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罗织了一张大网,在这威海卫几乎可以说是一手遮天。
当然,对于他们这样的家族而言,要想使得家族更为牢靠稳固,千秋百世,一是需要进一步投靠更硬的靠山,二是需要将本地的官吏全都买通,让他们睁一眼闭只眼。
然而自唐赛儿叛乱之后,这整个山东便出现了许多流民,而且这些流民都是“戴罪”之身,虽然得到了朝廷妥善安置,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太宗驾崩之后,还是有许多流民被当地官吏剥削,最终又成为了流民。
据估算,这山东至少还有近二十万人是流民,而对于这些人,当地官吏自然是颇为觉得麻烦,这大肆屠杀肯定不行,但要想就地安置,也不切实际,当地众多田地基本上都被那些豪族们占据了,如此又如何去安置这些流民百姓,这绝对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因而对于这些流民,许多当地官吏都十分头疼。
不过,相比山东其他地区的当地官吏,威海卫的父母官就显然轻松多了,拿着大把的银子,却完全不用担心流民闹事,这样的好事,天下上哪去找。
当然,如此好事,自然要归根于这姓金的家族身上,原来,这金家善于经商,他家见这又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便时不时的抓了一些流民当作奴隶卖掉,而且买的远远的,基本上不会被人发现。
的确,先不说金家的背景,就是这些流民本身被卖掉也并不好查证,毕竟这些流民流动性很大,许多官吏又都不想管,即使短时间内失踪许多人,也不会有人去在意的。
这不,当王海滨去县衙打通关系时,这姓金的牙人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他一见这是一方大客户,自然亲自跟了过来,如此这才有了指挥使衙门外的那一幕。
搞清楚了这些,王海滨顿时松了口气,敢情这其中的道道居然会是这样!
“呵呵。。。。。。要不是这些贪得无厌的官吏与豪族,恐怕大统制交予吾的任务还完不成了!”王海滨连连冷笑了一声,小声嘀咕了一句,忽地他又想起了一事自言自语道:“对了!如今银钱似乎只有不到一万两了,若以双方合作的价格算下来,最多只能买下五百流民,这点人终究还是太少了!要是能够弄到足够的钱就好了!”
确实,随着这段时日的上下打点,再加上之前的花销,王海滨目前所掌握的银钱已经不多了,如果要想大量买流民,根本没有这么多银钱可用。
“要不将那些玻璃器通通处理掉?”突然,王海滨脑海当中瞬间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不行!虽然在这北方,玻璃器非常稀少,可船上至少拥有三百余件,如此多全都卖出去,恐怕会引起他人注意,到时候肯定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此念头刚一闪现,却被王海滨即刻否决了,这三百玻璃器皿一旦出手,卖出高价是肯定的,但这么多玻璃器皿全都卖出去,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肯定会顺着线索查到源头,到那时,王海滨肯定会惹上大麻烦,这对于移民大事可是十分不利的。
不过,这个想法虽然被否决了,但也给王海滨提供了一丝启发,既然卖到市场上不行,那就拿这些玻璃器皿当作银钱付账。
换而言之,就是拿这些玻璃器皿去跟那金家交换,充当大量买入流民的银钱。
对于这个设想,说真的,王海滨觉得对方肯定会答应的,因为他们金家可是地头蛇,更能发挥出这批玻璃器皿最大的价值。
想到此处,王海滨越想越觉得此办法可行,于是他即刻派人请来了那金姓牙人,拿出了几件玻璃器皿,并告知他手上刚好有一批,问他是否可以拿此作为交换的银钱。
一听此话,那金姓牙人并未当场答应,他沉默了一会道:“哦。。。。。。。王兄居然能够弄到这么多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宝,不简单呀!不愧是能攀上江南吴家的人物!”
玻璃器皿在大明一般称之为琉璃,但那是一般人,在金家这等大家族眼中,这两者自是有着根本区别,琉璃易求,玻璃难得,尤其是王海滨拿出的透明玻璃,那更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让人看了颇为着迷。
而且,这可不是一件,王海滨已经说了,他有三百件,一件这样的玻璃器皿至少可以卖千两,这三百件至少也得值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金家是拿得出来,但毕竟涉及资金太多,他也不好做主,因此他道:“王兄,你也知晓,这事涉及银钱太多,吾不好做主!这样,吾先回去,三日之后再给答复,你看如何!”
