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朝廷的文书,全部贴在各州府县的城墙,让所有人,广为告知。
大唐明年夏季,在长安城举行科举,以及武举。
同时科举的内容,武举的内容,详细的说了出来。
科举考试,要先与武举考试半个月,科举考试完毕之后,再进行武举考试。
当众人看到这种情形,纷纷露出疑惑。难不成,陛下的意思是,要亲自监督科举和武举?
想必,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当时大家还想着,采取这种科举,会不会有人作弊。
现在看来,原来陛下,都已经为这天下学子,以及其他的能人异士,提供的,全方位的支持和保证。
大家之前,还担心有人会采取小动作,如今有了陛下在一旁监督。
想必,那些真正的,有才华之人,有能耐之人,都能够入朝堂。
所有人,无不欢呼,开始把这个事情,争相而告之。
陛下,如今都这么关注的这件事情,那么这个事情,一定是真的。
若是如此,将来入了朝堂,大家也能够,飞黄腾达。
就在所有人,感谢当今圣上,做出这些事情的时候,李二的声望,是蹭蹭的上涨。
李二做梦都没有想到,其实这是因为,他王宇的一句话,所以才要他设定了今天的这个计划。
本来当时他的计划,是科举和武举同步进行,但是王宇的一句话,让他改变了计策。
有些个人,不但可以文,而且武还特别的强。
像这种文武全才,完全就是属于那种,文能治理国家,武能安天下。
就能就如同自己一样,这种全才,无论如何,也要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让他们为国家效力,而这样的人才,也是李二重点扶持需要的。
尤其是那种,没有身份,没有背景的,才是重中之重。
结果,自己完全为了自己的利益做的这些事情,被天下所有的人误解。
搞成了,是因为自己要亲自进行检查,是为了保证所有人,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只是这一次,确确实实的影响到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七大家族,再次聚集在一起,探讨起来。
“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呀,这个狗皇帝,要开科举。这是完全,不把他们氏族人放在眼中。”
谁不知道,若是开了科举,就意味着,会让一些寒门,来到朝堂,当了官。
这就意味着,他们寒门,会吧属于氏族自己的利益得到分化。
到了最后,他们的权利,会慢慢的变少。
到那个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门弟子越来越多,氏族子弟,便会权利越来越少。
有一些个事情,大家都以为,隋朝灭亡,是因为那隋朝的君主东征。
导致民心混乱,让这些百姓的利益受损,所以百姓才揭竿而起。
但实际上,最根本的利益,那是因为那隋朝的皇帝,大兴科举制。
让他们全天下的氏族利益,受到了影响。
这天下,可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而是皇帝和整个氏族的天下。
所谓的百姓,不过是一群贱民罢了,一群贱民,又能当得了什么?
真的以为,他隋朝的皇帝,因为贱民的利益受损,所以才被那些贱民推翻的?
隋朝末年,哪一个群雄的背后,不都有氏族在那撑腰?
包括他李唐,也是陇西氏族,在背后撑腰,给他们钱财,粮食。
才让他们最后,争夺了天下。
与其说是李唐的获胜,不如说是氏族和氏族之间的斗争。
只不过,氏族之间的斗争,没必要斗得你死我活,一个政权的交替,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更何况,对于那些个贱民,那些个贱民,就如同牲口一样。
只需要给他们点粮食,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向前冲锋。
在氏族的眼中,这群贱民,还不如一头驴,一匹马来的实在!
如今他李二,这个狗皇帝,想要开科举,也就意味着,要影响所有氏族人的利益。
科举制,终究也要成为过眼云烟,而他李二,这是在玩火自焚,想要自掘坟墓呀!
就像之前,关于他们一行人要打扶桑一样。
其他的那些人,纷纷叫嚣不要打扶桑。
对于他们来说,打不打扶桑,没有任何影响。
而他们直接拒绝,无非不就是要恶心一下那皇帝罢了。
谁知道,到了最后,不但恶心到了,还赚到了好多钱儿。
这个钱儿,可是所有人,都听得到的,将来有一天,这个钱,他们还是要的。
现如今,当务之急,是关于科举考试,众人纷纷商议这件事情。
看看该如何使点小动作,把这个事情彻底的打消。
……
“谁?”
