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利大军就这样败了!败的突然,败的也实在太快了!
甚至就连得到消息的占城国国王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直到他在一众禁卫军的护卫下来到城墙之上看着远处密密麻麻的尸体与稀稀疏疏的援军,他长松了口气之余,也不禁纳闷起来。
“眼前的这就是来援军队?这也不像是汉华王国的军队呀?”尽管城墙下稀稀疏疏站着的士卒扛着汉华王国的旗帜,但此时的占城国国王以及其他大将却是极为疑惑。
眼前的这些援军总共也不到千人,而且个个看上去狼狈不堪,伤痕累累,这样的援军会是汉华王国的?
何况这时候,国相也过来提出了质疑,并且建议国王暂时不要开城门。
直到出城攻击的八千大军返回城内之后,占城国国王这才让那些所谓的援军进入到城内。
。。。。。。。。。。
“什么!黎利五万大军在占城国国都城下败了?而且是被汉华王国一千多军队击败的?”
“这怎么可能!真是笑话。。。。。一千多人就能击溃五万大军。。。。。。这根本不可能!”
几日之后,得到消息的周边势力都不禁质问着汇报消息的人,毕竟这个消息实在太让人不敢置信了。
汉华王国的军队虽然强大,但这一千对上五万都能打赢,这简直就是神仙手段!
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汉华王国东阳城。
李江在得到这则消息之后,也不禁愣住了,而后哈哈大笑起来:“这。。。。。。是谁这么厉害!不禁敢冒充我汉华王国的军队,而且还将黎利五万大军击败了。。。。这尼玛也太。。。。。。夸张了吧?”
看着送来的文书,李江都不知道这消息到底是真还是假了,这可是五万大军,而且还是黎利所率领的精锐,怎么可能会被一千多人所击败?而且这一千多人还敢冒充汉华王国的军队。
“去。。。。。。即刻让蓝英将此事来龙去脉彻底查清楚。。。。。!”思索之后,李江立即下令让送信之人即刻返回旧港,让蓝英利用兰芳社在各地探子查清楚此事。
。。。。。。。。。。。。
旧港宣慰司。
当李江得到消息之时,此时的施二姐也早早得到了消息,她反复看着探查到的消息,脸色极为阴沉。
“该死。。。。。。这施信居然率领着那残兵败将逃到了占城,而且还狗屎运击败了黎利。。。。。。。这。。。。。。”
施二姐一边咒骂一边暗自思索着应对之策,她从来没有想过,施信居然狼狈而逃了还能弄出这么大动静来,这可是黎利的五万大军,虽然施信只是抓住了时机使出了火牛阵这种老掉牙的计谋,但是事情偏偏就是这么凑巧,在占城国守军的配合下,黎利大军居然还真的被击退了,虽然最终黎利也只是死伤了七八千人,但是施信的名声却一下子高涨起来,这对于施二姐而言,可是大为不利呀!
第三百四十三章血战城下!
