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都是今后两年的事情,目前李江最主要的是稳定通往倭国琉球这两国之间的贸易线路,顺便将中间的据点再所占几个,以备无患。
除此之外,出兵琉球,李江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作为琉球王派出密谍想要窃取汉华王国机密的惩罚。
当然,这理由只不过是一个说辞,一个出兵借口而已,是为了堵住大明的嘴。
但事实上,这种理由也只是敷衍而已,李江也知道,大明是不会相信的。
不过他会在乎这一点吗,如今汉华王国已经得罪大明许多次了,也不差这一次。
何况这次,舰队还可以趁机试探试探大明。
只是这一次,在大军兵临琉球王都城下之后,一个意外却发生了了,而且逼迫的腾格尔斯不得不即刻下令大军即刻撤回,迅速退出琉球这片海域。
要说这是为何,这就要说到这次发生的意外了。
原来就在大军围困琉球王都之际,腾格尔斯得到消息,言说大明水师一支拥有五十多艏舰船的舰队正朝着琉球而来,看情形,像是使团。
只是观其舰队规模又不太像,毕竟这么多舰船,说是出使使团实在说不过去。
但不管如何,在没有弄清楚这支大明水师舰队目的之前,腾格尔斯是不会冒险的,他下令撤退之后,运兵船与同行护航的十多艏战舰开始护送运兵船航向倭国。
之所以去那,一来是为了躲避大明水师,二来也是腾格尔斯想要顺便试探一下倭国的实力。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目前风向最为适宜航向倭国方向,舰队完全可以绕过琉球群岛,先到倭国再南下。
毕竟腾格尔斯手中可是有着一条绕过倭国南下到达小琉球岛东面的航线图。
虽然没有经过人探寻过,但是此舆图之上所示航线图乃李江亲笔所绘,腾格尔斯自然是相信的。
…………
北征琉球失败,李江自然不知,毕竟他现在人在东阳城,距离实在太远,消息根本传不过来。
倒是从大明南京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最近在镇江驻守的一支水师离开了母港,航向了大海,去向不明。
这则消息是在十多天之后送到李江手中的,因此此时李江根本猜不到北征会失败。
此时此刻,他正在接待大明的赐婚使团,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赐婚仪式之后,李江直接让尚阳处置后续工作,而他则拿着赐婚诏书回到了大统制府。
此时的大统制府,早已被张娟这个女主人接管了,而李江也乐的有人统管大统制府,毕竟他每日回到这里,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而不是跟之前那般,一点家的味道都没有。
“娟儿!娟儿!你来看看这是什么!大明赐婚诏书!你被封为郡主了!啧啧!这大明也舍得!”
“哼!吾才不稀罕什么郡主了!只要能够陪在你身边,吾就满足了!”张娟端着甜品来到了后厅,刚巧听到了李江的话,她撇了一眼李江手中的圣旨,不屑一顾道。
“呃……好吧!既然你不喜欢,那这东西就扔了吧!”李江听到张娟这般一说,随即假意说道。
但就当这时,张娟却急忙阻止了李江道:“别……别扔呀!留着……留着吧!”
“呵呵……好!既然你说留着就留着!”
“报……大统制!有紧急军情!”
“哦!去书房说!”李江看到外面匆匆而来的士卒,不由眉头一皱即刻说道。
很快,二人便来到了书房之中,在经过一番叙述之后,李江随即出了大统制府,将尚阳、徐海东二人召集了过来。
此时徐海东已经替代尚阳,担任政务堂总理大臣了,因此在二人到来时,尚阳有些小脾气,可李江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直接对二人说道:“刚刚我收到消息!最近施信有些不安定了,自从他稳定所占领地盘之后,扩军很快,如今已经有五万兵力了,而且他得了一位华夏人相助,正在练兵,其目标是黎利所占据的残余地盘!”
“黎利?他如今只占据了原有安南的三个府,十多个县而已,人口不足百万,兵力也就十多万,而且都是一群乌合之众,精锐只有两万,若是与施信开战,胜负恐怕在五五分!”
