候,郑严却有些犹豫了,因为他还没有想好如何夺船逃走,毕竟一旦他们所在的船擅自离开船队编队,肯定会被其他舰船所发现,而且他们所在的舰船虽然在船队编队靠后位置,但并不是靠近船队最外边,而是位于好几艏福船中间。
如此一来,他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