得知消息的施二姐颇为愤怒,那施信是谁,那可是旧港宣慰司下令通缉的叛军首领,可现在倒好,居然成为了占城国国王的救命恩人。
更让施二姐无法接受的是此人从此以后将会收获很高的威望,一旦对方再进入旧港领土范围之内,那他到时候振臂一挥,很有可能会召集起更多的叛军。
到那时,施信所率领的叛军将会更加难缠,更难以对付。
因此,施二姐在经过一番斟酌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采取借刀杀人之计,准确点说是借取占城国国王的刀来杀掉施信这个仇人。
也许有人会说,施信刚刚才率军救下了占城国国王,占城国国王应该对他感激涕零才对,怎会反戈一击,倒打一耙了,杀掉施信了,这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
可事实上,最是无情帝王家,正是因为对方乃是占城国国王,他所看重的只有自己的性命与自己的王位,只要施二姐暗地里派人去挑唆,那位占城国国王肯定会与施信产生间隙的,毕竟施信一旦在占城国站稳脚跟,这绝对是占城王不想看到的。
而且,此时虽然黎利大军暂时退去了,可是黎利毕竟人多势众,兵力足足有着十万人,这点损失应该并不会打消他的灭掉占城国的念头。
因此从目前来看,施信尽管胜了,可危机却并未解除,或许跟黎利联合起来。。。。。。
“不行!黎利狼子野心,与他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吾还是去挑拨占城国国王吧!”这个念头刚一生出便被施二姐即刻否决了,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底线,没有选择跟黎利合作。
也亏的她没有选择跟黎利合作,要知道此时的旧港,兰芳社的探子在蓝英的统领下,一直注视着旧港宣慰司的一举一动,若是这时候施二姐选择秘密跟黎利合作,那旧港与汉华王国好不容易修复的关系将会再次破裂,甚至直接变成敌对关系。
而言及到此,就不得不提最近李江的动向了。
事实上,对于黎利与占城国的战事,李江极为关注,尽管汉华王国最近并不准备动武,可是这并不代表李江不会插手此事,这西洋、东洋,周边各个区域,李江是绝对不容许除汉华王国以外,出现第二个强大势力存在的。
为此,李江不仅让兰芳社的力量时刻关注着战事进展,也同时积极向占城国输送大量的冷兵器。
至于火器,李江只是卖给了占城国百杆火绳枪,但收费却达到了五千两,平均一杆火绳枪五十两,简直就是宰肥羊。
而随着汉华王国的武器输入,对于战局的发展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双方毕竟差距实在太大了,因此很快占城国国都又被黎利大军团团围住了。
这次黎利亲自坐镇指挥,而对于大军左右以及后翼更是布下了重兵,这样一来,别说其他勤王大军,即使是施信麾下士气正往的那一千多号人,也是看傻了眼。
如此一来,双方顿时展开了一场防守与攻击的血战,仅仅不到三日,双方就死伤了两万多人,这样高的伤亡率自然让整个占城国都都陷入了一片哀嚎之中。
而黎利所率领的大军也不好过,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黎利大军的后勤补给越来越艰难,黎利决定必须在五日之内攻下占城国王都,否则粮食就不够吃了。
而且最近黎利还受到了从北方传来的消息,据说大明已经得知了黎利南下的消息,正在抽取兵力准备趁机夺回黎利侵占之地。
除此之外,周边的许多部落或者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这让黎利极为担心如果这样一直打下去,恐怕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来人呀!将诸位将军召集到行军大帐之中议事!”
“是!大将军!”
黎利最终还是选择了尽快下达总攻的命令,他已经决定了,要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最快时间之内攻破占城国王都。
。。。。。。。。。。。
而就当这时,此时的占城国国都王宫之中,占城国的一种大臣与施信等人都聚集在王宫大殿之中,商议着。
可众人商议来商议去,却还是没有想出一个解决之法来,大部分大臣都认为只要一直拖延下去,黎利的大军就会不攻自破,自动退去。
可是这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城墙危在旦夕,万一在黎利撤退之前攻破了城墙,那国都就肯定不保了,到那时,他们的性命也恐怕很难保住了。
因此,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坚持沉默,唯独施信,他显得非常自信,似乎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此时的占城国国王见施信如此自信,疑惑之余也不禁愤恨不已。
“哼。。。。。。。就让尔等多嚣张几天。。。。。这可是吾占城国。。。。。你一个外人居然如此嚣张!”占城国国王心中愤恨不已,不禁暗自骂道。
而对于占城国国王心中所想,施信似乎有所察觉,他稍稍瞥了一眼坐在王位上的占城国国王,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炙热,眼中更是闪过一丝贪婪,但最终却还是被他忍住了。
大战还在继续,每天依旧有着数千人死伤,可是施信却并未动用自己的兵力,而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号人驻守在了北门。
对于这样的安排,施信却是连连冷笑,他知道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已经引起了占城国国王的嫉恨,可是这正是施信希望看到的,他之所以来救援根本不是抱着能够得到占城国国王的赏赐,他真正到此的目的是看能否趁火打劫,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顺便能够扬名立威,打响自己的名声,这样一来,待到他返回旧港所占据的领土时,他便能以施家继承人身份再次聚集更多的人。
而就在施信与占城国国王两人各怀鬼胎时,此时的黎利却是忧心忡忡,时不时的看向攻城方向,心中不知道再想些什么。
忽然,他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股不祥的预感窜上了心头。
第三百四十四章三家姓奴施信!