一个老汉,推开门,只见一个穿着行色匆匆的男子,躲在一旁。
老汉迅速的拿起了棍子,准备防御,男子扑通的一下,跪在了地上。
浑身瑟瑟发抖,不停的哀嚎。
“你是什么人?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这?这?这里是大唐,这是大唐?”
一听老汉说的中原话,只见男子神情激动了起来。
“老薄,你莫要害怕。”
紧接着,跪在地上的男子,开始介绍起自己的身份。
说自己是大唐辽东人,一直在辽东,高句丽做生意,后来他们做生意,做得非常好。
影响到了那一些高句丽其他的商人利益。
结果受到了那些高句丽人的迫害,只得一路南逃,一直在深山老林。
连城池都不敢进,直到今日,自己实在是躲藏不露,山里遇到了猛兽,所以才下了山。
想着今天晚上,能够偷点东西吃。
结果被发现了。
听到这男子说的这番话,老汉把木棍放到一旁,走上前,把他扶了起来。
上前拍了拍他手。
“原来是我大唐人,快快起来,快快起来,放心好了,这是大唐,你已经安全了。”
第360章 逃离大唐
男子一边起身,一边害怕的看向4周,老汉把他带进了屋子。
他端了一壶水,端了一些食物,放在他的面前。
借着月色,男子看到这些东西,猛的吃了起来,喝了起来。
华夏的老百姓,终究是最善良的。
虽说这个男子,说的这些个事情,漏洞百出,但是作为华夏的老百姓,并没有过多的计较什么。
反倒是把这些个,自己最好的东西,全部送给了他。
男子狼吞虎咽,还重重的打了几个饱嗝。
一旁的老汉,上前拍了拍他的后背,笑着说道。
“小伙子,慢慢吃,慢慢吃。这出门在外,可一定要注意呀,估计你这辽东逃了回来之后,不知道消息吧。
我大唐已经获胜了,已经把那高句丽,彻底的消灭了。
如今我大唐的军队,正在赶来,你彻底放心吧。
这已经,没有高句丽人会来的,再也没有高句丽人了,慢慢吃,慢慢吃,莫要着急!”
“谢谢老伯,谢谢老伯。”
常言道,鳄鱼的眼泪,男子流下的眼泪,像是激动,也像是感谢。
只见这老汉,坐在一旁,整个屋子,也没有其他的灯火,略微显得有点阴暗。
借助微弱的月光,倒是可以看得出,男子流下了眼泪。
想必他是知道,大唐获胜,是激动的。
而他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是之前的战争中死去了。
如今这个院落,就剩下自己这一个人,好在其他的邻居,可以帮衬,苟延残喘。
当时,他听到辽东战争,大唐获胜了,他整个人,也十分的激动。
老泪纵横,这个孩子,看着跟自己的儿子,一般大小。
若是自己的儿子,还活着的话,也会和他们一样,只是奈何!
想到了这,老汉,无奈的叹了口气,转过了身子。
“孩子,你呢,就在这好好的休息,休息一晚上,等明日,可以直接去县城。
这天大,地大,哪里都是家。”
“谢谢老伯。”
老汉去了里面,把里面的床铺,收拾了一番,自己躺在一侧,呼呼的睡了起来。
而面前的男子,看到里面,传来酣睡,冷笑了一声。
直接在衣服里,掏出了一把匕首,一步一步的来到里面。
借着月光,瞄准目标,随着猛烈的几声突刺,整个屋子,不再传来任何的声音。
听到没有任何的呼吸声。
“你们这群可恶的中原人,你们都该死。”
趁着月色,男子再次逃离庄子,直到第2天傍晚,人们发现,那个老汉,平时白天,都会起来散步。
可是今天一整天,都没有出来,难不成是长病了?