“而且……”徐海东再次迟疑了一会,接着道:“而且吾在想这施信凭什么开战!他如今兵力肯定无法占据绝对优势,这样贸然开战,能够一举击溃黎利!何况在他北方,可是大明南征军的地盘,那位柳侯一直坐镇军中,他会看不出这是一个渔翁得利的大好机会?”
“你说的这些的确有道理,可问题是情报显示施信已经在计划准备了!”李江沉思了片刻,看向徐海东道。
而后他又对尚阳道:“尚主事,你怎么看?”
尚阳闻言,沉思些许回答道:“大统制,吾非武将,战局发展吾无法确定,只是就此事本身而已,徐主事言之有理,而且或许施信得到了他人援助,兴许是西面势力!”
“你的意思是暹罗国?”李江一听,顿时明白了。
“不!不只是暹罗,还有其他部落势力!”尚阳听了,却是摇头说道。
“你说的不会是真腊……哦!不高棉残余势力吧!”李江忽然想起了什么,随即说道。
“不错,据说高棉虽王国,但残余势力却还在,因此此援军或许是属于高棉残余势力!他们或许看上了施信军队想要借此赶走暹罗军,意图复国!”
第三百七十一章大明宣德五年
安南南部战火重燃,这是李江所没有想到的,他之前觉得施信虽然与黎利不和睦,但也不会这么快就翻脸,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战火提前了!
李江更没有想到的是,施信与黎利之间的战争很快就吸引了外部势力的干涉。
北方,大明南征军已经在那位柳侯的率领下蠢蠢欲动,西部,高棉帝国亡国之后的残余势力也被吸引了过来,暹罗国那就不用说了,此时的他们虽然败于汉华王国之手,但在整个东南亚,他们就是霸主,因此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怎会放过。
除此之外,在安南南方,也就是原本占城国所在区域,亡国之后的占城国残余势力也开始暗地里拉帮结派,准备反抗甚至推翻黎利的统制。
因而从目前的战局形势上来分析,黎利这位原本的安南霸主已经变得腹背受敌岌岌可危了。
事实上,黎利所面对的情况比李江分析的还要糟糕。
因为如今的黎利麾下兵力还在不断减少之中,他麾下原本十多万兵力,几乎每天都有人逃亡,逃亡最多的一次达到了四五千人之多,可以说,除了他原本的一部分心腹外,也就四万多人是跟他一条心的,其他五万人根本就是凑数的。
至于地盘,他虽然依旧占据着占城国的土地,可因为手下兵力没有那么多,统制当地的基础更是薄弱,因此赋税根本收不上来,不仅赋税收不上来,就连当地许多贵族也开始不欢迎黎利了。
因此黎利能够控制的也就那么几个府,十多个县了,至多不过百万人口。
而这些区域钱粮根本没有多少,如果长久下去,他准会完蛋!
黎利处境危急,李江自然是不想看到,虽然他是敌人,可是一旦他被消灭,那施信就会一家独大,这怎符合汉华王国的利益,因此李江决定必须帮助黎利暂时稳住局势,顺便敲敲竹杠!
赔本的买卖李江自然不会做,至少得割地赔款才行,也不要多少,只需要能够支付汉华王国出兵军费即可。
“咳咳……两位,以两位意思,必须出兵相助黎利?”李江扫视了二人一眼,随即道。
二人一听,心中顿时有谱了,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个意思,毕竟是当了这么多年高官了,深知政治乃是战争的延续,但反过来,战争也必须符合政治上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相助黎利是极为符合汉华王国利益的。
…………
打定主意之后,李江即刻派了人前往黎利那,十日之后,也就是在大明宣德五年一月初,李江收到消息。
黎利迫不及待的答应了李江提出的要求,而且他还额外提出,只要能够帮助他度过难关,他可以将占城国原有领土交给汉华王国管理。
可是李江却对此只是笑笑,并未答应,占城国那地方虽然比较重要,但有一两个据点就够了,占领其全部领土,根本就是个烂摊子,只会浪费兵力。
何况,就目前汉华王国的领土而言,已经足够大了,今后李江的计划也只会尽量开辟商路,稳定周边局势,以周边各地资源使汉华王国不断壮大。
如此一来,领土对于汉华王国就不那般重要了,反倒是人口,一直是汉华王国最为急需的。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李江都会要,而且就算要了,李江对于他们的安置也会有所区别!