汉华王国东阳港。
自今年春耕之后,汉华王国在李江的亲自关照之下,开始进入各种工坊做工,这些可都是他们平时除农业以外的额外收入,这样一笔钱尽管相比农业上的收入而言并不是很多,但是平常贴补家用却是够了。
而且,因为私人工坊的兴起,李江为了杜绝这些私人工坊的大商人压榨工人,可是制定了严苛的工资条例与待遇规定,若是遇到私人工坊主刁难或者违反条例者,可以直接找官府举报,不仅举报人受到官府保护,而且还有奖赏。
当然,被举报者,若是被查证属实,那就对不起,不仅家产充公,其本人也会被流放,重则可是会被杀头的。
因此,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些私人工坊主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
好在汉华王国整体而言对于商人是极为宽容的,不仅在税收上一次性收齐,而且适当时期还能得以减免部分,宽松的商业环境继而导致这些工坊主在严苛法令之下,还是能够狠狠赚一笔的。
再说,这些工人赚了钱,总是要花掉的,如此一来,这样一循环,总体而言,那些工坊主还是大赚特赚了。
也正是如此,对于李江所制定的那些严苛条文,他们也不再抵触了,而且不仅不抵触,而且还相当拥护。
至于属于汉华王国国有的那些工坊,那就更不用李江操心了,有着方国民这位主事盯着,没有人胆敢违反条例,因此整个国内,不管是私人工坊还是国有工坊,都让李江彻底放下心来。
不过,彻底放下心的李江没多久就发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虽然工坊主们不敢压榨工人了,可是有些工人却伺机拿着条例讹诈工坊主来,甚至有心人暗地里与国外势力勾结,想要从汉华王国秘密级别工坊内偷出许多机密技术,这样的事例更是已经被复兴社查证了好几起了。
这些人有的是受雇于那些国外商人,也有的是跟某些小国勾结,可以说对于这样的败类,李江是抓到一个,直接处死一个,对于这种吃里扒外之人,他恨不得五马分尸。
当然,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进入到工坊之后还是很守规矩的。
。。。。。。。。。。
时间一晃便到了大明宣德四年五月。
这一日,李江再次带着几个侍卫开始了秘密出巡,不过这次他并未前往东阳县管辖之地,而是去了历州港、蛟龙港、以及三宝港三地,在那里转了一圈之后,他发现这三地,除了靠近港口的城池外,其余人很少到远处定居,许多地方还处于原始状态。
尤其是三宝港,那片区域以前属于苏禄国,后来被汉华王国占据之后,方圆四五百里都是三宝港所管辖的范围,可是目前三宝港的人口才不过五万出头,而且华夏人只占据了五成,开垦出来的土地也相比其他港口要少的多。
而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三宝港附近原始丛林太茂密,环境比较恶劣,再加上人口过少,使得大部分人觉得开发周围较近地区已经足够了,即使是当地三宝港官府引导他们开垦,也没有什么成效。
其实类似的问题不仅仅是三宝港,小琉球岛上、历州港以及新浦府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劳动力不足,开垦出来的土地平均下来,每个人才不到十亩。
十亩看似很多,但在交完税之后,每个人最多也就能够留下五百斤口粮,而这可是一年的粮食,如果不是在种植水稻同时,大家都种植了番薯,恐怕他们连吃饭都吃不饱。
当然,对于这样的生活,汉华王国的移民们已经心满意足了,可是这在李江看来,这绝对还不够,因为只有民间百姓们家中的粮食多的吃不完,在战争期间,征收粮食时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粮而不慌。
所以李江觉得必须用同样多的人力开垦出更多的粮食出来,即使是番薯也可以,只要是吃的就行。
为此,李江一边让人在各地建立许多储粮库,一边召集农矿司的人商议此事。
也就在此时,李江却是再次收到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