几个人亲自去他的院子,推开屋门,走了进去。
来到屋子,见到了床的一旁,全是鲜血,而这个老汉,也已经死的,不能再死。
众人急忙报官, 官府的人员,快速的来到此地,进行调查。
调查了这老汉的身份,以及他的关系。
整个庄子,所有人,都沾亲带故,而且这个老汉,为人特别和善。
从来没有过与任何人争执。
之前有个两个儿子,后来参加战争,死了,连媳妇儿都没有讨到。
自此之后,他就孤苦伶仃,一人一直生活。
而其他的这些乡亲们,时不时就会帮衬他一下,也不可能是仇杀,也不可能是财杀。
像他这样,老汉一个,连这个床,都是其他百姓,砍树帮他打造的。
身上更无分文,只有外面的桌子上面,放着的一双碗筷,可以看得出,这是之前有人在这吃饭。
可是看到这碗里,还剩下一些剩饭,人们纷纷议论。
倒不像是这老汉吃的饭,因为他每次吃饭,都会吃的干干净净。
一粒米,都不舍得浪费,这里面,很显然,浪费了很多,倒不像是他的习惯。
一时间,这个案子,陷入了谜团。
一个这么和蔼友善的老汉,被人杀死在家中。一时间,引得整个庄子,附近所有人,人人自危。
生怕在晚上的时候,也会有贼人。一时间,官府的压力山大。
希望争取,快速的破案,直到最后,抓到了一个小偷。
这小偷,当成了替罪羊,被人乱棍打死,这个案子,也就这样,悄悄的结束。
没办法,现如今,有些个案子,注定了就是一些冤假错案。
有些案子,注定就意味着,没有头绪。
而真正的作案者,却是来自扶桑的一行人中的一个。
他们这一行人,在登州登陆,来到了长安之后,开始四散开来。
只不过,李二一开始,并没有想要抓他们,导致监管力度,并不充分。
直到。最后把他们这些人全部活捉,还有几个人,成为了漏网之鱼,没抓到。
而扶桑这一行人,全部被斩杀的事情,传到了众人的耳朵里。
一行人,连忙化妆,逃出了长安城,快速的往沧州飞奔。
众人不敢走大路,只能沿着小路一直往前走。
一行几个人,因为出现了各种意外,只剩下他一个。
他坚信,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走到登州。
在登州,劫持几个百姓,坐船把消息传到扶桑。
本来是想着,把消息通告高句丽,传递,如今,听到高句丽已经被消灭。
必须得按照之前的路线。
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活着,回去扶桑,你们这群可恶的大唐,就等着被灭国吧。
一边想着,深仇大恨,一边继续在林子里穿梭。
饿了,直接生吃生肉,树皮,草根,渴了,直接喝了山泉水。
凭着记忆,整整走了近4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来到了登州。
趁着夜色,劫持了两个渔民,准备了大量的鱼干儿,坐上了渔船,出海,向东航行,生死未知。
但是心中,一直有这个想法,就是必须得回到扶桑国,把这个消息传过去。
他大唐人,已经把他们一行使臣,全部斩杀。
包括他们此次前来的的各类船只,也全部被收缴。
大唐,扶桑,必灭之!
第361章 李二挨喷
夏季早就来到,整个大唐,一片祥和。
百姓也早就已经,早早的,把各类粮食,通通的种在了地上,等待雨水的降临,粮食能够得到丰收。
只不过,今年的天气,让人看着,着实有点闹心。
自入夏以来,只是在春季的时候,见过几场小雨,自此之后,一场雨,没有下。
大家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挖沟渠,希望取水灌溉。
冬季的时候,在水库里面,早就存了一些水。
水库开闸放水,缓解了一下夏季的炎热。
小苗,也正在茁壮的成长。只是,这天气,还是异常的炎热。
水库里的水,终究也是有限,无法能够继续缓解旱情。
人们也知道,若是天气,再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旱灾。