金姓牙人自从知晓眼前的王海滨与江南吴家有些关系,便没了黑吃黑的念头,他金家虽大,但与吴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不到万不得已,他金家是不会做出这种黑吃黑之事。
“自然可行!金兄请跟吾来!这便是那三百件玻璃器!绝对货真价实!”王海滨带着金姓牙人走到一侧,打开了几口放着稻草的箱子对其道。
那人一瞧,目光瞬间闪烁着一道道异色,两眼放光,一脸痴迷,虽然这玻璃器可卖千两,但这要看什么人来卖,若是他金家,至少可以卖出三倍价钱,而且不光是卖钱,这物稀有,完全可以当作礼品送出,最近正好,金家要送几件珍贵礼物给京师的那几位,这些玻璃器完全可当成礼物送去。
“好好好!王兄放心便是,吾定会给王兄一满意答复……”连声叫好过后,金姓牙人便迅速离开了。
三日之后,第一批流民被金家押送到了威海卫码头上。
第二百零一章军事会议!
就当王海滨忙着买流民时,远在东洋的汉华王国东阳城议事大堂后厅之中,一场重大的军事会议也在召开着。
列席会议者,除了尚阳与郑西河以外,还有陈彪、菲利普、方西河以及腾格尔斯、康希尔。
当然,李江这位大统制自然也在。
摆在他们面前左侧的是近段时间,菲利普派出斥候所画出的新几内亚岛东南部分简易舆图。
而在他们右侧的则是根据舆图所制作的小型简略沙盘。其上标明了探明的各大部落大致范围与人口数量。
“咳咳……在东阳城东面以及南面,有几条河流,这些河流又临近高山,而在这……还有这,都是一些大型矿产区,有铜矿、铁矿、煤矿,因而此片区域是终极计划最大目标之一!”
“下面吾宣布命令!以混编第五营与第六营为主力大军,后勤第一大队与第二队临时编为后勤第一营,由吾亲自担任都督,具体由菲利普担任总兵官、郑西河出任大军指导主事兼任副总兵官!滕格尔斯,你出任混编第五营营将,康希尔,你担任第六营营将,陈彪,你兼任后勤营营将、方国民,你为后勤营副营将!众位可都明白!”
“大统制!吾不明白!吾不想担任后勤营营将!吾想率军打仗!”这时陈彪站了起来大声道。
其实陈彪这段时间早就耐不住手痒了,他曾经多次试着找李江讨一份领兵的差事,但却都被李江给委婉拒绝。
究其原因,还是李江考虑到陈彪没有什么统兵经验,而且目前混编第五营与第六营大部分士卒都是番兵,是新兵,若以华夏人为将,平时训练倒也没什么,可若是战时,因双方许多习惯的不同,最终会导致政令不一,无法更好的指挥,尤其是认知观不同,华夏人带兵打仗,喜欢用计谋,而番人为将,凭借的是勇猛冲杀,显然,相对于双方理念,后者更为适合以番人为主的军队。
当然,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李江早就注意到了,他也深知一直使用番人士卒终究是不行的,从长远来看,还是得以华夏人作为士卒主力。
可目前的情况是,整个汉华帝国人口也就不到十万,而华夏人所占比例太少,目前也不到三万人。
这么点人连种地都无法满足,哪还有多余人去当兵吃粮。
再说,在华夏人认知观当中,当兵吃粮是最不划算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去当兵的。
对此,李江自是深知这一点,可他也没有办法,这是这个时代华夏大众认知观,若要彻底改变,就必须大肆提高军人士卒地位,让他们知晓,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如此这般,或许能够改变他们对军人的看法,令其踊跃报名。
不过,此方法现在还不行,必须得等到华夏人口增长到一定规模,或许才可实施。
再说此时,当李江微微摇头,再次拒绝陈彪时,陈彪一脸郁闷,就是不愿意坐下。
还是此刻坐在他身旁的郑西河小声对他说了两句,他这才坐了下来。
见此,李江深深看了他一眼,而后转头看向了方国民继续道:“国民,各大军事工坊加班加点,务必将必要的军事物资准备齐全,尤其是那百杆燧发枪一号枪,务必在大军出发前赶造出来,这次就拿着这些在战场上实验一番,以检验你等研发出来的是否能适应战场,达到预订要求!”