这些都扯远了,还是说说如今施信的情况吧。
在李江坐镇东阳城的这段时间内,兰芳社的情报不断被送到他的书案上,也正是通过这些情报,李江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汉华王国出兵还为时过早,因为施信虽然引来了外援,但并未过分信任,何况他的北部还有大明南征军的牵制,因此黎利的处境还未到绝境。
黎利尚未入绝境,李江自然不会出兵,这是李江的战略,也是黎利所希望看到的。
没错!事实便是如此。
原来自从与汉华王国达成暗中协议之后,黎利就后悔了,这可是一大笔钱,二十万两的出兵费,还要加上许多矿石,以及数万人口。
这样的代价,黎利原本就极为心疼,可是数日前,形势对他极为不利,因此他只能咬着牙答应,可是现如今施信大军按兵不动,局势暂且恢复了平静,黎利自然后悔了。
可他也不想想,如果没有汉华王国相助,他能够抵挡住施信进攻?
…………
大明宣德五年一月底,东阳城的春节刚过,整个国家的百姓就开始为一年的生活忙碌奔波了。
尤其是春耕就快要开始了,所以各地百姓除了各种准备为,也趁机将家中的一些东西拿到市集上去卖,而家中没有东西卖的,也趁此时机去各地工坊去上工,赚点零花钱。
至于各地官府,也乐的自在,除了提供大量钱财来弄几个大工程,比如修桥修路,修水利等,这样既解决了老百姓的工作,也解决了当地基础设施贫乏的处境。
至于那些富户,也跟紧官府的脚步,拿出一部分钱粮来帮助当地官府修建基础设施,弄个好名声,也同样方便了自己。
尤其是道路的修建,这些富户尤其是那些大商人,极为热心,恨不得一天就把道路修好。
而相比汉华王国各地的大动静,李江却闲的慌,因为开年以来,虽然施信一直派兵南侵,但大规模战争并未发生,自然李江也不用为之操心。
他每天除了与张娟厮混,也就溜溜狗,钓钓鱼,至于政务与军务,他都交给了手下那帮人。
这天,平静的西洋再次大乱了起来。
只是让李江有些意外的是,大乱的区域并不是安南或者占城国,而是暹罗内部。
没错,如今的东南亚霸主暹罗国发生了内乱,一方面,原本的高棉帝国残余势力大举进攻暹罗国所占据的原有高棉国领土,一方面,暹罗国国王王室开始争权夺利,有几个王室成员居然联合在一起造反。
第三百七十二章新品种!
暹罗国内乱影响的不只是安南战局,即使是云南周边,只属于大明的许多宣慰司都影响到了。
尤其是与暹罗国接壤的许多宣慰司,宣抚司,这些土司尽管受到了大明册封,但事实上都是独立的部族势力,对于大明,虽然恭敬,但却喜欢相互攻伐,对于暹罗国这个庞然大物,尽管敬畏,但有时候也会入侵其国咬上一口肉。
这不,趁着国内内乱,这些土司开始不断入侵暹罗边境村寨,掠夺人口与物资,弄得此时的暹罗国国王极为心烦。
而此时的安南,黎利更是欣喜若狂,他在得知暹罗国自顾不暇之后,即刻趁机组织大军反击施信。
施信因为暹罗国撤兵,再加上被黎利突然袭击,一连损失了好几个县。
但这还不是最为主要的,最为主要的是施信损失了五千多兵力,这可都是施信精兵。
损失五千精兵的施信自然极为心疼,可是此时说心疼已经来不及了,他一边调兵遣将阻挡黎利的攻击,一边向大明南征军求助。
那位柳侯得到施信的求助之后,却并未有所动静,毕竟他做不了主,只能上奏京师,这一来一去,时间至少得一个月。
施信没办法,只能将目光投向李江的汉华王国,可李江此时怎会松口,他如今的打算是坐山观虎斗,想要利益最大化。
在李江这碰壁的施信大骂李江,据说当天得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