“是!大统制!回去之后,吾便会召集个工坊管事谈及此事的!”
“嗯……既然这样,那便都去准备吧,出征日期就定在正月十五!离现在还有七日,应该足够了!”
…………
五日一晃即过,随着出征日期临近,许多准备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筹备着,比如炮弹,震天雷,火药,粮食,火药箭矢,遮雨的油布,旗帜,乃至是装水烧水的陶壶,行军做饭的铁锅等等,都是必须准备品。
除了这些,混编第五营与第六营在继续训练的同时,还开始换装更为轻便的镶铁齐腰甲。
这种甲胄是完全仿制大明南军的,就连盔甲都是范阳笠式样,只是材质为竹子或木片,且外层刷了油。
两大营士卒皆都是步卒,每人配备腰刀一把,断刃一把,皆为精铁打造,而其中稍微精锐的一百人队,则为火器手,专门使用实验型燧发枪一号。
至于震天雷,这东西每人三颗,再多就没有了。
倒是弓弩这些远程武器,每人可凭借个人喜好可随身携带,不过一般不准带太多箭矢,而是由后勤营负责运输,以减轻众人身上负重,以便更快追击那些钻入丛林之中的番人土著。
而且,对于这次大军作战,李江的设想并不是走陆路,而是走海路,他准备直接用运输舰船投送这两大营士卒到达每一个预订地点之后,再让大军一一扫灭探明的各大番人部落。
在这之后,被俘虏的番人,则会就地挑选甄别,顽固者会被秘密处理,尤其是部落首领大祭司,其余人则会统一押送至预订地点关押。
如此这般,这就需要大量舰船,尤其是运输船,可目前东阳港正巧缺少这些船,于是李江就想到了那些来此进行贸易的商船。
他想到这,便即刻派人去通知那些商船管事,说是有一桩大买卖需要他们去做,这便是雇佣他们的商船以及水手来运送俘虏,条件是其中三成青壮可当作奴隶免费送给他们贩卖,当然相应的他们也不能收李江一分钱。
对于这个交易,那些海商派到商船之上管事,想也没想便答应了。
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大生意,何况他们也想趁机了解一下汉华王国所在岛屿的一些情况。
因而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两日过后,望着运输大军的舰船出海船影,李江不禁叹了口气。
他摇了摇头,即刻回到了东阳书院。
此时,尚阳还在那等着他,准备商议筹办第二所“夜校”事宜。
而再说此时,此刻的历州港内,一支船队缓缓而来,这支船队大部分都是商船,他们基本上都是前往东阳港进行贸易的。
可对此,镇守在此的易百将……哦!不!应该称其为易副营将,却在听取了港口管事汇报之后,陡然一惊,连忙道:“你是说那些商船之中,还有一艏挂着写有大明以及宣慰司字样旗帜的舰船?你确定你没看错!”
第二百零二章使团到来!
易百将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深知这旗帜代表着什么,这绝对是旧港宣慰使派来的舰船。
而且八九不离十是派出的使者所乘舰船。
在此前,汉华王国开国大典时,旧港仅仅只让人代为送上了贺礼,而如今却派出使者,显而易见,他们已经对汉华王国提高了关注度,或许已经正式开始重视起汉华王国来,否则,旧港也不会派使者前来。
其实,易百将却并不知道,此刻那艏挂着大明与旧港宣慰使舰船上,除了旧港宣慰司派出的使者,还有广西、广东两大布政司派出的探子。
这些人表面上是水手,但暗地里却小心记录着旧港宣慰司派出使者的一举一动,甚至有一个还隶属于锦衣卫。
再说此时,当各商船在历州港停靠补充少许物资之后,便迅速离开了,他们的离去让易百将感觉到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因而他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